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暖性针叶林

暖性针叶林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暖性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范围一般为800~2800m,垂直幅度达2000m。根据建群种的生态特点,结合群落的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暖性针叶林可分为两大类:暖温性针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前者以云南松林为代表,后者以思茅松林为代表。云南松是强阳性树种,林冠不郁闭,针叶细而疏散,林内透光良好,乔木层的盖度一般保持在50%~70%之间。群落草本层的组成种类多并且混杂,以阳性耐旱的多年生草本为主,以禾本科草类为优势。

暖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和平地区域,建群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又称亚热带针叶林。

暖性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范围一般为800~2800m,垂直幅度达2000m。分布地的水热条件也是极其多样的,最适降雨量在700~1200mm。

暖性针叶林的结构比常绿阔叶林相对简单,一般分为乔、灌、草三层。

根据建群种的生态特点,结合群落的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暖性针叶林可分为两大类(即植被亚型):暖温性针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前者以云南松林为代表,后者以思茅松林为代表。

根据调查,研究区内暖性针叶林可划分为1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和8个群落。

暖温性针叶林

本植被亚型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800m,喜亚热带偏干的气候,土壤以红壤为主。

根据优势种的不同,可分5个群系,即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冲天柏林、藏柏林。

(一)云南松林(Form. Pinus yunnanensis)

云南松林分布的经纬度范围约在北纬23°~29°,东经97°~106°30′之间,在垂直分布上,以1500~2800m范围内阳坡和半阳坡分布最为集中。分布地区的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

云南松林的群落结构很简单,一般分三层,即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由云南松组成,从调查的结果看,乔木层常常是同龄林,长势相当。在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成年林或成熟林中,也存在乔木下层。直至成年林,群落才相对稳定,出现较为固定的灌木层和草本层,至成熟林基本上仍保持着这种结构。云南松是强阳性树种,林冠不郁闭,针叶细而疏散,林内透光良好,乔木层的盖度一般保持在50%~70%之间。在生长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树干高大浑圆通直,成年林的树高一般在15~20m左右,胸径一般在20~30cm。树冠呈伞状密集于顶部,树皮鳞片整齐较厚,材形优美,无附寄生并少见病腐,出材率高。

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以云南松纯林最为常见,尤其是成年林和过熟林。而在人为活动较少之处,常出现以云南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如松桤混交林、松栎混交林或与其他针叶树混交林。桤类(以旱冬瓜为主,还有其他落叶树)、栎类(有常绿的、落叶的、硬叶的三大类)和其他针叶树(主要为滇油杉和华山松)。在乔木组成的数量比例上,一般只占十分之一二。特别是栎类,南北各地种类组合很不相同。在一个地区,一般是按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海拔高低、土壤肥瘠等生境状况,群落中的上述伴生种类仅出现1~3种,且大部分都分布在乔木下层。

灌木层通常不发达,已有的灌木大多为喜阳耐旱、耐火的种类。在人为活动较少的云南松林或以云南松为主的松栎混交林下,也见有较为发达的灌木层。

云南松林下的草本层都是比较显著的。研究区内由于受到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影响,草本层中紫茎泽兰已占有绝对的优势,高30~50cm,盖度大而密集。其他草种的覆盖率还不到紫茎泽兰覆盖率的30%。

根据云南松林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伴生的植物种类,把云南松林划分为下列2个群落。

1.云南松、白健秆、刺芒野古草群落(Eulalia pallens,Arundinella setosa Comm. containing Pinus yunnanensis)

本群落在土壤干旱瘠薄的地段上分布普遍,在人口密集的居民点附近的山地尤为多见。

群落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为乔木层,下层为草本层,灌木层不太明显。

乔木层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纯林为主,盖度一般在40%左右,较稀疏。群落400m2的面积内有云南松27株,平均高度在15m左右。

草本层一般高约0.5~1.5m。草丛的盖度也很大,多数在80%以上。群落草本层的组成种类多并且混杂,以阳性耐旱的多年生草本为主,以禾本科草类为优势。常见的有:白健秆、刺芒野古草、细柄草(Capiliipedium parvifl orum)、旱茅(Eremopogon delavayi)、陈谋野古草(Arundinella chenii)、双花草(Dichanthium annulatum)、分枝大油芒(Spodiopogon ramosus)、四脉金茅(Eulalia quadrinervis)、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云南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ca var. yunnanesis)、白茅(Imperata culindric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小菅草(Themeda hookeri)等等,种类十分繁多。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sculum)和毛蕨菜(Pteridium revolatum)常分散生长于草丛之中,或局部呈优势。

灌木一般稀少而不显著,常不成层。散生的矮生小乔木或灌木的种类中,常见的有川梨(Pyrus pashia)、滇金丝桃(Hypericum wighlianum)、矮杨梅、珍珠花(Spiraea thunbergii) 、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栽秧泡(Rubus elliptica var. obcordata)、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羊耳菊(Inula cappa)、密蒙花(Buddleia officinalis)、铁仔(Myrsine africana)等等。种类变化虽因地因生境而异,但多为喜阳耐旱植物。

表2-10 云南松、白健秆、刺芒野古草群落树种组成表

2.云南松、碎米花杜鹃、铁仔群落(Pinus yunnanensis,Rhododendron spiciferum,Myrsine africana Comm.)

本群落主要分布在土壤干旱瘠薄的地段,在海口林场森林公园的山地比较多见。

群落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为乔木层,下层为灌木层,草本层不太明显。

乔木层以云南松纯林为主,盖度一般在20%左右,非常稀疏。群落400m2的面积内有云南松22株,高度在3~5m左右,长势较差,单株冠幅在1~2m左右,枝条也比较稀少。

灌木层高度一般在0.5~1.5m。灌木盖度也比较大,多数在70%以上。群落灌木层的组成种类比较简单,以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和小铁仔(Myrsine africana)为主,常分散生长,或局部呈优势。少数禾本科草类,不成层。

表2-11 云南松、碎米花杜鹃、铁仔群落树种组成表

(二)华山松林(Form. Pinus armandi)

华山松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800m的亚热带山地,常见于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山洼或阴坡地带。群落分布的环境阴湿、肥沃,土壤母质大多为玄武岩、花岗岩等。华山松林常与云南松林交错分布。

1.华山松、冲天柏群落(Pinus armandi,Cupressus duclouxiana Comm.)

研究区内本群落主要分布于1945~2000m左右的阴坡,湿度较大,土壤肥沃。西山景区内的一道弯处就分布有大片本群落,群落外貌呈现灰绿色,群落结构简单,主要分为二层,即乔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中华山松为优势树种,高7~8m,胸径在15~20cm左右,生长状况良好,伴生树种冲天柏数量多,但生长受到抑制,高度一般在4~5m,胸径在4~5cm。另有少量蓝桉散布在群落的边缘。郁闭度较大。

灌木层比较杂乱,常见的植物有川梨、滇金丝桃、矮杨梅、碎米花杜鹃、珍珠花、水红木、马桑、羊耳菊、密蒙花、铁仔等,其中以碎米花杜鹃、铁仔较为多见。

由于周边封闭,人为影响较少,所以草本层盖度较大,达80%左右,但种类较为单一,以紫茎泽兰占优势。

表2-12 华山松、冲天柏群落树种组成表

2.华山松、旱冬瓜群落(Pinus armandi,Keteleeria evelyniana Comm.)

华山松、旱冬瓜群落分布在山坡阴面接近山沟处,区域小环境较阴凉、湿润。这种群落是属于由落叶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的混交林。

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上层乔木主要为华山松(Pinus armandi),其次是旱冬瓜(Keteleeria evelyniana),其他种类的乔木较少见,400m2的样方内,华山松有67株,旱冬瓜22株,滇朴1株,樱花2株。林下空旷,明亮。林相整齐,华山松几乎为同龄树,高约15m,但生长不良。

灌木层不明显,仅零星分布华山松的幼龄树,数量很少。

草本层盖度较大,以紫茎泽兰占绝对优势,盖度达80%。这种情况在研究区内非常常见,尤其是海口林场。

表2-13 华山松、旱冬瓜群落树种组成表

(三)滇油杉林(Form. Keteleeria evelyniana)

滇油杉分布于海拔1500~2200m的范围,在西山分布较多。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滇油杉与其他常绿的乔灌木等混交共同构成幼年林,其中,以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与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的混交更为多见。也能见到滇油杉小片成林,在研究区内,最明显的是在西山森林公园中玉兰园旁边见到一小片人工滇油杉林。

滇油杉不如云南松的适应性强,其更新要求上层轻度的郁闭和良好的土壤条件。又因木材直和木纹漂亮,一向为群众所喜爱,所以长期取用和不易更新是造成目前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目前只记录了该群系下的一个群落类型,即滇油杉、高山栲群落。

滇油杉、高山栲群落(Keteleeria evelyniana,Castanopsls delavayi Comm.)

本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l500~2200m之间,多集中在山体中部或下部。坡度较平缓,土壤为红壤,土层稍厚而富含有机质。

调查的群落中,乔木上层以滇油杉为绝对优势,一般高度为10~15m,个别可达25m,层盖度60%~80%,混交少数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及其他常绿树种或落叶树种,所有混交树种的总株数和盖度一般都不会超过滇油杉总量的三分之一。

本群落的外貌表现为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翠绿而整齐,林冠以滇油杉为主体,乔木下层比较稀疏,高矮不一,除了滇油杉的幼树外,还有樱花、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滇青冈(Cylobalanopsis glaucoides)等。

林内透光明亮,仅在树木密集处林下稍荫蔽而湿润。灌木层比较发达,多见喜阳耐旱种类,以云南含笑(Micgelia yunnanensis)最常见,其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常占灌木总株数的30%。常见的其他种类还有:马醉木(Pieris japonica)、乌鸦果(Vaccunium fragile)、铁仔(Myrsine africana)、直角臭荚蒾(Viburnum foetidum)、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白背叶下花(Ainsliaea pertyoides var. albotomentosa)等。上层乔木的幼苗,主要是滇油杉和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的幼苗和苗木也处于这一层,滇油杉多分布在透光处,而高山栲多分布在上层稍荫蔽处。

由于人为活动频繁,草本层中以紫茎泽兰最为常见,数量也最多。其次,禾草也较为常见,主要有白健秆(Eulalia pallens)、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 orum)、 刺 芒 野 古 草(Arundinella setosa)、 四 脉 金 茅(Eulalia quadrinervis)、旱茅(Eremopogon delavayi)等。其他种类如云南兔儿风(Ainsliaea yunnanensis)、卵叶兔儿风(Ainsliaea trifl ora var. obovata)、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腺花香茶菜(Rabdosia adenantha)等也有所分布。另外,蕨类在林下也有所分布,如:栗柄金粉蕨(Onychium lucidum)、疏叶蹄盖蕨(Athyrium dissitifolium)等蕨类植物。

表2-14 滇油杉、高山栲群落树种组成表

(四)冲天柏林(Form.Cupressus duclouxiana)

冲天柏(又名圆柏、滇柏)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几乎不见由冲天柏天然组成的森林,大多区域为人工森林。这是因为冲天柏木材优良,长期以来被人们砍伐采用之故。海口林场种植了大面积的冲天柏林,在西山风景区利用冲天柏作为庭园绿化或行道树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尤其是在一些庙宇、建筑中,已栽植多年。有的高达30m以上,粗达60~80cm,锥形树冠,大有“冲天”之势。在研究区内的海口林场由于人工造林原因,目前已有很多成片的人工冲天柏林。其他区域也能见到小片的冲天柏林。

冲天柏林作为一个群系,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调查,此群系有两个群落类型。

1.冲天柏、刺柏群落(Cupressus duclouxiana,Janperus formosana Comm.)

冲天柏又名圆柏、滇柏,本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300m左右。研究区内冲天柏、刺柏群落分布较广,海口林场片区、西山片区都有分布,几乎全部为人工林。

研究区内2个群落样方,林高7~12m,有明显的乔木层,几乎全由冲天柏(Cupressus duclouxiana)组成,偶见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混生其间。群落中冲天柏的树龄相当,树木的胸径也比较一致。树干密集,树干的中部以下有很多自然枯死的枝条,树冠一般都集生于中上部至顶部。林下比较空旷透光,灌木和草本植物较稀少。常见的灌木和草本有: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铁仔(Myrsine africana)、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紫茎泽兰、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dium)等耐旱喜钙植物。

表2-15 冲天柏、刺柏群落树种组成表

2.冲天柏、刺槐群落(Cupressus duclouxiana, Robinia pseudoacacia Comm.)

在海口林场管理区对面的山上,分布着此群落,海拔在1650~2300m左右。此群落几乎全部为人工群落。群落层次较简单,一般分为两层。

上层为乔木层,由冲天柏(Cupressus duclouxiana)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组成,高度相差无几,一般高为5~8m,另400m2的样方内,散生着7株蓝桉、2株华山松和1株云南松。林内较密集,人在其中穿梭较困难。下层由刺槐的灌木、铁仔、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的幼苗和紫茎泽兰组成。

表2-16 冲天柏、刺槐群落树种组成表

(五)藏柏林(Form. Cupressus torulosa)

藏柏为柏科柏木属,原产于西藏的东南部,在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以湿润、富含钙质的土壤上生长最快,也耐贫瘠。在四川、云南等地引种栽培,经过驯化,在极寒冷和盐碱地区也能生长良好,是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藏柏林作为人工林在研究区内的海口林场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藏柏、冲天柏群落(Cupressus torulosa,Cupressus duclouxiana Comm.)

本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2300m左右,群落结构单一,仅分为两层,即乔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树种较为单一,几乎全部为藏柏,而且为同龄树,仅在林内散布几株冲天柏。乔木层林相整齐,高约12~15m。林下空旷透光,只见极少数灌木,400m2样方内,仅有1株丛生火棘,约0.5m2,两株铁仔,约1m2,不形成层。草本层以紫茎泽兰为绝对优势,盖度约60%。灌木及草本的种类正好反映了群落耐旱喜钙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研究区内,尤其是海口林场内紫茎泽兰已占草本层的绝对优势。

表2-17 藏柏、冲天柏群落树种组成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