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环境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系统是在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人类产生以前,环境就已经客观存在。人类的出现,为了生存才开展利用和改变环境,当改造环境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开始产生经济系统,本质上来说,经济系统是人类改造环境系统的结果。
环境系统向经济系统提供大量的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成为经济系统生产过程的原料,同时所生产的产品用来满足人类的日常需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又排入到环境系统中,两者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
2.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经济发展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生态环境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资源,同时也将接纳经济系统所排放的各种废弃物质,同时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在量和质的方面将是一个生态的变化过程,而经济的发展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其发展速度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起主导作用
经济系统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当人类活动违反自然环境的规律,其发展速度,向环境所获取的物质资料,所排放的废弃物质超过了环境所能接受的范围,环境质量将不断下降,生态环境将逐渐被破坏。由此可见,人类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将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4.生态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而高度发展的经济也能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来进行更多的环境建设和改造。因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