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案例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案例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系统节能高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整个建筑的运行成本。R134a可应用于新型中高温固定式商业制冷系统,如冷水机组及家用制冷器具。另外,还可以用于替换现有的R22制冷系统及空调系统。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当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认可并推荐使用的环保制冷剂,也是目前主流的环保制冷剂,广泛用于新制冷空调设备上的初装和维修过程中的再添加。

1.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舶来品,用于施工行业需要改造、消化和吸收,国内建筑企业结合国内实际,以项目安全、质量、成本、进度和环境保护等目标控制为基础,积极进行开发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集成平台,能够实现施工过程中资源采购和管理,实现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监控,施工技术方法的模拟和优化,能够对施工的资源流进行动态信息跟踪,实现定量的动态管理等功能,达到高效低能耗的目的。

2.公共照明系统

采用EIB和大容量智能调光器组成智能调光系统。智能系统节能高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整个建筑的运行成本。

3.建筑照明

采用三基色节能灯,只需耗费普通白炽灯用电量的1/5~1/4,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电能和资源的消耗。

4.设备隔振减振技术

主要是为发电机、冷水机组、水泵、风机、空调机组等振动设备的基础增加隔振装置,使设备与地基之间的近刚性连接变为弹性体连接,或在流速高、振动大的管道支架上设置弹簧、阻尼橡胶隔振装置,以隔离或减少振动能量的传递,有效控制固体传声造成的噪声源,降低设备的扰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减振降噪,同时达到保护建筑物、设备、管道的目的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隔振减震技术的主要作用有:

(1)基础隔振技术可以使建筑结构、机器寿命延长,维修时间间隔拉长,降低维修费用。

(2)有效控制固体传声造成的噪声源,降低设备的扰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专项消除噪声的费用投入。

(3)改变以往大刚度基础支承设备的做法,减少基础结构的建造费用。

(4)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减少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危害,防止振动病的发生(我国已将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5.中水系统设计强化节能减排

中水系统用于地下室至顶层的卫生间的清洗,同时,中水亦可用作消防水的备用水源,中水储存池与消防水池合建。与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为1~3元/t,而海水淡化的成本为5~7元/t,跨流域调水的成本为5~20元/t。从环保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6.制冷剂采用R134a取代R22,保护臭氧层

R134a可应用于新型中高温固定式商业制冷系统,如冷水机组及家用制冷器具。另外,还可以用于替换现有的R22(只能使用到2020年,而R134a却无具体限用年限)制冷系统及空调系统。同时也是新型移动式空调的全球标准。

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当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认可并推荐使用的环保制冷剂,也是目前主流的环保制冷剂,广泛用于新制冷空调设备上的初装和维修过程中的再添加。

7.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利用屋面构架、建筑屋面、阳台、外墙及遮阳等,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分为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

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基于集热-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

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池组件有多个单晶硅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2)技术指标

(1)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和《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技术要求进行。

(2)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按《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技术要求进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MJ/m2的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大部,以及云南、广东、海南的部分低纬度地区。

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宜建小区式发电厂。

8.供热计量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供热计量技术是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热量、热用户的用热量进行计量,包括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楼栋热计量和分户热计量。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应采用热量计量装置进行计量,热源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应分项计量,循环水泵电量宜单独计量。

2)技术指标

供热计量方法按《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要求进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国所有采暖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