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胡麻栽培技术

胡麻栽培技术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合理轮作倒茬,是促进胡麻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轮作可以减少菟丝子等杂草的危害,减轻病害,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胡麻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分枝及蒴果增多,提高产量。前茬不同,胡麻的产量大不一样。整地保墒是胡麻抓住全苗的重要措施。因此,适时满足其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需要,是胡麻增产的重要措施。胡麻对氮素的吸收速度与植株营养体的增长速度有密切关系。在整个生育期胡麻吸收氮素营养有两个高峰,呈双驼峰形。

第四节 胡麻栽培技术

一、合理轮作

农谚说:“倒茬如上粪。”合理轮作倒茬,是促进胡麻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轮作可以减少菟丝子等杂草的危害,减轻病害,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胡麻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分枝及蒴果增多,提高产量。

前茬不同,胡麻的产量大不一样。小麦和扁豆是胡麻的最好前茬,比其他几种茬口的产量都高,比连作胡麻增产一倍以上;其次为莜麦、糜子、燕麦茬;最差的是重茬胡麻,胡麻连作会造成植株矮小,工艺长度降低,分枝数、蒴果数减少,种子产量仅466.5 kg/hm2。夏田茬之所以是胡麻的优良前茬,主要是因为这类作物收获较早,能及时进行伏耕和秋耕,便于充分接纳雨水,消灭杂草,熟化土壤,对于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防旱抗旱的作用较大。秋田作物收获较迟,耕地也迟,有的甚至板茬过冬,不能大量蓄水,土壤熟化度差,来年胡麻生育期间的水分和养分的供给与夏季作物茬口相比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植株生长不良,经济性状变劣,产量也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连作胡麻除有秋田茬的缺陷外,病害发生较重,特别是苗期的立枯病,危害率达15%~20%,胡麻枯萎病对胡麻生产危害更大。20世纪80~90年代,我国胡麻主产区,由于轮作年限短或连茬种植,都不同程度的遭受胡麻枯萎病的危害,使胡麻生产受到巨大损失。

要提高胡麻产量,需要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力争把胡麻安排在夏茬地上或经过深耕打耱的秋茬地上,对提高胡麻产量是比较有效的。目前,一些地方采用秋杂粮→豆类→小麦→胡麻或豆类→小麦→秋杂粮→胡麻的轮作方式,避开了胡麻连作是其优点,但轮作年限仍不够。胡麻立枯病、枯萎病在土壤中能生存5年,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最好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但生产上采取3年轮作制的比较多。

二、整地保墒

整地保墒是胡麻抓住全苗的重要措施。胡麻种子小,幼芽顶土能力弱,要求耕层深厚、疏松、含水量适宜的土壤,才能顺利发芽出苗,健壮生长。

据调查,种胡麻的地在头年秋天深耕,接纳大量秋雨,打耱平整,第二年早春解冻前碾地镇压一次,每平方米出苗267~300株,种子平均产量795 kg/hm2。若机耕耙耱一次的,每平方米出苗204~220株,种子平均产量544.5 kg/hm2。两种耕作方法相比较,两耕两耱又碾地一次的比一耕一耱的出苗率增加35.0%~40.3%,产量提高70%左右。可见及时伏耕、秋耕,并搞好打耱保墒,对提高胡麻产量有很好的作用。不论山地、川地,尽早深耕细作对保墒、增产均有显著效果。秋耕地比板茬地增产18%~45%,秋耕地比春耕地增产10%~14%,深耕较浅耕的增产8%~15%。秋耕地当年及时耙耱的土壤含水量提高4.2%,雨后及时耙耱的土壤含水率增加3.8%(表1-4)。

表1-4 整地与胡麻出苗和产量的关系

img4

各地胡麻生产实践证明,实行早耕、深耕,平整土地,耙耱保墒,对胡麻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据试验,在小麦收后,及时用拖拉机犁翻一次,深度25 cm以上,机翻后,又畜耕两次,平整地面,灌好冬水,春天进行耙耱。由于土壤耕作好,真正做到了墒好地绵,加上采用良种,适时浇水,合理施肥,及时除草,认真防虫等措施,0.63 hm2胡麻田创造了2758.5 kg/hm2的高产纪录。

三、合理施肥

胡麻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它的一生中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对氮素的需要量最大,特别是快速生长期,对氮肥的需要更为迫切,这一时期的需氮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氮量的50%。因此,适时满足其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需要,是胡麻增产的重要措施。

(一)氮素营养

据研究,生产50 kg胡麻籽实大约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13 kg、磷素0.91 kg、氧化钾2.12 k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3∶0.67。不同胡麻品种生产50 kg籽实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数量不同,变动在1.83~2.11 kg,平均1.96 kg,比禾本科作物高30.1%~56.8%。

胡麻对氮素的吸收速度与植株营养体的增长速度有密切关系。据测定,胡麻前期对氮素营养吸收的速度较慢,枞形期以后才明显地加快。如以胡麻全生育期的氮素吸收量为100%时,通过快速生长期进入现蕾期氮素营养的吸收量已占总吸收量的56.3%,至开花期已占总吸收量的83.4%。在整个生育期胡麻吸收氮素营养有两个高峰,呈双驼峰形。第一个吸收氮素高峰在出苗后35~45 d,植株地上部分正是快速生长期,平均每天吸收氮素营养1807.5 g/hm2,是苗期的5倍多。第二个吸收氮素的高峰是出苗后52~62 d,植株地上部正是开花初期,平均每天吸收氮素2047.5 g/hm2,为苗期的7倍左右,是胡麻全生育期氮素吸收的高峰。在两个吸收氮素高峰的中间,即胡麻出苗后45~52 d中,吸收量略偏低,每天吸收氮素1635.5 g/hm2。胡麻对氮素吸收的特点说明,形成籽实所需的氮素营养大部分来自前期植株营养体所积累的氮素。吸收氮素的顶峰正是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营养体积累的氮素满足了结实的需要,从表1-5可以看出,开花期胡麻植株所积累的氮素营养大部分转移到籽实中。因此,促进胡麻开花期以前地上部干物质的大量积累,对提高胡麻产量有重要作用。

表1-5 胡麻各主要生育期对氮素营养的吸收

img5

注:胡麻品种为多籽胡麻,不施肥。资料引自《中国油料》,1981年第2期。

胡麻对氮素的利用率与施肥时期有密切的关系。据内蒙古农科院试验,胡麻对尿素氮的利用率为16.2%~49.3%,平均为39.0%。总的趋势是前期施肥,适期施肥能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不同时期施尿素均表现增产,但以出苗后50 d内追施氮素的效果比较显著,出苗后60~70 d追施的效果明显下降。结合胡麻“双驼峰”吸肥特点来看,可以认为出苗后50 d左右即现蕾期是施氮素营养的临界期。

从氮素营养对胡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前期施用氮素能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氮素营养供第一个吸肥高峰的需要,促进胡麻分枝。据调查,尿素基施的单株分枝为8.3个,出苗后10 d追施的为11.3个,出苗后20 d追施的为15.7个(达到最高值),出苗后30 d追施的为5.0个,出苗后40 d追施的只有1.7个,以后追施的基本上不分枝。胡麻出苗后40~50 d追施氮肥能满足从现蕾期到开花期(第二个吸肥高峰)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能增加单株蒴果数,但对促进胡麻分枝几乎没有效果。据调查,出苗20 d追氮肥,单株蒴果数为8.2个,出苗后30 d追施氮肥为8.7个,出苗后40 d追氮肥为9.2个,出苗后50 d追施氮肥为8.5个,出苗后60 d追氮肥为6.0个,出苗后70天追氮肥只有4.4个。但后期追施氮肥对提高千粒重效果比较明显。

(二)磷素营养

据研究,在灌溉条件下,土壤肥力较高,施用少量化肥时测定的结果是:生产50 kg胡麻籽实从土壤中吸收磷素0.905 kg。在盆栽不施肥条件下测定与在施肥、灌水条件下测定的结果基本相近。从每生产50 kg胡麻籽粒对磷的需要量看,胡麻需磷量约高于一般粮食作物的24%,所以胡麻是需磷较多的作物。

胡麻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前期比较缓慢,到枞形期磷素的吸收量仅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8.3%,以后吸收速度逐渐加快,至开花期磷素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64.6%。

从表1-6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胡麻幼苗期由于根系较弱,根量较少,磷的吸收速度也较慢,仅为25.5 g/d·hm2~112.5 g/ d·hm2,进入快速生长期,吸收磷素的速度明显增快,达427.5 g/ d·hm2,是苗期的16.8倍。从整个生育期的吸收磷素速度来看:胡麻只有一个吸磷高峰(氮素有两个高峰),呈单峰曲线。即从现蕾期至开花,也就是出苗后的52~60 d,吸收磷的速率达1284 g/d·hm2,是苗期的38.6倍,以后的吸收速率则明显下降。胡麻开花期吸磷速率显著加快与胡麻开花、受精、结实这个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试验证明:施用磷肥可使胡麻每果粒数从4.0粒提高到9.8粒,单株生产力由每株0.7 g提高到0.8 g。所以,在胡麻的吸磷高峰即开花期以前,应有充足的磷素养分供植株吸收利用,才能为高产奠定基础。从整个脂肪积累速度和过程看:开花后第4周至第7周是两个积累脂肪的高峰,曲线呈“S”形。由于施磷肥能促使胡麻提早开花3~5 d,故对提高胡麻脂肪积累和含油率有一定影响。

表1-6 胡麻对磷素养分的吸收

img6

注:资料引自《内蒙古农业科技》,1982年第3期。

磷肥的增产效果明显,但是氮、磷的比例要适宜。由于胡麻需磷素营养相对较多,施磷肥一般表现较好的增产效果,但其增产效益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不仅磷肥要有一个合理的使用量,而且氮、磷比例也要适宜。经过试验,在旱坡地基础施肥67.5 kg/hm2尿素,氮、磷比为1∶0.25时,胡麻产量为241.5 kg/ hm2;氮、磷比为1∶0.5时,胡麻产量为294 kg/hm2;当氮、磷比为1∶0.75时,胡麻产量为532.5 kg/hm2;当氮、磷比为1∶1时,胡麻产量为339 kg/hm2,有下降趋势。所以,氮、磷比以1∶0.75为宜。

(三)钾素营养

钾肥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茎秆生长良好,纤维品质提高。水地胡麻倒伏往往是钾素不足的现象,所以在胡麻栽培中要特别注意因土施用钾肥的问题。

胡麻对钾素的吸收与地上部分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从全钾含量上看,苗期为2.66%,现蕾期为1.92%,开花期为0.91%。随着植株的发育,含钾量呈日益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现蕾至开花仅8 d的时间,植株含钾量下降很快。从全生育期的总吸收量上看,苗期吸收量仅占总吸收量的5.2%,枞形期为总吸收量的11.9%,前期吸收较缓,以后才明显加快,它与氮、磷的吸收有相似的特征。以胡麻的日平均吸收速率来看,前期和后期的日平均吸收速率均较低,中间急剧增高,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顶在快速生长期,即出苗后的35~45 d,日平均吸收速率为2.76 kg/hm2,是苗期和枞形期的13倍左右。这一阶段正是地上部分大量增加时期,钾素营养供应是否充足,对营养体钾素的累积,细胞机械组织的形成,生长期钾素的转移以及成熟期钾素的分配至关重要。

前期吸收的钾素主要是因茎秆有需要。在分配上,茎秆含钾占63.9%,即有2/3的钾素营养贮存于茎秆中,它不同于氮、磷营养主要贮存于籽实中。据调查,播前0~20 cm耕层土壤有效钾含量在100 mg/kg以下时,施用钾肥效果较好;高于100 mg/kg时,效果稍差些;高于240 mg/kg时,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

一般认为,胡麻吸收氮、磷、钾的比例是3∶1∶2,磷、钾的比例适当有助于脂肪的正常积累,提高脂肪含量。生产上胡麻需肥比例受土壤供肥能力影响较大,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上氮、磷、钾的比例以1∶1∶1为宜,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以2∶1∶1~2∶1∶2为宜。

(四)重施基肥

胡麻生长期短,根系发育较弱,应重施基肥。胡麻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最好。有机肥料为完全肥料,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对胡麻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按照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旱地胡麻一般应施农家肥15 t/hm2以上,最好在秋季结合翻地施入,使其充分分解为有效态成分,供胡麻吸收利用。水地胡麻施肥数量要比旱地多,一般施有机肥应在30 t/hm2以上。山区大多数土壤缺乏速效磷,胡麻的生育又需要一定的磷,施基肥时,除施农家肥外,还应适当施些磷肥。施用量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施过磷酸钙750 kg/hm2左右,以满足胡麻生长发育对磷素的需要。

(五)种肥

种肥对胡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相对较多,有机肥料缺乏,使用体积小、重量轻、肥效高的化肥给胡麻施种肥,不仅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更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增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化肥的种类不同、用量不同,对胡麻出苗均有极显著影响。

化肥做种肥对旱地胡麻出苗的影响很大。施用尿素作种肥比未施种肥的苗数每公顷减少172.95×104~530.85×104株,出苗率降低23.46%~70.78%;施用磷酸二铵作种肥比未施种肥的苗数每公顷减少124.5×104~282.9×104株,出苗率降低16.6%~55.72%;施用三料过磷酸钙作种肥的比未施种肥的苗数每公顷减少125.25×104~131.4×104株,出苗率降低16.7%~22.32%。

对水地胡麻出苗的影响,因化肥种类和不同用量而异,尿素作种肥比未施种肥的苗数每公顷减少249×104~385.5×104/株,出苗率降低27.7%~43.0%。用量为22.5 kg/hm2磷酸二铵作种肥与未施种肥的苗数没有明显差异;用量为45 kg/hm2~90 kg/hm2磷酸二铵作种肥与未施种肥的苗数每公顷减少95.4×104~124.2×104株,出苗率降低9.72%~13.35%。三料过磷酸钙用量22.5 kg/hm2~45.0 kg/hm2的比未施种肥的苗数每公顷多4.95×104~57.9×104株,出苗率高0.55%~6.43%;三料过磷酸钙用量为67.5 kg/hm2~90.0 kg/hm2的苗数比未施种肥的每公顷减少9.15×104~32.1×104株,出苗率降低1.05%~3.57%;三料过磷酸钙作种肥,用量在90 kg/hm2以下对对胡麻出苗没有明显影响(表1-7)。

胡麻使用不同种类、不同用量的化肥作种肥,对胡麻出苗有直接影响,而且田间苗数也有明显差异,胡麻籽粒产量也随苗数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变化。不论使用哪种化肥作种肥,胡麻苗数与化肥用量呈负相关,而苗数与籽粒产量却呈正相关。

表1-7 化肥作种肥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img7

四、播种

(一)品种选择

在胡麻品种选择时,首先要选择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定又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对引进国外或外省(区)育成的品种,首先要经过试验示范才能大面积种植,以免因品种选择不当造成减产或经济损失。

(二)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精选,消除杂质、秕粒和因收获、贮藏时受潮而变质的种子。使播种用的种子纯度高,杂质少,籽粒饱满,发芽率高。一些地方的胡麻种子混入芸芥籽及杂草籽甚多,使胡麻油变为花籽油,油质降低,经济价值也随之降低,所以应设法清除。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良种繁育田,每年选种,去杂去劣,提高种子的纯度。也可用网眼直径约1 mm的铁筛或竹筛进行筛选(网眼大小根据种子大小而定,以正常胡麻籽漏不下去为准),这种方法既可除去大部分芸芥籽,也可清除部分菟丝子及杂草种子。除筛选外,还可用风车选种,亦能除去秕籽及部分草籽、杂质。

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如能用选种机选种当然更好,如条件不具备,可先进行风选,除去大部分杂质、秕粒,然后进行筛选,清除剩余杂质。试验田用的种子要求较高,可进行人工粒选。种子清选后,选晴朗天气将种子暴晒3~4 d,可以加快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

(三)播种期

胡麻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适期早播可使胡麻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根系发育良好,提高抗旱能力,获得高产。胡麻播种过晚,前期生长过程加快,影响胡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量水平下降。农谚说:“土旺种胡麻,七股八个杈;立夏种胡麻,头戴一朵花。”因此,适期早播是提高胡麻产量水平的最重要措施。

胡麻适期早播增产而晚播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胡麻是长日照作物,适期早播的前期生长时间充分,器官发育良好,正常开花结实,产量较高;二是播种晚的一般前期生长时间短,器官还未进行充分发育,长日照来临,被迫开花,提早成熟,所以产量不高。

根据对胡麻不同播种期的研究,胡麻不同播期,种子所处的气温和地温环境不同,其播种至出苗的天数不同,出苗率也有所不同。

胡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3℃,适宜温度为5℃以上,最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宜地温为8℃~10℃。不同播种期,从播种到出苗的天数均有明显的差异,而出苗期除了3月20日与3月27日两个播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外,其他播期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出苗率3月份播种的两个播期没有明显差异,其他4个播期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但是3月份两个播期与其他4个播期之间均有明显差异。保苗率除3月20日播种的保苗率为33.2%外,其他各播期保苗率为52.5%~64.0%(表1-8)。

表1-8 气温与地温对胡麻出苗的影响

img8

全国胡麻主产区绝大多数属于春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春季降雨少,土壤墒情差是影响胡麻种子发芽和出苗的一大障碍因素。胡麻种子发芽出苗需水较多,在发芽时需吸收种子本身重量的水分才能正常发芽出苗。农谚说:“稀泥胡麻,黄墒糜。”胡麻种子发芽出苗所需要的田间0~20 cm土壤含水率为13%~15%,如果0~20 cm土壤含水率低于10%,就会严重影响胡麻正常出苗。通过对宁夏固原半干旱区的旱地多年的0~50 cm土壤水分资料分析,3~4月份平均含水率为13%~15%,4月下旬土壤含水率急剧下降。因此,宁夏胡麻在3月下旬~4上中旬播种能够有效利用土壤解冻返潮的水分,有利于胡麻达到全苗。

胡麻幼苗刚出土两片子叶时遇到≤-2℃低温天气,最容易受冻害。因此,春季晚霜冻害是影响胡麻正常出苗和保苗的又一重要因素。根据宁夏固原头营2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4月份第1候出现≤-2℃气温的总次数为30次,每年出现的几率为143.0%;4月份第6候出现≤-2℃气温的总次数仅为3次,每年出现的几率为14.0%;4月份第5候和5月份第1候出现≤-2℃气温的几率略高于4月份第6候,分别为29.0%和24.0%。因此,胡麻适宜和安全播期的确定,应选在能够充分有效利用早春土壤水分和使胡麻出苗期处于≤-2℃低温天气出现几率低的时期,才能有效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为胡麻丰产奠定基础。

各地的气候情况不同,播种期不能强求一律,应根据当地当年的具体情况而定。当土壤的5 cm土层温度稳定在5℃~8℃时即可播种。一般情况下,宁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在清明前后播种(3月下旬~4月上中旬),最迟不要超过5月10日;阴湿、半阴湿地区宜在4月中下旬播种,最迟不要超过4月30日。

(四)播种量

胡麻植株较小,株型紧凑,单株生产力有限,适宜密植,所以有“针扎胡麻,卧牛谷”的农谚,但密度太大也不好,影响通风透光,植株过于纤细,易倒伏减产。合理密植就是调节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均衡协调发展,达到苗齐、苗壮,单位面积内的蒴果数、籽粒数多,单株粒重高,从而获得增产。

过去许多地方胡麻播种量偏小,加上整地质量差,播种方法不当,干旱缺水等原因,出苗率很低。据调查,春旱年份一般出苗率仅30%~40%,春墒好、较湿润的年份出苗率也只有50%~60%,普遍基本苗数不足,旱地苗数在每公顷150×104株以下的不少见,绝大多数在每公顷225×104~300×104株,超过375×104株的很少。水地胡麻大多数密度偏大,所以对产量水平的提高影响较大。

胡麻实行合理密植,就是要掌握好播种量。原则是:水地、土壤肥力高,品种分茎力弱的宜适当密植;旱地、土壤肥力低,品种分茎力强的宜适当稀植。根据目前各地的生产水平,一般山旱地播种量45 kg/hm2~52.5 kg/hm2,每公顷保苗数225×104~300×104株;阴湿半阴湿地区旱地播量52.5 kg/hm2~60 kg/hm2,每公顷保苗300×104~525×104株;水浇地播种67.5 kg/hm2~75.0 kg/hm2,每公顷保苗525×104~685×104株较好。

对同等栽培条件下的胡麻丰产田进行调查,胡麻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分枝数、单株结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和产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生产力对产量影响最大。合理密植与许多因素有关,各地要灵活掌握,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

(五)播种方法

目前,山旱地的胡麻仍有一部分采用撒播的方法,这种方法十分粗放,往往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严重缺苗。应改撒播为耧播或机播,使下籽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率提高,也便于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胡麻种子较小,幼苗顶土力弱,播后覆土不宜过深,一般3~4 cm即可,水地及阴湿地区宜稍浅,干旱地区可稍深,务使种子播在湿土上。但要深种浅盖,以免影响出苗。

五、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促进胡麻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要坚决纠正过去一些地方只种不管,“朝天一把籽,种收去两次”的粗放做法,认真搞好田间管理。胡麻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破除板结,中耕除草,适时追肥、灌水和防治病虫害

胡麻播种后出苗前如遇雨(特别是暴雨),土壤易板结,影响出苗。应及时耙耱地或用石磙碾,破除地表板结,使幼苗顺利出土。

胡麻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危害,及时中耕除草显得特别重要。应早锄、细锄。一方面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起抗旱保墒作用;另一方面除掉杂草,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水分。一般在胡麻生长期间要中耕除草1~2次。如发现菟丝子为害,应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沤肥。

胡麻在快速生长期对水分、养分的要求很高,有灌溉条件的应适时进行灌溉。在枞形末期(出苗后35 d左右)灌第一次水,并结合追肥,对增产的作用比较大。以后视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在现蕾期、开花期灌第2~3次水。胡麻灌水不宜过晚,以免引起倒伏或贪青晚熟,也不宜过多,以免引起病害发生。

胡麻易发生立枯病、炭疽病及金针虫、地老虎等病虫害,应及时防治。防病的办法有:实行3~5年的轮作,严格进行种子检疫,选用抗病良种,清除田间病株及残留物,生长期间如发生虫害,也应及时防治。

六、收获

胡麻收获前,应拔除结籽的杂草和芸芥等,以提高胡麻种子的纯度。留种田还应除去不同品种的胡麻植株及劣株,然后收获脱粒,留作种用。栽培胡麻的目的不同,收获的时期也不一样。种植的油纤两用胡麻一般在黄熟后期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完全成熟,影响产量;过晚不仅易造成裂果落粒,而且麻秆纤维品质降低。

收获胡麻时动作要轻,装车拉运时也要防止蒴果脱落或开裂落粒。许多地方胡麻收获时正值雨季,因而要抓紧时机收获,及时拉运脱粒,以防发霉变质。

七、胡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一)水地胡麻密肥高产栽培技术模型

试验选择的影响胡麻产量的关键因子: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

试验因素对胡麻籽粒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素用量>有机肥用量>播种量>磷素用量。在水地胡麻栽培中,首先应该重视施足氮肥和有机肥,其次考虑播种量和磷肥用量。水地胡麻单产1950 kg/hm2以上的产量指标,推荐的密肥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控制在每公顷786×104~918×104粒,氮素(N)用量48.75 kg/hm2~995.4 kg/hm2,磷素(P2O5)用量48.3 kg/hm2~82.35 kg/hm2,优质有机肥31.5 t/hm2~48 t/hm2

(二)旱地密肥高产栽培技术模型

试验选择的影响胡麻产量关键因子: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磷酸二氢钾喷施用量和喷施时间。

试验因素对胡麻籽粒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素用量>播种量>磷酸二氢钾喷施时间>磷素用量>磷酸二氢钾喷施量。在旱地胡麻栽培中,首先应该重视施足氮肥,提高出苗率,其次考虑其他因素。旱地胡麻1125 kg/hm2以上的产量指标,推荐的密肥栽培技术方案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播种量675 kg/hm2,氮素用量127.5 kg/hm2,磷素用量175.5 kg/hm2,6月3日喷施磷酸二氢钾94.5 kg/hm2,预测产量为1429.5 kg/hm2

方案二:播种量789 kg/hm2,氮素用量325.5 kg/hm2,磷素用量162 kg/hm2,5月23日喷施磷酸二氢钾78.45 kg/hm2,预测产量为1612.5 kg/hm2

(三)胡麻立体复合栽培技术

1996~1997年,宁夏农科院作物所对宁夏引黄灌区胡麻套种玉米不同带型的玉米和胡麻产量、生育表现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后认为,玉米和胡麻的总产与玉米产量呈高度正相关(r= 0.99),玉米产量与其占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r=0.99)。据此认为,在套种条件下,胡麻与玉米的面积比例应以0.60∶0.40或0.65∶0.35为宜;带宽为2.25 m、胡麻1.35 m、玉米0.9 m和带宽为2.05 m、胡麻1.35 m、玉米0.7 m为较佳带型。在保证一定的胡麻占地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玉米的占地面积和产量,才能获得较高的总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胡麻抗旱节水种植技术

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研究,1996~1997年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试验,覆膜穴播种植,无论对其籽粒产量还是麻茎产量的增加效果都是显著的。籽粒产量可比露地种植提高37.8%~46.2%,麻茎产量可比露地种植提高37.4%~49.8%。覆膜穴播情况下,在胡麻生长的关键时期(即枞形后期至现蕾初期)进行膜上节水补灌效果明显。覆膜穴播种植节水补灌能提高降水与灌水的水分生产率。补灌量为300 m3/hm2时,籽粒产量为1104.45 kg/hm2和1592.1 kg/hm2,较不补灌的增产27.5%和34.6%,水分生产率为2.4 kg/hm2·mm~4.5 kg/hm2·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4.8%和8.3%。补灌量为450 m3/hm2时,籽粒产量为1256.25 kg/hm2和1692.45 kg/hm2,较不灌的增产45%和43%;麻茎产量为3300 kg/hm2,较不灌的增产47%和56%,水分生产率为2.7 kg/hm2·mm~4.8 kg/hm2·mm。

(五)胡麻、柴胡混作栽培技术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以粮药混作等多种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利用率,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1.整地选豆茬或麦茬地,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接纳雨水。结合深耕基施农家肥30 t/hm2~37.5 t/hm2,磷酸二铵150 kg/ hm2,普磷300 kg/hm2~450 kg/hm2,耱地整平,冬季在大雪前后碾地1次,播种前再碾地镇压1次。

2.播种胡麻、柴胡种子大小相近,可混在一起播种播种。胡麻种子60 kg/hm2~67.5 kg/hm2,柴胡种子45 kg/hm2~60 kg/hm2,条播,播深1~2 cm。播种时施磷酸二铵60 kg/hm2~67.5 kg/hm2作种肥,播种后如遇雨,用钉耙耙地破板结。

3.田间管理胡麻出苗至现蕾初期管理。因柴胡种子有生理后热特性,这段时期柴胡未发芽,管理对象为胡麻,胡麻苗期需中耕除草,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天鹅绒金龟甲,现蕾初期每公顷用20%速灭菊酯乳油300 ml兑水750 L喷雾防治蚜虫、粘虫。

胡麻现蕾中期至成熟期管理。胡麻现蕾中期,柴胡种子已完成生理后热,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此时田间郁闭湿度大,有利于柴胡全苗。田间管理主要为防治粘虫、蚜虫危害胡麻和柴胡幼苗,可用速灭菊酯对水喷雾防治。胡麻成熟期,柴胡仍处于苗期,注意防治蚜虫、粘虫。柴胡处于苗期防治蚜虫、粘虫措施为每公顷用20%速灭菊酯乳油300 ml兑水750 L后喷雾,同时要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蝼蛄。防治措施为用5%的辛硫磷粉剂30 kg/hm2与300 kg/hm2麸皮,加适量水拌匀,制成毒饵,撒施于行间诱杀。

柴胡单独生长期管理。胡麻收获时为防止损害柴胡幼苗,要进行高茬收割,收获后,柴胡进入单独留田生长期。首先进行松土除草,同时根据地力去弱留强,定苗时保持行距10 cm,株距5.0 cm。苗期后1~2个月为旺盛生长期,有灌溉条件的应根据土壤墒情、地力,结合灌水适当追肥;没有灌溉条件的,追施尿素75 kg/ hm2、磷酸二氢钾60 kg/hm2,喷施或结合下雨撒施。播种后第二年春天,柴胡返青期深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再在7月中旬,追施过磷酸钙150 kg/hm2~180 kg/hm2、磷酸二氢钾60 kg/hm2,适时割掉花蕾,防止抽薹开花,调控“根冠比”,提高柴胡根产量。

4.收获柴胡2年即可采挖。可产干药1500 kg/hm2~2250 kg/hm2,干茎叶2250 kg/hm2~3000 kg/hm2。采挖时根茎整株挖出,除去茎叶留芦头1.0 cm以下,然后晒干按照药材规格整理,将茎叶捆成把晒干以备回收或出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