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尖角龙考古见证

尖角龙考古见证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尖角龙考古见证尖角龙的头部尖角龙头部比较大,上方长有两根小眉角。尖角龙的额角不太明显,主要由头盾及短鳞骨覆盖。尖角龙的身躯尖角龙是一种中型恐龙,身长约6米、体重27 000千克。由于尖角龙、独角龙相当类似,有古生物学家提出尖角龙、独角龙其实是同种动物。达德森认为独角龙中的角鼻独角龙可能是雌性戟龙。由尖角龙的颅骨较少损伤的情况分析,其头盾与角充当视觉辨识功能的可能性较大。
尖角龙考古见证_恐龙明星大聚会

尖角龙考古见证

尖角龙的头部

尖角龙头部比较大,上方长有两根小眉角。

它的脸部高并且宽,鼻部洞孔向后延伸,鼻端有一大型尖硬的鼻角向上弯曲。

尖角龙的额角不太明显,主要由头盾及短鳞骨覆盖。头盾比较长,上面有许多孔洞,边缘有许多小型尖角。

img136

img137

尖角龙的颈部

尖角龙的颈部和肩部头承受着来自头部和头盾的巨大压力,因此,颈椎只有紧锁在一起,才能具有很强的承受力,所以它的脑袋不能够灵活运动,即使动一下都非常吃力。

尖角龙的身躯

尖角龙是一种中型恐龙,身长约6米、体重27 000千克。它的四肢可以支撑全身的重量。

尖角龙的四肢粗壮,如同柱子。在通常情况下,它是四足行走。前肢比较短,后肢稍长,掌部的肌肉结实,非常适合行走。

尖角龙的尾部粗短,斜向下方,能够保持身体平衡,但尾巴并非与地面保持水平。

img138

尖角龙的食物

尖角龙也是种植食性恐龙,生活方式与现在的牛和羊的生活方式类似,整天趴食和咀嚼食物。会用角质的喙来咬断植物,将其送到嘴里,再用牙齿嚼烂、磨碎,最后把这些食物送进胃中。

尖角龙的生活环境

尖角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距今7500万年,主要分布在北美的加拿大地区。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

尖角龙有着强大的颌部,咀嚼能力很强,能够咬断植物的枝,并通过胃石帮助消化,这和食素恐龙的特征是相同的。

尖角龙的分类

尖角龙属于角龙科的尖角龙亚科,这也是尖角龙亚科的名称来源。尖角龙亚科是群大型角龙类恐龙,分布于北美洲,具有突出的鼻角、不明显的额角、短头盾与短鳞骨、高长的脸部以及往后方延伸的鼻部洞孔。

它的近亲有戟龙及独角龙。由于尖角龙、独角龙相当类似,有古生物学家提出尖角龙、独角龙其实是同种动物。

尖角龙亚科演化支的其他物种有:厚鼻龙、爱氏角龙、野牛龙、亚伯达角龙、河神龙,可能还有短角龙,但短角龙是疑名。因为尖角龙亚科的不同种甚至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所以一直有争论哪些属、种是有效的,尤其是尖角龙与独角龙是否是有效属,还是相同物种的不同性别。

在1996年,彼得·达德森发现尖角龙、戟龙、独角龙之间有足够的差异性可成立独立的属,而戟龙与尖角龙的关系较亲近,但离独角龙关系较远。

img139

达德森认为独角龙中的角鼻独角龙可能是雌性戟龙。他的论点只有部分人采纳,其他研究人员并不接受角鼻独角龙是雌性戟龙的观点或独角龙为有效属。

较早的角龙类恐龙原角龙,被假设具有两性异形,但没有证据显示角龙科恐龙为两性异形。

头盾之谜

角龙类恐龙的大型鼻角与头盾,是恐龙之中最特殊的面部特征之一。古生物界自从发现有角恐龙之后,就对这类恐龙的角与头盾功能进行了长久的研究,当然也引发了长久的争论。

此后大多数科学家的意见认为:这种头盾是它们抵抗掠食动物的武器、物种内打斗的工具或视觉上的辨识物。

21世纪的一个研究探讨了三角龙的颅骨损伤,提出这些损伤应该是物种内打斗行为所留下的,由抵抗掠食动物造成的可能性较小。

img140

而且,尖角龙的头盾太薄,也无法有效抵抗掠食动物。由尖角龙的颅骨较少损伤的情况分析,其头盾与角充当视觉辨识功能的可能性较大。

img141

此外,尖角龙头盾上有一些开口,能够减轻头部的重量,并可使头部对颈部的压力降至最小。

研究者认为,头盾还有可能是地位的象征,当然,也有可能是用来吸引异性的重要标志。

在线小知识

尖角龙的生活方式与现在的牛和羊的生活方式类似,整天趴在食物上咀嚼食物。它们会用角质的喙来咬断植物,将其送到嘴里,再用牙齿嚼烂、磨碎,最后把这些食物送进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