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处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分级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由于高度不太高,因高度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可通过各种措施较容易地加以解决,所以在此高度范围内造成的事故,大部分是轻伤。30m以上高处作业发生的事故,从伤害严重性来看,又比15~30m高处作业更为严重。在划分高处作业等级时,一是从高处作业高度考虑,二是从引起高处作业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考虑,将可能坠落的危险程度用高处作业级别表示。

高处作业按照作业高度及引起高处作业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分级。

1.高处作业高度的区段划分

高处作业按照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

(1)2~5m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由于高度不太高,因高度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可通过各种措施较容易地加以解决,所以在此高度范围内造成的事故,大部分是轻伤。

(2)5~15m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5~15m时,发生重伤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将15m定为一个分界点。

(3)15~30m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15~30m时,发生直接坠落的事故基本上是死亡事故。

(4)30m以上高处作业

30m以上高处作业发生的事故,从伤害严重性来看,又比15~30m高处作业更为严重。当高度引起的危险性达到一个极端(即指最危险状态)时,就没有必要再细分。因此,将30m以上的作业统统划为一个区域。

2.引起高处作业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

由于工作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高处作业条件比较特殊或恶劣,通常有11种较易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

(1)阵风风力5级(8.0m/s)以上。

5级风的风速是8.0~10.7m/s,单位迎风面积上的风压为150~246N/m2,5级风能使大树枝摇摆,电线呼呼有声,在此种情况下的高处作业是危险的。

(2)《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条件。Ⅱ级或Ⅱ级以上高温下作业容易发生中暑、晕眩等症状,在高处作业中,人的中暑和晕眩等可直接造成坠落事故。

(3)平均温度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

气温低于10℃时在高处露天作业,寒冷感增加,影响了操作灵活性,加之风压增大,容易发生坠落事故。低温时作业人员手部皮肤温度下降,当降到一定程度时,手部操作灵活性显著受到影响,肌力下降,在此种情况下的高处作业,特别容易在攀登作业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

(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

(5)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特别是冰)覆盖在作业场地,会产生打滑现象,使作业者可能滑倒而造成坠落。

(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较差,采用人工照明进行高处作业时,由于改变了人们一般的生活习惯,容易引起疲劳和不适应。又因人工照明的效果一般比不上日光照明,因此,自然光线不足时的高处作业更容易发生事故。

(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规定距离。

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等作业方式,接近或接触带电体,对带电设备和线路进行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可能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交叉跨越或误入邻相,引起触电坠落危险。

(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意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他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9)《体力劳动强度等级》(GB 3869)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

(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

(11)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在发生灾害的环境中从事的高处作业,作业条件极其恶劣和特殊,抢救者高度紧张,容易造成坠落事故。

3.高处作业等级划分

在划分高处作业等级时,一是从高处作业高度考虑,二是从引起高处作业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考虑,将可能坠落的危险程度用高处作业级别表示。分级时,首先根据坠落的危险高度,将作业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然后根据高处作业的客观危险因素,对不存在本节列举的任一种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本节所列11种)的高处作业按表5-1规定的A类法分级,存在本节列举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5-1规定的B类法分级。

表5-1 高处作业分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