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铃薯主要品种

马铃薯主要品种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晚熟品种在幼苗出土后20d左右才开始生出匍匐茎;块茎:栽培马铃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产的块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与浆果的形成,在养分分配上是有矛盾的,因浆果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基本上同期进行的。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更加深入发展,马铃薯市场与马铃薯加工业对不同用途的马铃薯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实现马铃薯品种专用化、优质化已势在必行。

马铃薯属于茄科植物,通常是利用块茎(薯块)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以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生产上则以无性繁殖(块茎)为主。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马铃薯的植株由根、茎(包括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及块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组成。

1.根

由块茎无性繁殖长出来的根为须根,没有主根与侧根的分别,须根是从种薯上幼芽基部发出的;而由浆果里的实生种子培育的实生苗发育的植株则有主根与侧根之分。马铃薯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表下40~70cm,但也有达到1m以上的。

以根的特征鉴别品种的标志有:

入土深度:一般早熟品种的根入土浅,而晚熟品种的根入土较深;

根系分布:一般早熟品种根系不太发达,分布不广,而晚熟品种根系发达,分布较广泛;

根系拉力:抗旱性强的品种根系拉力大,反之则小。

2.茎

马铃薯的茎有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

(1)地上茎:种植的马铃薯块茎发芽生长后,在地面上着生枝叶的茎为地上茎。茎上有棱3~4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节间中空。

以地上茎的特征鉴别品种的标志有:

茎色:有绿、紫、褐、红及浅紫等色,因品种而异;

株型:有直立、半直立和匍匐型三种;

茎高:早熟品种茎较低,而晚熟品种则较高;

分枝:一般早熟品种分枝较少,而且分枝部位较高,晚熟品种分枝较多,分枝部位较低;另外,茎的粗细、有无茸毛等均可作为区分品种的标志。

(2)地下茎:块茎发芽后埋在土壤内的茎为地下茎。地下茎的节间较短,在节的部位生出匍匐茎(枝),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3)匍匐茎:匍匐茎又称匍匐枝,实际上是茎在土壤中的分枝。

以匍匐茎的特征鉴别品种的标志有:

形成期:早熟品种在幼苗出土后7~10d即开始生出匍匐茎,2周后其顶端膨大,逐渐形成块茎。晚熟品种在幼苗出土后20d左右才开始生出匍匐茎;

长度:一般早熟品种较短,3~10cm,晚熟品种较长,结薯分散的品种达10cm以上。

(4)块茎:栽培马铃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产的块茎。块茎是生长在土壤中缩短了的茎,它是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的。块茎性状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标志。

以块茎的特征鉴别品种的标志有:

结薯习性:结薯多与少、集中与否都因品种而异;

薯形:有圆、椭圆、长椭圆、扁圆等;

皮色:有白、黄、红色之分;.

肉色:有白、黄色之分;

芽眼:多少、深浅因品种而异,也是作为马铃薯商品性的主要标志。

3.叶

马铃薯的叶子着生在茎节处,在幼苗期是单叶,到后期均为复叶。正常的马铃薯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复叶的顶部小叶为顶叶,两侧的小叶为侧小叶,一般有3~7对,侧小叶之间还有大小不等的二次小叶,复叶的叶柄很发达,叶柄基部有一对托叶。

以叶的特征鉴别品种的标志有:

大小:复叶及小叶的大小在品种间区别很大;

形状:顶叶及侧小叶的形状因品种而异;

茸毛:一般抗旱品种茸毛较多;

排列:小叶的排列疏密不一,也可鉴别品种;

色泽:分为淡绿、绿和深绿。

4.花

马铃薯的花是聚散型花序,总花梗着生于茎的中下部叶腋处,花梗上有几个分枝,每个分枝着生2~4朵花,每朵花有一个花柄着生在花序上。花是由5瓣连结,形成轮状拢冠,花内有5个雄蕊1个雌蕊。雌蕊着生在5枚雄蕊的中央,由花柱、柱头和子房组成。马铃薯的一朵花开放时间为3~5d,一个花序可持续10~15d,一般在上午8时左右开花,下午5时左右闭花。

以花的特征鉴别品种的标志有:

花期:早熟品种一般开花期较早,持续时间较短,晚熟品种开花期较晚,持续时间较长;

颜色:有白、粉红、紫、蓝紫和蓝色,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性状;

花序:其多少因品种而异;

雄蕊:淡黄绿色的雄蕊一般是雄性不育,以此可识别品种。

5.果实和种子

马铃薯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在没有昆虫传粉的情况下,异化授粉率仅为0.5%左右,能天然结实的品种基本上全是自交结实。浆果为球形,少数为椭圆形,前期为绿色,接近成熟时在顶部变白,逐渐转为黄绿色。果中含有种子数目不等,有的多达300粒以上,有的很少,只有几十粒。种子很小,多数品种千粒重0.5~0.6g。

以浆果的特征鉴别品种的标志主要有:浆果大小、带不带其他颜色的斑纹,以及是否伪果(即无种子的浆果)。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也是呈周期性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成熟的块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能作为种薯播种,即休眠阶段;②播种后,依靠自身的营养生根发芽长出幼苗,即自养阶段;③出苗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元素,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的最大繁茂,即异养阶段;④开花后,地上部停止生长,块茎迅速膨大,积累养分到成熟,即块茎形成阶段。

1.块茎的休眠

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发芽的这种现象叫做“休眠”,这段时间的长短叫做“休眠期”。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和贮藏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品种休眠期长达4~5个月,也有的品种休眠期只有1个月,甚至新收获不久的块茎就能发芽,这是由品种的遗传特征所决定的。贮藏期温度的高低也影响块茎的休眠期,高温可以显著缩短块茎的休眠期。另外,休眠期的长短还与块茎的成熟有关,因为块茎的休眠在块茎形成后就开始,所以幼嫩块茎比老熟的块茎休眠期长,脱毒微型薯的休眠期就更长了。

休眠期长的品种适合一季作地区种植和加工利用,所以块茎的休眠对生产是比较有利的。但如果是冬季生产的微型薯,春播时因块茎的休眠没有通过,而延误播期,影响产量,这就对生产不利了,所以必须人工打破休眠。下面介绍一种打破种薯休眠常用的方法。

方法:用一个密闭的容器盛放种薯,容器下部以玻璃器皿盛放“731”催芽剂熏蒸24h。

用量:每千克薯可用1ml药液。

药液比例:按氯乙醇∶1,2-氯乙烷∶四氯化碳=7∶3∶1进行配制。

2.种薯的萌发

块茎播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块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6℃,最适温度是15℃~17℃。从播种到出苗所需时间和土壤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同内,温度愈高,出苗所需时间愈短。提早播种,因土壤温度过低,幼根和幼芽生长缓慢或停止而延长出苗期。

种薯发芽出苗除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外,还与贮藏期的温度变化有关。播前贮藏温度低于8℃,块茎播种后发芽较慢,所以播前应将低温下贮藏的种薯移至12℃以上条件下晒种。这样出苗速度快,芽苗健壮。

块茎上不同部位的芽眼发芽快慢也不同,一般是顶部芽眼发芽早,出苗快,生长也最旺盛。相反,愈近脐部的芽眼发芽愈迟,出苗慢,生长较弱。

3.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植株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根、茎、叶三部分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下生长发育的。从幼苗出土,其绿色茎叶即开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发育良好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无机元素,以供植株各部分生长利用。随着植株中养分的分配和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最大繁茂。

一般在出苗后20d左右,地下各节的匍匐茎就都长出,并横向伸长。出苗后一个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与此同时,匍匐茎的顶部开始膨大形成小块茎。现蕾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开始起垄培土,若培土过迟,就会在培土过程中损伤小薯而影响产量。现蕾后15d左右开始开花,地上部茎叶生长进入盛期,叶面积迅速增大。盛花期是地上部茎叶生长最旺盛时期,此后,地上部生长趋于停止,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

4.块茎的形成

多数品种是在现蕾期块茎开始膨大,但通常马铃薯到开花盛期,叶面积最大,制造养分的能力最强,所以开花后20d左右块茎增长的速度最快,而后随着地上部茎叶的逐渐衰退,输入块茎的养分也相应地减少,一直到茎叶完全枯死,块茎才停止增大。此时块茎皮层加厚,进入休眠期。

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与浆果的形成,在养分分配上是有矛盾的,因浆果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基本上同期进行的。植株上浆果愈多,对块茎产量影响愈大,一般要减产5%~10%,多者可达20%以上。所以如果不是为了采收种子,应对那些结果较多的品种及时摘花、摘蕾,以免浆果与块茎争夺养分。

三、专用马铃薯的特点

1.马铃薯品种的分类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更加深入发展,马铃薯市场与马铃薯加工业对不同用途的马铃薯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实现马铃薯品种专用化、优质化已势在必行

马铃薯品种按不同用途目前一般可分为鲜食菜用型品种(包括早熟菜用型品种与晚熟菜用型品种)、淀粉加工型品种、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种(包括油炸薯片加工型品种、油炸薯条加工型品种、全粉加工型品种)三类。我们通常所说的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是指淀粉加工型品种、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种两类。

2.鲜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应具有的主要性状特点

鲜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要求薯形圆或椭圆形,薯形美观,表皮光滑,芽眼浅,白皮白肉或黄皮黄肉,大中薯率高(在75%以上),薯块大小均匀整齐,无畸形,无癞皮,无青皮,无空心,耐贮运。薯块肉质鲜嫩,不易产生褐变,对淀粉含量要求不高,淀粉含量13%~17%,维生素C含量15mg/100g以上,粗蛋白质含量1.8%以上,龙葵素20mg/100g以下,食味好,有薯香味,无土腥味、回生味或麻口感,煎、炒时不易成糊状。

鲜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一般分为早熟菜用型品种与晚熟菜用型品种两类。

3.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应具有的主要性状特点

适于淀粉加工的马铃薯品种,除了产量要高,关键是淀粉含量要高,同时薯块芽眼要较浅。国内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标准薯块淀粉含量18%以上。一般淀粉含量愈高的品种,熟性就愈晚。利用高淀粉的品种,淀粉加工企业将获得更加显著经济效益。淀粉加工当淀粉提取率为90%时,生产1t精淀粉,用淀粉含量14%的品种作原料,需要原料薯6.35t;如用淀粉含量18%的品种,只需要原料薯4.94t。由此可见,利用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可大大节省加工的生产成本,包括人工费用、运输费用、贮藏费用、水电费用等。

4.油炸薯片、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应具有的主要性状特点

油炸薯片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应具有的主要性状:薯块还原糖含量0.2%以下,最高不超过0.3%;干物质含量19.6%以上(薯块比重1.0800);薯形为圆形或短椭圆形,芽眼浅,白皮白肉,薯块中等大小(50~150g),无青皮,无空心,薯肉不产生褐斑,耐贮藏。如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淀粉不转化糖的品种最好。

油炸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应具有的主要性状:薯块还原糖含量0.3%以下,最高不超过0.4%;干物质含量19.9%以上(薯块比重1.0815);薯形为长形或长椭圆形,长度在6cm以上,宽不小于3cm,单薯重120g以上,大薯率高,芽眼浅,白皮白肉或褐皮白肉,无空心,无青皮,耐贮藏。

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凡是适合油炸薯片加工或油炸薯条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均适合马铃薯全粉加工。

四、马铃薯种性退化现象及其原因

1.马铃薯的种性退化

在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叶片皱缩卷曲,叶色浓淡不均,茎秆矮小细弱,块茎变小有时变形龟裂,产量明显下降,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失去种用价值,一般称这种现象为马铃薯种性退化。种性退化,是引起马铃薯产量降低和商品性状变差的根本原因。研究马铃薯种性退化形成原因,寻找解决马铃薯种性退化技术,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马铃薯栽培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马铃薯的种性退化的原因

马铃薯的退化是由病毒侵染并在块茎内积累而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或遗传性的改变。当然,在马铃薯病毒性退化过程中,环境条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高温,非常有利于植株体内病毒的增殖,也有利于传毒媒介昆虫的繁殖,因此更加速了马铃薯的病毒性退化。研究证明,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20多种。这些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就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病态和不同程度的减产。因为马铃薯是用块茎无性繁殖的,病毒进入块茎后即可随块茎的种植使病毒代代相传。感染病毒的马铃薯种植代数愈多,退化就愈重,产量也就愈低,最后在生产上就失去了种用价值。

五、马铃薯脱毒种薯

1.脱毒种薯的概念

脱毒种薯是指马铃薯种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经检测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脱毒快繁及种薯生产体系中,各种级别种薯的通称。用脱毒试管苗在试管中诱导生产的薯块称为“脱毒试管薯”。在人工控制的防虫网室中用试管苗移栽、试管薯栽培或脱毒苗扦插等技术无土栽培(一般用蛭石作基质)生产的小薯块称为“脱毒微型薯”,或称“脱毒原原种”。用脱毒微型薯作种在防虫网棚中生产的种薯称为“脱毒原种”,用脱毒原种作种在繁种田生产的种薯称为“脱毒一级种”,用脱毒一级种作种在繁种田生产的种薯称为“脱毒二级种”。脱毒种薯生产不同于一般的种子繁育,它有严格的生产规程,按照各级种薯生产技术的要求,采取一系列防止病毒及其他病害感染的措施,包括种薯生产田需要人工或天然隔离条件,严格的病毒检测监督措施,适时播种和收获,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清除周围环境的毒源,防蚜避蚜,种薯收获后检验等,每块种薯田都要严格把关,才能确保脱毒种薯质量。

2.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模式

脱毒种薯繁育技术是集植物茎尖培养脱毒技术、茎节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无土栽培繁育微型种薯技术、防虫网棚扩繁技术、高山隔离区繁种技术、夏播留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病毒检测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

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建立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扩繁体系模式如下:

3.脱毒种薯的特点

(1)脱毒种薯保持了原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恢复了优良种性,而并非创造了新品种。例如陇薯3号脱毒了还是陇薯3号,并非通过脱毒又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种。

(2)脱毒种薯能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采用脱毒种薯可以增产30%~50%,高的达到1~2倍,甚至3~4倍以上。脱毒马铃薯主要表现出苗早、整齐,生活力旺盛,生长势强,生育期相对延长,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和增加薯块干物质含量。同时,脱毒马铃薯植株水分代谢旺盛,抗高温、干旱的能力较强,明显提高了抗逆性。

(3)脱毒种薯连续种植还会退化。脱毒种薯应用代数是有限度的,并不是一个马铃薯品种一旦脱毒,就可长期连续作种应用,一劳永逸。一般来说,脱毒种薯使用到二级或三级良种以后,就不能再继续作种使用,否则会减产,造成损失。脱毒种薯使用二级或三级良种以后,就成了“超代薯”,超代薯是绝对禁止用作种薯的。

六、目前马铃薯主栽品种

1.新大坪

品种来源:系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大坪村农户冉珍1996年从他家承包地中种植的甘肃省马铃薯区试中保留的一个参试品种,亲本无法核查。后由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了品比试验、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送样工作。原代号:新大坪。审定编号:甘审薯2005004号。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株高40~50cm,茎粗1.0~1.2cm。茎绿色,叶片肥大、墨绿色。花白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85%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且少。含粗蛋白质2.67%,淀粉20.19%,还原糖0.16%。生育期115d。抗病性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碱川社和风翔镇景家口村大田调查,抗病毒病,中抗早疫病和晚疫病。

产量表现:在2000~2005年安定区的多点试验中,平均折合亩产1382.6kg,大田种植中,最高目前达到2600kg。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在水川区可作为早上市品种采用地膜垄作。

栽培要点:①播期:4月中旬。②施肥:亩施农家肥3000~5000kg,尿素17~20kg,过磷酸钙50~60kg,硫酸钾10~15kg。其中2/3氮肥作底肥,1/3作追肥,其他肥料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③密度。提倡使用脱毒种薯,采用宽窄行种植,旱薄地每亩以2500~3000株,高寒阴湿区和川水保灌地4500~5000株为宜。④注意防治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⑤收获:当田间80%茎叶枯黄萎蔫时割去地上茎叶,防止茎叶病害传到薯块,运出田间,以便晒地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薯块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伤。

2.青薯9号

品种来源:青薯9号(原代号CPC2001-05),审定编号:青审薯2006001,国外引种原名C92.140-05.曾用名ZT,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杂交组合(387521.3×APHRODITE)材料C92.140-05中选出优良单株ZT,后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高97±10.4cm。幼芽顶部尖形、呈紫色,中部绿色,基部圆形,紫蓝色,稀生茸毛。茎紫色,横断面三棱形。叶深绿色,较大,茸毛较多,叶缘平展,复叶大,椭圆形,排列较紧密,互生或对生,有5对侧小叶,顶小叶椭圆形;次生小叶6对互生或对生,托叶呈圆形。聚伞花序,花蕾绿色,长圆形;萼片披针形,浅绿色;花柄节浅紫色;花冠浅红色,有黄绿色五星轮纹;花瓣尖白色,雌蕊花柱长,柱头圆形,二分裂,绿色;雄蕊黄色,圆锥形整齐聚合在子房周围。无天然果。薯块椭圆形,表皮红色,有网纹,薯肉黄色;芽眼较浅,芽眼数9.3±1.57个,红色;芽眉弧形,脐部凸起。结薯集中,较整齐,耐贮性中等,休眠期45±5d。单株结薯数8.6±2.8个,单株产量945g±0.61g,单薯平均重117.39±4.53g。中晚熟,生育期125±5d,全生育期165±5d。植株耐旱,耐寒,抗晚疫病,抗环腐病。

产量表现:块茎淀粉含量19.76%,还原糖0.253%,干物质25.72%,维生素C 23.03mg/100g。一般水肥条件下亩产量2250~3000kg;高水肥条件下亩产量3000~4200kg。适宜在高寒阴湿区及二阴区种植。

栽培要点:①结合深翻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纯氮6.21~10.35kg,五氧化二磷8.28~11.96kg,氧化钾12.5kg。②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采用起垄等行距种植或等行距平种,播深8~12cm。③亩播量130~150kg,行距70~80cm、株距25~30cm,每亩3200~3700株。

3.青薯168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89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GS05002-1992。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茎秆粗壮,茎粗1.3cm左右,主茎数2~3个,分枝数2个左右,分枝部位较高,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叶片中等大小,叶较厚,花紫红色,开花较多,结薯较早且集中,每株平均结薯7~10个,大中薯率占88%以上,薯块长圆形,薯形好,薯皮红色,光滑、芽眼浅,薯肉黄色。薯块含淀粉17.3%,粗蛋白2.07%,干物质21.7%,还原糖0.68%,维生素C含量113.4mg/100kg。全生育期164d,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耐贮藏,商品率高达88%以上,食味中等。

产量表现:1990~1991年参加全国马铃薯品种西北片区试,平均亩产为2390kg和1783kg。适宜于二阴区及半干旱地区种植。

栽培要点:①适期播种,水地在4月上、中旬,旱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②整薯播种则亩播250kg左右。③亩保苗3000~3500株;切薯播种每亩播150~200kg,亩保苗4000~5000株。切刀应消毒,用草灰拌种。采用宽行大垄或宽窄行的种植方式。亩施农家肥2000kg以上,化肥应氮、磷、钾搭配使用,亩施尿素15~20kg,硫酸钾10~15kg。

4.陇薯3号

品种来源:陇薯3号(原代号161-2),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以35-131为母本,以73-21-1为父本组配杂交,经系统定向选育成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2002年4月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年种植面积100余万亩,至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500余万亩,累计新增产值约48630万元。

特征特性: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10d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薯块淀粉含量20.09%~24.25%,维生素C含量20.2~26.88mg/100g,还原糖含量0.13%~0.18%,粗蛋白质含量1.78%~1.88%。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

产量表现: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kg,最高达3703.9kg,比对照平均增产37.3%;在大面积推广中,1999~2002年连续在山丹县创亩产超5000kg高产典型。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山区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提倡使用脱毒种薯,要深种厚培土,重施基肥、氮磷配合、早施追肥,实行早促快发管理。

5.陇薯6号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5002,品种名称:陇薯6号(区试代号:甘L9408-10),选育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武薯86-6-14/陇薯4号。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品种,出苗后生育日数115d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70~80cm,茎绿色,叶深绿色,花冠乳白色,雄蕊黄色,无天然结实。块茎扁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较浅,单株结薯5~8个,商品薯率73.1%。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主茎分枝较多,块茎休眠期中长,较耐贮藏。田间表现抗退化能力强,抗晚疫病。室内接种鉴定:中抗轻花叶病毒病,感重花叶病毒病,中感晚疫病。块茎品质:干物质23.3%,粗淀粉含量16.1%,粗蛋白含量2.16%,维生素C含量11.2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36%。

产量表现:区试平均亩产2304kg,比对照陇薯3号增产12%~16.5%;大田种植平均亩产2350kg,适宜于高寒阴湿和二阴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同陇薯3号。

栽培要点:①选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4月中、上旬播种。②适当稀植,每亩种植密度一般3500~4000株,旱薄地2500~3000株。③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氮肥不宜过量。④及时培土,起高垄。⑤收获前割秧,促使薯皮老化。⑥及时防治晚疫病。

6.LK99

审定编号:甘审薯2008002,选育单位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品种来源是从Kennebec品种组培苗中不同类型单株系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植株繁茂性中等,茎绿色,叶片宽大、深绿色,株型半直立,株高50~55cm。花冠白色,天然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重率84.0%。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少且极浅,薯块含干物质25.24%,淀粉15.91%~16.78%,还原糖0.143%~0.22%,粗蛋白2.41%~3.332%,维生素C15.2~18.7mg/100g,蒸煮食味优。生育期85d左右,中早熟。中抗晚疫病,对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在田间具有很好的抗性,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藏。

产量表现:在2004~2006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1083.5kg,比统一对照渭薯1号中熟种减产3.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07.9kg,较对照克新2号增产7.2%。适宜在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有灌溉条件的水川区种植。

栽培要点:①采用脱毒种薯,晒种催芽后切块播种。②每亩种植3000~4000株。③一季栽培时,后期注意预防晚疫病。

7.庄薯3号

品种来源:以87-46-1为母本,青85-5-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90-10-58-1。由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育,2005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甘审薯2005001。

特征特性:株丛繁茂,株型直立。分枝3~5个。株高82.5~95cm。茎绿色,叶片深绿,复叶大小中等,小叶椭圆形。花淡蓝紫色,天然结实性差。结薯集中,薯块扁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淡紫色,表皮光滑中等。含粗蛋白3.04%,淀粉17.97%,每100g含维生素C12.3mg,还原糖0.5%。全生育期160d左右,晚熟。高抗晚疫病,中抗花叶病毒病。

产量表现:在1998~2000年甘肃省区试中,平均折合亩产1969.2kg,比统一对照渭薯1号增产74.9%。适宜于大部分地区种植,半干旱区表现较好。

栽培要点:①4月中下旬播种,亩保苗,双行垄作中等肥力地块4000~4500株;抗旱整薯坑种,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每亩2000株,旱薄地1700株。②亩施农家肥4000kg,尿素7.5kg,五氧化二磷6kg作基肥;现蕾期亩施尿素10kg作追肥。③苗齐后勤锄草松土,现蕾期及时培土压蔓,开花期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

8.大西洋

品种来源:美国。

特征特性:大西洋是一个中晚熟适宜薯片加工的品种,生育期100d左右,株型直立,叶肥大,中等长势;花淡蓝紫色,花量中等,花粉孕性低,不能天然结实;块茎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少而浅,快大而整齐,大中薯率高,结薯集中,块茎耐储藏。干物质含量21.8%,淀粉含量高达18.0%左右,还原糖含量0.16%,每100g含维生素C21.4mg。抗PLRV,较抗晚疫病和环腐病。

产量表现:单产水平每亩1000~3000kg。适宜于高水肥地区种植。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前茬作物以禾谷类或豆科作物为最好,注意密植、重施基肥、中耕培肥,生育期要严防蚜虫为害和带病毒传播,特别要注意晚疫病防治,生育期防3~4次,浇水2~3次。

9.夏波蒂

品种来源:加拿大。

特征特性:适宜薯条加工的中晚熟品种,从播种到成熟100~120d。茎绿粗壮,多分枝,株型开张,株高60~80cm,叶片浅绿色;花浅紫色,花期较长;结薯较早且集中,薯块倾斜向上生长,块茎长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极浅,大薯率高。块茎干物质含量19%~23%,淀粉含量18.4%,还原糖含量0.2%,商品薯率80%~85%。该品种不抗旱、不耐涝,对栽培条件较严,喜通透好的沙壤土,喜水肥。对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敏感,易感PVX、PVY病毒,退化快。

产量表现:高水肥条件下种植亩产2000~3000kg;一般水肥条件下种植亩产1500~2000kg。适宜在二阴区域水川区种植。

栽培要点:亩施农家肥4000~5000kg,纯N8~10kg,P2O53~7kg,K2O6~9kg;播种期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量175kg/亩,亩保苗5000~5500株,苗齐时要及时松土,苗高10~15cm时要中耕培土,并追纯N2.3~4.6kg,现蕾浇第一次水,生育期浇水2~3次,防晚疫病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