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施工管理承包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施施工管理承包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施工企业来说,不计成本的安全质量管理,不是最优的安全质量管理,没有效益的进度产值追求,是最差的施工管理追求。不容否认的是,在实施承包制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的领导集体,特别是项目的第一行政管理者,其领导艺术,包括其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将直接决定这个项目的施工管理绩效优劣,从而直接影响这个项目承包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界定责权利关系,是实施承包制的第一基础。

1. 转变观念——实施承包制的第一前提

项目部,既是施工生产的基本单元、成本控制的直接执行者,又是企业创效增收的责任主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施工生产,完成与业主的合同约定,不是项目部的终极目标,而仅仅是在追求项目施工管理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基础目标,施工管理效益最大化才是项目部的终极目标。对项目施工的管理者而言,项目没有利润,或项目利润指标没有实现最大化,即使其施工管理的其他指标完成得再好,都不能说这个项目的施工管理完成了任务,或者说实现了施工管理的目标。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的计划组织、监督、检查、考核奖罚等,都必须要始终牢固树立这种观念。否则,即使实施了承包制,也会偏离承包制的初始方向,走上歧途,并最终与企业所期望的目标渐行渐远。

2. 效益最大化——实施承包制的第一目标

在市场经济时代,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优劣的核心指标。对施工企业来说,不计成本的安全质量管理,不是最优的安全质量管理,没有效益的进度产值追求,是最差的施工管理追求。在实施承包制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效益最大化置于各项指标的核心地位,理性评估,努力寻求项目效益指标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合约、合规、合法的平衡点和公约数。既不应为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忽视其他指标在施工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随意减少必须产生的成本费用;也不应一味强调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的重要性,而肆意加大不必要的资源投入,无效增加施工管理的成本费用。

3. 领导艺术——实施承包制的第一关键

不容否认的是,在实施承包制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的领导集体,特别是项目的第一行政管理者,其领导艺术,包括其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将直接决定这个项目的施工管理绩效优劣,从而直接影响这个项目承包目标的实现程度。施工管理是一门领导艺术,再好的管理方法,在一个庸才手里,也必然会夭折,只有智者才可能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项目的第一行政管理者,是否具有真才实学,是否具有一颗真心实意为企业谋效、为职工谋利的心,是否能够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同舟共济,能否与“班子成员”一道从根本上调动大多数职工的施工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了这个项目的承包目标能否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行政第一管理者的领导艺术高低、管理能力强弱,是实施承包制的第一关键。

4. 责权利关系——实施承包制的第一基础

承包制的本质内涵,就是建立承包双方明确而清晰的责权利关系。如果承包双方的责任关系不清、权限范围不详、利益分配不细、奖惩规定不明,那么:一方面,承包合同的内在监督“约束”作用就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承包者也难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合同的约束压力和努力完成合同指标的持续动力。因此,界定责权利关系,是实施承包制的第一基础。

5. 试点推行——实施承包制的第一途径

五处是一个计划经济印记十分浓厚的传统施工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承包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诸多环节和人事。推行承包制,时机和路径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在没有一个使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全面铺开,一哄而推,势必潜藏“南辕北辙”的风险。犹如游击战是中国革命的制胜法宝一样,其实施之初,也仅仅是“星星之火”而已,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坚定不移的论点推行,才形成了后来所到之处所向无敌的燎原之势。因此,在推行承包制的策略上,应该坚持先试点、后铺开的实施路径,以切实保证不改变承包初衷、不偏离承包方向。

【注释】

[1]本文在中铁二局五公司党建理论研讨会上发表,获一等奖,1997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