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云南娑罗双

云南娑罗双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娑罗双在那邦坝构成优势林分,是云南省继望天树、小叶船板树之后所发现的第三片龙脑香林,也是娑罗双属在云南省的新纪录。云南娑罗双幼年耐阴,通过营造混交林方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云南娑罗双初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竞争而影响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3月云南娑罗双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危害,蛀道长10cm。

别名:阿萨姆娑罗双

学名:Shorea assamica Dyer.

科属: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娑罗双属 (Shorea)

常绿大乔木,高40~60m。中国娑罗双植物的唯一代表种,仅分布于云南盈江约30km2的范围内,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热带雨林中。印度、缅甸也有分布。稀有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978年年底专家在德宏西部地区的调查中,与云南热植所的同志一道,在盈江县那邦坝发现了云南娑罗双。云南娑罗双在那邦坝构成优势林分,是云南省继望天树、小叶船板树之后所发现的第三片龙脑香林,也是娑罗双属在云南省的新纪录。它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热带植被以及热带植物区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1.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约40m,有时可达60m,具白色芳香树脂;幼树树皮灰白色,光滑,老树树皮浅灰褐色,呈大块状剥落。叶近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琴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微心形,侧脉12~19对,下面被绒毛。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萼裂片5;花瓣5,白色或淡黄色,具纵脉11条;雄蕊15,两轮排列;子房3室,被疏毛,花柱细柱状,柱头3浅裂。果具萼片增大的翅3长2短,长3~10cm,被短疏毛,基部扩大包围果实。

2.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产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

国外分布: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有分布。

3.生态学特征

云南娑罗双分布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多雨,年均温17~21℃,1月均温5~11℃,年降雨量1000~1200mm。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红壤或黄壤。为耐阴性树种,在不过分荫蔽的林下幼苗幼树常见,林下更新能力强。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幼年期树冠为浓密的尖塔形,壮年期树冠变为钟状,冠层厚。幼树顶芽1年形成3次,抽3次新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夏梢顶梢,10天可增高30~40cm,平均日生长达1.5~2.0cm,为全年生长的高峰。秋梢也有一次高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70%~90%。

4.木材特性与用途

木材黄白色,比重 (0.605)及硬度中等,干缩差异较大;纹理直,结构中至略粗,加工性能良好。可供建筑、装修、箱盒、桥梁等用材。因径级大、枝节少、尖削度小,是胶合板等制材工业的理想材料。

5.育苗技术

种子在11月下旬成熟,当果实由青色转变为蓝黑色时即可采集。采回后将果实搓擦去果皮,放在清水中漂洗干净,置于通风室内阴干备用。播种时间以元月下旬至2月。一般用条播,行间距20~25cm,每亩播种12~15kg。播后用黄心土、火烧土覆盖,厚度1.5~2cm。播种后苗床用稻草覆盖,以保持苗床湿润疏松,利于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种子发芽出土达60%~70%时,阴天或小雨天分2次揭除稻草。幼苗生长期间,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除草松土。

6.造林技术

云南娑罗双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造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空气湿度较大的山区半阴坡山腰中下部、沟谷两侧或河边台地。造林地全面清理后,采用水平带整地。栽植做到根舒、苗正、分层打紧,幼年期生长较慢,冠幅也较窄,纯林初植密度可适当加大,株行距2m×2m或2m×1.5m,每亩167株或220株为宜。云南娑罗双幼年耐阴,通过营造混交林方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宜营造混交林,混交树种主要是香樟和西南桦,混交比例为1∶2或1∶3,行状混交。林分郁闭时,通过适时间伐,确保成林成材。云南娑罗双初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竞争而影响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因此,在造林后3~5年内,应加强抚育管理,幼林郁闭前每年全面锄草块状松土2次,抚育时间应安排在高峰生长季节到来之前,即第一次抚育在4~5月,第二次在8~9月。造林当年抚育宜在下半年安排。

德宏州林科所2008年对云南娑罗双进行育苗造林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造林1年后的平均树高为0.64m,平均地径为2.30cm;由于所选造林地海拔900~1000m,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造林3年后保存率低于50%。

7.主要病虫害防治

(1)茎腐病

发病严重时,导致幼苗茎基部变黑腐烂,病株下部叶片发黄,叶缘变褐色,随即枯萎。此病病原为土壤习居性菌,圃地积水土壤过湿或连续高温,植株生长不良,容易发病;土壤瘠薄,有机质少,也易感病。

防治方法:播种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敌克松,每平方米5~10g,加细土稀释20~30倍,均匀撒入表土,也可沟施于播种沟内;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高温时搭阴棚提高幼苗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5g喷粉或50%代森锌500倍液,每平方米浇灌2~3kg药水。

(2)蛀梢象鼻虫

以幼虫钻蛀嫩梢危害,使被害梢枯死,严重时达69.1%,对高生长及干形发育有较大影响。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3月云南娑罗双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危害,蛀道长10cm。幼虫期为3月底至4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期很长,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1kg;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在发现新梢叶片萎蔫时,及时剪除被害新梢,集中烧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