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系统的组织状态与熵

社会系统的组织状态与熵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就要求态函数能够反映社会系统的主要矛盾,或者社会系统的和谐程度。鉴于态函数对社会系统组织的重要性,建立一个科学、动态、能够涵盖社会系统方方面面的信息体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
社会系统的组织状态与熵_社会系统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社会系统的组织状态与熵

上一节我们讨论了社会系统的组织。本节我们将要讨论如何评价社会系统的组织效果问题,也就是如何评价一个社会系统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的问题。2007年,在中国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是正常,还是过热?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中国经济的运行状态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个问题之所以为大家普遍地关心,是因为只有在大致判明经济运行的状态前提下,政府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使经济良性地发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随时了解社会系统运行状态对社会系统组织的重要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我们要能够找到一个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社会系统任意时间状态的函数,即所谓的态函数。由于对系统状态的描述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描述方法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态函数。但不管哪种态函数,都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

1.态函数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系统的整体状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整体性,因此系统的态函数当然首先要能够反映出系统的整体状态,而且是恰如其分地反映。这里恰如其分是指,态函数反映的应当是系统整体性的主要方面,不是次要方面;是系统当前运动的主要规律,不是次要规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根据态函数的指引,把组织资源集中在系统调整的主要方面,提高组织的效率。

2.态函数必须具有普遍性,它所反映的状态应当顾及到尽量多的系统元素。这是因为:a.在系统运行的某些阶段,可能有一些系统元素在决定系统状态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权重,这时态函数仅仅能反映系统的整体状态还不够,因为系统的状态其实只是部分系统元素影响的结果。如果态函数不具有普遍性,就可能牺牲相当一部分元素的利益,产生对系统发展趋势的误判;b.由于系统元素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此时是这些元素决定系统的状态,彼时又会是另一些元素决定系统的状态。如果态函数不具有普遍性,就可能丧失对系统运动变化过程的指示作用,使组织过程缺乏预见性。

3.态函数必须具有系统运行方向的指示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做到两点:a.能够指示系统运动的积极或消极的方向。所谓系统运动的积极方向是指,系统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方向,符合系统大多数成员的共同利益,在该方向上系统所有成员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b.能够反映系统在运动方向上的变化程度,即当系统在运行方向上发生变化时,态函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量的变化。

4.鉴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态函数必须具有高度的简洁性和概括性。由复杂系统的性质所决定,任何想准确、全面反映系统状态的企图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系统的态函数具有相当高的概括性。概括性的核心是突出重点,抓住本质,既不能偏废,又不能偏颇。

5.既然组织的结果必然导致系统所有成员不同程度地受到行为约束,这就要求态函数能够反映出这种约束的程度,及约束的合理性。在简单系统中我们常使用序的概念来说明系统的组织程度,即组织程度越高,系统越有序。所谓序简单地说就是系统元素的行为规范性。在社会生活中,虽然我们也经常使用序或秩序,如在公共场所排队、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被形容为有秩序。在这些场合序或秩序是褒义词,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一种反映。而在另一些场合,人们的行为虽然很规范,很秩序,如在一个很专制的社会系统常能看到的情况,但产生这种秩序的原因是暴力,是违反人性的组织形式,两种情况在表面上看都是有序,但序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在复杂系统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用序的概念,也不能简单地说态函数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在复杂系统中,特别是在社会系统中,态函数既要能够反映系统的有序程度,又要能够反映产生这种秩序的组织内涵。序程度的提高,必须与系统运行的积极方向保持一致,态函数的值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6.态函数必须能够反映系统内部各种主要矛盾的冲突程度。我们知道社会系统是一个矛盾体,系统的规模越大,其包含的矛盾往往就越多,越复杂。有时系统的状态从某些方面看表现良好,但这种良好的表面下可能掩盖着巨大的社会矛盾,蕴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例如,从外表看一个系统所创造的财富可能在不断地增长,但财富的分配却极度的不合理,大量的财富被少数人占有,而大多数人则处于贫困之中,显然这样的社会系统的组织是不成功的。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就要求态函数能够反映社会系统的主要矛盾,或者社会系统的和谐程度。

根据以上对态函数要求的讨论,我们可以想见态函数一定是一个多变量的函数,变量具体为多少视研究对象的情况而定。一般研究的整体性越强,涉及的领域就越广,要求的变量也就越多;要求探讨的问题越明晰,考量的需求就越精细,要求的变量也就越多。情况相反时,所需的变量就会相应地减少。鉴于态函数对社会系统组织的重要性,建立一个科学、动态、能够涵盖社会系统方方面面的信息体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

沿袭物理学的习惯,我们称系统的态函数为熵。熵(entropy),在物理学中用S表示,最早由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4年引入,用来定量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借助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为:在孤立系统内,任何变化不可能导致熵的总值减少,即dS≥0,或简单地将热力学第二定律称为熵恒增定律。克劳修斯在创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熵的概念具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要和广泛的意义。

在熵首次引入后的100多年里,人们陆续发现熵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学,到今天人文科学和本书探讨的系统科学都广泛使用了熵的概念。以至于,有人将熵的概念视为与能量概念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概念,认为一个物理学家如不能把握熵的概念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物理学家。本书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欣赏以上说法,并且认为熵概念在社会学中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懂熵概念的社会学者,难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学者。有兴趣追寻熵概念在物理学领域发展过程的读者可以参考《溯源探幽—熵的世界》一书[2]

为了更直观地介绍熵概念的意义,下面我们从人文科学角度给社会系统的态函数——熵赋予一个具有观感性的内容。由第一章第二节的讨论,我们知道人具有本能,本能又分为生理本能和行为本能。社会系统组织的根本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保护人的合理本能,控制行为本能的无限膨胀,使之尽量少地伤及其他人。由此,我们可以把熵与社会系统成员行为本能的纵容程度或者叫做自私程度联系起来,把社会系统的熵定义为:社会系统、社会系统成员自私得以实现的程度。由前一章的讨论,自私的实现是指,系统或系统成员对行为本能的放纵行为,这种行为在为自己谋取了更多利益的同时,损害了其他社会系统或其他社会系统成员正常合理的利益。例如,在经济生活中,一部分人通过垄断、不透明的信息优势、甚至欺骗等手段谋取了利益,就是自私行为。又比如,在社会系统的组织过程中,专制体制利用权力监督、权力制衡的缺失,通过权钱交易获取利益的行为,也是一种自私得以实现的现象。再比如,在公共生活中,一部分人为了方便不排队、随地乱扔杂物等行为,也是自私行为的表现。应当注意,定义中我们使用的是“自私得以实现”,这当然不是指利己的本能,也不是指自私的企图,而是指自私行为的发生。组织的目的是限制自私行为的发生,而不是限制利己这种本能。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熵的这个定义基本符合前面谈到的所有6点对态函数的要求:

1.作为一个整体,社会系统在任何时间里都必然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自私,而且这种自私的程度与社会系统的组织好坏直接相关。系统在任意瞬间的自私表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系统各个成员和子系统自私实现程度的统计结果;一部分是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自私行为的综合结果。显然,我们的社会学熵定义符合整体性要求。

2.该定义不仅对所有不分大小的社会系统成立,而且对社会系统的元素人也成立,即这个定义也可以用来指示任何一个人的状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3.按照这个定义当一个社会系统的熵减少时,说明社会系统自私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该系统实现了进步。相反,如熵增加时,则表明系统的自私程度在泛滥,系统在退步。这证明我们的定义符合方向性的要求。

4.在定义中我们仅仅使用了自私得以实现的程度,这样一个源自人的本能的指标,来反映系统的状态,显然具备了高度的概括性,同时也使该定义具有现实的操作价值。

5.从社会系统组织过程的根本意义上看,社会系统的组织目的就是有效地限制系统成员和子系统的自私实现,同时保护本能的合理实现。我们的定义正好抓住了社会系统组织的真谛,切中了社会系统序的实质。按照我们的定义,当社会系统的熵减少时,直接反映了社会系统成员和子系统的自私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限制,社会系统组织程度朝着积极方向有所提高,表明该系统更加有序;相反,当社会系统的熵增加时,则反映了社会系统成员和子系统的自私行为正在进一步放纵,社会系统组织程度向消极方向在发展,表明该系统更加无序,社会存在动荡的风险。

6.任何一个社会系统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都可以归结为自私行为的放纵。一个社会系统内部自私行为越泛滥,这个系统的内部矛盾就越突出,越激烈,这个系统也就越不稳定,组织得就越不成功;相反,一个社会系统内部自私行为越收敛,这个系统的内部矛盾就越缓解,系统就越和谐,组织得就越成功。这点与我们的熵定义正不谋而合。

根据社会系统的熵定义和前面关于这个定义的讨论,我们可以给出,对于社会系统,类似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当一个社会系统的组织影响一定时,熵恒增。我们称这个表述为社会系统的组织定律。这里所谓“组织影响一定”是指社会系统的组织状态保持不变,同时社会系统的组织保持自己的组织能量不变,也就是说组织的两个要素能量和权力都保持不变的情况。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社会系统学定律,如在实际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单位为了规范成员的行为都会制定一些内部的规章制度。我们发现在这些规章制度生效的初期或多或少地将产生一定的效果,使该单位的秩序得到提高,即熵减少。但是如果制定规章制度的单位不能不断地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规章制度的效力就会不断地下降,成员们或花样翻新地创造出一些能绕过规章制度的方法获取个人利益,或干脆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直接不照章行事,导致该单位的秩序不断下降,即熵增加。这种现象在任何单位都必然出现,所不同的是熵增加的快慢有所不同,而这种快慢的差异与单位的性质、成员的平均素质、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同样,对一个国家而言它的组织,即它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制度如果不能时时更新、不断改进,它的总熵就必然会变大,由有序向无序退化。这说明社会学熵定律在理论上和现实生活中都有重要的意义。面对一个固定的社会系统组织,熵的增加来自四个方面:a.组织者的权力寻租,即所谓的权力导致腐败,且权力确立的时间越长、权力越大,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b.被组织者钻组织体系的空子或者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突破组织体系的约束获取私利;c.社会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组织体系不能适应新的情况;d.组织体系自身缺陷。

显然,组织定律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a.社会系统的有序是通过社会的组织过程实现的,社会系统组织得越好,熵就越小,系统就越有序;b.社会系统的组织过程如果僵化,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系统的变化,社会系统的熵就必然会增加,社会系统就会向无序方向发展。说明社会系统只有随时保持组织形式的不断进步才能保持系统的持续有序和进步,即所谓的不进则退。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社会系统的有序是靠组织过程的付出实现的,对社会系统而言能量也是守恒的;c.这个表述可以转换为:社会系统的进步一定意味熵的减少。但对于社会系统,这个表述的反向表述,即社会系统的熵减少一定意味社会的进步,却不一定成立。例如,一个由暴君统治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局部的熵可能出现减少,但并不能说这个社会系统进步了,只能说这个社会系统产生熵的根源更集中了;d.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将组织定律表述为:当行为本能不受限制时,它就会释放出熵。这个表述更接近问题的实质;e.由于在实际中,我们无法精确地隔离出一个,组织影响一定的状态,来直接观察系统状态的变化,即社会系统组织定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抽象,但这种理论抽象并不妨碍该表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我们完全可以间接地感觉到它的成立。在涉及社会系统研究的其他领域,如经济学研究领域,我们给出的熵定义也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用来指示一个社会系统内市场经济发育的成熟度等等。鉴于组织定律是社会系统学的一个核心定律,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面上它只是借鉴热力学第二定律衍生的定律,其实它是对整个人类科学的重大贡献。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更加深入地讨论这个定律。

需要指出的是,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来描述社会系统的状态,即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态函数定义。例如,可以使用信息来描述系统的状态。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还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都必然要受到它适用的条件和适用的范围等因素的限制,社会系统熵理论也是如此。社会系统态函数熵虽然高度概括了社会系统的核心问题,但远不能说它全面反映了社会系统的整体状态,例如熵不能直观反映社会系统的效率,不能直观反映社会系统组织过程对系统成员合理的本能需求满足程度等等。举例来说,创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创新往往也包含了自私的实现成分,有时社会系统为了提高效率,需要保护这种自私行为的实现,而不是限制它。对于类似创新这样的例子,熵表现出一定的偏颇特征。究其原因,还是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的,我们不可能做到在考虑概括性时全面地兼顾整体性。因此我们只能说态函数熵是系统组织形式合理性的主要指标,但不能说它是系统组织形式好坏的惟一指标。更进一步说,对社会系统而言,要想较为全面地反映其整体状态靠一个态函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其他的态函数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有所取舍,求得平衡。事实上,在本书中当我们谈到熵的时候,往往是就其更宽泛的内涵而言的,即社会系统的状态。为了防止片面地理解熵的概念,读者也可以仅仅将我们此处给熵下的定义,当作对熵理解性解析的一个例子。

下面我们通过模型来进一步说明熵的产生过程,以及熵经由组织受到限制的过程。

设A、B为两个社会系统,比如为通常我们所说的国家这种社会系统。在社会生活中,A、B之间势必会发生交往,如进行国际贸易,设i为A和B之间的某一次国际交换,Pai和Pbi分别为A和B在此次交换中获得的利益,La和Lb分别为A和B的生活系数,表示相同购买力修正值,则差Si=Pai/La-Pbi/Lb的绝对值可以反映出该次交换中所含的私心实现,Si越低表示私心越小,交换越公平。如此,我们可以定义

img5

式中N表示交换总次数。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国际交换并不局限于国际贸易,而是广泛意义的国际交换,它包括所有能够产生国家利益的国际交往。当公式2-2-1用在非贸易方面时,其参数1/La和1/Lb也应作相应调整,改为αa和αb,称为公平系数。此时,公式2-2-1变成

img6

在公式2-2-2中,我们把A、B之间每一次交往中任何一方多获取的利益视为熵,难免有武断之嫌,因为A、B各自的条件和环境必然是不同的,存在多种其他因素影响在它们之间交往的获利多寡,虽然在公式2-2-1和公式2-2-2中我们分别使用了参数La、Lb和公平系数αa、αb对其进行了修正,但很难将所有非私心影响成分剔除。因此,如何确定La、Lb和αa、αb是这两个公式能否投入实际运用的关键。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采取另一个方法反映私心得以实现的程度,设Poa为所有社会系统与社会系统A进行同种交往的平均获利值,Poa-b为社会系统B与社会系统A进行该种交往的获利值,则

Pba=Poa-b-Poa   2-2-3

表示系统B在与系统A进行该种交往的熵水平。由于单次交往具有较大的偶然性,我们可以将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如一年的时间,所有类似的交往累计计算,则有

Pba=Poa-bi-Poa   2-2-4

显然,公式2-2-4得出的Pba更客观地反映了系统B在与系统A进行该项交往中的熵水平。若Pba大于零说明在系统B与系统A这项交往中有熵产生,而且系统B是产生熵的熵源;若Pba小于零,也说明有熵产生,只不过此时系统A是熵源。

假设,在公式2-2-2中,公平系数已将所有非私心因素剔除。将该公式施用于社会系统所有成员之间的交往活动,经计算如果S随时间不断减小,则说明该社会系统的状态在改善,有序程度在提高;相反,若S随时间不断增大,则表示该系统的状态在恶化,有序程度在减弱。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公式2-2-4进行类似的计算。

鉴于公式2-2-1—公式2-2-4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必要举个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我们选择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雇佣关系来作例子,雇佣关系实际上是雇主以付给一定的工资,雇员以付出一定量的劳动形成的交换关系,在这个交换关系中雇主和雇员都保持有各自的私心,雇主想少付出工资多换取劳动,而雇员则想少付出劳动多领取工资,这种源自本能的倾向并不是熵,因为它未产生实际效果。如果用A表示雇主、B表示雇员,则Pa代表雇主由雇员付出劳动得到的利益,Pb代表雇员从雇主获得的工资,Ma代表雇主所从事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Mb代表该行业平均工资水平,αa表示A的劳动生产率修正系数,αb表示B的劳动素质修正系数,则由公式2-2-3可分别得到img7其中,Sa表示雇主A在雇佣B的过程中私心的实现,Sb表示雇员B在接受雇佣的过程中私心的实现,而Sab表示雇主A和雇员B两者之间的私心程度的比较,它的正负表明A或B谁是更主要的熵源。

在这个雇佣交换关系中,雇主和雇员都正常行使各自的权利义务熵Sa和Sb都应该等于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在实际中难以发生。实际中雇主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只要有空子可以钻就会压低工资或者让雇员多付出劳动。同样地,雇员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也会想方设法偷懒,少付出劳动,多获取报酬。对于前一种情况Pa就会大于正常水平,导致熵大于零,对于后一种情况Pb就会大于正常水平,同样导致熵大于零。熵越大说明,在这个雇佣交换关系中私心行为越明显,关系越不正常,或者说越没有秩序。面对一个失序的雇佣关系,雇员可以跳槽把老板炒了,也可以通过组织工会等办法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样雇主也可以把雇员给解雇了,重新雇佣其他人,或者采取其他管理和激励措施降低Pb的不正常程度。这些就是所谓的组织过程,组织过程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熵值。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私心在未付出实际行动前是不会使熵增加的,系统无序的直接原因是系统的组织不到位给无孔不入的私心创造了行为便利。组织和私心这对冤家水涨船高的过程就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步过程。从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熵增和熵减的原动力都是私心,一般说来私心作用于自我不正当牟利时就会导致熵的增加,而私心作用于防止他人占便宜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组织和熵的减少。当私心作用于正当牟取利益时往往也会产生积极的减熵效果,例如创新和竞争都是典型的正当牟取利益方式,创新产生的作用是创造新的交换内容,而竞争产生的作用是防止垄断和提高效率。对于雇佣关系来说垄断意味着雇主可以凭借其独此一家的优势地位断绝雇员的选择余地,从而在雇员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使熵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此时,如果产生了新的雇主对该雇主形成竞争就可以防止这种垄断造成的熵的提高。同样其他雇主的创新如果能够带来可替代垄断产品的新交换内容,也可以起到减熵的作用。

社会系统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通常一个系统又包含大大小小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内外错综复杂的交换相互间必然产生不同的连锁效应使熵发生变化。如对于雇佣关系,当其产品对外进行交换时,如果该雇主采取欺诈、囤积、官商勾结等方式牟取不正当利益时会使雇佣关系外部的熵增大。此时若雇员利用掌握雇主秘密的机会,一方面他可以携此对内要求提高工资,另一方面他可以对外站在雇主竞争对手的立场上与其共同获取不当得利。此时,该系统的内熵,外熵都提高了。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组织并不总是使熵减少的,这是社会系统与自然科学中的复杂系统的一个显著区别。我们把社会系统中使熵增大的组织过程称为反向组织,黑社会组织、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等都是反向组织的表现形式。引入反向组织概念后,我们可以将社会系统的状态归结为正向组织与反向组织博弈的结果。一个社会系统的熵在减少说明正向组织战胜了反向组织,社会实现了进步;一个社会系统的熵在增加说明反向组织战胜了正向组织,社会在退步。正向组织与反向组织永远是道与魔的关系,此消彼长。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熵是可以具体计算的。理论上,当我们实现了社会系统参数体系的数字化工程后,就可以实现熵的有条件的定量计算。由此,社会系统参数体系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