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

推进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总结和推广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在经营中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宁南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组成了北方民族大学“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对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的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和集中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现将主要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推进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_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及相关问题调研报告_责任与使命——宁夏博士研究成果集萃

践行科学发展观 推进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1)——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及相关问题调研报告

闫兴富 白光珍 周立彪 刘建利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实践,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宁夏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经营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宁南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模式;这一经济形式充分尊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完成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要务,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和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宁南山区 新农村建设 “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 科学发展观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一个伟大创举。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实质性成效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基本理念,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实理论基础,就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位于六盘山下的泾源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在当地政府指导下,2006年底该县在泾河源镇成立了冶家村“农家乐”生态建设与民俗旅游文化开发合作社, 2007年3月正式启动运营,依托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建设和民俗旅游服务。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以自然山水、森林景观、回乡风情为特色,集生态旅游、疗养避暑、野外探险、科学考察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回汉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浓郁的回乡风情。冶家村“农家乐”运营一年多来,以“土、野、乐、趣”为特色的“农家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现已发展成为六盘山腹地第一个集吃、住、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目前有经营户40余户,管理人员十几人,服务人员100余人,具有可同时供近800余人就餐和300余人住宿的接待能力。实践证明,冶家村“农家乐”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的一大成功实践,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宁夏南部山区开花结果的成功典范。为了总结和推广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在经营中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宁南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组成了北方民族大学“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对泾源县冶家村“农家乐”的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和集中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现将主要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分为2个阶段。首先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问卷内容设计,并于2008年初进行预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在对问卷内容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问卷内容和技术参数进行修正补充。正式问卷调查选择在2008年暑假期间的7月中旬,因为这段时间部分在读大、中学生均已返乡度假,选在这一期间进行问卷,样本的选择可能具有更高的代表性,而且对访谈问题回答的质量相对来说就会更高。

采取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请清真寺阿訇组织村民和田间地头集中发放或调查者入户分散发放等方式,然后再集中收回问卷。在调查过程中,对年龄较大或无文字能力的村民采取当面访谈、现场记录的方式进行,个别涉及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问题由调查者给被调查者以解释或提示,以使被调查者清楚地理解问答问题的关键所在,力求问卷结果的客观真实。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416份,收回有效问卷391份,收回率为94.5%。

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泾河源镇的冶家村、南庄村、西沟村、街西村、北营村和上前村6个自然村,修订后的问卷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基本情况;家庭收入;对兴办农家乐的认可度;兴办农家乐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兴办农家乐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其他村民对经营农家乐的经营期望。为了证实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选择部分被调查者作为访谈对象,力求做到调研结果的客观、真实,并对部分调查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人群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调查问卷共涉及冶家村(含经营户37人、非经营户146人)、南庄村(81人)、西沟村(59人)、街西村、北营村和上前村(共68人) 6个自然村的村民,累计发放问卷419份,收回有效问卷391份,收回率为94.5%。其中男性254人,占总数的64.96%;女性137人,占总人数的35.04%。被调查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其次是45~64岁和15~24岁,还包括一部分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表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少数“农家乐”从业者的年龄不足14周岁,甚至更小,这正是回族世代传承的经商习俗和“重商轻学”意识在一些儿童身上的具体体现。在被调查人群中,中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分别是2人、12人、71人、120人和186人,各占总人数的0.51%、3.07%、18.16%、30.69%和47.57%,其中文盲比例偏高,约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5成(表1)。这些数据表明,在宁南山区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比例仍然偏高,即便一些已通过扫盲班实现脱盲,但由于长期不使用文字而复盲者也不在少数,被调查者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5%,而受过中等以上专业技术教育的更是微乎其微。在被调查者中,仅在南庄村见到2个中专生,其他5个村子没有1人受过中等以上的专业教育,可见,村民素质偏低,没有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仍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

表1 被调查者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img48

(二)被调查人群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所调查人群的收入结构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68.8%,而通过外出务工等其他途径的收入仅占13.6%,“纯靠务农”收入的仍占有一定的比例(11.5%)。从调查数据看,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的收入结构与非经营户差别很大,以“经营农家乐为主”的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64.9%),而且经营户中年收入超万元的就占了62.2%,少数经营户(13.5%)年收入在2000~5000元,没有年收入低于2000元的经营者(表2)。在不同村子的非经营户中,收入结构和数额也差别很大,其中冶家村和与其相距最近的南庄村的被调查者的村民收入结构中“纯靠务农”的收入比例有所降低(两个村的被调查者的“纯靠务农”收入各占4.1%和6.2%),而西沟村和其他3个村的被调查人群的“纯靠务农”收入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7.1%和26.5%)。另外,在非经营户中,其收入多少也发生了分化,尽管被调查者的收入大多集中在2000~10000元,但在冶家村和南庄村,收入超过10000元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1.0%和22.2%)高于西沟村和其他3个村的这一比例(西沟村为3.4%,其他3个村为5.9%)。尽管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相同,但由于“农家乐”经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冶家村和南庄村“近水楼台先得月” ,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意识受到了影响和冲击,所以,尽管他们没有机会经营农家乐,但也通过外出务工或从事养殖、个体运输等找到了摆脱“纯靠务农”获得收入的传统生产模式,而使他们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收入数额也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村。

表2 被调查者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img49

(三)被调查者对兴办农家乐的认可度

我们就被调查者是否乐意经营“农家乐” 、兴办“农家乐”对发展当地经济的影响、对“农家乐”相关政策的满意度和兴办“农家乐”对地方生态环境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了村民对开发“农家乐”生态旅游的认可度方面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绝大多数经营户已经从经营中受益,有21.6%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乐意” ,70.3%的被调查者表示“乐意” ,当然,少数(8.1%)经营者“不乐意”再经营下去,可能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是个人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等问题出现了亏损而不愿经营。从被调查者中的非经营户看,各村均有相当一大部分的村民对“是否乐意经营农家乐? ”的回答是“乐意” ,冶家村、南庄村、西沟村及其他3个村的非经营户回答“乐意”的分别占92.5%、85.2%、78.0%和72.1%,而“不乐意”经营的被调查者冶家村最少(6.8%),其次是南庄村(14.8%),再次是西沟村(18.6%),其他3个村最高(22.1%),尤以冶家村和南庄村对经营“农家乐”表现出的热情极高(表3)。这一结果表明,“农家乐”这一经济形式已经受到了当地村民的青睐,从大部分经营户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已向广大村民证明了其较好的经济收益。在被调查者中,有18.9%的经营户认为兴办“农家乐”对发展地方经济“非常重要” ,67.6%的经营户认为“重要” ,只有少数人认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作用不明显”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冶家村已形成了这样一种共同识:经营“农家乐”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即使是非经营户也认为兴办“农家乐”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被调查者分别占到了2.7%和86.3%,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这些非经营户能更为敏感地意识到经营户圆了“致富梦” ,而自己或因当初的思想保守或一时糊涂而丧失了机会,因此,只有少数人(11.0%)认为兴办“农家乐”对发展地方经济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表3)。对南庄村和西沟村的村民来说,“农家乐”经营可能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但冶家村切切实实从中得到了实惠是事实,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兴办农家乐对发展地方经济是“重要”的。其他3个村子的被调查者绝大多数认为“作用不明显” ,极少数“嗅觉灵敏”者感受到了农家乐经营者的乐趣和收益,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宁南山区农民经济意识的淡漠和经营理念的保守。

尝到致富甜头的冶家村人切实感受到地方政府富民政策的优越性,因此,对有关“农家乐”的政策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 ,被调查的经营者中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占了27.0%和56.8%,而非经营者中有78.8%的被调查者回答“满意” 。令人欣慰的是,在所有被调查的经营户中,没有一人表示“很不满意” ,即使有少数经营户不甚满意,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的,比如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低下、服务意识不强或服务态度不如人意等都可能导致经营信誉的丧失而失去稳定的客源,因而出现效益不好或亏损现象都是可能的。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认为兴办“农家乐”对地方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占70.3%)和“改善很大(占18.9%),只有少数人认为对地方生态环境“没有改善” ,没有人认为兴办“农家乐”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的村民群体差别很大,在冶家村和南庄村,被调查者的非经营户大多认为兴办“农家乐”对地方生态环境会“有所改善”或“能够改善” ,而更多的西沟村村民和其他3个村的被调查者则不认为兴办“农加乐”会对地方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甚至不少村民认为会“破坏地方生态环境” 。这也与一些素质不高的游客和少数经营户环境意识淡漠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这一事实有关,当然,这就是地方政府和经营者值得注意解决的现实问题。

表3 被调查者对兴办农家乐的认可度

img50

(四)兴办农家乐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

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经营“农家乐”占用了一定量的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和大局考虑,当地农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从调查数据看,冶家村和其联系比较紧密的南庄村和西沟村的被调查者中只有少数人认为“农家乐”对耕地的占用会影响农业生产,而大多数人认为“虽占用一定量的耕地,但不影响农业生产” ,或认为“虽占用耕地影响农业生产,但经济效益比农业用地高” 。而其他3个村的被调查者中有一半以上表示“说不清楚” ,但没有人认为会影响农业生产(表4)。兴办“农家乐”占用了部分耕地对“农家乐”经营者来说是一种基础性投资,经营者当然表示“满意” (16.2%)或“非常满意” (75.7%),而且冶家村的非经营户和与其毗邻的南庄村村民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在占用耕地这一问题上,多数被调查者回答“满意” ,仅少部分人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西沟村和其他3个村子的被调查者的满意度也均在50%以上(表4)。

表4 兴办农家乐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

img51

(五)兴办农家乐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兴办农家乐是泾源县结合宁南山区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在探索宁南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开展的一项伟大实践,是在宁南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快捷途径。在回答“是否听说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问题时,“农家乐”经营户中的被调查者多数表示“听领导在会上讲过” (24.3%)或“在电视上听说过”(64.9%),只有极少数人“没听说过” (表5);被调查的其他人群的大部分也均在不同的场合或通过不同方式“听说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回答“没听说过” ,这表明我们的相关宣传工作还不够到位,更重要的可能是一些涉农政策的落实不够深入扎实,也折射出基层农户仍是农村工作的薄弱环节。在有关兴办“农家乐”对经济、文化的影响方面,多数冶家村的被调查者认为兴办“农家乐“对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是双重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表明这一富民政策已经得到当地农民的全方位理解和响应,经营者不仅从经营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祖祖辈辈要“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生活理念,使他们要立志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这种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并将转化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强大精神动力。不同群体的被调查者对“农家乐“兴办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理解有较大差异,被调查的经营者多数认为“兴办”农家乐“是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形式” (59.5%),而且兴办“农家乐”对新农村建设有促进作用,但仍有一部分人认为兴办“农家乐”与新农村建设“关系不大” ;而对非经营户来说,大部分人则认为“关系不大” ,这一比例在冶家村、南庄村、西沟村和其他3个村分别为69.2%、49.4%、59.3%和100%。这一结果是我们所未能预料的,尽管新农村建设这一概念和行动已深入人心,但当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各异,我们在个别访谈中了解到,一些村民片面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即是把原来的旧房子拆了建成新房子,具体的含义没有人能说清楚。说明我们的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误导了少数没有太多文化知识的农民。

表5 兴办农家乐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img52

表6 其他村民对经营农家乐的经营期望

img53

(六)其他村民对“农家乐”的经营期望

从表6可以看出,冶家村的非经营户给予了“农家乐”很高的热情和关注度,但被调查者中有72.6%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被拒之门外,不想经营的只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7%,另有8.2%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政策” ,这部分人应该是对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遇到到对诸如土地置换、扶持资金的捆绑使用等相关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当然,也反映出基层干部在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疏漏,这些都是进一步推广相关经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克服的问题。在回答“是否希望经营农家乐? ”这一问题时,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经营” ,表明通过一年多来的经营,已经向非经营户透露出一种诱人的信息,那就是经营“农家乐”可以致富,而且这些信息已波及到临近的南庄村和西沟村,但对其他的3个村子则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仅有33.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经营” ,更多的被调查者则表示“无所谓” ,但这也可能是我们的政策的误区或“盲点” ,因为并没有人明确表示“不想经营” ,或许是因为“没有政策”或“经济困难”等原因而使他们客观上无法实现经营的愿望,这在上文的分析中也可明显看出。目前,“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政策的实惠,千方百计地鼓励、帮助当地农民加入到“农家乐”生态旅游服务队伍中来,加大帮扶力度,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形式多样、档次各异的“农家乐”生态旅游体系,让更多的山区农民受惠于党的富民政策。

(七)经营者对现行组织管理模式的认可度

在个案访谈中,我们重点就冶家村“农家乐”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走访,访谈对象为大部分经营户和部分非经营户,内容涉及客人分配、服务收费、卫生监督、安全管理和对现行管理模式的满意度5个方面。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有近七成的经营户认为现行的组织管理模式有很多弊端,主要集中在来客的分配方面,一些与管理者关系较为密切的经营户可以有限分配到大批的游客,其经营成本就低,效益较高,相反,那些长期分配不到客人的经营户就遇到各种困难而遭遇亏损的危险。另外,一些经营理念比较灵活的经营者私自拉客,这样就使本来公平合理的市场卷入恶性竞争,不能发挥市场的正常功能,出现服务质量降低、哄抬物价,甚至发生部分经营户宰客现象,最终影响整体的经营信誉和经济利益。尽管冶家村“农家乐”由现有的“协会”负责对各种服务实行统一定价,共同监督,但也很难杜绝少数经营户利用各种机会牟取暴利,例如用质次价高的商品坑害消费者、向游客出售劣质或腐烂变质的食品等也偶有发生。这些现象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反映出村民经济意识的觉醒和成熟,比如,我们在访谈中发现,一经营户的女主人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她现在已经从原来的羞于与游客说话而发展到主动走出自己的大院招揽游客,我们应当承认这是一种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现象的背后暗含着我们的地方政府对这一新兴的经济形式管理的缺失,任何疏于管理和监督的市场都是盲目的,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商品价格、食品卫生、游客财物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以使冶家村“农家乐”高效运行,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宁南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模式

在不到两年的开发和经营中,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别经营户年收入已突破15万元,这是山区农民在“靠山吃山”的传统生产方式下做出的科学选择,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已逐渐凸现出来。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可看出,本调查所涉及非经营户的收入结构已经发生了分化,比如在冶家村和南庄村,收入超过10000元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均高于西沟村和其他3个村子。冶家村和南庄村得益于“农家乐”经营的辐射和启发,使他们转变了观念,开始走出大山外出务工或从事养殖、个体运输等,摆脱“纯靠务农”获得收入的传统生产模式。

(二)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充分尊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

目前,在冶家村已形成了这样一种共同识:经营农家乐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尝到致富甜头的冶家村人切实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富民政策的优越性,感受到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中科学理论的重要性,而科学发展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实理论基础,要求在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科学发展的模式,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切切实实确立了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

(三)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发完成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的第一要务,是宁南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要集物质丰富、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生态协调等于一体。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要靠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改善交通、供水、医疗、教育等人居环境,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一年多来的开发实践证明,在宁南山区这样一个山大沟深的穷乡僻壤之地,不练就一身“靠山吃山”的本领就想让这里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是根本不可能的。靠经营“农家乐”富起来的农民十分珍惜以往“毫无价值”可言的一草一木,他们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冶家村“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成熟,当地村民对开发“农家乐”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前景逐渐接受和认可,经营中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经营户之间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和处理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出现私自拉客、恶性竞争等现象,甚至一些经营户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哄抬价格,最终导致经营不善而丧失客源或引起经营户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而影响社会和谐,最终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的巩固。因此,鉴于本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以供在今后的组织管理及相关经验的推广中参考。

1.科学规划,规范发展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和规划,突出地方自然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经营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和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农家乐”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相关的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和标准体系,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执行,提倡诚实守信,达到相应等级标准的“农家乐”经营户实行亮照经营、明码标价、文明服务、公平竞争,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避免、防范和惩治恶意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泾源县“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改善设施

完善经营管理体制,鼓励和尝试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适当分离,将环境卫生、游客财物安全、餐饮服务态度等纳入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管理者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协调各经营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经营户的积极性。加强经营户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在资金、设备、物资和人员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形成“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品牌效应和整体优势。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是“农家乐”生态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物质基础,“农家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要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质量为宗旨,建设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旅游产品。探索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拓宽资金来源途径,鼓励合作经营,引入竞争机制,正确处理投资权、所有权、管理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关系,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实现“农家乐”生态旅游的规模化经营,以扩大影响面和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

3.弘扬文化,彰显特色

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孕育了新的发展形态——文化经济。文化经济是对工业经济乃至知识经济的克服和超越,文化经济以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源为核心和依托来推动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农家乐”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这一特殊的经济形式要走文化品牌之路,以特色文化提升“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层次,这就要求“农家乐”生态旅游产品要突出游客的参与性,以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游客参与性强,能反映地方风土民情和传统文化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旅游者赖以体验的传统民族文化包括民族艺术、民族服饰、民族习俗、民族建筑、民族语言、宗教信仰、历史古迹、节庆活动、特色饮食等文化要素。宁夏泾源县是回族聚居区,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在“农家乐”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充分认识到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族文化的旅游价值,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发以回族风情旅游为重要内容的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例如结合伊斯兰饮食文化的高度选择性和伦理性及其花样繁多的清真小食品和独具特色的回族风味小吃,将回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到旅游产品中,充分展示灿烂的伊斯兰宗教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化回乡文化旅游形象和回族传统文化魅力。

4.服务至上,提升档次

全力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从“吃、住、行、游、娱、购”旅游6大要素入手,把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重要途径。发挥已成立的“冶家村生态建设与民俗旅游协会”的对旅游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指导作用,制定不同档次的服务规格和收费标准,规范经营管理,建立“服务至上”意识,突出特色优势,打造“农家乐”生态旅游的精品品牌,全面提升“农家乐”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定期不定期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讲座和现场指导,或举办各种以旅游接待、服务礼仪、民俗风情、安全保卫、商品卫生、烹调营养等为内容的服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家乐”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加强经营户及联合体内部的价格、卫生、安全和人员管理,提高整体接待水平,促进农家乐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另外,通过精心包装和设计,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多种传媒对介绍宣传和推介不同主题内容的“农家乐”生态旅游产品。

5.统筹规划,反哺农业

当地百姓祖祖辈辈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对瘠薄的耕地长期以来一直是进行“掠夺式生产、赌博式经营” 。这些祖祖辈辈挖蕨菜、摘松籽,甚至靠滥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来维持基本生存的农民靠经营“农家乐”富了起来,2008年冶家村依托旅游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个别经营户年收入已高达15万元以上。在旅游业日益兴起的同时,地方政府要时刻提醒村民不能忘了“靠山吃山”这一根本,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对当地落后的农业实施“反哺” ,正确处理旅游用地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鼓励“农家乐”经营户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上,重点解决农业生产上表现突出的灌水难、排水难、吃水难、行路难等制约粮食产量的瓶颈问题,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得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注释】

(1)中南大学法学院2005级李自磊同学、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级王青同学等参与了部分问卷和访谈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