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印刷年

陕西印刷年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陕西印刷产业依托陕西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紧紧抓住出版产业、包装产业和社会需求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印刷总产值占陕西省GDP的1.26%,占全国印刷总产值的1.6%,印刷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解放初,陕西的印刷企业以国有、集体为主,国有、集体印刷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占据了主导地位。

陕西印刷60年

陕西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 邢亚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陕西印刷产业依托陕西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紧紧抓住出版产业、包装产业和社会需求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60年来,陕西印刷产业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不但传承了文明,繁荣了文化,为经济建设做出了成绩,而且实现了自身质的蜕变与腾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

一、印刷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的印刷企业仅有几十家,印刷从业人员不足2000人,主要是私营企业或印刷家庭作坊。50年代初才逐步组建成立了西安新华印刷厂、陕西省印刷厂和国营五四四厂(西安印钞厂)等国有大、中型印刷企业。20世纪70年代末,陕西印刷企业不足千家,印刷从业人员约3万人,绝大部分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印刷企业。到1985年,陕西已有62家县级以上印刷厂,印刷规模不断扩大,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主要以书刊印刷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到1990年,陕西的印刷企业已经发展到了2116家,印刷职工总数41214人,印刷工业总产值28061.25万元,拥有胶印机30余台,其中进口11台。1999年,陕西各类印刷企业达到了3917家,印刷从业人员约6万人,印刷总产值20亿元。截至2007年底,陕西有各类印刷企业4462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98家,排制版和装订等专项印刷企业170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48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214家,打字、复印、影印三印企业2391家),印刷从业人员9.9万人,印刷资产总额105.72亿元、利税总额8.1亿元、印刷总产值68亿元、全年用纸总量60万吨。印刷总产值占陕西省GDP的1.26%,占全国印刷总产值的1.6%,印刷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二、印刷产业门类日益齐全

建国之初,陕西主要以印刷书刊为主,附带有部分票证印刷,产业门类单一、原始。经过多年发展,陕西的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票证及其他印刷品印刷门类齐全,已经由原来的单一报纸、书刊印刷转向了出版物、包装装潢、其他印刷品印刷并举的多门类、多元化的印刷格局。陕西的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年画、挂历、画册等出版物印刷能满足当地95%以上的需求,除少量高档书画产品外,出版物基本都在当地印刷。近年来,陕西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有了很大发展,塑料印刷、金属制品印刷以及商业票据印刷、磁卡印刷、证件印刷等门类齐全。

三、印刷工艺渐趋完备

50年代初,陕西以小型凸印和石印设备为主,仅有少量几台胶印机。1957年以后,自动化的大中型铅印机和胶印机逐渐增加,活字排版工艺进行了革新。1978年开始,印刷工艺、设备走向光电革新期,激光照排技术逐渐普及。1992年,陕西省属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基本淘汰了铅印制版和铅字印刷,基本实现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目前,陕西胶印、凹印、柔印、网印、数码印刷等各种印刷方式俱全。书刊、报纸等出版物印刷主要采用胶印工艺。包装装潢印刷中,烟包印刷以卷筒纸凹印为主,其他包装产品胶印、凹印、柔印、网印都有,胶印比重较大,柔印比例较小。其他印刷品印刷工艺呈多样化趋势,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近年来,为满足短周期、小批量、个性化的印刷需求,数码印刷工艺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趋势。印前的激光照排、彩色桌面系统已经全面普及,直接制版技术发展迅速。印后加工已淘汰了手工作业,胶订联动线发展已形成趋势。

四、印刷设备、器材品质不断提高

1949年前,陕西仅有一台德国产的单色四开胶印机。1950年,国营五四四厂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调来单色全开胶印机13台,单色对开胶印机13台,单色四开胶印机1台,并于1958年引进了德国四色全开胶印机1台,是当时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早的多色胶印机。20世纪80年代初,陕西加大了印刷设备、器材的技改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力度,从激光照排到彩色制版,从数字印刷机到高速多色卷筒纸轮转机,陕西的印刷设备能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陕西的进口和国产胶印机达60台,胶印轮转机30台,双色胶印机超过100台,单色胶印机超千台,全省书刊定点印刷企业印刷书刊均已采用平版印刷。目前,陕西现已有CTP直接制版机5台,商业轮转机10台,四色以上平板胶印机百余台,卷筒纸胶印机近50台,胶订联动线7条,精装联动线4条,已经拥有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印刷设备。中低档的柔印版材、进口新闻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等已广泛应用。CTP版材、高档柔印版材、进口专用油墨、特种纸张等高品质印刷器材的使用量也在逐年上升。

五、印刷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建国后,陕西各印刷企业普遍增设了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环节,在车间设立了专、兼职质检人员。1959年,西安新华印刷厂印制的《幻想张着美丽的翅膀》、陕西省印刷厂印制的《陕南红色山歌》等图书被文化部选送参加了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印刷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国有大型印刷企业纷纷通过了IS9000质量认证,全面加强印刷产品质量。1991年,陕西下发《陕西省书刊印刷定点厂印刷产品质量管理办法》,1992年陕西省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成立,全面建立了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对全省各类图书、教科书、报刊、画册、年历、年画、产品说明书、纸制品包装装潢印刷品、其他印刷品等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印刷产品质量明显提升。陕西人教版教材印制质量常年保持在全国前列,2000年为全国第四。1996年至2000年,陕西书刊印刷质量连续获新闻出版总署书刊印刷质量铜奖,2001~2005年为银奖,其中2002年为全国第三。多年来,陕西已经累计获书刊印刷署优产品20000余种。同时,陕西的包装装潢印刷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基本结束了陕西包装产品大量外流印刷的被动局面,像西凤酒、好猫烟等高质量要求的商标也逐步流回陕西印刷。

六、印刷企业在改组、改制、机制创新中前进

解放初,陕西的印刷企业以国有、集体为主,国有、集体印刷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占据了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印刷市场的变化,国有、集体印刷企业开始在改组、改制,机制创新中寻求出路。90年代中后期,西安第一印刷厂等一批国有印刷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安康市印刷厂等一批国有印刷企业完成了民营化改造,宝鸡市人民印刷厂等一批国有印刷企业吸引外资重组为合资企业,另有一批县(区)、乡(镇)创办、挂靠的“戴着红帽子”的集体所有制印刷企业脱钩还原了身份。2005年陕西省印刷厂整体改制工作完成,2006年西安新华印刷厂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08年国营五二三厂也完成了国企改制,陕西具有代表性的国有3大印刷厂全部完成了改制工作。目前,陕西国有、集体印刷企业的比例已由原来的70%,下降到现在的22%,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机制创新成果显著。

七、印刷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从经营范围看,建国初期,陕西的印刷产品基本是单一的书刊印刷。现在,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三足鼎立,齐头并进。从企业类型看,解放初,陕西鲜有大中型印刷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陕西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已经超百家,形成了陕西金叶、环球印务等上市公司和大型印刷企业集团。从企业性质看,印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国有、集体印刷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民营印刷企业异军突起。2008年,陕西的2122家印刷企业中,国有企业140家,集体企业298家,中外合资企业20家,独资1家,其余78%的印刷企业均为各种形式的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已基本形成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民营、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存的多类型、多层次的格局。

八、区域印刷产业带逐渐形成

印刷产业的发展与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长久以来陕西关中平原“四市一区”聚积了全省近80%的印刷企业,年印刷总产值占全省的90%以上。区域印刷产业的长足发展,印刷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印刷经营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印刷资源的聚集、印刷产品的拓展和细分成为一种必然。依托区域印刷发展优势,2005年4月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园区规划用地6000亩,计划投资100亿元。目前,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已引进入区项目36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23.26亿元,项目总占地1593.61亩,项目建成后预计销售收入35亿元,新增税收2亿元。已有人民日报社西安印务中心、双健包装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有中国地图出版社、西安雄风印务等项目开工建设。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中小企业园一期已引进项目15家,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5亿元,上缴税金2000多万元。一个以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为中心的链接宝鸡、咸阳、渭南的关中区域印刷产业带已渐趋形成。

(注:本文所指的印刷产业不包含印刷机械制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