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射放大器的制作与测试

共射放大器的制作与测试

时间:2022-1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放大电路的学习,其实就体现在器件的学习和电路的学习两方面。场效应型半导体三极管仅由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是一种电压控制电流型器件。当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偏状态时,IC基本上不随IB而变化,失去了放大功能。根据三极管发射结和集电结偏置情况,可以判别其工作状态。③β的范围常在管顶上用色点表示。另外,ICBO受温度影响较大,使用时必须注意。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EO: 也称为集电极发射极间穿透电流。

要想实现对电信号的放大,在电路中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放大器件,放大器件可以说是放大电路(又称放大器)的核心所在,常用的放大器件有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各种集成放大器件(如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等)。放大电路的学习,其实就体现在器件的学习和电路的学习两方面。器件的学习,在了解器件应用常识的基础上,着重在于其特性的理解与掌握; 电路的学习,关键在于理解放大器件与外围电路配置上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1.1 任务目标

(1)会识别与检测三极管。

(2)会调试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3)能进行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器的制作与测试。

2.1.2 基础知识一

三极管的基本知识

半导体三极管有两大类型: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型半导体三极管。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是由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它由两个PN结组合而成,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型器件。场效应型半导体三极管仅由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是一种电压控制电流型器件。

2.1.2.1 结构和类型

1.结构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1所示。它有两种类型: NPN型和PNP型。

图2-1-1 晶体管结构示意图及符号

2.分类

(1)按管芯所用的半导体材料不同,分为硅管和锗管。硅管受温度影响小,工作较稳定。

(2)按三极管内部结构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类,我国生产的硅管多为NPN型,锗管多为PNP型。

(3)按使用功率分,有大功率管(PC>1W),中功率管(PC在0.5~1W),小功率管(PC<0.5 W)。

(4)按照工作频率分,有高频管(fr≥3MHz)和低频管(fr≤3MHz)。

(5)按用途不同,分为普通放大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

(6)按封装形式不同,分为金属壳封装管和塑料封装管、陶瓷环氧树脂封装管。

3.三极管的命名方法

(1)普通三极管型号命名

国产普通三极管的型号命名由五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含义见表2-1-1所示。

表2-1-1 国产普通三极管命名法

第一部分用数字“3”表示主称和三极管。

第二部分用字母表示三极管的材料和极性。

第三部分用字母表示三极管的类别。

第四部分用数字表示同一类型产品的序号。

第五部分用字母表示规格号。

一般,管型是NPN还是PNP应从管壳上标注的型号来辨别。依照部颁标准,三极管型号的第二位(字母),A、C表示PNP管,B、D表示NPN管,例如:

·3AX为PNP型低频小功率管; 3BX为NPN型低频小功率管;

·3CG为PNP型高频小功率管; 3DG为NPN型高频小功率管;

·3AD为PNP型低频大功率管; 3DD为NPN型低频大功率管;

·3CA为PNP型高频大功率管; 3DA为NPN型高频大功率管。

此外有国际流行的9011~9018系列高频小功率管,除9012和9015为PNP管外,其余均为NPN型管。

(2)其他三极管的型号命名

我国三极管型号以“3A~3E”开头,日本的以“2S”开头,美国的以“2N”开头,目前市场上以2S开头的三极管占多数。欧洲常采用国际电子联合会制定的标准,对三极管的命名方法是:

第一部分用A或B开头(A表示锗管,B表示硅管);

第二部分用C表示低频小功率管,用F表示高频小功率管,用D表示低频大功率管,用L表示高频大功率管,用S和U分别表示小功率开关管和大功率开关管;

第三部分用三位数表示登记序号。

2.1.2.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 锗管和硅管。而每一种又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PNP型两种三极管,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仅介绍NPN硅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图2-1-2是NPN管的结构图,它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的,从图可见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结称为发射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图2-1-2 晶体三极管(NPN)的结构

当B点电位高于E点电位零点几伏时,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而C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几伏时,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集电极电源EC要高于基极电源EB

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同时基区做得很薄,而且,要严格控制杂质含量,这样,一旦接通电源后,由于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及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很容易地越过发射结互相向反方向扩散,但因前者的浓度大于后者,所以通过发射结的电流基本上是电子流,这股电子流称为发射极电流IE

由于基区很薄,加上集电结的反偏,注入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越过集电结进入集电区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只剩下很少(1%~10%)的电子在基区的空穴进行复合,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给,从而形成了基极电流IB。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得

IE=IB+IC

这就是说,在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IC与IB是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

=IC/IB

式中:——称为直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ΔIC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ΔIB之比为:

β=ΔIC/ΔIB

式中: β——称为交流电流放大倍数。由于低频时β1和β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β值约为几十至一百多。

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电阻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

2.1.2.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1.输入特性

图2-1-3(a)是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它表示IB随UBE的变化关系,其特点是:

(1)当UCE在0~2V范围内,曲线位置和形状与UCE有关,但当UCE>2V后,曲线位置和形状与UCE基本无关,通常输入特性由两条曲线(Ⅰ和Ⅱ)表示即可。

(2)当UBE<UBER时,IB≈0(0~UBER)的区段称为“死区”; 当UBE>UBER时,IB随UBE增加而增加,放大时,三极管工作在较直线的区段。

(3)三极管输入电阻,定义为

rbe=ΔUBE/ΔIB

对于工作在图中的Q点,rbe估算公式为

rbb为三极管的基区电阻,对低频小功率管,rbb约为300Ω。

2.输出特性

输出特性表示IC随UCE的变化关系(以IB为参数)。从图2-1-3(b)所示的输出特性可见,它分为三个区域: 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图2-1-3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与输出特性

(1)截止区。当UBE<0时,则IB≈0,发射区没有电子注入基区,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集电集仍有小量电流通过,即IC=ICEO称为穿透电流,常温时硅管ICEO约为几微安,锗管约为几十微安至几百微安,它与集电极反向电流ICBO的关系是:

ICEO=(1+β)ICBO

常温时硅管的ICBO小于1μA,锗管的ICBO约为10μA,对于锗管,温度每升高12℃,ICBO数值增加一倍,而对于硅管温度每升高8℃,ICBO数值增大一倍,虽然硅管的ICBO随温度变化更剧烈,但由于锗管的ICBO值本身比硅管大,所以锗管仍然受温度影响较严重。

(2)放大区。当晶体三极管发射结处于正偏而集电结处于反偏工作时,IC随IB近似作线性变化,放大区是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区域。

(3)饱和区。当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偏状态时,IC基本上不随IB而变化,失去了放大功能。根据三极管发射结和集电结偏置情况,可以判别其工作状态。

截止区和饱和区是三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区域,三极管饱和导通时,工作点落在饱和区,三极管截止时,工作点落在截止区。

2.1.2.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倍数

直流电流放大倍数β=IC/IB; 交流放大倍数β=ΔIC/ΔIB

注意: ①两者的定义不同,数值也不相等但却比较接近,故工程计算时可认为相等。②在不同工作点时的β值不相同,故一般给出三极管的β时要说明是指IC和UCE为何值时的β。③β的范围常在管顶上用色点表示。

2.极间反向电流

(1)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CBO: 为发射极开路时,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越小,管子性能越好。另外,ICBO受温度影响较大,使用时必须注意。

(2)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EO: 也称为集电极发射极间穿透电流。ICEO对放大不起作用,还会消耗无功功率,引起管子工作不稳定,因此,希望ICEO越小越好。ICEO与ICBO的关系是: ICEO=(1+β)ICBO

3.三极管的极限参数

(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ICM是指BJT的参数变化不超过允许值时集电极允许的最大电流。

(2)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ICMUCE。PCM表示集电结上允许损耗功率的最大值。

(3)反向击穿电压U(BR)CBO、U(BR)CEO、U(BR)EBO。几个击穿电压有如下关系: U(BR)CBO>U(BR)CEO>U(BR)EBO

4.三极管的温度特性

(1)输入特性与温度的关系: T↑→UBE↓。

(2)输出特性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每升高10℃,ICBO近似增大一倍,温度每升高1℃,β要增加0.5%~1%。

(3)温度对U(BR)CEO和PCM的影响: T↑→U(BR)CEO、PCM

2.1.2.5 三极管的简易判别

1.三极管基极及类型的判别

将万用表拨到R×100或R×1k挡上。红笔表任意接触三极管的一个电极,黑笔表依次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分别测量它们之间的电阻值。若红表笔接触某个电极时,其余两个电极与该电极之间均为低电阻时,则该管为PNP型,而且红表笔接触的电极为B极。与此相反,若同时出现几十至上百千欧大电阻时,则该管为NPN型,这时红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B极。

当然也可以黑笔表为基准,重复上述测量过程。若同时出现低电阻的情况,则管子为NPN型; 若同时出现高电阻的情况,则该管为PNP型。

2.电极C、E的判别

在判断出管型和基极的基础上,任意假定一个电极为C极,另一个为E极。对于PNP型管,令红表笔接C极,黑表笔接E极,再用手碰一下B、C极,观察一下万用表指针摆动的幅度。然后将假设的C、E极对调,重复上述的测试步骤,比较两次测量中指针的摆动幅度,测量时摆动幅度大,则说明假定的C、E极是对的。对于NPN型管,则令黑表笔接C极,红表笔接E极,重复上述过程。

2.1.3 技能实训二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2.1.3.1 实训目的

(1)熟悉三极管的封装外形和型号。

(2)会识读三极管的型号。

(3)会借助资料查阅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4)能用万用表检测三极管。

2.1.3.2 实训器材

(1)万用表1块。

(2)3DG6A、9018H、3AX31型三极管各1个,型号未知的三极管1个。

2.1.3.3 实训内容与步骤

1.识读三极管的型号

(1)根据封装外形,确定引脚名称。

(2)借助资料,查找3DG6A、9018H、3AX31型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并记录。

3DG6A:_______ 。

9018H: _______。

3AX31:_______ 。

(3)明确各三极管的管型与材料,填写表2-1-2。

表2-1-2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2.三极管的检测

(1)已知型号。分别测试3DG6A、9018H、3AX31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2-1-2。

(2)型号未知。

①用万用表的欧姆挡判别基极; ②确定管型; ③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

2.1.3.4 实训注意事项

(1)在测试三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尤其反向电阻)时,一定要避免人体电阻的介入,以免误差过大。

(2)如果弯折引脚,一定要注意弯折点与引脚根部的距离不少于1.5mm,以免引脚根部断掉。

(3)在测三极管两极间的电阻时,引脚要刮除氧化层,防止表笔跟引脚接触不良,且刮引脚时应在引脚根部留出一定距离(一般为3mm左右)。

2.1.3.5 实训考核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实训考核评价如表2-1-3所示。

表2-1-3 考核评价表

注: 各项配分扣完为止。

2.1.3.6 实训思考

(1)以3DG6A为例,说明型号各组成部分的含义。

(2)通过测试,比较一下硅管与锗管在基-射正反向电阻上的大小区别。

2.1.4 基础知识二

放大器的基本知识

2.1.4.1 放大电路的概念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2)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4。

图2-1-4 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1.4.2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1.放大倍数

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电压和电流幅度得到了放大,所以输出功率也会有所放大。对放大电路而言有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它们通常都是按正弦量定义的。各正弦量用向量表示,即量符号上方加点,如电流、电压分别表示为I˙、V˙。放大倍数定义式中各有关量如图2-1-5所示。

图2-1-5 放大倍数的定义

电压放大倍数定义为

电流放大倍数定义为

功率放大倍数定义为

2.输入电阻Ri

输入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吸取电流大小的参数,Ri大,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吸取的电流则小,反之则大。Ri的定义见图2 -1 -6 和式(2-1-1):

图2-1-6 输入电阻的定义

3.输出电阻Ro

输出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带负载的能力,Ro大,表明放大电路带负载的能力差,反之则强。Ro的定义见图2-1-7和式(2-1-2):

图2-1-7(a)是从输出端加假想电源求Ro; 图2-1-7(b)是通过放大电路负载特性曲线求Ro

图2-1-7 输出电阻的定义

(a)从输出端求Ro; (b)从负载特性曲线求Ro

注意: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常都是在正弦信号下的交流参数,只有在放大电路处于放大状态且输出不失真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4.通频带

图2-1-8 通频带的定义

2.1.5 基础知识三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2.1.5.1 放大电路的组成

1.单管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采用NPN型晶体管组成的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如图2-1-9所示。

图中“⊥”表示接地点,实际使用时,通常与设备的机壳相连。RL为负载,如扬声器等。晶体管具有三个电极,由它构成的放大电路形成两个回路。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以发射极为公共端,因此称为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简称共射电路),是最基本的放大电路。

图2-1-9 共射组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

基本组成如下:

三极管VT——起放大作用,是放大电路的核心。

电源UCC——保证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使晶体管处在放大状态,同时也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一般在几伏到十几伏之间。

基极偏置电阻RB——用来调节基极偏置电流IB,使晶体管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点,一般为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负载电阻RC,RL——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耦合电容C1,C2——分别被称为输入耦合电容C1和输出耦合电容C2。C1的作用是隔断三极管基极和输入电压ui之间的直流信号通路,但又为输入电压的交变信号提供通路,使该信号能够加到三极管的发射结上。输出电容C2作用是隔断三极管集电极和负载电阻RL之间的直流信号通路,即使放大电路的直流电压不能加到负载电阻RL上,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交变电压可以通过C2传递给负载电阻RL。为了减小传递信号的电压损失,C1、C2应选得足够大,一般为几微法至几十微法,通常采用电解电容器。

2.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符号写法的规定

(1)直流分量。符号用大写字母加大写下标表示,如IB表示基极的直流电流。

(2)交流分量瞬时值。符号用小写字母加小写下标表示,如ib表示基极的交流电流。

(3)总量瞬时值。交、直流信号并存,是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之和,符号用小写字母和大写下标表示,如i B表示基极电流的总瞬时值。

2.1.5.2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静态是指无信号输入(ui=0)时电路的工作状态,此时电路中只有直流电源形成的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静态时晶体管各极电流和电压值称为静态工作点Q(主要指IBQ、ICQ和UCEQ)。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在被放大的交流信号加入电路时,不论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都能满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的三极管放大状态。

静态分析主要是确定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值——静态工作点Q(IBQ、ICQ和UCEQ)。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有估算法和图解分析法两种。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

1.画直流通路图

按直流信号在电路中的流通路径可画出直流通路图,具体方法是: 电感在直流电路中可视为短路; 电容在直流电路中可视为开路。图2-1-9所示的单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图如图2-1-11所示。

2.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采用该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必须已知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1-10所示。

图2-1-10 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直线UBE=UCC-IBRB,两线的交点即是Q点,得到IBQ。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出直流负载线UCE=UCC-ICRC(IC=( -1/RC)UCE+(1/RC)UCC)与IBQ曲线的交点即为Q点,从而得到UCEQ和ICQ。从图中可以看出,直流负载线是一条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斜率为-1/RC的直线。

3.用估算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求解顺序依次是IBQ→ICQ→UCE

由图2-1-11可得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图2-1-11 直流通路图

通常电压UBEQ近似等于二极管的正向电压,UCC≥UBEQ,则

ICQ=βIBQ(2-1-5)

UCEQ=UCC-RCICQ(2-1-6)

例2-1-1 图2-1-9所示的单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中,已知UCC=12V,RB=300 kΩ,RC=2kΩ,β=80,求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解: 根据式(2-1-4)、式(2-1-5)、式(2-1-6)可得

ICQ=βIBQ=80×0.04m A=3.2m A

UCEQ=UCC-RCICQ=[12-(2×3.2)]V=5.6V

由例题可以看出,改变RB的大小可以改变IBQ的值,当RB和UCC的值确定后,静态工作点也随之确定,所以这种形式的电路统称为固定偏置电路。

2.1.5.3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动态是指有交流信号输入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随输入信号作相应变化的状态。此时放大电路是在直流电源UCC和交流输入信号ui共同作用下工作,电路中的电压u CE、电流i B和i C均包含交、直流两个分量,放大电路交、直流并存。动态分析只考虑电流和电压的交流分量。

放大电路的估算分析包括估算静态工作点和估算动态指标。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都是很重要的动态性能指标。

1.画交流通路图

对于交流信号而言,直流电源和电容可视为短路。由此得到图2-1-9所示的基本放大电路对应的交流通路如图2-1-12所示。从交流通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输入信号ui是加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而输出信号uo取自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这也说明了图2-1-9所示的电路是共发射极接法。

图2-1-12 交流通路图

2.估算放大器常用性能指标

(1)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be。晶体管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交流电压ui与相应交流电流ib之比,称为晶体管的输入电阻。

估算公式为

rbb是晶体管基区电阻,在小电流(IEQ约几毫安)情况下,低频小功率管约为300Ω,因此,在低频小信号时

从此可见,rbe与静态电流IEQ有关,静态工作点不同,rbe取值也不同。常用小功率管的rbe约为1kΩ。

(2)电压放大倍数Au。电压放大倍数反映了放大电路对电压的放大能力,定义为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用Au表示,即

从图2-1-12可以看出,输入电压ui=ibrbe; 输出电压uo=-i CR'L,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负载时,集电极负载电阻RC与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RL是并联的,并联后称为交流等效负载R'L,即

所以,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式(2-1-10)中,负号“-”表示输出信号uo与输入信号ui反相,这种现象称为共射放大电路的倒相作用。

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未接负载时,R'L=RC,电压放大倍数为

(3)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从放大器的输入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ri称为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如图2-1-12所示,即

一般情况下,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大,表示向前一级电路吸取的电流小,有利于减小前一级电路的负担。

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看进去的电阻就是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如图2-1-12所示。由于晶体管C-E极之间的动态电阻很大,所以输出电阻近似等于集电极负载电阻RC,即

ro≈RC(2-1-13)

输出电阻是衡量放大电路带负载能力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接负载后,可以看做是一个具有一定内阻的信号源,这个内阻就是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越小,向外输出信号时,自身消耗越少,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越强。

例2-1-2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中,已知UCC=12V,RB=300kΩ,RC=RL=2kΩ,β=80。求接入负载电阻RL前后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解: 根据相应估算公式可得

未接入负载电阻RL前,电压放大倍数

接入负载电阻RL后,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ro≈RC=2kΩ

由例题可以看出,放大电路接上负载电阻后,电压放大倍数将下降,即输出电压降减小。

2.1.6 基础知识四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波形失真

所谓失真,指输入信号经放大器输出后产生了畸变。若静态工作点Q设置偏高,当ib按正弦规律变化时,Q'进入饱和区,输出电压uo(即u CE)的负半周出现平顶畸变,称为饱和失真,如图2-1-13(a)所示。若Q点设置偏低,则Q″进入截止区,输出电压uo的正半周出现平顶畸变,称为截止失真,如图2-1-13(b)所示。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都是由于工作点进入晶体管非线性区而引起的,统称为非线性失真。

图2-1-13 非线性失真

(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RB和IBQ成反比。饱和失真时,可通过增大RB减小IBQ,从而降低静态工作点,减小或消除饱和失真。截止失真时,可通过减小RB增大IBQ,从而提高静态工作点,减小或消除截止失真。若调节RB不能消除失真,也可以考虑调节UCC和RC

为了获得幅度大而不失真的交流输出信号,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通常设置在交流负载线(根据放大器输出回路中i C与u CE间的关系,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出的直线)的中点,调整静态工作点的目的也在于此。

2.1.7 基础知识五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设置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还希望它能稳定工作。温度变化、电源电压波动、元器件老化等原因都可能使参数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增加将使i C增大,静态工作点Q上移。因此,需要通过在电路结构上采用一定的措施来稳定工作点。

1.电路组成

如图2-1-14所示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它与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区别是在基极增加了一个偏置电阻,在发射极增加了一个射极电阻RE。两个基极偏置电阻RB1和RB2对直流电源UCC分压,使基极电位VB近似不变(忽略基极静态电流IB),因此称为分压式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实现工作点稳定的自动调节过程如下:

IC↑→IE↑→VE↑→UBE(UBE=VB-VE)↓→IE↓→IC

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如图2-1-14(b)所示。

图2-1-14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忽略基极静态电流,基极电位为

发射极静态电流为

集电极静态电流

ICQ≈IEQ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为

UCEQ=UCC- RE+R( )C ICQ

3.动态性能指标的估算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2-1-15所示。

图2-1-15 交流通路图

电压放大倍数

其中R'L=RC//RL,若电路未接负载,则R'L=RC

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ro≈RC

2.1.8 技能实训二

共射放大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以下实训是针对阻容耦合的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器,请完成电路的制作、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以及动态性能指标(|Au|、ri、ro和BW)的测试。

2.1.8.1 实训目标

(1)增强专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2)熟悉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器的组成,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3)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以及晶体管毫伏表。

(4)能完成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器的制作。

(5)会进行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

2.1.8.2 实训器材

(1)通用面包板1块,万能板1块;

(2)双踪示波器1台; 直流稳压电源1台;

(3)万用表1块; 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晶体管毫伏表1块;

(4)9013型三极管1个,电解电容10μF/16V2个,50μF/16V1个,500kΩ电位器1个,20kΩ电阻器2个,2.4kΩ电阻器2个,5.1kΩ和1kΩ电阻器各1个,单掷开关1个,导线若干。

2.1.8.3 实训内容与步骤

(1)识别与检测元器件。若有元器件损坏,请说明情况。

(2)根据图2-1-16,进行电路装接。RP置最大值。

图2-1-16 共射极放大电路

(3)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

①静态工作点Q的调整

合上S,接入负载。接通+12V直流电源,在B点加入f=1k Hz的正弦信号ui,用示波器监测uo波形。反复调整RP及信号的输出幅度,使放大器输出电压的不失真幅值最大。观测uo波形,得Uom(max)=_______ 。

②静态工作点Q的测试

取走信号源,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量三极管各极对地电压,填入表2-1-4。计算UBEQ、UCEQ、IE值,填入表2-1-4。

表2-1-4 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测试数据表

(4)性能指标的测试

保持RP不变,以使电路有良好的动态范围。

①电压放大倍数|Au|的测试

S闭合,接入负载。在B点加入f=1k Hz的正弦信号ui,用示波器监测uo波形。逐渐调大Ui,在输入最大不失真信号下,用毫伏表测量Ui和Uo的值,记入表2-1-5。计算|Au|,填入表2-1-5。

表2-1-5 测|Au|的数据表(f=1k Hz)

②输出电阻Ro的测试

在B点加入f=1k Hz的正弦信号ui,用示波器监测uo的波形。断开S,电路空载,逐渐调大Ui,在输出最大不失真信号下,用毫伏表测量空载输出电压U'o,记入表2-1-6。然后,闭合S,接入负载,用毫伏表测量电路在负载下的输出电压Uo,记入表2-1-6。最后,计算Ro,填入表2-1-6中。

表2-1-6 测Ro的数据表(f=1k Hz)

③输入电阻Ri的测试

S闭合,接入负载。在A点加入f=1k Hz的正弦信号us,用示波器监测uo的波形。逐渐调大Us,在输出最大不失真信号下,用毫伏表测量Us和Ui值,记入表2-1-7。计算Ri,填入表2-1-7。

表2-1-7 测Ri的数据表(f=1k Hz)

④通频带BW的测试

S闭合,接入负载。在B点加入f=1k Hz的正弦信号ui,用示波器监测uo的波形。逐渐调大Ui,在输出最大不失真信号时,停止调节。用毫伏表测量Ui与Uo,记入表2-1-8相应位置。仅调节信号源频率f,在uo不失真情况下,用毫伏表测出不同频率所对应的Uo,记入表2-1-8。测试时,低频段与高频段要多测几点,中频段可少测几点。计算各频率对应下的|Au|,填入表2-1-8。根据测试结果,用描图法在图2-1-17中画出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并据此确定放大器的通频带BW。f L=_______ ,f H=_______ ,BW= _______。

表2-1-8 幅频特性测试数据(Ui= )

图2-1-17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2.1.8.4 实训注意事项

(1)要按工艺要求装接电路。

(2)电解电容的极性不能接错,以免造成电容器的损坏。

(3)电路装接好之后才可接通电源。

(4)进行性能指标测试时,一定要注意测试条件。

2.1.8.5 实训考核

共射放大电路的制作与测试实训考核评价如表2-1-9所示。

表2-1-9 考核评价表

注: 各项配分扣完为止。

2.1.8.6 实训思考

(1)如果取走图2-1-16中的旁路电容CE会怎样? 试一试,看结果。

(2)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三极管9013的技术参数。

(3)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测量耦合电容C1、C2静态与动态下的端电压(注意极性)。

(4)如果断开电阻RB1,电路的工作情况会怎样? 验证一下,看是否是这样。

2.1.9 知识拓展

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2.1.9.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1.符号和分类

如图2-1-18所示,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也有三个电极: 漏极(D)、源极(S)、栅极(G)。它们对应于晶体管的集电极(C)、发射极(E)和基极(B)。不同的是场效应晶体管的D和S两极可以交换,而晶体管的C和E则不能交换。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可分为P沟道和N沟道两种,在符号中用箭头加以区别。

图2-1-18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与图形符号

2.电压放大作用

如图2-1-19所示。场效应晶体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同样具有电压放大作用。与半导体晶体管的放大作用相似,在场效应晶体管共源极电路中,漏极电流ID受栅源电压UGS的控制。分析和实验证明,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栅源之间只能加负电压,即UGS<0才能使管子正常工作。图中,栅源电压UGS的变化,必然会引起ID的变化。只要漏极电阻RD选得合适,即可在RD上获得被放大的电压变化量。

2.1.9.2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图2-1-19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是输入电阻高达1012Ω的一种栅极与漏极、源极完全绝缘的场效应晶体管。它也有N沟道和P沟道两类,每一类又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

1.符号和分类

四种场效应晶体管的符号如图2-1-20所示。图中除漏极D、栅极G和源极S以外还加有衬底,这是因生产工艺需要而设置的。栅极与沟道不相接触,表示绝缘,箭头表示N沟道和P沟道,沟道用虚线为增强型,用实线为耗尽型。这类场效应晶体管由金属(电极)、氧化物(绝缘层)和半导体组成。技术上用“M”表示金属,“O”表示氧化物,“S”表示半导体,所以又称MOS场效应晶体管。N沟道的场效应晶体管称NMOS管,P沟道的场效应晶体管称PMOS管。

图2-1-20 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符号

2.结构和工作原理

下面以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晶体管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结构: 如图2-1-21所示,它是在一块P型硅片上扩散两个N型区,并分别从两个N型区引出两个电极: 漏极和源极。在源区和漏区之间的衬底表面覆盖一层很薄的绝缘层,再在绝缘层上覆盖一层金属薄层,形成栅极。因此栅极和其他电极之间是绝缘的,故输入电阻很高。另外,从衬底基片上引出一个电极,称为衬底电极(B) (在分立元器件中,常将B与源极S相连,而在集成电路中,B与S一般不相连)。

图2-1-21 增强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

(2)工作原理: 如图2-1-22所示,对于NMOS场效应晶体管,在栅极没有外加电压时,由前面分析可知,在源极与漏极之间不会有电流流过,此时场效应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如图2-1-22(a)所示)。当有一个正电压加在N沟道的MOS场效应晶体管栅极上时,由于电场的作用,此时N型半导体的源极和漏极的负电荷被吸引而涌向栅极,但由于氧化膜的阻挡,使得电子聚集在两个N沟道之间的P型半导体中(如图2-1-22(b)所示),从而形成电流,使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我们也可以想象两个N型半导体之间为一条沟,栅极电压的建立相当于为它们之间搭了一座桥梁,该桥梁的大小由栅源极间电压的大小决定。即UGS越大,导电沟道越宽,沟道电阻越小,ID越大。这就是增强型MOS场效应晶体管UGS控制ID的基本原理。

图2-1-22 N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图

2.1.9.3 场效应管的测试

1.结型场效应管管脚识别

场效应管的栅极相当于晶体管的基极,源极和漏极分别对应于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将万用表置于R×1k挡,用两表笔分别测量每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当某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相等,均为数千欧时,则这两个管脚为漏极D和源极S(可互换),余下的一个管脚即为栅极G。对于有4个管脚的结型场效应管,另外一极是屏蔽极(使用中接地)。

2.判定栅极(场效应管管脚识别)

用万用表黑表笔碰触管子的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碰触另外两个电极。若两次测出的阻值都很小,说明均是正向电阻,该管属于N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制造工艺决定了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对称的,可以互换使用,并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所以不必加以区分。源极与漏极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

注意不能用此法判定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因为这种管子的输入电阻极高,栅源间的极间电容又很小,测量时只要有少量的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很高的电压,容易将管子损坏。

3.估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场效应管管脚识别)

将万用表拨到R×100挡,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相当于给场效应管加上1.5V的电源电压。这时表针指示出的是D-S极间电阻值。然后用手指捏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作为输入信号加到栅极上。由于管子的放大作用,UDS和ID都将发生变化,也相当于D-S极间电阻发生变化,可观察到表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果手捏栅极时表针摆动很小,说明管子的放大能力较弱; 若表针不动,说明管子已经损坏。

由于人体感应的50Hz交流电压较高,而不同的场效应管用电阻挡测量时的工作点可能不同,因此用手捏栅极时表针可能向右摆动,也可能向左摆动。少数的管子RDS减小,使表针向右摆动,多数管子的RDS增大,表针向左摆动。无论表针的摆动方向如何,只要能有明显地摆动,就说明管子具有放大能力。

本方法也适用于测MOS管。为了保护MOS场效应管,必须用手握住螺钉旋具绝缘柄,用金属杆去碰栅极,以防止人体感应电荷直接加到栅极上,将管子损坏。

MOS管每次测量完毕,G-S结电容上会充有少量电荷,建立起电压UGS,再接着测时表针可能不动,此时将G-S极间短路一下即可。目前常用的结型场效应管和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管脚顺序如图2-1-23所示。

图2-1-23 管脚顺序

2.1.9.4 场效应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场效应管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场效应管的类型及它的电极,必要时应通过仪表进行测试。

(2)在线路设计中,应根据电路的需要选择场效应管的类型及参数,使用时不允许超过场效应管的耗散功率、最大漏源、电流和电压的极限值。

(3)各类场效应管在使用时,都要按要求接入偏置电路,并注意偏置电路的极性。

(4)对于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管),因为栅极处于绝缘状态,其上的感应电荷很不容易放掉,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产生很高的电压,容易将管子内部的Si O2膜击穿,所以在使用这种类型的场效应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运输和储藏中必须将引出脚短路或采用金属屏蔽包装,以防外来感应电势将栅极击穿。

②要求测试仪器、工作台有良好的接地。

③焊接用的电烙铁外壳要接地,或者利用烙铁断电后的余热焊接。焊接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顺序是: 先焊源、栅极,后焊漏极。

④要采取防静电措施。

(5)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器件,有极高的输入阻抗,为保持管子的高输入特性,焊接后应对电路板进行清洗。

(6)在安装场效应管时,要尽量避开发热元器件。对于功率型场效应管,要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必要时应加装散热器,以保证其能在高负荷条件下可靠地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