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群落交错区的形状与大小各不相同。群落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这是因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提供条件,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还有人利用增加群落交错区数量或边缘长度以增加边缘效应,提高野生动物产量。

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个森林草原地带,软海底与硬海底的两个海洋群落之间也存在过渡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本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区。此外,像城乡交接带、干湿交替带、水陆交接带、农牧交错带、沙漠边缘带等也都属于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的形状与大小各不相同。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的,有的是突然变化的。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则在不断变化。

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发育完好的群落交错区,可包含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在这里,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的群落大。群落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这是因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提供条件,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的边缘,具有呈狭带状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的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内部的鸟仅登记有14种,但在林缘地带达22种。一块草甸在耕作前100英亩[1]面积上有48对鸟,而在草甸中进行条带状耕作后增加到93对。Beecher W J(1942)曾用一定面积的鸟巢数来说明边缘效应。还有人利用增加群落交错区数量或边缘长度以增加边缘效应,提高野生动物产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落交错区物种密度的增加并非是普遍的规律,事实上,许多物种的出现恰恰相反,例如在森林边缘交错区,树木的密度比群落里明显要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