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世之雄冯子振

一世之雄冯子振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世之雄冯子振冯子振,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湘乡洪塘山田人。天才的冯子振以狂放不羁的姿态,将元代湖南文学推上了新的高度。1291年,正当冯子振踌躇满志、锐意进取之时,奸臣桑哥事发。冯子振的赋在当时即有盛名。冯子振最拿手的是散曲,《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元代八大散曲家之一,他也是南方少有的散曲作家。[7]因此,冯子振的诗文为元代湖南文坛涂抹了最灿烂的一笔。明代,冯子振故里修筑冯
一世之雄冯子振_乡土湖南

一世之雄冯子振

冯子振(1251—1348),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湘乡洪塘山田人。他能诗文曲赋,书画亦有佳品,是一位通才式文人,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元蒙执掌政权,推行民族等级制度,湖南士人亦处于前所未有的压抑之中。天才的冯子振以狂放不羁的姿态,将元代湖南文学推上了新的高度。明初文学家宋濂赞叹道:“海粟公以博学英词名于时,当其酒酣气豪,横厉奋发,一挥万余言,少亦不下数千,真一世之雄哉!遗墨之出,争以重货购之,或刻之金石,或藏诸名山,往往有之,则为人之宝爱可知。”[1]

1287年,冯子振应召入都,先后担任承事郎、集贤待制,与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頫同在翰林学士院,深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1291年,正当冯子振踌躇满志、锐意进取之时,奸臣桑哥事发。冯子振因曾作诗称誉过桑哥,被人参劾,“遣还家”。冯子振结束了仕宦生活,开始了失意文人的流落生涯。他在审视元代特殊的社会制度尤其是明了“九儒十丐”的文人地位后,及时调整心态,潜心佛学,广泛交游,将精力投入诗文、书法创作中,在诗、文、赋、曲及书画诸方面取得了骄人成就。

冯子振能诗。《元诗选》称其“语必惊人”,高启说他与李白“才气风流颇同调”。[2]他曾饮酒时偶见赵孟頫所作梅花诗画,即执笔赋诗,写成《忆梅》、《梦梅》、《友梅》、《寄梅》、《红梅》等100首,内有“家是江南友是兰,梅花于我最相欢。人生离合阕友谊,珍重清春为岁寒”,“若有人兮湘水滨,冷香和月浸黄昏。自怜不入离骚谱,待把芳心吊楚魂”等明志之句,一时脍炙人口。高僧中峰亦步其韵作咏梅诗100首。赵孟頫读后,赞赏不已,题为《百梅双咏》,刻印发行,后世和者甚众。王夫之对冯子振出仕元蒙颇有微词,但对他的诗文推崇备至,曾偕友人至冯子振故里踏雪寻梅,步其余韵,冥思两昼夜,仅“戏作桃花绝句数十首抵之,以示郑重”。冯子振的《梅花百咏》因才思奔放、笔气淋漓而名声大振。而冯子振七言诗水平最高,如《登金山》等有“全诗整丽,首尾匀和”之妙:“双塔嵯峨耸碧空,烂银堆里紫金峰。江流吴楚三千里,山压蓬莱第一宫。云外楼台迷鸟雀,水边钟鼓振蛟龙。问僧何处风涛险,郭璞坟前浪打风。”可见其诗有幽燕悲歌似的“粗豪”。

冯子振能文。据载:“子振于天下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虽事料郁,美如簇锦,律之法度,未免乖剌,人亦以此少之。”[3]《海粟集辑存》收其文6篇,皆豪肆有奇气,文学成就应在其诗上。如所撰《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碑记》正气凛然,慷慨激昂,开篇便有一股浩然正气:“大丈夫忠愤不酬于尺寸,而庙食滂沛于九州;功名不留于须臾,而义烈感慨于千古。”

冯子振的赋在当时即有盛名。“尝著《居庸赋》,首尾五千言,宏衍巨丽。又著《十八公赋》,亦四千余言,皆杰作也。”[4]冯子振所作《十八公赋》,以一股阳刚之气将18棵挺拔的青松描写得出神入化。“十八公”在那“驿亭沙塞,荒寒寥落”的环境中,“以其倔奇瑰杰,有如此者,无论南北万里,殆九州之表六合之外,自有宇宙以来未之有也”。这篇极妙的“松树赞”,是诗人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体现,也是“楚魂”的凸显。

冯子振最拿手的是散曲,《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元代八大散曲家之一,他也是南方少有的散曲作家。《海粟集辑存》录其散曲44首,《全金元词》录41首。邓子晋在《太平乐府序》中称其散曲“字按四声,字字不苟,辞壮而丽,不淫不伤”。杨维桢在《沈氏今乐府序》中将其列为“豪爽”派,称其为“一代词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鹦鹉曲》42首是他在酒宴中以汴、吴、上都、天京风物故事为题材一气呵成之作,气度不凡。这些曲作多能抒发真情实感。如《鹦鹉曲·农夫渴雨》:“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对农民渴盼甘霖的焦虑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足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具有屈贾忧国忧民之遗风。冯子振曾题《杨妃病齿图》:“华清宫,一齿痛;马嵬坡,一身痛;渔阳鼙鼓动地来,天下痛。”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告诫后世为人君者不荒于色,为人臣者不失其节,要体恤百姓之痛。《鹦鹉曲·赤壁怀古》:“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谈笑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幺〕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体现了“豪辣灏烂,不断古今”的风格。[5]

冯子振的影响远及日本。1325年,冯子振过金陵,应日本僧人吉林清茂之请,作《保宁寺赋》。清茂非常宝爱,在赋后跋曰:“且作台样。别寻大样纸写过,恰上雕锼可也。”“海粟学士观书此赋,识与不识,终不可与。月林皎藏主一见,且曰:‘吾乡虽海外之邦,文物之盛无甚。今日倘不吝布施,赍归本国,足可以终身之荣也。’由是不惜,仍嘱之曰:‘汝当宝之,虽千金不易。’”《保宁寺赋》惜已佚,仅存《保宁寺赋跋》,现藏于日本东京梅泽一氏处。冯子振还有三件手书诗文作品现藏于日本东京:《与晦上人无隐语》藏国立博物馆,《与放牛光林语》藏上野保之氏处,《与晦上人无隐诗》藏五岛美术馆。[6]

冯子振的创作,既有活泼的思想,又有狂傲的个性,辅之以逐渐向通俗化靠拢的跌宕生动的语言,无论其诗、文、赋、曲都表现出一种豪放爽利的风格。这与他长期生活在北方,受幽燕士风的感染有关,也与湖湘浪漫主义文学渊源及其冲动的天性有关。清代黄文玠曾说:“湘之人能传数百载者,在宋为王公南强,在元为冯公海粟。然南强著述不多,觏其族属,亦迄无可稽,论者惜之。至海粟公以集贤院学士与赵王孙辈文采风流,掩映一时,清词丽制,层见叠出。”[7]因此,冯子振的诗文为元代湖南文坛涂抹了最灿烂的一笔。[8]

1348年,冯子振近百岁而终,葬铃子山岩下龟祖墓(今双峰梓门镇铃山村),生前曾手书“山田故居,岩下祖墓”。好友朱德润作诗哀挽:“登高原而怅望兮,殒乔木于江城,谓耆德之方茂兮,将演年而百龄……惜为周流四方兮,涉世路之险平……惨物交兮鸟悲呜。”1825年,冯子振后裔重修其墓,墓碑有对联:“一丛芳草先人墓;百树梅花学士魂。”明代,冯子振故里修筑冯氏祠堂,涟水北岸修建了梅花渡石坊,现仍存梅花码头。清道光年间,进士龙章曾慕名至山田村设馆授徒。邓显鹤将冯子振诗文及生平事迹采集成书。700多年过去了,世事沧桑变幻,伊人所作《梅花百咏》仍为人们传颂。

【注释】

[1]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二五·题冯子振居庸赋后.

[2]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131.

[3]宋濂等.元史卷一九○·列传七七儒学二·陈孚传附冯子振.

[4]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三四.长沙:岳麓书社,2007.

[5]廖承良,毛炳文,陈书良等.湖南文学史·古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33-134.

[6]王毅.冯子振与湖湘文化.见:庾建设.湖南文化论坛.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289.

[7]黄文玠.湘乡冯氏族谱序.见:王毅.海粟集辑存.长沙:岳麓书社,1990:122.

[8]廖承良,毛炳文,陈书良.湖南文学史·古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33-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