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茎尖脱毒技术的发展

茎尖脱毒技术的发展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获得成功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开展无病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因此,在我国采用茎尖脱毒技术生产无病毒的种薯,是解决我国马铃薯病毒性退化,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目前,这项技术已在部分省、市、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增产作用非常显著,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茎尖脱毒技术的发展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获得成功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开展无病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由于用脱毒苗生产无病毒的种薯,解决了马铃薯的病毒病退化而减产的问题,世界各地马铃薯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出口种薯的国家,如荷兰、加拿大、英国等,利用脱毒苗生产无毒种薯,有一套完整的良种生产体系,使种薯生产和食用薯生产严格分开,有力地防止了病毒病对种薯的侵染,种薯质量得到了保证,产量不断上升。欧、美许多国家生产用的马铃薯主要品种已全部进行茎尖脱毒,因而马铃薯生产进入了良性循环,基本上控制了病毒性退化,实现了高产、稳产。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的马铃薯产量,平均每公顷为40~45吨,英、美等国的马铃薯产量,平均每公顷为35~37吨。正因为如此,荷兰这个弹丸之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1995年它的种薯和商品薯总产值达8亿多美元。

而我国的马铃薯产量,平均每公顷只有11吨左右。低于世界单产15吨和亚洲单产13吨的水平,相当于高产国的1/4~1/3。而且由于质量不高,商品性差,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马铃薯的价格只有发达国家1/3~1/2。我国马铃薯产量低的原因,除栽培条件的原因外,主要是种薯的质量有待提高。因为高产的品种,没有种薯质量作保证,再好的栽培条件也不可能高产。因此,在我国采用茎尖脱毒技术生产无病毒的种薯,是解决我国马铃薯病毒性退化,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马铃薯研究所对茎尖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自1974年开始全国有近10家单位协作,开展了茎尖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技术和应用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无病毒种和大量无病毒植株。1976年,内蒙古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马铃薯脱毒原种场,开始了我国脱毒种薯生产的时代。此后,经过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攻关,全国有20多个省市、60多个单位开展了这项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及其相关的病毒检测、组培快繁、微型小薯生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目前,这项技术已在部分省、市、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增产作用非常显著,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