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侵蚀构造地貌

侵蚀构造地貌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山体主要为花岗岩和混合岩构成,山脊走向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区域断裂并与组成岩体长轴走向一致,形态受岩性控制,如花岗岩和混合岩,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却易风化,风化壳厚度较大,由其构成低中山山体往往比较庞大,山脊较宽,呈猪背状,山坡坡度25°~40°。低山地区人类活动较少,风化土层较厚,水分涵蓄条件较好,植被发育,覆盖率大于80%,局部地段有岛状次生原始森林存在。

(一)中低山

区内标高最高一级地形,不连续地分布在东、北、西部边界地带。东有沿惠东县南侧分布的莲花山脉;北有沿从化东北侧分布的天堂顶—二角顶—桂峰山、东天蜡烛山,以及博罗县西侧的罗浮山脉;西有位于开平西侧的天露山等。罗浮山飞云顶(1281m)是区内最高山峰。

山体主要为花岗岩和混合岩构成,山脊走向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区域断裂并与组成岩体长轴走向一致,形态受岩性控制,如花岗岩和混合岩,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却易风化,风化壳厚度较大,由其构成低中山山体往往比较庞大,山脊较宽,呈猪背状,山坡坡度25°~40°。山谷深险,谷坡陡峭,为“V”形山谷。谷中多悬坎,水流湍急,多跌水和瀑布,谷中常有较多洪积或崩积的滚石和漂石,沿山麓多有洪积扇分布。由于风化壳厚度大,涵蓄水分的条件好。

(二)低山

在区内分布广泛,但不连续,除岛屿外在陆地的东、北、西和南部,乃至中部都有分布。以东、北、西部面积最大,南部和西部的面积较小,有的与低中山毗连,依偎其傍;有的屹立于群丘之中,为其“主心骨”;有的孤立于平原上或大海之滨,显得格外高峻、挺拔和壮观。由于区内的低中山在高度上仅比低山略高,因此在地貌特征上低山与中低山无多大的区别,总体上与中低山一样山体庞大,山势雄伟,山峰挺拔,山坡陡峭,山谷深险。山谷为“V”形,坡降大,多悬坎,水流湍急,多跌水和瀑布,谷床上有较多洪积和崩积的滚石和巨石。山坡坡度一般25°~40°,局部地段稍陡或近于直立(峡谷)。沿山麓和较平缓的山坡常有较多的坡洪积物堆积,临海坡面多有石蛋散布。与中低山在地貌特征上不同之处,仅是因为一些地段山体不是由花岗岩和混合岩类构成,而是沉积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甚至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红层等组成,使山体、山峰、山脊形态上有一些差别。由碎屑岩等组成的低山显得更加挺拔、高峻,坡陡,山脊狭窄,多为鳍状或锯齿状,山峰较尖突。低山地区人类活动较少,风化土层较厚,水分涵蓄条件较好,植被发育,覆盖率大于80%,局部地段有岛状次生原始森林存在。

表2-1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貌类型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