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

时间:2022-1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本核算是施工承包单位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统计其实际发生额,并计算工程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施工成本核算应以项目经理责任成本目标为基本核算范围;以项目经理授权范围相对应的可控责任成本为核算对象,进行全过程分月跟踪核算。工程竣工后的剩余材料,应填写“退料单”据以办理材料退库手续,同时冲减相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

成本核算是施工承包单位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统计其实际发生额,并计算工程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承包单位成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的依据。

(一)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

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和健全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的成本核算账务体系,严格区分企业经营成本和项目生产成本,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不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分摊,以正确反映工程项目可控成本的收、支、结、转的状况和成本管理业绩。

施工成本核算应以项目经理责任成本目标为基本核算范围;以项目经理授权范围相对应的可控责任成本为核算对象,进行全过程分月跟踪核算。根据工程当月形象进度,对已完工程实际成本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归集,并与相应范围的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偏差的原因,并在后续工程中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进一步寻找降本挖潜的途径。项目经理部应在每月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当月成本报告,作为工程项目施工月报的组成内容,提交企业生产管理和财务部门审核备案。

(二)成本核算的方法

1.表格核算法

是建立在内部各项成本核算基础上,由各要素部门和核算单位定期采集信息,按有关规定填制一系列的表格,完成数据比较、考核和简单的核算,形成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核算体系,作为支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的平台。表格核算法需要依靠众多部门和单位支持,专业性要求不高。其优点是比较简捷明了,直观易懂,易于操作,适时性较好。缺点是覆盖范围较窄,核算债权债务等比较困难;且较难实现科学严密的审核制度,有可能造成数据失实,精度较差。

2.会计核算法。

是指建立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所独有的借贷记账法和收支全面核算的综合特点,按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内容和收支范围,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核算。不仅核算工程项目施工的直接成本,而且还要核算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债权债务、为施工生产而自购的工具、器具摊销、向建设单位的报量和收款、分包完成和分包付款等。其优点是核算严密、逻辑性强、人为调节的可能因素较小、核算范围较大。但对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由于表格核算法具有便于操作和表格格式自由等特点,可以根据企业管理方式和要求设置各种表格。因而对工程项目内各岗位成本的责任核算比较实用。施工承包单位除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会计核算外,还应在工程项目上设成本会计,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减少数据的传递,提高数据的及时性,便于与表格核算的数据接口,这将成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用表格核算法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各岗位成本的责任核算和控制,用会计核算法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核算,两者互补,相得益彰,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进行成本核算时,能够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计人;不能直接计人的,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然后计算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1.人工费

人工费计入成本的方法,一般应根据企业实行的具体工资制度而定。在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时,所支付的工资一般能分清受益对象,应根据“工程任务单”和“工资计算汇总表”将归集的工资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成本项目中。实行计时工资制度时,在只存在一个成本核算对象或者所发生的工资能分清是服务于哪个成本核算对象时,方可将之直接计入,否则,就需将所发生的工资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再分别计入。一般采用实用工时比例或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为:

某项工程应分配的人工费=该项工程实用工时×工资分配率

2.材料费。

工程项目耗用的材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报损报耗单,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等计人工程项目成本。凡领料时能点清数量、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在有关领料凭证(如限额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名称,据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领料时虽能点清数量但需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由材料管理人员或领用部门,结合材料消耗定额将材料费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领料时不能点清数量和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由材料管理人员或施工现场保管员保管,月末实地盘点结存数量,结合月初结存数量和本月购进数量,倒推出本月实际消耗量,再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表”,据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工程竣工后的剩余材料,应填写“退料单”据以办理材料退库手续,同时冲减相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施工中的残次材料和包装物,应尽量回收再用,冲减工程成本的材料费。

3.施工机械使用费。

按自有机械和租赁机械分别加以核算。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施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直接计人成本核算对象的机械使用费。如租入的机械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程服务,应以租入机械所服务的各个工程受益对象提供的作业台班数量为基数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自有机械费用应按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实际使用的机械台班数计算所分摊的机械使用费,分别计入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中。

在施工机械使用费中,占比重最大的往往是施工机械折旧费。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施工承包单位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技术进步较快或使用寿命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经国家财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计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企业按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有权选择具体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在开始实行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由企业提出申请,并在变更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

(1)平均年限法。

也称使用年限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所绘出的图线是直线。因此,这种方法也称直线法。

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为:

(2)工作量法。

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完成的工作量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是由平均年限法派生出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时期使用程度不同的专业机械、设备。

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为:

1)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额时:

(3)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指按照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固定的折旧率计算折旧的方法,它属于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其年折旧率是平均年限法的两倍,并且在计算年折旧率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率。采用这种方法时,折旧率是固定的,但计算基数逐年递减,因此,计提的折旧额逐年递减。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为:

2)按照台班计算折旧额时: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

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例6-4】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0元。预计净残值4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10000×40%=4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10000-4000)×40%=2400(元)

第三年折旧额=(10000-4000-2400)×40%=1440(元)

第四年折旧额=(10000-7840-400)÷2=880(元)

第五年折旧额=(10000-7840-400)÷2=880(元)

(4)年数总和法。也称年数总额法,是指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为基数,按照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年数总和法也属于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其折旧率以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的年数(包括当年)做分子,而以逐年可使用年数之和做分母。分母是固定的,而分子逐年递减,因此,折旧率逐年递减,计提的折旧额也逐年递减。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为:

【例6-5】采用【例6-4】的数据,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计算折旧的基数=10000-400=9600(元)

年数总和=5+4+3+2+1=15(年)

第一年折旧额=9600×5/15=3200(元)

第二年折旧额=9600×4/15=2560(元)

第三年折旧额=9600×3/15=1920(元)

第四年折旧额=9600×2/15=1280(元)

第五年折旧额=9600×1/15=640(元)

4.措施费。

凡能分清受益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受益成本核算对象中。如与若干个成本核算对象有关的,可先归集到措施费总账中,月末再按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措施费中。

5.间接成本。

凡能分清受益对象的间接成本,应直接计入受益成本核算对象中去。否则先在项目“间接成本”总账中进行归集,月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计入受益成本核算对象。分配的方法:土建工程是以实际成本中直接成本为分配依据,安装工程则以人工费为分配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某土建(安装)分配的间接成本=该土建工程直接成本(安装工程人工费)×土建(安装)

工程间接成本分配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