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是地膜覆盖技术的又一次革新,是旱作农业一项革命性的措施。进入土壤中的水通过地表蒸发、植物有效蒸腾和土壤水库储备等三个过程再分配。三是易操作,适应范围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适宜海海拔1800~2300m,年降雨量250~400mm的半干旱地区种植玉米、马铃薯、花椰菜、番瓜稀植蔬菜等作物。

一、技术产生及原理和特点

1.技术在哪里诞生?

2003年由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的实践中成功创新,诞生在榆中县清水驿乡杨河村。

2.该技术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什么水平?

技术于2005年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2006年获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农牧厅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是地膜覆盖技术的又一次革新,是旱作农业一项革命性的措施。

3.什么叫双垄?

在田间起垄时,形成宽度为40cm和80cm的两个弧形垄。

4.什么叫全膜覆盖?

起垄后将两个垄面和垄沟全部用地膜覆盖,膜与膜之间无缝隙。

5.什么叫集雨?

两个垄面及垄沟用地膜全部覆盖后形成了集雨面,接纳降水会集到垄沟。

6.什么叫沟播?

在垄沟内按确定的株距播种。

7.什么叫农田微工程覆膜贫水富集叠加理论?

改变地表微地形(起垄形成了垄+沟+垄),在微地形上覆盖,形成作物种植区和非种植区(覆盖区),使非种植区上的降雨叠加到种植区,存贮到土壤水库中。并通过优化产生径流的面积与接受径流的面积之比,使两部分面积的贫水集中到一部分利用,从而使同等降雨条件下作物种植区的水分增加到一倍以上,扩大作物生长的水分供应,保障作物正常生长,使作物始终处在良好的水分供应环境,提高作物生产的水分满足率,而获得理想的产量。

8.什么叫雨水就地入渗理论?

改变地表微地形下垫面,降低地表径流水力坡度,截断径流线长度,减缓径流速度,增加地表径流在一定区域内的滞留时间,就地拦蓄雨水入渗土壤,雨水入渗区即为雨水利用区,可利用所有降雨时段的雨水,并通过“土壤水库”增容的储蓄调解功能,达到作物对雨水的高效利用。

9.什么叫覆盖抑蒸理论?

进入土壤中的水通过地表蒸发、植物有效蒸腾和土壤水库储备等三个过程再分配。在半干旱地区,土壤水主要通过土壤表面的蒸发变为无效蒸发损失,蒸发量大,一般是降雨量的3~4倍,有限的降水入渗土壤后,通过不同的覆盖形式形成一个与大气间的隔离层,割断土壤中气体与大气的交换通道,从而减少土壤水的蒸发损失,将降水保蓄在土壤中,供作物生长利用。

10.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有哪些特点?

一是投资少,见效快。与传统的旱作农业技术和灌溉措施相比,该技术投资少,每亩仅需投地膜5~6kg,在目前,农民有一定承受能力,并且当年投资就能获得成倍的收益。

二是效益高,效果稳定。从推广实践证明,该技术与传统的旱农技术相比,每亩增产玉米100~150kg,增产幅度在30%以上,远远超过了一个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其他旱农技术的增产幅度,在不同年景和地域内,增产效果都十分稳定。

三是易操作,适应范围广。该技术是在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大田操作简单,不受大型配套设备的制约,适宜于所有玉米种植地区,并且使玉米的适种海拔提高近500m左右,有利于当地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

11.该技术适宜什么范围?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适宜海海拔1800~2300m,年降雨量250~400mm的半干旱地区种植玉米、马铃薯、花椰菜、番瓜稀植蔬菜等作物。

12.该技术集成了哪三大技术?

集成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大技术。

13.该技术的创新点有哪些?

一是改变了地膜覆盖的方式,将半膜平铺覆盖方式改变为起垄全膜覆盖。二是作物的种植区域,由垄上种植变为垄沟内种植。

14.常规地膜覆盖有哪些缺陷?

常规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形式多为半膜平铺覆盖,这种覆盖方式覆盖率低,一般只有50%~60%,没有覆盖的裸露部分虽然有利于降水入渗,但又是土壤水分蒸发和损失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对一些微量降雨不能被利用,膜下墒情不如露地墒情好,降水不能被充分利用。

15.全膜平覆盖有什么优缺点?

地膜全地面平铺覆盖技术,虽然覆盖率达到了100%,土表蒸发降到了最低,降雨只有少部分通过播种孔渗入到土壤中,绝大部分仍然滞留在膜面被蒸发损失,对10mm以内微量降雨的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另外,全膜覆盖技术仅限于平地,不适宜在缓坡地应用,覆膜早,只能保住原有墒,但不利于对降水的接纳。

16.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基本解决了什么?

全膜双垄沟播沟播技术的产生,基本解决了常规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田间覆盖率低、裸露部分多(占全田的50%左右),集雨保墒差、杂草滋生等技术的问题,也解决了全膜平覆盖后降雨难以入渗的问题。

17.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提高集雨效果吗?

通过起垄,在田间形成了多个垄和沟,增加了地表的表面积,用地膜全部覆盖后,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对各种形式的降水全部集中到垄沟内,从而使同等降雨条件下玉米种植区的水分增加到一倍以上,使玉米始终处在良好的水分供应中,保证正常生长,提高玉米对水分的满足率,而获得理想的产量。特别是对春季5mm左右的微量降雨,通过膜面的集流,将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发挥作用。同时,对容易形成地表径流的较强降水,田间相间的大小垄、垄沟、垄沟内的土腰带,以及播种孔所组成的良好拦截系统,避免了降水向局部汇集而形成较大径流的可能,使降水所形成的径流在垄沟内沿播种孔均匀渗入土壤中。

18.双垄全膜覆盖后对土壤环境有何变化?

双垄全膜覆盖,减少了田间中耕、除草的作业次数和人畜践踏,膜下土壤疏松,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孔隙,降低了土壤容重,有利于玉米根系扩展。同时,全膜覆盖后,减轻了降水径流对土表的冲刷和侵蚀,也减轻了地表的风蚀,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护土壤环境。另外,减轻杂草的滋生。

19.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保墒作用如何?

垄和垄沟用地膜全部覆盖后,形成了地面与大气之间的隔离层,隔断了土壤中水分的向上蒸发,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因常规地表裸露,而造成水分大量的无效蒸发,集蓄的雨水只能通过玉米的生长而变为有效蒸发。厚厚的土层把全年的降水储备起来,使土壤真正变成了高效水库,作物根系直接利用,最大限度发挥保墒作用。

20.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提高地温,促进玉米早熟,有利减轻早霜冻害吗?

双垄全膜覆盖后,田间光照条件的改善,玉米生长期间的有效积温增加,早熟10~15d,有效地减轻早霜冻的危害;又使玉米的适种海拔提高500m左右,使原来不能种玉米的地区可以种玉米,一些中晚熟品种在海拔2000m的地区正常成熟,发挥了品种的生产潜力;同时,全膜覆盖与垄沟种植相结合,起垄形成了风障阻,大小垄挡风,地温的提高,可以延缓垄沟附近地温的急剧变化,使玉米免受低温晚霜的危害,有利于保全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21.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旱作农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一是解决了旱作农业生产中对雨水的接纳于保蓄的问题,使土壤真正变成了不占地,不修坝,不怕淤的高效水库;二是解决了降雨分布时空规律与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错位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微量降雨如何变为有效降雨被充分利用的问题;四是解决了长此以往的被动抗旱问题。

二、技术操作

1.应用该技术如何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梯田、沟坝地或小于25°的缓坡地,前茬以豆类、马铃薯、小麦等茬口为佳。

2.如何划行?

先制作一个划行器,在地边先划出一条基线,然后距基线40cm处用划行器规格划行,顺序是小垄、大垄,依次类推划完全田。

3.玉米施肥的原则有哪些?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叶片繁茂,籽粒肥大,对肥料反应敏感,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因此,要根据玉米的需肥特点、旱作区的条件,进行合理施肥。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配施一定量的化肥,保证养分的长期供应。追肥以氮肥为主,满足玉米后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另外,玉米对锌敏感,还要注意锌肥的施用。

4.如何科学施肥?

双垄全膜覆盖后,玉米生长的环境条件改善,特别是水分条件的改善,使玉米植株生长量明显增加,因此,在肥料施用上必须增加施肥量,才能获得高产。为此,有条件的农户亩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川旱地每亩施尿素40~50kg,或碳酸氢铵100~130kg,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15~20kg。山旱地适当减少施肥量。施用方法是结合整地全田施入或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小垄的垄带内。

5.集中在小垄的垄带内施肥有什么好处?

提供肥料利用效率。因为,玉米种在小垄两侧的垄沟内,便于根系吸收。如果全田撒施后,在覆盖地膜时,势必将一部分表土压了地膜,肥料发挥不了作用,并且大垄中间部分又距垄沟较远,玉米根系不易吸收肥料。

6.起垄的规格如何?

大小垄总宽120cm,大垄宽80cm,高10~15cm,小垄宽40~50cm,高15~20cm。

7.怎样起垄?

用步犁来回沿小垄的划线向中间翻耕起小垄,将起垄时的犁臂落土用铁耙或铁锨刮至大行中间形成大垄。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专用起垄机起垄。目前已研制出的机械有畜力牵引和动力牵引,有带施肥器的、有直接起垄的。机起垄时,犁铧的铧翼对准地边划的基线,起第一个小垄,回头后铧翼对准另一铧翼的破土线,起第二个小垄,一个来回形成两小垄,一大垄,依次类推至全田起完。

8.起垄有什么要求?

无论畜力或机械起垄,起垄后要用铁耙或铁锨一定整理垄面和垄沟,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垄面和垄沟表面无坷垃和前茬作物的根茬、枯枝落叶。全田起垄覆膜后能够显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全部特征。

9.缓坡地如何起垄?

缓坡地起垄时,垄与等高线平行。

10.怎样进行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用每亩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搬成毒土撒施。杂草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的乙草胺乳油兑水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

11.施用除草剂应注意什么?

土壤湿度大、温度高的地区,每亩用乙草胺乳油50~70g,兑水30kg,冷凉地区用乙草胺乳油150~200g,兑水40~50kg。每喷完一带,覆膜后再喷一带,以提高药效。绝对不能将全田喷完后再覆膜,同时还要注意安全用药,兑药剂或喷药时,要戴橡胶手套、口罩。

12.怎样覆盖地膜?

起垄喷施除草剂后,用宽120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先沿地边的基线开浅沟,地膜展开后,靠基线的一边落在浅沟内,用土均匀压实。另一边正好在大垄的中间,每隔1m左右,用铁锨从地膜边下取土固定,并用垄沟内的表土每隔1.5~2m横压土腰带,覆盖完第一幅膜后,回头覆盖第二幅膜,第二幅膜边与第一幅膜在第一个大垄中间相接,取相邻大垄另一半垄面或垄沟内的表土压实两幅膜相接处,另一边继续用铁锨从地膜边下取土固定,并沿第一幅膜上的土腰带继续压第二幅膜上土腰带,依次类推至全田覆盖完。

13.膜面上横压“土腰带”有什么作用?

膜面上横压“土腰带”的作用主要有:一是防止大风揭膜,固定地膜;二是拦截垄沟内的降雨径流,防止向地势较低处流。

14.覆盖地膜有几人配合?

在劳力紧缺的情况下,至少有3人配合,一人展开地膜,一人横压土腰带并固定膜边,一人压两幅膜的相接处。如果有足够的劳力,多少不限,联合作业,起垄、喷施除草剂、覆膜、压土同时进行,提高工效。

15.覆盖地膜时应注意什么?

①两幅地膜相接处一定在大垄的中间,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②从垄沟或大垄垄面取土后,随手整理垄面和垄沟,避免造成因取土造成垄面和垄沟凸凹不平,影响覆膜。③覆盖后大小垄和垄沟的特征很明显。④梁峁、迎风地、沙土地因土体松散,被风吹起,压膜土适当多一些并踏实,沟坝、避风的地块可适当少一些。

16.覆盖地膜后应该做什么?

覆盖地膜一周左右或遇降雨后,地膜紧贴垄面、垄沟时,在垄沟内及时打开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一般每隔40~50cm,用直径1cm左右的木棍或钢筋打开渗水孔,以便降雨后使垄沟内的雨水及时入渗。

17.全膜覆盖用多少地膜?每亩投资如何?

玉米每亩地一般用0.008mm厚的地膜6kg,每亩投资70~80元;马铃薯用0.01mm黑膜,每亩8kg,每亩投资110~120元。

18.每亩比常规地膜覆盖方式多用多少地膜?

起垄、覆盖地膜很规范时,每亩比常规地膜覆盖方式多用1.5~2kg地膜(按标准生产的地膜)。

19.起垄覆膜的时间如何确定?

正常情况下在3月上中旬耕作层解冻后就可以起垄覆膜,也可以在上年秋季起垄覆膜,还可以在播前起垄覆膜。

20.秋季起垄覆膜应注意什么?

山旱地多处在梁峁,不宜秋季起垄覆膜,一般是先整地、施肥后起垄,不覆盖地膜,第二年早春耕作层解冻后覆膜,以缓解春季劳力紧张的矛盾。川旱地可采取秋季起垄覆膜,覆膜后要注意保护地膜,并打开雨水入渗孔,接纳降雨。也可整地施肥后先起垄,下年开春地表解冻约10cm时覆膜,同样可缓解春季劳力紧张的矛盾。

21.播前起垄覆膜,时期如何确定?

以播种期的土壤墒情好差具体确定,土壤墒情好可采取,反之则不采取。

22.品种如何布局?

海拔2000m以下区域,种植中晚熟品种,如豫玉22、沈单16等;海拔2000~2300m以上地区选用中早熟品种,如酒单4号等;海拔2000~2300m区域种植早熟品种;海拔2300~2500m区域种植极早熟品种。种子必须用包衣种。

23.何时播种较好?

各地结合气候特点,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一般是4月中下旬开始。

24.密度如何确定?

按照各地土壤肥力高低、农业生产水平具体确定。肥力较高的旱川地、沟坝地、梯田地,株距35~40cm,保苗2800~3200株/亩;肥力较低的地块株,距40~45cm,保苗2500~2800株/亩。

25.播种方法有哪些?

一般用玉米点播器按规定的株距破膜点种。

26.播种应注意些什么?

①每孔应种至少2粒种子,以保证全苗。②播种后用细沙土或牲畜圈粪、草木灰等疏松物封播种孔,防止播种孔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27.苗期生育特点及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生育特点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是决定玉米叶片数和节数的时期。根系是整株的生长中心,至拔节期基本上形成了强大的根系,叶是地上部的生长中心。管理重点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及时查苗、放苗,发现缺苗及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移栽,保全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28.中期(穗期)生育特点及管理重点是什么?

生育特点是茎节间迅速伸长、叶片增大,根系继续扩展,干物质积累增加,雌、雄穗分化形成,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管理的重点是促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茎秆粗壮敦实(促叶壮秆);促穗多、穗大;营养生长如果生长过旺,要适当控制,以免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注意防治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顶腐病、瘤黑粉病等。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有条件的追施壮秆增穗肥,一般每追施尿素15~20kg/亩。

29.玉米瘤黑粉病对玉米有何危害?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农民俗称灰包、灰瘤、黑霉病,常为害玉米的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对产量的影响因其危害部位、病瘤大小及发生早迟而不同,雌穗受害后,导致一部分或全部不能结实;其他部位受害,仍可结实,如发生较早、灰瘤大又多时,常引起早衰、空秆或茎秆折断。

30.何时收获较好?

当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雌穗自然下垂,基部出现黑色层时,收获产量最高。因此,在生产上若不影响下茬正常播种,玉米应尽量晚收。如果急需腾茬,玉米尚未成熟的地块,亦可带穗收刨,收后丛簇,促其后熟,提高千粒重。如果一膜用两年,及时砍到秸秆覆盖在地膜上,保护地膜。如要换茬,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残膜,回收利用。

31.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提早覆膜,一般在3月下旬就可进行;②覆膜后一周左右,地膜与地面紧贴时,在垄沟内打孔,使雨水入渗;③缓坡地沿等高线起垄;④所用肥料最好全部作基肥集中在小垄的垄沟集中施肥,提高肥效;⑤播种不宜过早,以防晚霜冻危害,造成缺苗。

三、技术应用

1.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技术与半膜覆盖种植效益如何?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技术每亩比半膜覆盖种植多投入地膜6kg/亩,按地膜价格13.5元/kg,多投入27元,加上起垄多用的畜工和人工,增加成本45元/亩,增加产量150kg/亩,净产值225元/亩(玉米市场价1.5元/kg),产出投入比为3.125元/元。

2.旱地用双垄全覆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亩产有多少?

从各地近几年的推广应用实践证明,用双垄全覆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正常年景,川旱地玉米平均亩产能够达到550kg左右,山旱地平均亩产350kg左右。

3.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增产多少?

川旱地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每亩增产玉米150kg左右。山旱地增产玉米200~300kg。

4.应用该技术种植玉米与小麦相比,效益如何?

正常年景川旱地所增产的部分是旱地小麦一亩的产量(川旱地正常年景的亩产也就是150kg左右),应用双垄全覆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种植一亩玉米,相当于近3亩小麦的产量,效益是小麦的4倍多。山旱地效益更高,几乎是10倍左右(山旱地正常年景小麦平均亩产100kg左右)。如遇到大旱年份,小麦几乎绝收,而玉米还有300~400kg的产量,不仅有粮,还能解决牲畜的饲草,效益就更高。

5.与种洋芋相比,哪个效益高?

实践证明,用双垄全覆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和洋芋,效益几乎差不多,因为近年来玉米价格上涨,每千克在1.5~1.6元。相对来说,玉米有大量的秸秆,为养殖业提供精粗饲料,带动养殖业的发展。

6.该技术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如何?

该技术由2003年的1.2亩试验田试验成功,经过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并成倍增长,目前已在全省旱作区推广1000万亩以上。

7.各级行政与业务部门对该技术推广起到了何作用?

对该技术的推广,各级行政与业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全省两次大型旱作农业现场会的成功召开,为该技术大面积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农民应用该技术如何评价?

这种技术就是好,双垄集雨效率高,田间挖了集雨窖,不用水泵把水浇;全膜覆盖蒸发小,降雨效果能提高;双垄沟播苗子壮,玉米长得健又旺,农技人员创新篇,旱作农业夺高产。

9.该技术今后推广应用有何意义?

实践证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集雨、保墒、抗旱、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它是半干旱地区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实用农业新技术,是半干旱地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大面积推广,不仅解决干旱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而且为发展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草饲料,显著提高旱作农业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旱作农业区保障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0.双垄全膜覆盖技术为什么说是“被动抗旱”变为“主动抗旱”的有效措施?

干旱频率高,天然降雨与作物需水关键期错位,始终处在被动抗旱的局面,是长期以来困扰旱作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春旱连年严重,4~6月降雨少,严重影响夏粮生产。为此,各级政府、农业部门每年围绕这一问题,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但始终还是望天而叹,对春雨贵如油的微量降水,不能有效利用,影响春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而双垄全膜覆盖技术的产生可以不管土壤墒情的好与差,可先进行起垄覆盖地膜保墒,并随时随地集蓄降水而保存,由原来有“待雨失墒”、“覆膜拒雨”变成了“覆膜纳雨蓄水保墒”,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使自然降水成可客调控的现实水资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此以往年年花钱抗旱、年年效果不显的问题,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

11.双垄全膜覆盖技术有利于促进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吗?

该技术使玉米适种海拔上限提高500m以上,玉米适种范围在原来种植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空间得到扩展。有利于玉米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不同生态类型区域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玉米产量和秸秆量的增加,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的精、粗饲料,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四、技术扩展

1.该技术除了种植玉米还适宜种植哪些作物?

该技术除了在旱作农业区主要种植玉米外,从目前试验示范的结果看出,还可以应用该技术在干旱地区种植小麦、马铃薯、莲花菜、番瓜、荷兰豆、青笋等稀植的蔬菜作物,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2.什么是一膜两年用种植技术?

简单地讲就是覆盖一次地膜用,用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种植技术。

3.玉米一膜用两年技术如何操作?

在上年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割倒,覆盖在地膜上,保护地膜,冬季防止牲畜吃秸秆而损坏地膜。第二年播前1~2d,将秸秆运出,并清扫残留在膜面和垄沟内的枯枝茎叶,用地外的细土将破损的地膜开口处封好。播种时与上年播种孔错开10cm打孔点播。

4.玉米一膜用两年技术有何优点?

旱地应用每亩减少地膜投资、刨根茬、耕地、整地、用工等生产费用140多元;而且玉米根茬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冬春季节地膜与玉米秸秆双重覆盖,有利地表免受降雨的冲刷与的风蚀,保护地表环境。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水分,减轻冬春季节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有利于春播。

5.玉米一膜用两年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由于地膜第二年继续覆盖,无法施足底肥,因此,在生长期分次追肥是田间管理的重点措施。苗期要及时查苗、间苗、补苗、拔分蘖并追肥,每亩追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30kg,硫酸钾15~20kg。也可将磷肥、钾肥和2/3的氮肥在拔节前一次性追施,1/3的氮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追肥均采用打孔或用追肥枪在两株中间(上年的播种部位)追施;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秋收后及时清除秸秆和残膜,耕翻整地。

6.玉米一膜用两年可在大垄上间作其他作物吗?

可以间作豌豆、扁豆、蚕豆、甜菜、萝卜等。实践证明,效益也很可观,特别是种早熟的豌豆(俗称60豆)、蚕豆,卖鲜食豆角,增加经济收入,利能用根瘤菌固氮,提高土壤肥力。

7.玉米一膜用两年技术应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该技术一般适宜海拔在2000m以下的川旱地。②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不宜应用,因为该技术保墒效果好,土壤含水量高,相对来说春季的地温低,播种后对出苗、生长有一定影响。③地膜上年破损较多,梁峁地、迎风地不易在第二年继续应用,留到开春后一边撤除,一边施肥起垄施肥,覆盖新膜,效果较好。④加强田间管理,分次追肥是获得理想产量,发挥一膜两用作用的关键,同时注意修补地膜破损处,减轻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

8.一膜多用技术如何操作?

第一年种玉米、第二年继续种玉米、第三年种豌豆或蚕豆,使前两年的玉米根茬直接还田,第三年的豆类根茬当年腐烂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第四年新种玉米或其他作物。

9.旱地应用双垄全膜覆盖技术种莲花菜如何操作?

应用该技术种植莲花菜,可加速生长,提早上市。具体操作时将垄幅缩为90~100cm,小垄仍然为40cm,高15~20cm,大垄变为50~60cm,高10~15cm。其他操作过程同玉米的。株距20cm,每亩保苗6666~7500株/亩。注意浅播,出苗期加强管理。中后期要适当追施速效氮肥。

10.马铃薯应用该技术如何操作?

推广应用实践证明,旱地马铃薯应用该技术,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平均每亩增产500kg左右。2006年在大旱之年,应用该技术种植的马铃薯亩产达到1950kg,比露地种植产量翻了一倍。具体操作时将大小垄换位,其他操作过程与玉米的相同,所不同的是划行器齿距变为50cm和70cm,在田间规格划行。距地边25cm处先划出第一个大垄和一个小垄,小垄50cm,大垄70cm,大小垄总宽120cm。播种时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用打孔点播器种植密度根据地域条件进行控制,肥力较高的川台地、梯田地,株距为25~30cm,每亩保苗3500~4000株,肥力较低的旱坡地可适当放宽到32~37cm,每亩保苗3000~3500株。

11.应用该技术种植鲜食玉米效益高吗?

距城市较近的地区依托离城市近的优点,应用该技术种植甜糯玉米,出售鲜果穗,每亩收入至少在2000元左右。榆中县城关镇郝家庄一农户2007年种植1.2亩甜玉米,收入2530元,平均亩收入2108元,由于收获早(8月中旬),收鲜草3500kg,出售给牛场,收入300元,解决了所用的生产投入。

12.种植鲜食玉米如何选地、施肥?

为确保鲜食玉米的特性,应防止与普通玉米串粉,要有300m以上的隔离区进行种植。起垄前施有机肥1500kg左右/亩、尿素4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kg,拔节期追施10kg左右尿素,抽雄前7~10d,亩追施10kg。

13.种鲜食玉米时起垄规格有何变化?

带幅由120cm调整为100cm,大垄宽60cm,小垄宽40cm,以增加密度。用110~120cm的地膜覆盖,每亩用5kg。

14.怎样确定种植甜玉米的播种期?

鲜食玉米生育期短,一般品种从出苗到成熟只需80~90d,生产上还要根据甜玉米的特性和商品需要,即以鲜果穗供应市场和加工的特点,错期播种,延长采收期和市场供应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因甜玉米种子含淀粉量少,出苗率低,春播应以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为适宜播期,早上市,争取价格优势。

15.种鲜食玉米时播种量、密度应多少为宜?

鲜食玉米种子小,秕瘦,每亩播种量1.5~2kg,为保证全苗,每穴播3~4粒,播种深度3~5cm为宜。一般用早熟品种,株距为25~30cm,每亩保苗4500~5500株,肥水条件好的可适当密些。也可调整株距40cm,每穴双株,亩保苗6600株左右。

16.何时收获较好?

适时采收是保证鲜食玉米甜度和高产的关键环节。普通甜玉米在授粉后16~18d采收,超甜玉米在授粉后20~25d采收为宜。采下来的鲜果穗糖分下降很快,因此,要做到边摘边上市出售或加工,普通型甜玉米一般不超过半天,超甜玉米不超过一天。

17.同一块地可以连续几年种双垄玉米?

实践证明同一块地,只要肥料投入能赶上,可以连续多年种双垄玉米,一般是种两年后换新膜。

五、产业链条发展

1.双垄全膜玉米面积扩大后会带来什么产业的发展?

在旱作区,应用双垄全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不仅能够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总产,而且对解决牲畜饲草,大力发展养殖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首先是带来养殖业产业链条的发展,其次是农村新能源沼气产业链条的发展,还可以带来玉米籽粒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还可以用玉米果穗的包叶编制工艺品,出口创汇。

2.种植一亩双垄沟玉米可解决几只羊的饲草?

每亩可收获秸秆3~5t(鲜重),含有纤维、粗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食草牲畜的良好饲料,进行青贮,可解决11~4月的冬春季节牲畜的饲草问题。每亩的秸秆青贮,可饲喂6~7只羊,如果每户种植玉米5亩,则可养殖30只养。

3.青贮饲料有什么优点?

①保存了青绿饲草鲜嫩、多汁和丰富的营养成分。青饲料晒干后,营养损失70%左右,制成青贮饲料,可保存90%的营养物质。②提高饲料品质。秸秆经过青贮后软化,提高适口性,增加牲畜的采食量和提高饲料利用率。③保证牲畜冬春吃青。干草遇雨会霉烂变质,造成损失。青贮饲料可以在枯草期饲喂牲畜,使牲畜吃到青绿饲料。④便于存贮。1m3的地方,只能存放70kg左右的干草,而1m3的青贮池可存贮青贮饲料250~700kg。同时,又避免风吹日晒,防火、防霉变,保存数年。⑤有利于消灭病虫和杂草。寄生在玉米秸秆上的致病菌源和害虫虫卵,在青贮过程中青贮池或窖内由于缺氧气和有较高的酸度、温度,可杀死病原菌和虫卵杂草种子。牲畜过腹后,变为洁净的有机肥,减轻对作物的危害。

4.青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青贮饲料是利用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乳酸,控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生活繁殖,以达到青贮饲料的有效保存期。

5.乳酸菌有哪些作用?

乳酸菌是一种不需要氧气而生存的细菌。当青贮容器封口后,容器内氧气逐渐减少,乳酸菌就会很快繁殖起来。乳酸菌发酵过程是把植物体内含的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乳酸菌不但厌氧,而且耐酸,抑制其他细菌,还能使青贮饲料产生香味。

6.青贮的设施有哪些?

(1)圆形窖:上下圆筒状,便于填装原料,容易踏实。一般直接为2m,深度3m。

(2)长方形窖:宽为2.5~3m,长度以原料的多少而定,一般不超过25m。深度为3m。

(3)青贮塔:地面上的圆形建筑物,内壁光滑,一般用砖、石、水泥或混凝土筑造,造价高,一般在大型奶牛养殖场用。

(4)塑料袋青贮:用聚乙烯无毒塑料薄膜焊接。要求薄膜的厚度大于0.2mm。塑料袋宽为66cm,容积0.1m3,容量为50kg。

(5)地面堆贮:利用地势高、干燥的墙角等地,将青贮所剩的原料短暂存放青贮。一般堆高、宽各1.5~2m,堆长3~5m,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首先饲喂。

7.如何准备青贮原料?

(1)清选,将带有泥土的玉米秸秆和带有病菌的变质秸秆挑出,玉米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尽量早收,过黄会影响青贮质量。

(2)切碎,青贮玉米应先用机械切碎,长度不超过2cm,一般来讲,越碎越好,便于踏实,有利于乳酸菌迅速发酵。

(3)调整湿度,青贮玉米秸秆的含水量应为65%~75%,用手握紧切碎的秸秆,指缝有液体渗出不滴下为宜。如果含水量不足,可在切碎的过程加水或与含水量高的秸秆混合青贮。含水量过高时,应适当晾晒或添加一些粉碎的干料,如麦麸、干草等。

(4)使用添加剂,为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和改善适口性,可在原料中添加秸秆总重量的0.3%的尿素,或秸秆总重量的0.1%~0.15%的食盐。

8.怎样装窖?

①青贮用的玉米秸秆最好随收随运,随运随铡,随铡随装。②装窖前在窖底铺15~20cm的干麦草。③有条件的可在土窖或未上水泥面的砖窖内的窖低、窖壁铺一层塑料薄膜。④将铡碎的玉米秸秆逐层装入窖内,每装20cm厚时踏实,越实越好,特别是窖壁四周,踏实的顺序是先窖壁,后中间,一脚挨一脚。⑤装至高出窖口30~40cm时,使其中间高周边低,圆形窖为馒头形,长方形窖为弧形。小型窖应在一天内完成,密封。

9.怎样密封青贮窖?

①青贮窖装满后,在上面铺一层20~30cm厚的干麦草,也可用塑料袋将秸秆完全盖严,压一层厚40~60cm的湿土,打实拍光。②贮后一周内经常检查窖顶,如发现下陷或有裂缝,应及时修填拍实。③在青贮窖口50cm处挖一条排水沟,防止雨水入渗窖内。④青贮塑料袋可用热合法封口,也可用绳子扎紧,也可折叠3~4层厚用线缝合,针脚要密。⑤堆放青贮塑料袋的地方要注意防鼠,发现有破洞应及时修补。

10.如何启封青贮窖?

①封口45d后,可启封饲喂,一旦启封,应连续使用直到喂完,切忌取取停停以防霉变。每次应取出畜群一天的用量。②堆贮的应先饲喂,喂完后再取青贮袋和青贮窖。③塑料袋青贮的,应从封口处打开,喂完一袋,再取一袋。圆形窖、青贮塔的启封,应先揭取盖土、塑料、麦草,从上到下分层取喂,每次取草厚度不超过5cm,去后及时盖好塑料或秸秆,以防二次发酵。④长方形窖应从向阳的一头开启,4~6月从北启封,11~3月从南端启封。应先揭取盖土、塑料、麦草,从上到下分层取喂,每次取草厚度不超过5cm,去后及时盖好塑料或秸秆。

11.怎样鉴定青贮的品质?

(1)上等青贮料:秸秆绿色或黄绿色,有浓郁的酒酸香味,质地柔软,疏散稍湿润,pH值4~4.5。

(2)中等青贮料:呈黄褐色或暗褐色,稍有酒味,柔软稍干。

(3)劣质青贮料:呈褐色,干松散或结成黏块状,pH大于5。

12.怎样饲喂?

(1)上中等青贮料菜可饲喂家畜,劣质青贮料不能饲喂家畜。

(2)初喂时应由少到多,或与其他精料掺喂,出现拉稀,应酌减饲喂量或停数日后再喂。

(3)根据实践,各种家畜的饲喂量:乳牛15~20kg,种公牛5~10kg,肉用牛8~12kg,犊牛3~5kg,役牛10~15kg,绵、山羊1.5~2.5kg,役马、役骡5~10kg。

六、玉米栽培知识

1.玉米生育期指什么?

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其长短因品种、播种期和温度而异,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何谓玉米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

3.玉米一生有几个生长发育阶段?

玉米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苗期(播种—拔节)、穗期(拔节—抽雄)、粒期(抽雄—完熟)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时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cm。

(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基部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5)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期,雄穗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

(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9)籽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籽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籽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11)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籽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12)完熟期:植株籽粒干硬,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色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4.大喇叭口期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一生的关键时期,其判断标准是:①心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②棒3叶开始甩出而未展开;③最上部展开叶与未展开叶之间,叶鞘部位能摸出软而有弹性的雄穗;④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最大可达1~1.2cm)。

5.大喇叭口期为什么在玉米一生中很关键?

大喇叭口期是决定穗数和花数的时期,到大喇叭口期,最上面的果穗才表现出顶端优势,只有养分特别充足时下面的果穗才可能结实,因此大喇叭口期是果穗向两极分化的时期。由于大喇叭口期雌花大量分化,因此也是决定花数的时期,是决定粒数的第一个时期。

6.玉米去雄的方法和作用有哪些?

在雄穗刚抽出尚未开花授粉时拔掉,数量不超过全田的1/2,隔行(株)拔,靠地边(头)几行(株)不能拔,拔时不要带顶叶;或在授粉授精以后,雌穗的花丝凋萎时,全部剪掉雄穗。

去雄可增产5%~10%。增产原因:①增加光照(雄穗遮光可达19%);②节约养分;③减轻玉米螟危害。

7.玉米叶片分几组?

玉米全株叶片可划分为四组:基部叶组(根叶组)、下部叶组(茎/雄叶组)、中部叶组(穗叶组),上部叶组(粒叶组)。玉米全株叶是一个有机整体,叶片分组是相对的,叶组之间是有交叉的,彼此之间是存在物质交流和补偿作用的。某一生育时期,其主要生长器官称为“生长中心”,为生长中心器官提供光合产物的主要叶片称为“供长中心叶”。

8.茎的功能如何?

茎除了担负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外,还能支撑叶片,使之均匀分布,便于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茎还是贮藏养料的器官,后期可将部分养分转运到籽粒中去。茎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当植株倒伏时,它又能够弯曲向上生长,使植株重站起来,减少损失。

9.玉米雄花序的形态与分化过程如何?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其天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雄花序称雄穗,生于茎的顶端。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每一雄穗有2000~4000朵小花,能产生1500万~3000万个花粉粒。雄穗抽出2~5d开始开花。开花的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向上向下同时进行。一个雄穗从开花到结束,一般需7~10d。

10.玉米雌花序的形态与分化过程如何?

雌花序称雌穗,为肉穗花序,受精结实后即为果穗。雌穗由叶腋中的腋芽发育而成,生在穗柄顶部。玉米除上部4~6节外,全部叶腋中都能形成腋芽,一般基部节的腋芽不发育或形成分蘖,地面以上节上的腋芽进行穗分化到早期阶段停止,不能发育成果穗,只有上部1~2个腋芽正常发育形成果穗。

11.玉米雌穗的苞叶上长出的小叶片叫什么叶?

玉米的果穗实为变态的侧基,穗柄为缩短的茎秆,苞叶为仅具叶鞘的变态叶,有些品种在苞叶上仍长出小叶片,称为剑叶。

12.玉米雌穗上的籽粒行数为双数?

果穗穗轴节很密,每个节上着生两个无柄小穗成对排列,每小穗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实,下位花退化,所以果穗上的籽粒行数常呈偶数。但有时成对小穗由于发育不良失去一个或一个小穗内两朵花都能发育结实,因而粒行不成偶数或行数不整齐。

13.玉米雌穗上的籽粒行数、籽粒数一般为多少?

一般为12~18行,也有8~30行的。每行籽粒数由15~20粒不等。每穗粒数有200~800粒或更多些,通常为300~500粒。

14.雄穗和雌穗同时抽出吗?

雄穗一般比同株雌穗抽出稍晚(2~5d),也有同时开花的。

15.造成雄穗秃顶的原因是什么?

同一雄穗上,一般位于雄穗基部往上1/3处的小花先抽丝,然后向上向下伸展,顶部的花丝抽出最晚,容易出现花粉源不足,得不到受粉,造成秃顶现象。

16.籽粒形成期(灌浆期)有什么特点?要求什么条件?

自受精至乳熟期约10~20d(早10d,中15d,晚20d)其特点是:①胚分化基本完成,初具发芽能力。②籽粒体积迅速增长,并基本建成(达最大的75%),干物质积累较少,只有10%,水分含量变动在80%~90%,处于水分增长阶段。胚乳由清浆至自浆。③果穗轴基本定长、定粗。④是决定粒数的主要时期。

此期要求养分和水分充足。

17.乳熟期有什么特点?要求什么条件?

自乳熟至蜡熟初,15~20d,其特点是:①胚已具备正常发芽能力(因此,从育种角度考虑,可以在此时收获)。②粒重迅速增长,并基本建成(70%~80%),日增强度3%~4%,是一生中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初显品种形状,胚乳含水量由80%降到50%,胚乳由乳状变为糨糊状。③果穗长、粗定型。④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要求:光照充足,水分和温度适宜。

18.蜡熟期有什么特点?要求什么条件?

自蜡熟初至完熟,10~15d。其特点是:①籽粒干重积累速度减慢,日增粒重2%左右,总干重接近最大值。②籽粒形状,接近品种形状,胚乳含水由50%降至40%,由糊状变为蜡状。③果穗苞叶开始发黄。④是粒重基本定局的时期。

此期要求适量供水,不要过早停水。

19.完熟期有什么特点?要求什么条件?

自完熟至收获8~10d。其特点是:①干物质积累停止。②籽粒迅速脱水,由40%降至20%(机械收获要求胚乳含水量降至20%以下),籽粒变硬,表面呈现鲜明光泽,籽粒基部出现黑层,乳线消失。③苞叶(完全干)枯黄。④粒重达最大值,是收获的适宜时期。

七、改进措施

1.选茬整地要注意什么?

①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要求选地,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在年降雨量低于250mm的区域,尽量不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②选择肥力中上的地块,严禁在瘠薄地、陡坡地和沙地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做到“地不好不种”。③选定的地块要前茬收获后及时整地,早春整地宜早不宜迟,宜浅不宜深,配合耙耱等保墒措施,地要整细耱平,防止土壤失墒。做到“地整不好不种”。④要选择豆类、马铃薯、小麦等茬口。

2.覆膜时间有什么要求?

①加大培训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的重要性。以秋覆膜为主,顶凌覆膜为辅。在秋覆膜的地区,应注意解决好秋季施肥、冬季管护等问题。做到“不采用秋(顶凌)覆膜不种”。②在降雨量250~450mm的区域以秋覆膜为主,在450~550mm的区域应以顶凌覆膜为主。

3.怎样起垄?

①加强宣传与观摩,要求农民铺膜时,严格按照规程划行起垄。做到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②推广使用整垄器,使垄面平整、紧实,无坷垃,提高工效和质量。③应用机动起垄机起垄覆膜,一次全成,速度快、质量高。

4.如何打渗水孔?

①巡回检查,指导农户及时打渗水孔。②渗水孔相距50cm,孔口控制在3mm以内。③渗水孔应打在垄沟底部,以利降水入渗。

5.播期是什么时间?

①在播期上可以适当提前2~3d,但不能太早,防止早播出苗后受冻。②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如果种晚熟品种,在避开冻害的情况下要适当提前播种,如果是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推迟播种,但不能晚于4月底。

6.如何提高播种质量?

①播种时规范使用点播器,点播后随手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点播后应用细沙或沤熟的粪土封穴覆盖,防止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②为了保证全苗,每穴2粒。③要掌握合理的播种深度,一般播深以3~5cm为宜。④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普及应用有针对性的包衣“红种子”,地下害虫和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还要作好土壤消毒。

7.播种密度怎么确定?

①合理密植,通过试验确定不同区域合理的密度。一般情况下降雨量100mm,种植株数为1000株/亩。②积极引进适合当地推广的耐密型高产品种,充分发挥群体增产效果。

8.施肥原则有哪些?

①总的原则是农家肥、化肥用量应比常规种植增加。做到“肥不足不种”。②加大技术宣传培训力度,以地定产,以产定肥,视作物的长势施肥,真正做到科学施肥。③积极推广秋施肥技术,增加基肥的数量。④追肥应乘雨穴施(追肥枪)。

9.田间管理要注意哪些?

①采取破土引苗的办法,及时放苗,保证全苗。②及时定苗,留壮苗,保证苗齐苗匀。③及时防除草害。④勤查勤看,及时将无效分蘖从基部掰掉。⑤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在发生病虫害的地块,要做到勤查看,及时有效的予以控制。

10.适时晚收有什么好处?

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及籽粒乳线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收,以保证籽粒的充分灌浆和成熟。改变过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是收获”。一般于10月上旬收获。

11.一膜两年用对施肥有什么要求?

在第一年施足农家肥,亩施农家肥在5000~7000kg以上,第二年加大追肥的施用量和次数。

八、综合知识

1.全膜马铃薯种植为什么用黑色地膜好?

黑色全膜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启发下,经过全区农技人员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取得的一项突破性技术,较普通全膜马铃薯相比,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透光率低,辐射热透过少,所以能使被覆盖土壤的土温日变化幅度小。据试验测定,黑膜覆盖的土壤,在植株生长盛期,土温比普通地膜低3℃~4℃。由于增温幅度小,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对土温要求不高的马铃薯等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二是抑制杂草。与普通地膜全膜覆盖相比,黑色地膜能阻隔阳光照射,使膜下杂草难以进行光合作用,特别对一年生阔叶禾本科杂草、越年生阔叶杂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平均防效为98.7%,可有效地减轻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的矛盾,节省劳力投入。三是黑色地膜在保水、保肥和增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膜,土壤墒情较普通地膜高1%~2%;四是黑色地膜不透光,还具有减少青头薯的优点。

2.玉米全膜双垄沟栽培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一是通过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玉米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10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二是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地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三是全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使有效积温增加,能使玉米提早成熟,减轻早霜的危害,并使玉米适种海拔高度提高100m左右,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四是垄沟种植,沟内还可避风,有利防寒,避免晚霜造成的冻苗。五是一膜两用与膜下除草相结合能有效防治田间杂草;根茬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能有效减轻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保护生态环境。

3.全膜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种植方式有什么不同?

全膜马铃薯在大垄两侧距集流沟10~15cm进行播种,点播时用宽度在15~20cm的小铁锨或铲子每隔40cm挖穴播种,亩保苗:北部2500~3000株,东南部3000~3500株,西南部3500~4000株。

全膜玉米在垄沟内用点播器播种,株距30~45cm,亩保苗:北部2500~3000株,东南部3000~3500株,西南部3500~4000株。

4.旱地施肥技术要点有哪些?

(1)深施氮肥。深施可减少养分损失。在石灰性土壤上氮素化肥容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肥料深施后养分可被土壤吸附,减少养分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磷在土壤中移动很小,深施能增加肥料与作物根系的接触。

肥料深施有利于根系发育。作物根系有向地心生长和趋向肥料的习性。肥料深施可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能力,又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起到以肥促根,以根提水,以水抗旱的作用。

肥料深施有利于养分溶解、转化和作物吸收。旱地土壤表层春季多处于干燥状态,施肥过浅就起不到应有的增产作用。尤其是磷肥离根系越远,效果愈差。

施肥深度以12~16cm为宜。播种较浅的作物,可将肥料在播前深施,再进行耧播或机播。特别瘠薄的土地,除作基肥深施外,注意施入适量的种肥,有利于作物苗期发育。

(2)秋施肥。在雨季结束后的秋末结合秋季覆膜将肥料施入地中,能促进春播作物早发苗,苗全苗壮,起到抗旱、抗冻增产的作用。秋施肥一定要深,12~16cm即可。时间以10月上、中旬为宜。如雨季结束迟,也可延长到10月下旬。施肥后遇下雨,要耙耱保墒保肥。秋施肥同春施一样,农肥与化肥配合一起施入。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慢而持久,在培肥地力、有机养分方面是化肥不能代替的。化肥要氮磷配合,避免养分失调。肥料优化配合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较好的作用。

(3)肥料一次施足。由于降水时期,雨量变化很大,很难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追肥。雨后追肥、小雨前追肥或追肥过迟,肥料的利用率和增产效果都很低。有时前期追肥雨少没起作用,后期雨多反而贪青晚熟。所以化肥一定要底肥一次施足,一般不再追肥。这样可使作物稳健生长,既早发小苗抗旱耐冻,后期又不脱肥早衰,能正常落黄成熟。

(4)化肥的经济合理施肥量。化肥用量的增加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特色。人均土地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迫使对土地的投入越来越大。化肥在旱地上的适宜施用量因土地气候,作物条件变化较大。特别是作物生长季节中的降水量是决定肥料效果和用量的主要条件。由于小麦根系在适宜土地上可深达几米,所以播前2m深土层中贮水量是一个判断旱情的重要依据。如果0.2~2m深土层中土壤用手轻捏不能成团,说明底墒很差,则采用干旱年份施肥量。如果轻捏成团而丢在地上不散,则表明底墒较足,可采用雨水较多年份施肥量。土地肥沃,农肥较多可采用施肥下限,反之采用上限施肥量。旱年可适当增加磷肥比重,豆茬地可略减少氮肥用量。应经常注意投入与产出核算,提高化肥经济效益。

5.什么是秋覆膜?

秋覆膜是指从秋季到冬季封冻前进行的覆膜活动,一般在9~11月份为秋覆膜适宜时期。

6.为什么要实施秋覆膜?

秋季雨水充沛,土壤墒情好。实施秋覆膜,一方面,通过地膜覆盖的抑蒸作用,可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无效蒸发,能保持较好的土壤墒情;另一方面,通过全膜双垄沟的集雨作用,将秋、冬、春季降雨(雪)接纳蓄积,能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综上,实施秋覆膜,能够保、蓄天然降水,提高土壤水分,可有效解决来年因冬、春季干旱而造成的春播困难和出苗不全问题。

7.秋覆膜地膜有什么质量要求?

秋覆膜地膜和春季顶凌覆膜地膜的质量要求不一样。因为秋覆膜地膜要比春季顶凌覆膜地膜在露天经受的时间长4~5个月,且大多时间是冬季,要求能经受住低温、风蚀等考验,如果选用春季顶凌覆膜用的地膜,因其厚度小、寿命短等原因,在经历较长时间后,可能会导致地膜提前风化、破损等现象,在作物生育期起不到集雨、保墒等效果。因此,秋覆膜地膜要选用专用地膜,不能用顶凌覆膜的地膜代替秋覆膜地膜。

8.怎样进行秋覆膜?

(1)选地整地。秋覆膜地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质地疏松的梯田地、旱川地、沟坝地或15°以下的缓坡地。前茬作物收获后,伏、秋深耕晒垡,接纳降水,熟化土壤。覆膜前打耱收墒,保持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坷垃,无前作根茬。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在整地时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兑水2~3kg稀释后加细沙土50kg拌匀,制成毒土直接撒施于犁沟或撒施于地表后立即翻耕;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用50%的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全地面喷雾。

(2)施足底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配方施用氮、磷、钾肥为原则,在每亩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kg以上的基础上,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西南部亩施马铃薯配方肥80kg,或亩施尿素31kg、过磷酸钙80kg、硫酸钾22kg,或亩施尿素23kg、二铵21kg、硫酸钾22kg;东南部亩施马铃薯配方肥60kg,或亩施尿素23kg、过磷酸钙58kg、硫酸钾17kg,或亩施尿素17kg、二铵15kg、硫酸钾17kg;北部亩施马铃薯配方肥40kg,或亩施尿素13kg、过磷酸钙38kg、硫酸钾11kg,或亩施尿素9kg、二铵10kg、硫酸钾11kg;种植玉米的地块,亩施尿素28kg、过磷酸钙70kg、硫酸钾15kg,或亩施尿素21kg、二铵18kg、硫酸钾15kg。

(3)起垄覆膜。按大垄宽70cm、小垄宽40cm的标准起大、小两个半圆形垄。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地膜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每隔2~3m压一土腰带。需要注意的是,全膜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种植的起垄要求不一样:全膜马铃薯先靠地边起大垄,垄高10cm,地膜接茬在小垄中间,小垄高5cm;全膜玉米先靠地边起小垄,垄高10cm,地膜接茬在大垄中间,大垄高5cm。

(4)及时打孔。覆膜后为确保雨水及时渗入土壤,在垄沟内每隔40~50cm打一直径为0.3~0.5cm的渗水孔,保证垄沟内雨(雪)水渗入土壤。垄沟内打孔的主要原因是让集流在垄沟里的水通过小孔而及时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9.怎样管护好秋覆膜地块?

覆膜后,要提高地膜管护意识,严禁牲畜进入覆膜地块踩踏,或人为破坏地膜,应加强对覆膜地块的不定期巡回检查,一旦发现有被牲畜踏破,或被田鼠弄破,或被大风吹起、破坏的,要及时取土封严压实,确保秋覆膜保墒蓄墒效果。

10.秋覆膜地膜地块什么时间播种?

秋覆膜和顶凌覆膜地块播种时间一致,马铃薯和玉米均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11.什么叫顶凌覆膜?

顶凌覆膜就是将覆膜时间提前到当年早春地表昼消夜冻(白天土壤解冻15cm)时进行的起垄覆膜。如果气温回暖早,适宜覆膜时间提前到2月下旬,此时覆膜可更好地发挥全膜双垄沟垄面集雨、提墒和抑制水分蒸发的作用,解决旱作区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因春季土壤墒情差和降水稀少造成出苗困难和前期生长受到抑制的问题。

12.为什么要顶凌覆膜?

顶凌覆膜将覆膜时间提前到早春地表昼消夜冻时盖膜,主要目的是将封冻期集蓄的土壤水分有效的保存下来,抑制水分蒸发,同时还可将早春3mm以上的降雨集蓄到土壤中,更好地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抑蒸、提墒和垄面集雨的作用,使自然降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大幅度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13.怎样进行顶凌覆膜?

与秋覆膜相同,顶凌覆膜技术要把好以下几个环节:

(1)选茬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坝地。前茬作物收后及时深耕灭茬,深耕达到25~30cm,耕后及时耙耱,有条件时可采用旋耕机旋耕。覆膜前打耱受墒,力求做到土壤细绵,地表平整,无土块,无根茬。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兑水2~3kg稀释后加细沙土50kg拌匀,制成毒土直接撒施于犁沟或撒施于地表后立即翻耕。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用50%的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全地面喷雾。

(2)施足底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配方施用氮、磷、钾肥为原则,在每亩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kg以上的基础上,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西南部亩施马铃薯配方肥80kg,或亩施尿素31kg、过磷酸钙80kg、硫酸钾22kg,或亩施尿素23kg、二铵21kg、硫酸钾22kg;东南部亩施马铃薯配方肥60kg,或亩施尿素23kg、过磷酸钙58kg、硫酸钾17kg,或亩施尿素17kg、二铵15kg、硫酸钾17kg;北部亩施马铃薯配方肥40kg,或亩施尿素13kg、过磷酸钙38kg、硫酸钾11kg,或亩施尿素9kg、二铵10kg、硫酸钾11kg;种植玉米的地块,亩施尿素28kg、过磷酸钙70kg、硫酸钾15kg,或亩施尿素21kg、二铵18kg、硫酸钾15kg。

(3)起垄覆膜。按大垄宽70cm、小垄宽40cm的标准起大、小两个半圆形垄。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地膜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每隔2~3m压一土腰带。需要注意的是,全膜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种植的起垄要求不一样:全膜马铃薯先靠地边起大垄,垄高10cm,地膜接茬在小垄中间,小垄高5cm;全膜玉米先靠地边起小垄,垄高10cm,地膜接茬在大垄中间,大垄高5cm。

(4)及时打孔。覆膜后为确保雨水及时渗入土壤,在垄沟内每隔40~50cm打一直径为0.3~0.5cm左右的渗水孔,保证垄沟内雨(雪)水渗入土壤。垄沟内打孔的主要原因是让集流在垄沟里的水通过小孔而及时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