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随着林业的发展,机构的建立健全以及职工队伍的扩大,为隆德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其商品林规划建设的重点是县域中西部各乡镇荒山、地埂造林中以山杏、山毛桃为主的生态经济林。规划建设的范围是县域中西部各乡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结合当地农民发展药材种植业的习惯和积极性等,规划进行林药间作。

第四章 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一)封山育林规划及经营区划

1.封山育林规划

工程实施方案规划从2000~2010年共完成封山育林16万亩。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8万亩。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5万亩。按年度划分:

(1)2001年规划完成封山育林3万亩。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万亩。

(2)2002年规划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万亩。

(3)2003年规划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万亩。

(4)2004年规划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万亩。

(5)2005年规划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万亩。

2.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十五”期间完成的10万亩封山育林均为生态公益林。

(二)种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根据该工程实施方案规划,6个国有苗圃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均在“十五”期间完成,主要建设内容为:

1.圃地改造342亩。

2.场圃危房改造20间共400平方米,新建30间60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新建20间4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

3.渠系配套中新修水渠4 000米,维修2 000米。

4.国有场圃引、供水工程及蓄水池配套建设。

5.喷灌机、水泵等设施配套。

6.国有场圃供电线路改造工程。

7.办公及信息设施配套。

(三)林业事业补助费(社会性支出)规划

随着林业的发展,机构的建立健全以及职工队伍的扩大,为隆德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至2000年底,全县林业系统共有职工77人(不包括乡站)。在正常的林业生产及天然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大量的计划外资金,以支付车辆燃油费、维修费、职工劳保、差旅费、水电费及办公等费用。由于隆德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拿不出资金进行补助,需国家给予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四)职工养老社会统筹规划

目前,林业系统77名职工中,合同制工人共22人,如果将国有林场计划招收的36名合同工及现有国有林场(圃)计划分流富余人员36人包括在内,合同制工人总数为94人,养老统筹费按目前每人工资的5%计算,人均年需养老统筹补助费650元,需国家给予补助解决。

(五)森林资源管护规划

根据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分布情况,全县现有森林资源管护面积26.5万亩,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巩固造林成果,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十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为:

1.护林点建设

根据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分布情况,规划新修护林点20处,每处包括护林房(3间60平方米),院墙、大门等基础建设,太阳能光伏电源,桌椅,标志牌等配套设施。

2.护林员队伍建设

至目前,全县共有护林人员257人,已由县人民政府颁发了护林员证。在护林员总数中,由县林业局支付护林报酬的125人,其余132人由名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支付报酬,报酬多少依据管护面积的大小确定。工程实施后,由县林业局支付报酬的护林人员总数将达到150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5人,使全县护林员总数达到282人。为了组织和管理好这支护林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森林管护中的作用,县林业局从2001年后半年开始,对护林员队伍进行整顿,重新确定每个护林人员所管护的面积,林区界线,明确职责,制定奖罚制度。同时,为了更好的落实“一分造、九分管”,把县林业发展中林木管护工作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林木管护工作,县林业局已成立了由林业派出所、林政站等有关站所人员组成的护林执法队,在抓好护林队伍建设的同时,常年专职抓好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等工作。

(六)积极开发林下资源

在森林资源管护过程中,要把森林管护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不破坏地表植被、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允许森林管护承包者依法开发利用林下资源,适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以及相应的贮藏、保鲜、加工等,如野生动物养殖、山野菜、野生浆、菌类的采摘加工和种植森林药材等,既可以增加承包者的收入,进一步强化其管护责任意识,提高其管护积极性,确保林木资源得到更好的管护,又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繁荣林区经济。适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以及相应的贮藏、保鲜、加工等,既可增加对社会的有效供给,又可以增加管护经营者的收入,有利于调动森林资源管护者的积极性。

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一)退耕还林还草规划

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10万亩,按年度划分,平均每年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2万亩。

(二)退一还二荒山造林规划

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退一还二荒山造林10万亩,在退一还二荒山造林中“四荒地”造林7.5万亩,地埂造林2.5万亩。按年度划分,每年完成退一还二荒山造林2万亩,其中,“四荒地”造林1.5万亩,地埂造林0.5万亩。

(三)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十五”期间完成的2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含退一还二),生态公益林为16万亩,占工程实施总面积的80%。其中,退耕还林还草8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8万亩。商品林(生态经济林)4万亩,占工程实施总面积的20%,其中,退耕还林还草2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2万亩。其商品林规划建设的重点是县域中西部各乡镇荒山、地埂造林中以山杏、山毛桃为主的生态经济林。

(四)退耕配置模式规划

1.林草间作模式规划

规划建设的范围为县域中西部各乡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畜牧业发展要求、栽植树种和工程措施等具体情况,规划进行林草间作。间作的主要草种为红豆草和紫花苜蓿,规划在“十五”期间林草间作5万亩,折合纯草面积2.5万亩。

配置模式要点:每亩规划栽植树种株数为167株,行距大于2米(包括2米时,在行间进行牧草间作。

2.林药间作模式规划

规划建设的范围是县域中西部各乡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结合当地农民发展药材种植业的习惯和积极性等,规划进行林药间作。

配置模式要点:每亩规划栽植树种株数为167株,行距大于2米(包括2米时,在行间进行药材种植。

3.其他间作模式规划

除林草、林药间作外,还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结合农户需求进行除粮食等高秆作物以外的其他间作,如林果间作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退耕还林还草中,如林种为水涵林,造林设计上均采用乔灌间混交方式,造林密度为每亩222株,由于工程措施的影响,原则上不要求进行间作。

总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配置模式即间作,是该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完善。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利于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增加收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缓解林牧矛盾,在体现生态效益优先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三、“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四期工程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为,在“三北”四期工程建设的10年中,完成人工造林11.25万亩。其中,在县内中西部完成水土保持林4.50万亩,农田防护林3.00万亩;在六盘山外围土石山区完成水源涵养林3.75万亩;在桃华山和金华林场完成灌木采种基地建设0.15万亩;在金华林场和城关苗圃完成标准化苗圃建设300.00亩;同时完成育苗7 200.00亩;完成优良树种、品种推广,育苗技术,工程造林技术,综合配套技术4大项,共10小项林业科技成果及适用技术推广,规划推广总面积31.30万亩。

(一)人工造林规划

1.人工造林规划

根据“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总体规划,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人工造林56 250亩,其中水土保持林22 500亩;农田防护林(地埂林,下同)15 000亩,水源涵养林18 750亩。按年度划分,每年完成人工造林11 250亩,按林种划分,其中,水土保持林4 500亩,农田防护林3 000亩,水源涵养林3 750亩。

考虑到隆德县“两杏一果”基地建设的需要,在“十五”期间,每年安排以核桃、接杏、仁用杏、山杏、山毛桃为主要树种的生态经济林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庭院经济。

2.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的56 250亩人工造林中,生态公益林41 250亩,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73%;商品林(经济林)15 000亩,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27%。按年度划分,每年完成的11 250亩人工造林中,生态公益林8 250亩,商品林3 000亩。

(二)采种基地建设规划

在“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中,采种基地建设内容均安排在“十五”期间完成,该项目规划新建灌木采种基地1 500亩。基地建设年度规划为2001~2002年两年。建设地点为桃华山林场(山毛桃采种基地799.5亩)和金华林场(大果沙棘采种基地700.5亩)。

基础设施建设为:

1.在桃华山采种基地修建护林房、种子库5间100平方米,配套修建院墙大门等;

2.在上述基地外围部分地段修建工程围栏(刺丝围栏、人工土坎、护坡)及标志牌等;

3.在金华采种基地对原有5间100平方米管护用房进行翻修,配套修建院墙及大门等。

(三)标准化苗圃基地建设规划

在“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中,标准化苗圃基地建设内容均安排在“十五期间完成,该项目规划新建标准化苗圃基地300亩。基地建设年度规划为2001~2002年两年。建设地点为金华林场和城关苗圃。

金华林场2001年规划建设内容:

1.完成绿化大苗培育240亩;

2.修建生产用房6间120平方米;

3.渠系配套2 400米;

4.购置喷灌机、水泵等设施;

5.购置种子、种条等。

城关苗圃2002年规划建设内容:

1.修建生产用房3间60平方米;

2.渠系配套800米;

3.购置喷灌机、水泵等设施;

4.修建蓄水池及配套设施;

5.建日光温棚2栋,育苗60亩;

6.购置种子、种条等。

(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规划

按照“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总体规划,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林业科技成果及适用技术推广总面积199 892亩。

科技推广的主要内容和面积为:

1.经济林干果——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推广7 500亩;

2.旱地沟垄膜侧育苗中蓄水保墒,壮苗培育技术推广398亩;

3.容器苗造林技术中基质选择和苗木管理技术推广6 000亩;

4.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推广中节水灌溉技术推广27 000亩;

5.引用ABT生根粉造林技术推广中溶液配置,苗木处理技术推广3 000亩;

6.混交林造林技术推广37 500亩;

7.立体复合式造林技术推广19 995亩;

8.生根粉、保水剂在造林中的应用技术推广37 500亩;

9.节水抗旱造林技术中维持林地水分平衡技术推广22 500亩;

10.林木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38 499亩。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根据总体规划,在“十五”期间,该建设工程规划完成的主要建设内容为:

(一)完成全县野生动植物的普查工作

摸清隆德县野生动植物(包括迁徙鸟类)种群分布、数量多少及活动规律,为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二)成立隆德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建立机构,配置人员,开展工作。

(三)野生动植物监测站(点)建设规划

规划在以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为依托的森林生态系统内的金华林场,建立野生动植物监测站1处,观测用房3间60平方米;在该系统内的大慢坡林场、北联池林场、水沟水场、山庄林场分别建立野生动植物监测点各1处,观测用房8间160平方米。并分别配置必要的观测设备。

(四)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建设

建设地点为金华林场,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建设中建房15间300平方米,配套工程,设备购置以及野生动物引进等。

(五)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设

建设地点为城关苗圃,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建设中建房6间120平方米,配套工程,设备购置等。

五、种苗基地建设工程

(一)种苗供需现状及预测

据调查统计,目前隆德县每年靠群众零星采集的山杏、山毛桃、沙棘等种子仅为0.4万公斤,落叶松等种子只能靠外调。现有国有苗圃面积942亩(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结果),年可提供各种造林苗木754万株。以2000年为例,种子缺口为1.1万公斤,苗木缺口为800万株。种子、苗木供应不但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还存在着种苗基础设施差、供种率低、良种比重少,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品种不对路等问题。经测算,在“十五”期间,全县每年需各类苗木1 721万株,种子6.25万公斤。

(二)种苗基地建设规划

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中的种苗建设,在该工程相应的建设内容中已做出规划安排,本节就大慢坡林场采种基地建设,神林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加以叙述,同时对“十五”期间花卉苗木的培育和群众性社会育苗作出规划安排。

1.大慢坡林场采种基地建设

为了建设高起点、高质量的林木种子繁育基地,达到种苗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造林良种化之目的,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申请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准。隆德县大慢坡林场被列为该建设项目的新建项目,项目工程资金来源为国债资金。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种苗会议精神,以及宁林发(2001)44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种苗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纲要,县林业局已编制完成了《宁夏隆德县大慢坡林场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该设计已以隆林发(2001)36号文件上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并且已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论证会,资金计划已经下达,项目于2001年正式启动实施。

(1)建设地点:中心基地为大慢坡林场,两个子基地分别为桃华山林场和孟沟林场。建设规模15 000亩。

(2)建设期限:2001~2002年。

(3)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当今种苗生产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以科技为先导,把大慢坡采种基地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效益和影响力的林木种子采集示范基地。基地建成后至达产期,年产各类种子10.99万公斤。其中,华北落叶松1.7万公斤,日本落叶松0.22万公斤,沙棘0.89万公斤,大果沙棘0.25万公斤,山杏4.91万公斤,山桃2.98万公斤。若销售渠道畅通,年产值可达97.52万元,实现国有林场3~5年整体脱困和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而实现林木种子生产销售基地化、规范化、良种化和社会化的目标,对隆德县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规划建设内容:

①新建种子晒场3 000平方米。其中,大慢坡中心基地800平方米,桃山子基地900平方米,县种苗站1 300平方米,地面均为混凝土硬化处理。

②新建种子仓库、种子精选室、检验室、烘干机房,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地点为县种苗站。

③新建种实凉棚300平方米。其中,中心基地100平方米,县种苗站200平方米。

④设备购置种子检验设备、种子精选设备、种子集运车、干燥设备、风选机、引水及配套设施各1套(辆),建设安装在县种苗站统一管理使用。

⑤培育工程疏伐、卫生伐、病虫鼠害防治,基地林分管理各15 000亩。

2.神林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

为了建设高起点,高质量的苗木培育基地,充分发挥国有苗圃的主渠道作用,实现苗木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造林良种化之目的,经宁夏林业局申请的《宁夏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项目》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准,隆德县神林苗圃被列为该建设项目的新建项目,项目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为国债资金。根据宁夏林业局种苗基地建设会议精神,以及宁林发(2001)44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种苗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林业局已编制完成了《宁夏隆德县神林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根据宁夏林业局安排,该项目工程将于2002年启动实施。

(1)建设地点:中心基地为神林苗圃,两个子基地分别为山河苗圃和金华林场。

(2)建设期限:2002~2003年。

(3)建设目标:通过加强苗圃基础建设和大力发展设施林业,充分利用当今种苗生产领域的高新技术,建设高科技种苗繁育基地,实现科技高新化,生产、工艺标准化,产品名优特新化,努力争创区内一流,西北有一定知名度的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基地建成后至达产期,年培育各类优质苗木845万株。其中,温棚播种苗(针叶树)200万株,其他苗木如山杏、山桃、杨树类、柳树类、沙棘、刺槐、针叶树大苗等共645万株。

(4)规划建设内容:

①基本建设原有圃地垫土改造,项目规划设计300亩;温棚建设,规划设计建设温棚3幢,其中育苗棚1幢,分苗棚2幢,大棚结构为棚长55米,跨度7.5米,高3.3米,后墙高2.7米,墙宽1.5米。墙体采用砖墙,内层填充珍珠岩,棚架采用全钢结构;生产用房为砖混结构平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解决生产及生活用水,规划打机井1眼;优良品种引种驯化区20亩,对各种名特优新品种先进行引种驯化,后在生产上推广;苗圃地围栏,由于苗圃地处在居民区中,给日常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在项目规划中我们设计了苗圃地围栏工程,总长度1 200米;为便于大田生产及经营等,设置宽2米,长400米的主道和宽1米,长800米的支道(步道);渠系配套,为便于大田灌溉及节约用水,配置渠系总长度800米。

②设施购置节水灌溉系统,喷灌系统(设施)的配置是按所建温棚,引种驯化区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购置喷、滴灌设备,育苗机械1套,森防药械2套,办公设备1套,通讯信息设施等。

③辅助工程供电设施1套,生产用车1辆。

3.群众性社会育苗及沙塘镇和平村千亩育苗基地建设

为了调整全县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十五”期间林业建设对种子苗木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利用3~5年的时间在312国道两侧的沙塘、神林联财等乡镇建设万亩育苗基地。为了搞好前期试点示范工作,积累基地建设经验县委以(2001)02号会议纪要形式以及隆党办发(2001)36号文件《关于沙塘镇和平村千亩育苗基地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对该基地建设项目专门作了部署安排,并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县林业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已编制完成了《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千亩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设计育苗总面积1 000亩。同时,每年还安排群众性社会育苗3 000亩。

4.绿化大苗及花卉苗木的培育

为了满足造林绿化以及绿色通道工程对绿化大苗的需求,同时给职工干部农户提供价廉物美的花卉苗木,在“十五”期间,县林业局将根据县内需求及市场状况,每年安排一定面积的绿化大苗培育,结合温棚建设,积极进行花卉苗木的生产。花卉苗木的前期试点培育工作于2001年在城关苗圃已启动实施。

六、绿色通道工程

全县共有公路13条,总里程238.5公里。其中,312国道43.3公里;省道1条26.8公里;县道6条,82.2公里;乡道5条,86.2公里。在“九五”期间,已完成公路绿化42公里,占公路总长度的17.6%。

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公路绿化196.5公里。其中,312国道23.3公里;省道1条,11.8公里;县道6条,75.2公里;乡道5条,86.2公里。

七、以工代赈林业建设

(一)县属国有林场建设

根据隆政办通字(2000)06号文件《隆德县人民政府20次常务会议决定事项的通知》精神,将隆德县原陈靳乡所属的金华林场划归县林业局管理;根据隆政发(2001)30号文件《关于将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基地和好水后沟等4个万亩林场权属划为县属国有通知》精神,县林业局已经组建了金华、张士后沟、山庄、大慢坡、碾沟、好水后沟、水沟、北兰池8个以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为依托的国有林场,总面积8万亩。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国有林场造林3万亩。建场初期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进行,需要国家代赈资金的扶持。

(二)库区造林绿化

进行库区造林绿化,对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水库水源供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增加湿地面积,保障水库下游农田灌溉,人畜饮水以及改善县域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十五”期间,规划对直峡清凉、三里店、范家峡、桃山、中森等水库上游及周围进行造林绿化,规划造林1.5万亩。

(三)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的国有林场造林及库区造林均为生态公益林,营造总面积4.5万亩。

(四)太阳能光伏电源

在隆德县已建成的国有林场及护林点中,有15个点(场)由于距离村镇太远投资过大,未进行通电。太阳能光伏电源具有投资少,设备体积小等优点,因此,为了改善护林点及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在“十五”期间,拟建设(购买)太阳能光伏电源15套。

八、财政支农——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林业建设项目

(一)薪炭林建设

“十五”期间,在隆德县农村能源即薪材资源严重缺乏的地方(村组),特别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区,规划营造以提供木质能源为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优质高产,高效的薪炭林,以缓解薪柴短缺与森林禁伐、限伐的矛盾,解决农民烧柴问题。根据《关于转发“农村小型公益林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林业项目指南”的通知》精神,共规划了2个薪炭林建设项目。该项目工程涉及行政村20个,营造薪炭林面积1.7万亩。

(二)农村小型生态公益林建设

在“十五”期间,以人口集中居住的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在农户房前屋后及河沟渠道两旁营造小型公益林,改善农民生存环境;通过在农村饮用水源区植树种草等措施,净化农村饮用水源,达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之目的。根据《关于转发“农村小,、,型公益林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林业项目指南”的通知》精神,共规划了2个农村小型公益林建设项目。该项目工程涉及行政村20个,营造小型公益林面积1.5万亩。

(三)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十五”期间规划完成的薪柴林为生态公益林;小型公益林中,生态公益林1万亩,商品林(经济林)0.5万亩。

九、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

(一)乡镇林业站改建

在“十五”期间,规划改建5个有独立工作和生活院落的乡镇林业站,建房总面积500平方米,并配套修建院墙大门及办公设备。

(二)乡镇林业站维修

在“十五”期间,规划维修(屋顶翻修)5个乡镇林业站办公用房,并配套解决办公设备。

十、其他需要规划建设的林业项目工程

(一)林区道路建设

“十五”期间,根据隆德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分布状况本着林木管护,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及林区防火需要,规划修建林区道路61公里其中2002~2004年各15公里,2005年16公里。

(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森林分布及护林点建设情况,在“十五”期间规划对重点林区护林点配置风力灭火器,共计75台,建设林区瞭望塔8处,同时购置森林防火专用车1辆,配置通讯设备。

(三)县林业站科技综合实验中心建设

1.完成基础建设中建房600平方米;

2.配套工程;

3.购置科研设备;

4.信息及办公设备配置。

(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除前面所述各项目工程中已经规划安排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外,根据隆德县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形势需要,在“十五”期间,规划建设的科技支撑项目还有:

1.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在抗旱造林中的推广与应用;

2.多树种造林最佳配置模式试验与推广;

3.科技创新与常规造林技术配套试验与推广;

4.封山育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试验与推广;

5.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配置模式试验与推广;

6.农、林、牧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技术探讨与研究应用;

7.森林资源监测站建设,在土石山区、河谷川道区和黄土丘陵区各建1处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监测站。

(五)移民搬迁

为了更好的配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林业建设工程的实施,根据隆政协党组发(2001)2号文件《隆德县生态移民搬迁调查报告及建议方案》的精神,在“十五”期间,规划对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区内的零星农户和个别自然组进行搬迁,移民搬迁共涉及12个乡镇、128个村民小组、3 943户、17 73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