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种植业发展的成就

种植业发展的成就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带动下,我国种植业发展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通过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种植业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另一方面,种植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现。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种植业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和牧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带动下,我国种植业发展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成就。

1.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从2004年开始粮食保持连续增产的良好势头,扭转了前5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2006年达到15.82亿亩(1亩折合667平方米,下同),2004—2006年3年累计增加9119万亩。二是单产连创历史新高。2006年亩产达到314.4千克,3年累计提高25.6千克。三是总产增加较快。2006年达到4975亿千克,3年共增产668.5亿千克。到2009年实现连续6年增产,粮食产量超过5000亿千克。

2.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675万吨,糖料产量达到1.1亿吨,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油料单产连续3年突破历史。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优化、出口稳定增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保持协调发展,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3.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桂中南、滇西南、粤西3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工甜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3个柑橘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49%。

4.园艺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入世以来,园艺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蔬菜、苹果汁、橘瓣罐头、食用菌、番茄酱等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2006年园艺产品出口创汇85.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倍,实现贸易顺差76.2亿美元,成为贸易顺差最大的一类农产品。

5.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通过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种植业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优良品种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四大粮食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抗虫棉推广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70%0“双高”甘蔗、“双低”油菜比重分别达到90%和80%。二是农业投入品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高效施肥、高效施药和农田节水等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节本增效,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高效施肥技术应用面积已达到6.4亿亩,相当于全国1/3的耕地面积。三是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通过不断完善例行监测、动态管理、产品认证和质量可追溯制度,蔬菜、水果、茶叶等食用园艺产品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

6.种植业功能日益拓展。一方面,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种植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现。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种植业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