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灌区幼龄苹果越冬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

宁夏灌区幼龄苹果越冬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自1951年开始引进苹果以来,便相继发生了幼树越冬死亡问题。据我们1957年调查,在全区仅有的八个苹果园中,都存在严重的越冬死亡现象。因此,幼龄苹果树的越冬死亡问题,已成为我区发展苹果的最大障碍。实践证明了本试验所提出的安全越冬综合措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幼树于9月中旬用纸条缠裹枝条及主干,以防大绿浮尘子产卵危害。由于肥水条件不同,最后得到复种秋白菜的26株幼树死亡率达34.7%;另一半27株幼树则无死亡的结果。

宁夏灌区幼龄苹果越冬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

江育杞

宁夏自1951年开始引进苹果以来,便相继发生了幼树越冬死亡问题(1—8年生幼树枝条抽干)。据我们1957年调查,在全区仅有的八个苹果园中,都存在严重的越冬死亡现象。如在永宁王太堡农场,中宁县园艺场和灵武园艺场的调查,越冬死亡率达到50%—71%,又在灵武农场、银川市造林站、灵武林场和银川市干部休养所调查的1276株苹果中,则几乎全部死亡;在小气候条件较优越的银川中山公园所调查的266株苹果中,越冬死亡率亦达26.6%。在这些死亡的苹果幼树中,有不少是6—7年生,且抽干部位一般均达主干附近,即使定植了八年的树,如果管理不当,也不免遭到越冬死亡。因此,幼龄苹果树的越冬死亡问题,已成为我区发展苹果的最大障碍。为此,我们于1956年正式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并获得了一些结果。通过1961年—1963年的生产鉴定,在120亩苹果园中3—5年生的幼树,连续三年几乎全部安全越冬;新垦沙地的3005株幼树,在1963年冬的安全越冬率也达到99.4%。实践证明了本试验所提出的安全越冬综合措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越冬问题的解决,有力地促进了我区苹果栽培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为了寻找越冬死亡原因和预防方法,1956年开始调查了区内外(内蒙古、甘肃)果园共21处,收集了气象、土壤、防护林、砧木、树龄、幼树生长、病虫害,果园管理和越冬情况等资料,并在场内进行了枝条抽干变化的田间观察。

(二)专题比较试验:根据调查中得到的初步线索,进行专门比较试验。1957—1961年先后进行了灌水次数、摘心效果、人工提早落叶、大绿浮尘子药剂防治、越冬保护方法及“坐地苗”的越冬效果观察等六项专题比较试验。

(三)建立示范田和进行生产性鉴定:为了鉴定各项安全越冬措施综合运用的效果,在调查研究和单项因子比较试验的同时,于1957—1958年利用定植后1—2年生的苹果树,建立了小面积安全越冬综合措施示范园,以后又于1959—1963年的5年内,在我场680亩大面积上进行生产性鉴定。

(四)采用实验室方法,进行生理生化测定,以便从枝条内部探明主要的生理指标与越冬效果的相关性。1962年冬进行了越冬枝条总含水量变化的测定;同年冬与西北农学院合作测定了提早人工落叶枝条糖分的变化;1961年与兰州大学进行了摘心枝条的拟脂反应观察和原生质结构稳定性的测定;1963年又和兰州生物土壤研究所合作,进行提早人工落叶试验,测定部分正由该所进行中。这一方面的工作只是开端,资料很少。

二、结果和分析

(一)越冬死亡的主要症状是枝条失水抽干死亡。在研究越冬死亡现象的过程中,发现在树枝上有下列几种症状:

1.失水抽干——树枝干枯死亡,表皮皱折,内部组织不变色;

2.日灼——主干和大枝南面遭日灼伤害变色,第二年表皮翘裂;

3.组织变色——在枝条髓部,因低温伤害而变黑褐色。

根据1958年在永宁王太堡农场和银川市中山公园的调查结果(表1),六株越冬死亡的幼树均无日灼,枝条下部组织变色也仅是很少数。因此,在我区越冬死亡现象中,只有枝条的失水干枯死亡,才是普遍发生的症状,而日灼和组织变色,只是伴随发生的次要症状。

表1 越冬死亡枝条症状调查

img13

注:1.随机抽查死亡株上4—8年生枝条。

  2.干枯+下端组织变色中,包括了部分先端同时变色。

(二)抽干的原因。

1.幼树营养生长停止得晚的这一特性不利于幼树做好越冬准备。在我区抽干死亡的苹果树,均系幼树,大树很少发生。据1963年调查结果,大树在7月下旬以后便开始进入缓慢生长期,并逐渐趋于停滞状态;但幼树的生长却要拖到9月中旬以后,因幼树枝条生长部分的细胞分化得慢,保护组织也发育不健全,因而来不及做好越冬准备。

2.我区冬季和春季的不良气候条件,是造成幼树枝条越冬抽干的外因。宁夏灌区的气候特点是:降雨少,蒸发量大,冬季空气干燥,同时风大风多,气温变化剧烈,根据各地气象站观察,年降雨量为180—310毫米,而12月,1月和2月三个月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年蒸发量为1668—2550毫米,为降雨量的7—12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6%—60%,有时湿度降低到20%以下。冬春西北风、北风最多,平均风速1.5米/秒—1.8米/秒,最大风速达24.4米/秒。绝对最低温度-29℃—35℃,三月份最大日较差达26℃。日照甚长,年日照时数为2618—3012.1小时。冻土深度50cm—100cm。冬春期间,不利的气候条件,必然会加剧幼树枝条蒸腾失水,而幼树因根系浅,无法从冻土层内吸收水分以补偿枝条中失去的水分,结果造成了枝条含水量的逐渐减少。如1962—1963年我们以定植四年的红玉三株,每株剪取3枝,用烘干法测定其蒸腾失水的变化趋势。发现11月10日枝条总含水量为49.0%,以后逐渐减少,到2月13日枝条总含水量仅29.4%。另外,我区幼树大量抽干的时间是在气温回升的2—3月,不是在气温最低的1月,也可以说明枝条越冬死亡,确属失水抽干而非冻害。

(三)预防抽干的农业措施。

1.营养生长后期控制施肥及灌水:营养生长后期施肥过多和灌水过多,必然引起幼树枝条徒长和越冬准备不良,因而造成严重的越冬死亡。我们曾调查了永宁王太堡农场的两块倭锦幼树田,由于间作物不同,肥、水条件不同,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表2)。以灌水多,结束灌水迟和间作物秋施肥较多的秋萝卜田死亡最严重

表2 生长后期灌水过多而引起的严重抽干

img14

注:1.永宁王太堡农场定植5年倭锦。

  2.10月下两块田均灌冬水。

1964年我们又作专题对比试验,将一块3—4年生金冠和白龙的幼树田分为两半,一半间种早甘蓝,采收后休闲翻晒;另一半,早甘蓝采收后,复种秋白菜。幼树于9月中旬用纸条缠裹枝条及主干,以防大绿浮尘子产卵危害。由于肥水条件不同,最后得到复种秋白菜的26株幼树死亡率达34.7%;另一半27株幼树则无死亡的结果。

根据以上调查和试验证明:苹果幼树在营养生长后半期,应当避免施用过多肥料和过多灌水,具体做法应根据当地土壤保水能力、地下水位高低及当年降雨量适当掌握。一般5—7月中灌水3—5次,7月下—9月灌水1—2次较适宜。

2.连续摘心:只抑制幼树秋季的加长生长,仍然不够彻底,我们试用新梢摘心的方法,抑制枝条生长,对积累营养物质,防止抽干起了良好作用(表3)。摘心的方法是从7月下旬开始,对定植3—5年生的幼树摘除枝条顶端3—5片嫩叶,每10—20天一次,连续3—4次。

表3 连续摘心对防止抽干的效果(1959年冬)

img15

注:试验田在本场一队白龙田,均系高芽接树苗,花红砧5年生,接穗一年生。

摘心的枝条,细胞的越冬保护物质拟脂层有所增加,测定电导度时,每100克鲜重的外渗量也较少,这表明原生质结构的稳定性有了加强,因而提高了幼树枝条的越冬力(表4,表5)。

表4 因摘心而加强的拟脂染色反应(1961年2月)

img16

注:用英丹Ⅲ将枝条切片染色后镜检。

表5 因摘心而加强了原生质结构的稳定性(1961年2月)

img17

注:用枝条皮部在81型水质纯度测定仪中测定。

3.人工提早落叶:1959年在调查灵武农场的越冬幼树时,发现该场用纸条将枝条缠包,防止大绿浮尘子产卵。为了缠纸方便,曾将部分幼树叶片事先捋掉,结果大大提高了幼树安全越冬率。由此,我们联想到附带的落叶过程,可能对促使幼树安全越冬也有一定作用。1960年我们和永宁王太堡农场同时进行专门比较试验,证明提早人工落叶确能提高安全越冬率(表6)。落叶的时间要在10月上旬,不能太迟,因为此时正值大绿浮尘子产卵盛期,落叶以后还有减少产卵的作用。试验还证明,提早人工落叶,能增强枝条的持水能力。

表6 提早人工落叶对提高安全越冬率的效果(1960年冬)

img18

注:本表摘自1961年11月7日宁夏日报《人工落叶对苹果幼树越冬的影响》。(魏象廷)

4.防止大绿浮尘子产卵:大绿浮尘子在灌区果园发生极为普遍,由于成虫产卵于枝干表皮内,将保护组织造成很多伤口,因而加剧了冬春蒸腾失水,导致大量幼树枝条抽干死亡。灵武农场1954年以后幼树大量枝条抽干死亡(越冬力较强的国光也不例外),其主导因素是大绿浮尘子产卵。以后该场用纸条将幼树全部枝条及主干在大绿浮尘子产卵前加以缠包,便基本上防止了幼树抽干死亡。1959年在我场沙荒地上统计22株一年生国光幼树主干上的产卵情况,其伤口面积有的达到树干总面积的10%以上,密集部位则达25%以上(每个卵块按0.23平方厘米计算),在22株幼树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伤口面积超过上述范围,幼树即抽干死亡。

1961年冬,又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9月底到10月上旬对3—8年生的幼树喷50%可湿性DDT40—50倍液或25%DDT乳剂50倍液,可以防止大绿浮尘子产卵。若10月上旬,结合落叶后喷药,还可节约用药。

5.选用越冬力强的主栽品种和建立防护林:不同品种的越冬表现有很大差别,根据我场1954年冬上冻土后调查,在四个主栽品种中,以国光越冬力最强,白龙最弱(表7)。

表7 不同品种的越冬能力(1954年冬)

img19

注:1.调查地址在一队品种园,土质略黏。

  2.均1951年定植。

果园周围有防护林,对小气候环境能起到良好作用,可减轻幼树的抽干死亡。1951年我场定植的195株白龙,1954年冬抽干死亡96.3%,其余安全越冬的35株,均位于枣林(宽3米,高7米)东西两面的1—2行内,距枣林7—14米。1957年在中宁园艺场调查时,也看到同样的实例。又如小气候环境条件最好的银川中山公园,幼树抽干仅为26.6%,因此,在规划果园之初,应在果园外围及内部建立防护林和折风线。

此外,我区果农均采用“坐地苗”植树法,也能提高幼树的安全越冬率。1956年开始我们分年定植一年生花红砧木,1958年同时进行芽接,品种为红玉和国光,1959年观察证明:砧木年龄愈大,地上部越冬力就愈强(表8)。

表8 不同砧木年龄对一年生接穗越冬死亡率的影响(1959年冬,单位:%)

img20

注:1.砧木年龄系定植开始计算。

  2.各年龄的砧木中,国光均13株,红玉均7株。

对1—2年生苹果幼树,采用群众长期以来的“埋土法”,将幼树压弯用湿土压埋,幼树可以全部安全过冬。

1957年以来,我们根据以上几项主要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不论在小面积安全越冬示范田或大面积生产试验田,均获得很高的安全越冬率(表9)。

表9 采用安全越冬综合措施后的效果

img21

注:树龄系定植开始计算。

三、讨论

(一)苹果幼树冬季枝条抽干的原因,我们在不同年份、不同果园,从栽培方面总结了几项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防止抽干的措施。但是,每个果园,由于具体立地条件不同引起抽干的主导因子往往也不相同。如以灌水次数为例,1963年我们在新垦沙荒地上全年灌水达8次(包括冬水)之多,但对幼树安全越冬未发生不良影响。而同样的灌水次数,若应用到地下水位较高、土壤透水性不良的银川市芦花台园林场,就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幼树抽干死亡(该场1964年控制灌水次数后,幼树抽干很少)。同样的灌水,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后果不同。又如大绿浮尘子产卵已被肯定是灵武农场幼树抽干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在1964年所作的对比试验中,事先将枝条用纸条全部缠包,完全排除大绿浮尘子产卵这一因子,只是有意识地布置了不同间作物,结果间作秋白菜田的部分幼树发生抽干死亡。即在两个不同的果园内,导致幼树抽干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因此,从栽培原因来看,影响幼树越冬的主导因子是因一定条件而改变的,不可能简单地将其概括为某一个或某几个原因,更不能因为甲地抽干的原因一定也是乙地抽干的原因。

当某几项因子发生综合影响时,会大大加重抽干的程度(如水和肥同时起作用)。因此,在实践中,要特别强调预防措施的综合运用。

(二)从探讨抽干死亡的栽培原因过程中可以看到,正确的肥水管理是促使幼树安全越冬的基本措施。其他措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实际进行幼年果园管理时,应特别重视正确的肥水管理。此外,选择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质地较沙、无严重盐渍化的土地建园,以及生长期间注意防止各种病虫害,保证树体不受伤害,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三)对提出的管理措施是否可以省略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以便节约劳力的使用,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既和幼树本身的品种、树龄等条件有关,同时和果园的立地条件也有一定联系。譬如,有的品种,在透水性较好的沙壤土上,定植后四、五年就可以省略某些费工的措施。但品种不同,土地条件复杂,这种省略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此外,由于对有的措施起作用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也就不能决定它的取舍。如提早人工落叶对防止抽干的原因,目前还不了解。但已经看出落叶后大绿浮尘子产卵数大为减少,如果这是唯一的原因,用喷药能解决的问题当然就用不着人工落叶了。但是问题未被证实前,是不能轻易提出简化或省略意见的。

四、摘要

1.我区苹果幼树越冬死亡的主要症状不是日灼和组织变色而是枝条失水抽干。

2.造成抽干的原因是由于幼树营养生长旺盛,结束生长的时间延迟致使幼树本身越冬力弱。加上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空气干燥、多风、强烈的蒸发、剧烈的温度变化等影响,造成枝条严重蒸腾失水,最后干枯死亡。

3.预防幼树抽干的有效措施是:营养生长后期控制灌水,施肥;新梢连续摘心;人工提早落叶;防止大绿浮尘子产卵;选用越冬力强的品种和营造防护林以及采用坐地苗及埋土等。

196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