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阳系变化之太阳的变化

太阳系变化之太阳的变化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到太阳风暴发生时向地球释放大量放射线和带电粒子的影响,现在全球数十亿人正在使用的手机网络系统也受到严重干扰。塞德娜的神秘轨道及IBEX发现的神秘飘带表明,太阳系外一定存在一个天体影响着太阳系,这个天体很有可能就是太阳的黑暗伴星,也就是有时科学家所称的第二个太阳,两个太阳形成双星系统。

地球发生巨变的时候,我们的太阳也正在经历种种变化。太阳活动加强,太阳磁场强度波动,神秘的黑暗伴星,太阳周围惊现的不明飞行物体……神秘莫测的星空,又因太阳添上不少谜题。

太阳的活跃是我们从未观察过的——起码在有记载的历史里。辐射放射、质子放射,和其他一些反常的能量燃烧,所有这些频率的增加都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如第五章所述,太阳活动会在2012年左右达到高峰期。在此,我们就不作赘述了。我们知道,太阳活动有11年的小周期和22年的大周期,而第24个太阳活动峰预计2013年到来。

太阳风暴向地球“开火”。

NASA公布的通过SDO捕捉到的一组太阳风暴。

太阳活动正处于8000年来的顶峰,肆意向地球“开火”。2005年1月20日爆发的太阳耀斑产生了50年内最大的一次质子风暴,其峰值15分钟内就到达地球,而以往通常都是2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地球。2010年4月21日,NASA公布了通过SDO捕捉到的一组太阳风暴(Solar Windstorm)画面,这组画面清晰地显示了巨大的风眼在太阳表面肆虐。

2011年甫一开始,增强的太阳活动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2月15日,北京时间9时56分,太阳爆发5年来最强烈的一次耀斑,释放大量带电粒子,以每秒900公里的速度冲向地球,打破了太阳长达3年之久的沉寂期。由于受到太阳风暴发生时向地球释放大量放射线和带电粒子的影响,现在全球数十亿人正在使用的手机网络系统也受到严重干扰。未来,等待我们的又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太阳磁场遍及太阳系,因此又被称为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IMF是一个弱场,在地球附近的磁场强度在1—37nT(1nT=10亿分之一特斯拉,特斯拉为磁场强度的单位)范围内变化,平均值约6nT。

1882—2008年的星际磁场强度图,显示了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变化。通常认为IMF有一个4nT的底限,IMF的磁场强度不会低于它。

下面两幅图是来自NOAA的资料:2000—2010年的星际磁场强度图。图片显示,2005年IMF开始下滑持续低走,到2009年12月,IMF强度竟下降到了1nT,这是有记录以来从未曾发生过的。2010年起,IMF回升到正常水平。

IMF延伸至星际空间时,呈现一个波浪状结构。

1975—2010年,磁场与太阳的11年活动周期相对应。

IMF有一个4nT的底限。

2000—2010年的星际磁场强度图。

当科学家发现天王星海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理论计算值不符合时,曾设想在外层空间可能另有一个天体的引力在干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动。这个天体可能是一颗未知的大行星,也可能是太阳系的另一颗恒星——太阳伴星(Companion Star)。

1984年,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穆勒(Richard Muller)及其同事提出了太阳存在着一颗伴星这一假说。与此同时,另外的两位天体物理学者丹尼尔·惠特米尔(Daniel Whitmire)和杰克逊,也独立地提出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假说。他们用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的名字,把这颗推想出来的太阳伴星称为复仇星(Nemesis),与太阳形成双星系统(Binary Star System)。这一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沃尔特·克鲁特顿(Walter Cruttenden)以此为研究,创建了双星研究所(Binary Research Institute),并完善出一套双星系统理论(Binary Research Theory)。

Nemesis假说的动机来源之一便是理查德·穆勒在1983年提出的天罚论(Nemesis Theory)──我们太阳的褐矮星伴星每2600万年就会接近太阳系的最边上,扰乱奥尔特云(Oort Cloud)中彗星的运动轨道,使这些彗星朝我们的方向飞来,从而造成地球上的大灭绝。根据设想,Nemesis可能是红矮星,大小不到太阳的1/3,明亮度约是太阳的1/1000;Nemesis可能在一个椭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近日点(最近点)约距太阳0.5光年,能进入奥尔特云中间。Nemesis的远日点(最遥远的点),接近3光年远。太阳已知的最近邻居,比邻星,约4.25光年远。

太阳伴星。

伴星复仇女神的运行轨道。

由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博士首次发现的小行星塞德娜(Sedna),给出了太阳伴星存在的间接的物理证明。塞德娜是一个矮行星,位于柯伊伯带(Kuiper Belt)和奥尔特云之间,有一个绕太阳的超长椭圆形轨道。这显示了必须有一个天体为塞德娜的轨道负责,其引力足以保持塞德娜在远端时的位置。2009年10月,NASA的星际边界探测器(Interstellar Boundary Explorer,缩写为IBEX)首次完成太阳风层(Heliosphere)的全天天空图像,发现了一个起源未知的飘带垂直于太阳风层外的星系磁场的方向。

塞德娜的神秘轨道及IBEX发现的神秘飘带表明,太阳系外一定存在一个天体影响着太阳系,这个天体很有可能就是太阳的黑暗伴星,也就是有时科学家所称的第二个太阳,两个太阳形成双星系统。

《黑暗伴星》(The Dark Star)的作者安迪·劳埃德(Andy Lloyd)还认为,这个伴星是个亚褐矮星(Sub-Brown Dwarf),有自己的行星:前五个较小;第六个地球般大小的叫Homeworld;第七个我们称作尼比鲁。

神秘飘带垂直于太阳风层外的星系磁场。

“暗星(Dark Star)正在慢慢接近,并且与我们的太阳在很多方面产生了共振。这使太阳系所有的行星都变暖了,不仅仅是地球。大范围的太阳系变化已经无法阻挡。”卡米洛特工程(Project Camelot)的《全景图》如此提到。

2010年1月18日左右,NASA专门监测太阳的立体飞船——环日立体摄影卫星(Stereo Spacecraft)开始记录到在太阳周围有许多UFO。从照片上看,这些物体绝非自然天体,直径都在地球的数倍。这些“UFO似乎在活动,因为在NASA许多立体照片上,它们都处在不同的位置”。它们不像是行星或某些体积较大的小行星、彗星,否则早已经被太阳产生的强大引力吸进太阳了。

量子物理学家哈拉·美茵(Nassim Haramein)说,他看到这些飞行的东西后给NASA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问NASA的人说他们认为这些是什么东西。随后NASA就撤换了网站上的视频。NASA立体投影科学家戈曼(Joe Gurman)博士解释说,这些不明飞行物是由于NASA设备出现故障,数据超压缩形成的假相。如果真相是这样,NASA为什么还要撤换照片和视频资料?NASA到底想要隐瞒什么?

2010年1月18日至今,这个事情出现了重大的发展,太阳轨道上的这些超级UFO正不断地增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2月27日,美国NASA公布了最新的照片,这些超级UFO竟然增加到几千艘,每一艘的直径都超过地球。这些停在太阳轨道上的密密麻麻UFO,似乎在为什么事情“忙碌”着。是我们的太阳出现了什么问题吗?美国科学家观测到,不明飞行物总是在太阳发生大规模喷发前闯入。至于这些UFO到底是不是因为太阳确实有问题而过来的,NASA正在紧张地观察和研究。

哈拉·美茵获取了NASA撤换前的原始照片和视频,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对这些UFO进行分析。他在长约10分钟的视频解释中指出,这些地球大小的UFO实际上是巨大的外星飞船或是能跨越时空的巨型飞船,这些外星飞船利用太阳作为黑洞奇点或星门,来造访我们的太阳系。他还表示,太阳周围经常有不明飞行物光顾。并且不只一艘,而是一个完整的编队。

太阳周围的不明飞行物体。

其他的爱好者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了自己的以下“不”结论:一是不可能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表面;二是不是NASA解释的望远镜故障,因为很多天文学家都观测到过,这次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也观测到了;三是不会是噪点,望远镜处理照片流程:一次性同时拍多张,再通过比较(噪点是随机出现的,比较同时间的多张图可以除去这种可能),最后合成,所以太空望远镜一般不会有噪点;四是陨石或天体会被吸进去,而这次的可以徘徊飞行;五是不会是太阳的抛出物,比较以前的太阳照片你会明白,太阳不会抛出球状物。

2012年确实是太阳不寻常的一年,包括太阳黑子的不正常活动、地球气象的大异常等。这些UFO是因为太阳确实有问题而过来的吗?还是如科学家所言是从太阳寻找星门跨维来到地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