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

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功,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将其在全国推广。1987年我国山东省政府开始引进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模式;1990年欧盟决定推广德国巴伐利亚农村建设模式,将其作为欧洲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
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_农村社会学新论

四、德国农村建设模式: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

德国的农村建设走了一条由地方政府自发建设,取得成功以后由国家进行推广的特殊路径,而且德国的农村建设内容也与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很不相同。

1.德国农村建设的背景

德国农村建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巴伐利亚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西德在20世纪50年代农村地区一直处于凋敝状态,城乡差距很大。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西德巴伐利亚州开始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以此减少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他们提出的农村建设目标就是促使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价值等同。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功,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将其在全国推广。

2.德国农村建设的做法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措施如下:(1)制订村镇整体发展规划,包括片区规划、土地整合、道路和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广机械化作业,组建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3)保护传统文明,如整修传统民居、建立博物馆等;(4)加强教育培训推广“双元制”教学,让孩子从小既学文化课,也学实用技术。巴伐利亚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引起德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后德国农村普遍采用了巴伐利亚发展模式。巴伐利亚城乡等值的实践进而影响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1987年我国山东省政府开始引进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模式;1990年欧盟决定推广德国巴伐利亚农村建设模式,将其作为欧洲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

3.德国城乡生活等值化建设模式的中国经验

1988年,山东省政府和德国巴伐利亚州以及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共同把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确定为“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实际的试验行动目标可以概括为:改造环境、改善生产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赛德尔基金会15年共计往南张楼村的教育、土地整合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450万元人民币,取得了成功。表现在如下方面:(1)农民收入提高,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2)兴建了80多个企业,改变了农民工作模式;(3)稳定了农村人口。成功地将该村居民稳定在4000人内;(4)在该村建成了工业区、大田区、文教区、生活区等,社区基础设施齐全,农民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并以文教中心、集贸中心辐射周边村庄,起到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其经验可总结如下四个方面:(1)用精密规划指导农村建设,在南张楼村从事城乡生活等值化试验前,科学地设计村庄发展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然后按照这些规划进行实验。(2)注重农村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试验”非常重视村庄的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与环境保护等都被提到了重要位置,该试验努力做到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村庄层面上得以均衡实现。(3)通过提升村民的整体生活质量促使城乡协调发展。(4)重视土地与农业在村庄发展中的重要性。把“土地整理”作为村庄发展的最重要工作来抓,把农业作为村庄改革与创新的最重要产业而集中有限资源加以促进。[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