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甜玉米品种

甜玉米品种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该品种早熟,较抗旱,故在南北各地均可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为超甜玉米。是国内用于生产的第一个半加强甜玉米品种。经北京市甜玉米区域试验,1988~1990年3年结果,青穗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6.7%。

第四节 甜玉米品种

一、吉甜3号

吉林省农科院以B871为母本,509为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12月通过吉林审定。出苗到采收青穗约80天。全株18片叶。株高约228厘米,穗位80厘米。花药和雌穗花柱均为黄绿色。果穗筒型,长19厘米,每穗14~16行,穗轴白色。鲜籽粒淡黄色,鲜百粒重31克,可溶性糖含量为12.55%。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倒伏。每公顷青穗产量13 090千克,鲜粒产量6 865.5千克。茎叶产量3~3.5万/千克/公顷,含糖量7.5%。每公顷保苗5万株;抽丝后22至26天采收青穗。适于长春、松原、白城、通化、吉林、四平等地种植。

二、沈甜2号

沈阳农业大学于1990年组配而成的杂交种。199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约90天,出苗至采收鲜穗需75天。幼苗芽鞘绿色,叶片浅黄色。株高约180厘米。雄穗分枝8个左右,颖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带有小箭叶。果穗长筒型,长约19厘米,粗4.7厘米,轴白色,平均穗行数14行,每行约35粒。籽粒金黄色,单穗粒重200~250克。籽粒蛋白质含量11.0%,脂肪6.86%,含糖15.4%。鲜食具有甜、粘、嫩、香的特点,适口性好。根系发达,不倒伏。不早衰。较抗大、小斑病和黑穗病,灌浆期高抗金龟子和鸟害。在1993~1994年生产性试验中,平均亩产去苞叶鲜穗850千克。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授粉后18~20天为最佳采收期。适于在辽宁省及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三、科甜105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88年育成。属于普通型甜玉米类型。北京地区春播,播种期至采收期96天,植株总叶数21片,株型较紧凑,株高2.2米,穗位高0.9米颖壳绿色,花药黄绿色,花粉量适中。雌穗苞叶紧,顶有适度的旗叶,花柱浅黄色,叶丝集中。果穗筒型,长18~20厘米,粗4.2~4.5厘米,14~16行,每行37~43粒,籽粒较深长,穗轴细长,白色。青穗筒型,粒行整齐。嫩粒颜色一致,金黄色,含糖量8.6%,色、香、味、意、形俱佳。成熟果穗苞叶紧,籽粒浅黄色,千粒重约190克。在亩植3 500株时,单青穗重为229~265克,亩产青穗约720千克。气生根多,直立性好,抗倒伏。对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丝黑穗病抗性强。授粉时期耐干热气候。不耐瘠薄。科甜105适于华北地区春播和夏播,也可在西北地区夏播。

四、甜单8号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宋同明教授于1992年育成。199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糖分全加强甜玉米类型,甜度比一般甜玉米高。在北京春播,从播种到采收81~83天,夏播73天。全株19片叶,叶片平展,略下披,色深绿。一般株高225厘米,穗位53厘米。雄穗分枝25~30个,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顶部有小叶着生,对果穗包裹严密。果穗柱型,无秃尖。鲜穗一般穗长20厘米,粗约5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5~40粒。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及茎腐病。感黑粉病,夏播尤甚。由于苞叶紧,高抗金龟子危害。较抗旱。密植易倒伏。在良好的田间管理条件下,亩产青穗700~1 000千克。种植密度以3 000~3 500株/亩为宜。适宜采收期内(一般为授粉后20~23天),鲜穗籽粒总糖量为25.8%,还原糖9.7%,水溶性糖(WSP)为35.0%。维生素A 0.84微克/克,脂肪酸6.06%,粗蛋白17.18%,籽粒赖氨酸0.35%,粗淀粉37.86%。果皮较柔嫩,适口性好。由于该品种早熟,较抗旱,故在南北各地均可种植。在全国范围内,可春播、夏播、秋播,海南可冬播。

五、甜玉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为超甜玉米。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含糖量高(约占干物重的20%左右),食之鲜嫩可口,具有特殊香味。可作为青玉米销售,也可速冻或加工成罐头。种植密度以2 500~3 000株/亩为宜;授粉后20~25天是最佳采收期,采收后以鲜穗蒸(或煮)食为佳。在室温下存放3天或冰箱中存放7天,甜味不致变化;为供应市场和加工方便,可分期播种,以延长供应时间。适于东北南部、华北和南方各省(区)种植。

六、甜玉4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是国内用于生产的第一个半加强甜玉米品种。1992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熟品种。植株生长整齐一致。果穗长大、均匀,籽粒黄色,高产,品质优良,风味好。宜制罐头,也可鲜食和速冻加工。初步速冻加工试验表明,保存5个月后食用,风味仍保持采收时的水平。经北京市甜玉米区域试验,1988~1990年3年结果,青穗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6.7%。在大连市已大面积种植。据1990年大连罐头厂资料,平均1.9个果穗即可生产一个425克的整粒状甜玉米罐头。植株高抗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种植密度以3 500~4 000株/亩为宜,南北方均可种植。华北地区春、夏播均可。

七、甜玉6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全加强甜类型。中熟品种。株高230厘米,穗位约90厘米。果穗长22厘米,粗4.6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浅黄色,粒色一致。果皮薄嫩,糯性强,口感好,甜度高。高抗玉米大、小斑病。抗倒伏。1991~1993年参加北京市甜玉米区域试验,3年平均亩产鲜穗(带苞叶)1 025千克,比第一对照甜玉4号减产6.7%,比第二对照8 701增产56.7%,位居第三。品尝鉴定结果,甜度30.94分,风味(糯性香昧)20.56分,果皮嫩度17.03分,籽粒色泽8.29分,果穗外形9.27分,总评分86.09分,居第二位。适于速冻加工或鲜食,也可加工成粒状和糊状罐头食品,品质上乘。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适宜种植区域较广,北方和南方各地都可种植。

八、科甜110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育成。属于加强甜玉米类型。1992年育成后,199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北京地区春播,播种期至采收期约90天,播种期至籽粒成熟期约126天。植株总叶数20片左右。株型较紧凑,株高1.9米,穗位高0.7米。雄穗分枝12个,属半紧凑雄穗,颖鞘微红,花药带黄绿色,花粉量大。雌穗苞叶较紧,顶有适度的旗叶,花柱浅红色,叶丝集中。果穗圆柱型,长约18厘米,粗4.4厘米,14~16行,每行34~40粒,籽粒较深长,穗轴细长,白色。单青穗重210克左右,亩产青穗约580千克,采收后的青穗穗型好,籽粒排列整齐一致。嫩粒颜色一致,金黄色,果皮柔嫩喜人,鲜食甜粘,风味极佳。鲜籽粒中含水溶性多糖38.23%,蛋白质13.86%,脂肪4.00%,淀粉30.65%,维生素A 1.28微克/克。成熟果穗亦呈圆柱型,籽粒浅黄色,千粒重185克左右。根系扎得深,永久根、气生根发达、坚实,直立性好,抗倒伏和倒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病毒病、粒腐病、丝黑穗病。授粉时期耐干热风。耐肥、耐水。留苗密度3 600株/亩;授粉后22天左右采收青穗。适宜在华北地区、江浙、粤桂部分地区和黑龙江中南部地区种植。

九、京科甜115号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1998年配制成的杂交种。属早熟类型。播种至采收鲜穗需80~85天。植株总叶数为19~21片。幼苗叶片和叶鞘基部均为绿色。第一片叶椭圆形。成株粗壮,叶片半上冲,株型半紧凑。雄穗主轴明显,分枝15~20个,花药紫色,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且着生6~8片剑叶,花柱淡红色。果穗长筒型,大小均匀,长18~20厘米,粗约5厘米,秃尖0.5~1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0~45粒,穗轴白色。籽粒颜色为黄、白相间,甜质,为完全加强甜型甜玉米。鲜食果穗口感好,皮薄,甜度高,且带有糯性。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界粉病、青枯病。对光温不敏感。喜高肥水,以菜地种植为宜。适应性广。种植密度为3 500株/亩左右。

十、绿色超人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李丹研究员选育的甜脆型(bt)超甜玉米新品种。生育期约120天。株高280厘米,穗粒高140厘米。果穗筒型,18~20行。籽粒鲜黄色。鲜果穗重0.45千克左右。高抗大、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高抗倒伏。一般亩产1 200~1 300千克。几年来在各地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是鲜食、速冻及粒用制罐头的首选品种。籽粒含水量10.5%,发芽率96.5%。亩播量1.25千克,留苗密度2 800~3 000株/亩;采收新鲜果穗的最佳时期为抽丝后的20~25天,过晚将严重影响品质;采收后应立即加工和出售,不超过48小时,此期间低温保存;为适应加工条件及市场供应,在北方种植可采用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相结合的方法。长江以南可采用分期播种方式。

十一、甜单9号

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培育的加强甜玉米新品种。是紫甜糯玉米品种。保定地区6月18日播种,8月8日吐丝,授粉后20天即可采摘青穗。全株20片叶。幼苗长势强,颜色淡绿,叶片平展,叶尖下披,叶软。第一叶呈梭形。成株株型清秀。株高230厘米,穗位约80厘米。茎秆较细。雄穗分枝较多,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雌穗花柱青色,苞叶较短,顶部有小叶着生。果穗呈筒型,长19~20厘米,粗4.5厘米左右,穗行数16行,行粒数30~40粒,穗轴白色。带苞叶鲜穗重300克以上。紫糯甜粒。抗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轻感黑粉病。较抗倒伏。亩密度3 000~3 500株/亩时,亩产鲜穗1 000千克以上。含糖量较高。授粉后20~25天适时采摘的鲜果穗,总糖含量在24%以上。籽粒商品性好,色泽紫黑色,晶莹透亮,鲜艳诱人。是鲜食及速冻加工的优良品种。

十二、甜单10号

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培育的甜玉米品种,属加强甜型玉米新品种。在保定地区6月18日播种,8月8日吐丝,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青穗。幼苗长势较壮。叶片平展,叶尖下披,叶色较浅。株型清秀。株高230厘米,穗位约75厘米。果穗筒型,长18~20厘米,粗约5厘米,穗行数20行,行粒数36~40粒,穗轴白色。成熟籽粒皱缩,黄色透明。抗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较抗倒伏。密度3 000~3 500株/亩时,一般亩产鲜穗1 200千克以上。含糖量高。鲜穗粒大,饱满,透明。穗不秃尖。食用香甜可口。上市早,效益可观。也可速冻加工或做罐头。收获青穗后,青秆还是牲畜的上等饲料。可春播或夏播,南方还可秋播或冬播。

十三、超甜1号

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育成的超甜玉米品种。保定地区春播,从播种到采收81~83天。植株清秀,叶片较为平展,老株青绿。株高240厘米,穗位80厘米。雄穗分枝12个,主轴不突出。雌穗花柱青色,苞叶顶部有小叶着生。气生根较为发达。抗大、小叶斑病等病害。籽粒果肉深厚,粒大皮薄,粒黄色,商品性好。含糖量高,风味独特,香甜适口。适于鲜食或速冻加工,也可加工成粒状或糊状罐头,品质极好。亩留苗3 000~3 500株;吐丝后20~25天适时收获品质最佳。

十四、晋单(甜)40号

原名“晋品甜1号”。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杂交组配而成。200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早熟品种。生育期约110天;出苗至采收鲜果穗90天左右,较超甜3号早7天左右。植株总叶数20~21片。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第一叶椭圆形,2~5叶扭曲斜上冲。株型紧凑,叶片肥大,叶波明显。株高约200厘米,穗位高70厘米左右。雄穗发达,主轴粗长,侧枝15~20个,颖壳绿色,花药黄色。雌穗花柱青色。果穗长约22厘米,穗行数16行。籽粒鲜黄色。经山西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分析,鲜果穗籽粒含蛋白质2.68克/100克,脂肪1.76克/100克,还原糖2.09克/100克,水分75.65克/100克,维生素C15.6克/100克,维生素B10.16克/100克,硒4.6克/100克。该品种喜肥水,抗倒伏。抗病性较好。1998~1999年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果穗1 220千克,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34.9%,增产点100%各类玉米区均可种植。

十五、石超1号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1995年育成的超甜玉米早熟品种。植株总叶数17片。株高约150厘米,穗位高35厘米左右。果穗长锥型,长约20厘米,粗5厘米。穗行数16行。肥水条件较好时有10%~20%的双穗。单穗鲜重300克左右,亩产鲜果穗约1 000千克。

十六、扬甜1号

扬州大学农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于1985年育成。

该品种属超甜玉米品种类型。在江苏省春播,出苗至采收需90~95天。植株总叶数19~21片。株高230~280厘米,穗位高约115厘米。果穗长约20厘米,粗4.2厘米,单穗重0.2~0.3千克。籽粒金黄色。乳熟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达15%~23%,皮薄色美,风味独特。一般亩产青果穗750千克。亩留苗3 500~4 000株;授粉后22~28天宜采收青穗。宜在江淮地区和四川盆地种植。

十七、苏甜8号

江苏省淮阴农科所黄柄生、张志高等于1990年以自选自交系组配而成的早熟甜玉米杂交种。1992年由江苏省科委主持通过鉴定。在江苏省淮阴地区春播,播种至采收85~90天,夏播70~75天。植株总叶数19~20片。株高约200厘米,穗位高约70厘米。果穗长约21厘米,结籽到顶。籽粒黄色,果皮嫩薄。籽粒含糖量25%,具有甜、糯、香的风味。亩产鲜穗1 000千克以上。种植密度3 500~4 000株/亩。最佳的果穗采收期在授粉后20~30天,该品种适应多类生态环境。宜在沿江淮两岸的华东地区、华南、四川盆地推广应用。

十八、华甜1号(HZ5008)

华中农业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育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原名HZ5008。199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播种至采收天数,春播约为90天,夏播80天左右,秋播约需85天。全株总叶数15~16片。株高200厘米左右,穗位高约72厘米。果穗长约18厘米,每穗14行,每行37粒。籽粒黄白色,白粒约占1/4,果皮薄,籽粒含糖量为24.39%。亩植3 000~3 500株;春播授粉后20天左右采收,秋播授粉后20~25天采收。适于湖北、湖南、广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十九、加甜16号

该品种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李庆富研究员等于1995年育成。属加强甜早熟类型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约75天,秋播时需65天。植株生长整齐,长势健壮。叶鞘红色,叶色深绿。全株16片叶。雄穗发达,花粉量大。果穗圆筒型,长约20厘米,粗4.5厘米,穗行数16行。籽粒淡黄色。带苞叶单穗鲜重0.3~0.35千克。据采收期测定,籽粒含糖量12%,粗蛋白10%,粗脂肪5%。鲜食甜里带糯,风味独特,口感好。抗病性好。一般亩产青鲜果穗700千克。亩留苗3 500~4 000株;春播时,吐丝后19~23天内采收,宜在华东、华南地区种植。

二十、密玉8号

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张志高、谢庆春、礼向群等于1997年以自选自交系组配而成的早熟加强甜玉米杂交种。1998~1999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在淮阴地区春播,出苗至采收约为85天,夏播需70天左右。植株总叶数18~19片。株型好,生长健壮。株高约200厘米,穗位高60厘米。果穗筒型,长约22厘米,结籽到顶。籽粒黄白色,含糖量为16%,果皮薄嫩,风味独特,香甜可口,抗性好。一般亩产鲜穗1 000千克以上。种植中,一般每亩种植3 500株左右。授粉后20~25天是青果穗的最佳采收期,该品种适应多类生态环境。宜在江淮两岸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二十一、H521

江苏省淮阴农科所于1998年以自选自交系组配而成的早熟超甜玉米杂交种。在江苏省淮阴地区春播,播种至采收约85天左右,夏播约70天。植株总叶数18片。株型好,生长健壮。株高约200厘米,穗位约60厘米。果穗筒型,长约21厘米。籽粒黄色,结籽到顶。果皮薄嫩,适口性好。籽粒含糖量15%。抗性好,一般亩产鲜果穗1 000千克以上。一般每亩留苗3 000株左右。授粉后20~25天是最佳采收期。该品种适应多种类型生态环境。宜在江淮地区及同类地区种植。

二十二、申甜1号

组合为H01×H0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玉米研究室李庆富研究员于2000年育成。早熟种。出苗至采收75天左右。株高约180厘米,穗位高70厘米。果穗筒型,穗上有长旗叶,穗长19.6厘米,粗4.9厘米,无秃尖。籽粒黄白色,含糖量16%左右,适于青鲜加工。一般亩产青鲜穗700千克。吐丝后17天左右采收青鲜果穗。该品种宜在江淮地区种植。

二十三、超甜玉米20号

广西农学院于1984年杂交育成的超甜玉米顶交种。在南宁地区出苗~采收天数,春播为95~100天,夏、秋播为70~75天。生长势旺。株高200~220厘米。果穗长20~25厘米,每穗14行左右。籽粒黄色,含糖量17%,果皮柔嫩,食味甜香,适合鲜食、烹炒及加工制罐头。单果穗鲜重250克左右。每亩植2 800~3 000株为宜;施足底肥,重施穗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吐丝后20天左右即可采收。主要适于广西、广东及海南等地种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