首页 百科知识 冯延巳之煊赫

冯延巳之煊赫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①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②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③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另外,萤光“渡”是在楼阁之间的高处平直滑过,而非上下纷飞。寒雨入夜,高处楼阁之间萤光滑过,转瞬即逝,雨声与流光交错,让人怔怔入定。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注 释

①正中:即冯延巳,其《阳春集》中有《鹊踏枝》十四首,《菩萨蛮》九首,都被认为是其代表作。②韦苏州:即韦应物(737—约790),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③孟襄阳:即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自然平淡。

词 解

冯延巳的词除了《鹊踏枝》 《菩萨蛮》等十几首最为著名外,他的《醉花间》中的“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我认为韦应物的“流萤渡高阁”和孟浩然的“疏雨滴梧桐”都不能超过它。

评 析

提到的“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出自:

醉花间

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相会少。

“流萤渡高阁”出自: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韦应物

幽人寄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鹊衔巢”是用细微声响与动作凸显周边宁谧孤寂的氛围,同时以鸟鹊尚且有家,来反衬羁旅之人的无以为家;“明寒草”,在一片清冷安静的画面当中,隐含着嗟叹无语的落寞,白描般的写景手法中,蕴藏着深沉的愁绪,而景与情却又完美融地为一体,这就是“无我之境”。

“疏雨滴梧桐”如今只剩残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先生说“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胜于“流萤”“疏雨”句,是有其道理的。“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渡”字用在此处是很见功夫的。船渡于水,船尾的水面会出现一道水波,但船过就消失无踪。萤光也是如此,飞萤留下了一道微光,而并非一个光点,正类似于船渡水时的情形。另外,萤光“渡”是在楼阁之间的高处平直滑过,而非上下纷飞。这个词的绝妙之处就是再难找出比它更贴切的说法。寒雨入夜,高处楼阁之间萤光滑过,转瞬即逝,雨声与流光交错,让人怔怔入定。“流萤渡高阁”让人如身临其境。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句近乎于白描,但也最显露功夫。夜雨初霁,夜空中只留下几抹微云飘荡在银河之间,疏落的雨滴偶尔滴落在梧桐叶上,静谧的环境中,天地更显旷远清朗。这句诗笔调清和平淡,但意境极佳,纯以写景论,此一句是三句中最佳者。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鹊衔巢”,细微的声响与动作更凸显静谧的氛围,与“疏雨滴梧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此句略微显露出生机,更衬托出清寂;“斜月明寒草”,清冷的月光洒在寒草上,显得冷清凄美。仔细体味,清冷宁谧的意境当中浸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孤独,这种附带着情绪的氛围正是前面两句写景诗所不具备的。冯正中落笔举重若轻,白描当中蕴藏极深的情致,打破了因景生感的常规,而是将情融入景中,这是与前两句最大的差异。

总的来说,流萤句意韵流动,但境界偏小,没有悠长疏远之感;疏雨句意境疏朗高远,景致清新如画,但却略显静寞,少了生机。只有“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集二者优点于一身,意境超然而生机盎然。也正如先生所推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两句景致清朗,但有所感而无所悟,“景”并未落实到“情”上。冯词在清静当中更蕴含有无言的落寞,深情款致,暗藏于画境之中,境界更高,因此得到了先生的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