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爬行动物资源

爬行动物资源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长青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中科的组成主要为南方亚热带代表科,而北方型中只有全北种为中心的少数类群。表6-7客观地反映了三个相毗邻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及成分。

第三节 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两栖爬行动物多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级的中间层,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它们的种类和生态状况,往往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水平和食物网链的状况,是评价该生态系统现状的重要依据。关于长青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区域性调查研究信息,前人已做过一些工作。主要包含在以往对整个秦岭地区的动物区系调查文献中。文献中曾先后报道了不同作者对秦岭南坡不同地段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结果,其中较为重要而且涉及长青自然保护区的区域调查当属胡淑琴等于20世纪60年代的工作,其后宋鸣涛等也对包括该区在内的秦岭南坡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报道。然而,迄今真正能够具体反映长青自然保护区特定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现状的尚还无完整的资料,只是1997年汉中师范学院对长青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在其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中记载两栖动物有2目5科5属8种;爬行动物有2目6科17属19种。为此,2000~2001年我们对长青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旨在为全面反映该区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试图通过科学研究,探索其自然规律,找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资源组成与区系特点

1.资源组成

点、面结合,样线和样方结合的系统调查方法,获知长青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8种(亚种),隶属2目5科6属;爬行动物20种(亚种),隶属2目6科17属。分别占陕西省两栖爬行动物总数的33.3%和43.2%(表6-2)。

表6-2 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img20

img21

*O,东洋界;P,古北界;W,广布种;1,海拔800~1500m;2,海拔1500~2000m;3,海拔2000~2500m;4,海拔2500~3071m;5,华中区;6,华中,华南区;7西南区;8,华北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II级)。

整理表6-2,可得组成长青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各科内所含属数差异较大(表6-3)。在这些科中,两栖动物的蛙科(2属)和爬行动物的游蛇科(9属)是构成该区动物区系的主体。其次为爬行动物的石龙子科(3属)和蝰科(2属),其余均为单科和单属的种类。

表6-3 两栖、爬行动物科内属的组成

img22

表6-4 两栖、爬行动物科内种的组成

img23

科内种的组成也具有类似的特征(表6-4),含种数较多的科依次为:两栖动物的蛙科(4种),爬行动物的游蛇科(11种),石龙子科(4种)及蝰科(2种),其余均则为单科单属的种类。

表6-5 两栖、爬行动物属内种的组成

img24

表6-6 两栖、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型

img25

属内种的组成表现特征为,较大的属含有较多的种,反之亦然(表6-5)。其属内所含种数的特征与上述两种情况完全一致。

2.区系特征

A.区系组成

整理表6-1即可获知长青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特征(表6-6)。

表6-6显示,长青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具有下列特征:(1)东洋界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其中,两栖动物区系主要以东洋界的华中区和西南区成分为主,古北界的华北区成分仅为1种;爬行动物区系仍以东洋界的华中-华南区为主,其次为西南区成分,而古北界的华北区成分在此区域内仅为2种。可见东洋界区系成分是长青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其中东南亚-亚热带分布型在本区的渗透较为明显,只有少数种类的古北界种类分布于该区。这种现象与秦岭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所表现的特征基本吻合。(2)复杂性和多样性。科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在分布的11个科中,主要包括了2种类型的地理成分:即北方全北界特有科和南方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科。因此,长青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中科的组成主要为南方亚热带代表科,而北方型中只有全北种为中心的少数类群。在种的地理成分表现上,复杂多样,多种区系成分汇集,主要包括了北方型,东北型,东南热带—亚热带型,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型以及少数的南中国型等类型的地理成分,表现出北方型种类虽少,但大多数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古北界的种类,而且东北型也代表了少数种类沿华北区向南伸展的一种趋势;在南方各分布类型中,东南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最主要的地位。其中,华中-华南区成分是其主要成分,其次是西南区成分。因而,长青自然保护区动物区系属于东洋界季风区,南部华中区,西部高原亚区的划分是恰当的(张荣祖,1979)。(3)虽然在该区缺乏古北界两栖爬行动物的代表种类(如中华大蟾蜍指名亚种等),但广布种中的大鲵,黑斑蛙,中国林蛙,北草蜥,赤链蛇和黑眉锦蛇等均是以古北界为分布中心的广布种。

B.与毗邻区域区系的比较

表6-7客观地反映了三个相毗邻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及成分。经过比较可形成如下认识:(1)两栖动物中,长青保护区与佛坪(东界相邻),周至保护区(北界相邻且位于秦岭北坡)的共有种均为7种,相似性系数分别为36.84%和41.18%。共同所具有的特征均表现出以东洋界的华中区或西南区成分为其主要组成。只是佛坪自然保护区东洋界成分(72.7%)明显高于长青保护区(62.5%),同时在东洋界区系从属的表现上,从南坡长青到北坡周至,东洋界华中区成分有增多之趋势。因此,似乎可以认为调查程度的差异以及秦岭山脉明显的分界作用,可能是造成以上现象的较为合理的解释。(2)爬行动物中,长青保护区与佛坪,周至保护区的共有种分别为15种和13种,相似性系数分别为38.46%和32.5%。共同所具有的特征均表现出以东洋界的华中区或华南区成分为其主要组成。只是在区系从属成分上,从南坡长青到北坡周至,似有东洋界的华中区成分增多而西南区成分减少的剃度趋势存在,而且个别种间如南坡的多疣壁虎和北动物区系与同位于秦岭南坡的佛坪保护区具有较强的相似形,而与位于秦岭北坡的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相对较弱。

C.30余年物种组成的变化

与30多年前相比(胡淑琴等,1966),长青保护区区域两栖动物减少了3种,增加了1种;爬行动物增加了12种,减少了1种。在两栖动物中,Megophrys minor stejneger, Scutiger popei Lui, Microhyla mixtura Lui et Hu,此次调查未及采到,这些均为东洋界西南区的典型代表种类,其中Microhyla mixtura当时曾是华阳地区的优势种;与此相反,长青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却明显增加了12种,即蜥蜴亚目4种,蛇亚目8种。就其区系成分而言,于30余年前相比,还是以东洋界的西南区成分为主,但在优势种群的表现上,蛇亚目的显著增加是明显的。从以上事实似乎可以形成这样一种认识,20世纪末期森林较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活动,较为彻底地改变了长青自然保护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大面积森林生态系统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次生化变化,系统趋于“生态单一化” ,食物链营养关系破坏,同时局域小气候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温暖和干燥,水源径流量强度减少,由此导致对环境较为敏感的两栖动物种类减少,并有随水源垂直下移的倾向,另外该区内鼠形动物的明显增加(见第四节啮齿动物专项调查内容)以及蛇亚目种类的明显增加即成为必然的事实。由此看来,自然环境条件是直接影响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表6-7 长青、佛坪、周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img26

*作者稍做整理而成。

D.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中的主要经济物种

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中的主要经济物种,从其体现的价值方面看,主要表现在药用,食用及国家重点保护3个方面。这些资源主要为:(1)药用动物。华西大蟾蜍Bufo gargarrizans,中国林蛙Rana chinensis,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堰蜓Lygosoma indicus,赤练蛇Dinodon rufozonatum,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蝮蛇秦岭亚种Agkistrodon halys qinlingensis,菜花烙铁头Trimeresurus jerdonii。(2)食用动物。隆肛蛙Paa quadranus,王锦蛇Elaphe caninata等。(3)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现存两栖纲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也是有尾两栖类中最原始的类群,对研究动物进化有一定意义,同时也是国内外著名的观赏动物。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贯严格保护大鲵物种,并将其列入国家重点II级保护物种名单,因此应加以认真保护和管理。

二、资源的垂直分布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随水热、土壤、植被、人类社会因素等自然要素发生较为深刻的地带性变化。在垂直分布方面,受制于大陆性结构类型系统的影响,其垂直分布唯每种动物的居群(种群)所代表的区系成分而有所变化(表6-8)。

表6-8 各区系成分在不同垂直高度范围内的分布

img27

在表6-8中,不同垂直高度范围内东洋种均占较大优势而且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其次是古北界成分在海拔2500m以下所占比例相对稳定,但在不同垂直高度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呈反向梯度变化;广布种在不同高度范围所占比例也较稳定,但仍然以海拔2000m以下为其主要栖息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