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

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搞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有利于防止农村社会内卷化。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实现小康社会,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也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而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和实现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二)搞好农村村级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_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六、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

搞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有利于防止农村社会内卷化。农村村级党支部的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村级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离得最近,联系更直接,其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我党的看法和态度,关系着人民群众是否坚定地支持拥护我党长期执政下去。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实现小康社会,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也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而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和实现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农村村级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必须要加强和改进村级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一)农村村级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村级党支部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党的建设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普遍和突出。

其一,村级债务比较重,党组织缺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物质手段。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村级债务累累,党组织无钱办事。有资料反映,全国村一级平均负债达到20万~30万元。沉重的债务使村支部的各项工作举步维艰,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甚至要解决干部的工资待遇,都是动辄向农民伸手摊派,增加农民负担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村党支部组织相对软弱涣散,班子不健全,战斗力不强。这一问题首先表现为农村的村支部书记难产生。有的村长期找不到支部书记的合适人选,于是采取轮流任职或请老支部书记继续留任的办法。勉强凑合支部书记人选的结果,往往是职责难以认真履行。在这些勉强任职的支部书记中,有的人没有全局观念,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严重,独断专行,成为“土皇帝”。有的人没有经济头脑,不去思考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工作停留在维持日常收粮收款、计划生育上。这一问题还表现为村级班子不稳定。由于村级干部的收入低、没保障,干部配置难以到位,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党的活动不正常,党的自身建设无人抓。

其三,发展党员难,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首先是党员发展难。随着社会转型,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偏远的农村流向全国各地,寻找挣钱和发展的机会。人口的流动既带动了信息的流动,打破了农村的闭塞状态,也给农村带来了资金,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随着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留下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这种人口状况,在客观上给农村村级党组织汲取新鲜力量带来了困难。农村发展党员缺乏合适的对象,即使有少数合适的人,他们的入党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在中青年中发展党员难,导致现有农村党员结构普遍老化,多数都是20世纪7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其四,部分地方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矛盾比较严重,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一般采取的都是“海选”的方式,在一些地方,一些法治观念淡漠者、宗族势力的代表、某些社会势力的代表,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进入村委会后,往往把权力作为争取和维护部分人私利的工具。他们与村党支部比大小、论高低、争权力,有的甚至借口村委会是“村民选出来的”,不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也不接受乡镇政府下达的任务,凭借宗族势力把村子变成党支部无法发挥作用的“土围子”。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其五,农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扩大。农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原因,一是由于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在工作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重视经济工作而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由于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式的生产经营,农民难以集中。三是由于大众传媒在农村的覆盖面不高,针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不多,影响有限。农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结果,是宗教势力甚至是邪教势力增长,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扩大,封建迷信有了市场,赌博之风蔓延。

其六,部分村党组织角色错位,职能弱化。在一些地方,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的村级党组织,时间和精力没有放在党的建设上,而成了上级组织延伸到村里的办事机构。抓计划生育、收各种费用、应付各部门的各种达标检查等,花去了村干部的大量时间。对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村级的党组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反而比较少。

(二)搞好农村村级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最主要的差距还是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还有几千万人处于贫困状态,农村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畜力和手工劳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距相当突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首先,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保证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以集体经济为物质基础,只有在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如果缺乏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和切实帮助,势必会导致党的基层组织号召无力,指挥不灵,进而影响到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二,要加强村党支部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书队伍的建设。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首先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而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核心是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一个好书记,建一个好班子,选准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离开了党组织的领导,离开了村支书的带领,农村集体经济就不可能发展,农民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在实际工作中,要在选人标准、选人渠道、选人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在选人标准上,要坚持三条标准:第一,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第二,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多元利益冲突的错综复杂环境中驾驭局势;第三,具有乐为群众谋利益,愿意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奉献精神。

在选人渠道上,要拓宽思路,扩大视野。除了从回乡的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的党员中选拔外,还可以从乡村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的党员选拔,也可以采取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兼职、村干部进行异地交流等办法解决。

在选人方式上,既可以按党章规定的程序实行民主选举、组织考察、村支部或乡镇党委讨论决定,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村支部或乡镇党委定职数、群众定去留、竞争定岗位的办法,把农村党员中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支部班子队伍中来,选拔到村支部书记岗位上来。

对已经选拔出的支部书记,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在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关心,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保障,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盼头”,集中精力带领支部一班人,领导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第三,要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领导农村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要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的规定,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现阶段,继续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村级民主选举。村支部要督促村民委员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村民按期、自由进行直接选举,把群众真正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中。

加强村级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情,如村里提留款的收缴和使用,村干部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和标准、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办公益事业需要村民负责的事项、土地承包、宅基地的使用和集体经济项目的承包方案等等,村支部都要督促村委会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最后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并通过定期报告工作和民主评议的制度来监督和保证决策的正确实施。

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村支部要督促村委会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的实际,通过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本村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村民的权利、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都规定得明明白白,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村支部都要督促村委会向村民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严格的村务公开制度,从公开的时间、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及工作责任上作出严格的规定,克服部分地方出现的形式主义、半途而废、公开不到位等问题。在给群众一个明白的同时,还干部们一个清白。

第四,要加强党支部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村党组织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来检验。因此,村党支部组织必须把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应有的高度,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

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大力开展对农民的“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使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正确认识致富的原因,不忘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忘党的政策好,永远听党的话,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在农民群众中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不忘过去贫穷的历史,从而不断开拓创新,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状态。要经常在农民中进行理想、信仰教育,宣传科学和真理,破除愚昧落后,把广大农民群众从传统的封建迷信和落后的宗族文化习俗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建设小康社会。

最后,要改进村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价值趋向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必须顺应农村社会的这些发展变化,在实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工夫。

在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上,要紧紧抓住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经济工作。要克服就党建抓党建,使党建走出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建设中,把党建工作贯穿到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等各个领域。围绕中心转,围绕中心干,积极促进和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要多开展一些学技术、学经验、换观念、交流信息的活动,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上,要紧紧结合党员队伍的实际。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生产经营方式各不相同,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必须要从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方式的多样性。要打破活动对象上的“一刀切”现象,注重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打破方法上的“一刀切”,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打破时间安排上的“一刀切”,注重教育时间上的灵活性。总之,要从增强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发,改进村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