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元戏曲》简介

《全元戏曲》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元戏曲》,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高等院校古籍工作委员会策划、组织了一整套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七全一海”中的一项,1985年得到高校古委会的立项资助。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绍基说“汇集杂剧、南戏而成《全元戏曲》”为有史以来“首创”。“《全元戏曲》的出版,嘉惠学林,方便读者,功德无量,了无疑义”。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文学一等奖。
《全元戏曲》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全元戏曲》,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高等院校古籍工作委员会策划、组织了一整套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七全一海”中的一项,1985年得到高校古委会的立项资助。中山大学王季思主编,执笔者(以姓氏笔画为序)有苏寰中、吴国钦、林建、欧阳光、罗斯宁、郑尚宪、康保成、黄天骥、黄仕忠、董上德景、李虎、薛瑞兆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

本成果从开始启动到最终完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1990年,完成第一、二两卷的点校、整理、出版工作。第二阶段从1990—1996年完成第三至十二卷的点校、整理工作,主编王季思教授于1996年4月去世。第三阶段从1996—1999年,在黄天骥教授主持下,与出版社一起,最终完成全书的编辑、校对、出版工作。

一、篇章结构、基本内容

此成果是有元一代戏剧文学的总集,共12卷,收录完整的杂剧210种、南戏19种,散出和佚曲若干。此书的编排顺序是先杂剧(第1~8卷),后南戏(第9~12卷)。杂剧部分有姓名可考的作家作品在先,无名氏作品在后。在有姓名可考的作家中,大体以《录鬼簿》的著录先后为序。南戏则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五大南戏、无名氏作品为序。每部作品均由作家小传、作品介绍(含版本流变情况)、作品正文、校记、附录等部分组成。

二、主要创新

此书的特色之一是,收录齐全。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有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特别是元代的戏剧文学,堪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但长期以来,元代戏剧没有总集。此书杂剧部分在《元曲选》及《续编》的基础上,努力搜求、认真甄别,从脉望馆抄本中辑出元代无名氏作品数十种,予以收录。收录时,视乎证据是否充足,分别采取予以收编、暂予收编的做法,意在避免不应有的遗漏。

此书的特色之二是,根据戏剧文学的特点选择底本、进行校勘。现存元刊杂剧只有30种,科白不全甚至完全没有科白,而且刊刻粗糙,错漏之处甚多。更重要的是,很难说它就是原作品的本来面貌。而《元曲选》所保存的90余种元代作品,虽程度不同地受到明人加工、修改,但关目、科白齐全,而且文字更加通畅,声律更为和谐。此书杂剧部分,除孤本(含元刊杂剧、《元曲选》之外的明本中的孤本及脉望馆本)之外,凡《元曲选》有存本的,均以之为底本,而以其他明本参校,但元刊本则完整附于其后。在校勘中,又将部分差异过大、校不胜校的曲词、白文录入校记中,以便于研究者参考。在南戏的搜集、校勘中,充分利用了出土文献和域外汉籍。此书合理地予以收录或用以校勘,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元代南戏的剧本面貌。

此书的特色之三是,体例统一,校勘、断句准确。

三、社会影响

此书出版后,受到古典戏曲研究界、古籍整理界、文化部门及海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在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学科的成就时说《全元戏曲》“是我国现存的全部元代戏曲(包括已佚残曲)的辑集,为多位专家经长时期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用多种版本校勘。是研究元代戏曲很有价值的重要成果”。(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信息网,2001)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绍基说“汇集杂剧、南戏而成《全元戏曲》”为有史以来“首创”。“《全元戏曲》的出版,嘉惠学林,方便读者,功德无量,了无疑义”。(《光明日报》,1999年4月23日)此外,日本著名汉学家田仲一成、韩国著名汉学家金学主、我国台湾地区著名戏曲研究专家曾永义,都对《全元戏曲》的完成出版给予热烈赞扬和祝贺。

《全元戏曲》出版后,很快被许多学术论文和专著引用,不仅戏曲界,就连新出版的《中国道教》也引用此书作品。

2001年,《全元戏曲》获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文学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