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蜗牛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均会生病。一般是由寄生体内的吸虫、线虫、鞭毛虫和细菌、病毒引起的。这些病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是可避免感染和发病的。人工养殖条件下,蜗牛患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蜗牛体质下降而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是:
(1)饲养环境的污染。在炎热高温的季节,不注意清除食物残渣、粪便,引起腐败发酵、产生氨、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饲养箱(池)内的饲养土含有机质太多,也会产生高温、高湿,使各种病原体大量滋生。采用被农药、化肥和其他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的沙土作饲养土。在养殖池附近堆放农药、化肥和其他有毒物质,例如沥青、重油等,或有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等造成附近空气的污染。此外,在养殖场附近有噪声的声源等。
(2)干湿度、温度控制不当。过干或过湿的环境都会使蜗牛分泌很多黏液,丧失过多,从而影响蜗牛的体质,尤其是对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蜗牛更为不利。在初春、深秋的季节,气温多变,若不注意管理,更易造成蜗牛体质下降,患病甚至死亡。
(3)饲料管理不当。如放养密度过高,大小蜗牛一起混养,投喂食物缺乏规律,饲料种类突然改变,将伤残病蜗牛与健康蜗牛一起喂养等,均会造成蜗牛体质下降或患病。因为放养密度过度,蜗牛互相挤压,分泌出来的黏液互相浸染,不易取食,因此很容易遭受病菌和害虫的侵袭。尤其是已患病或伤残死后的蜗牛,若不及时除掉,就会因肉体腐烂而产生有害气体和流出黄绿色的污水,此时如果浸沾健康的蜗牛,便会很快引起患病而死亡。
在自然界中,食用蜗牛的天敌较多。如鼠、蛙、蟾蜍、蜥蜴、龟、豺、獾、乌鸦、蚂蚁、蜈蚣、螨类、步甲虫和萤火虫的幼虫等都侵害蜗牛。
危害最大的有螨类、老鼠和蚂蚁。螨类仅1毫米大小,常不易发现。蜗牛生活的环境很适宜螨类的生长和繁殖。成蜗牛一般能分泌黏液来抵抗螨类的侵扰,但幼蜗牛则因抵抗力差,螨类会钻入蜗牛体而引起死亡。对此,应更换饲养土或控制温、湿度,不要太湿和高温。必要时打扫卫生或用紫外线消毒。
老鼠会大量偷吃或啃咬食用蜗牛的蜗牛肉和投喂的食物。因此,老鼠是养殖蜗牛的一大祸害,必须严加防范。在养殖中,若投喂香甜食物时,也会招引大量蚂蚁,困扰或咬伤蜗牛,取食蜗牛卵,故应防止蚂蚁侵入。
当然,有些鸟类、家禽、家畜也会食取蜗牛及卵。尤其一些双翅目的昆虫,如食肉蝇等,还把虫卵产于蜗牛卵中,甚至食取蜗牛肉,如萤火虫的幼虫常以蜗牛肉为食。在养殖中,这些天敌都应加倍防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