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

时间:2022-11-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节能的核心内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节能在某些情况下是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必须采用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节能。基于此,节能型的城市客运交通分担率应该实现公共交通出行最大化、非机动交通出行合理化和个体机动交通出行最小化。

2.2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节能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城市客运交通规划模式单纯以时间效率为目标,即按照自己的利益和偏好选择出行方式,而没有从城市交通系统节能的角度考虑这种供应对交通需求的影响,其结果必然导致城市居民单位出行能耗高,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另外,传统的节能方法关注的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减少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但结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城市客运交通工具的单位出行能耗取决于排量和出行周转量,只有在降低出行周转量的基础上降低汽车排量,节能才具有实际效果和现实意义。再者,传统的节能措施孤立地考虑不同交通工具节能的问题,没有考虑通过不同交通方式的相互转化和渗透对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贡献率分析,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和解决交通节能问题。而基于节能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的研究,是在综合考虑不同交通工具能耗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前提条件下的优化交通结构的确定方法,即在城市客运交通节能中,应该采用系统节能的方法,既考虑交通工具本身能耗,又研究其相互关系,从而通过结构优化,真正实现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最终目的。

2.2.1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转化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不同的交通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优势,居民出行选择何种出行方式,取决于交通方式能否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经济、舒适的服务,当某种出行方式能够为出行者提供所需服务时,就会增加居民采用该种出行方式意愿。因此,站在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角度分析,只有增加公共交通需求和出行量,或者增加其他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出行的转化和渗透,才能从结构上降低单位出行能耗,因为公共交通单位出行能耗最低。道理很简单,居民出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通过转换单位出行能耗低的交通工具,必然会降低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

城市交通方式之间的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出行距离、居民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设施水平及交通运行状况、政府政策等。从出行维度来看,正如以上所分析的: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交通方式的转化规律表现为从步行方式依次向自行车方式、公交方式或小汽车方式转化;随着出行频次的提高,中短距离则由步行向自行车转化,长距离则从出租车转向公交方式;随着不同出行目的对时间紧迫性要求的提高,选择的交通方式将依次是步行方式、自行车方式、公交方式和小汽车方式。居民经济状况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转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居民经济状况的好转,交通方式依次从步行方式向自行车方式、公交方式和小汽车方式转化。不过,居民收入对交通方式的影响主要是在公交方式向小汽车方式转化的层面上。步行方式向自行车方式转化,甚至向公交方式转化的费用是普通城市居民能够承受的,但从公交方式向小汽车方式的转化就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来支撑。特别是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追求出行的舒适性、灵活性和自主性。这时出行就常乘出租车,甚至购买私人小汽车。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交通运行状况的角度来看,交通方式的转化呈现出如下规律性: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如道路狭窄、公交运行效率差时,人们更愿意采取自行车甚至步行的方式。随着道路的改扩建和公交网络的完善,机动车运行效率得到提高,这时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便会由步行和自行车向公交或小汽车方式转化。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节能在某些情况下是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必须采用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节能。具体措施应该建立合理、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促进交通方式的合理转化,必须在依靠市场的同时,还要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既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又要利用政府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调节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城市交通必须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移,即城市交通的发展应当同时满足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因此,对城市交通而言,政府应当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政策,大力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步行及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用大力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用、设置禁行区以及实施部分路段行车收费等措施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从而,促进交通方式的合理转化。

2.2.2 合理出行分担率

合理分配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出行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也严重影响着交通系统对环境与能源造成的压力的大小,不同的分担率,导致了不同的机动车构成比例,也造成了不同的污染状况及能源消耗。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交通需求与供给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交通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要实现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目标,重要议题则是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的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追求方便、快捷、自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未来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空间与弹性都相对较大,发展中存在此消彼长、相互竞争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城市的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究竟怎样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建设期内所采取的交通发展政策和一定政策条件下交通供给系统的特性。

近些年来城市客运交通能耗的不断增加,使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最经济的公交、最低能耗无污染的步行与自行车,重新寻求一种合理的交通模式,既能提供快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交通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真正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形成经济、交通、环境、能源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节能型的交通方式分担率应成为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应鼓励低能耗、大运量的交通模式。提高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分担率是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性手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起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个体交通为辅助的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是解决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的战略措施,是控制交通总量、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证社会经济后续发展的出路。基于此,节能型的城市客运交通分担率应该实现公共交通出行最大化、非机动交通出行合理化和个体机动交通出行最小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