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烤烟等级识别

烤烟等级识别

时间:2022-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烟叶含水率的测定一般分为感官检验法和烘箱检验法。实验前将烟叶回潮至适宜水分状态。上二棚叶及顶叶调制后呈现橘黄色,这类烟叶内含物质充实,烟叶生长发育好,用英文字母BF表示。等级划分是烤烟分级的最终体现。熟悉中下部、上部各等级标准规定;掌握中下部、上部各等级的外观特征;正确识别各等级烟叶。准备包含XL、XF、CL、CF、BL、BF、BR各组等级的烟叶样品一套,且烟叶水分适宜,样品应扎把加封注明级别代号

第二部分 教学实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不同部位烤烟的成熟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够准确区别不同部位的烟叶;

2.掌握初烤烟的外观特征,从不同颜色的烟叶中准确而迅速地挑出不同颜色的烤烟;

3.能够识别不同组别的烟叶;

4.掌握各分级因素不同档次的外观表现,识别不同档次的烟叶。

实验一 烟叶含水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烟叶含水率的测定一般分为感官检验法和烘箱检验法。通过感官判断法,认识不同烟叶的水分含量;通过烘箱检验法,准确测定烟叶的含水率,为烟叶的验收储存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不同水分含量的烤烟烟叶若干、分析天平(感量1/1000 g)、温度计、电热烘箱、干燥器、样品盒,镊子、刀片等。

三、方法步骤

1.感官检验法

感官检验法感官判断主要是凭眼看、手摸来判定烟叶含水量,通常把烟叶含水量分成五个档次:干、稍干、适宜、稍潮、潮。

干:烟筋硬脆易断,叶片易碎,手握沙沙作响,含水量15%左右。

稍干:烟筋稍脆易断,手握有响声,叶片稍碎,含水量16%左右。

适宜:烟筋稍软不易断,手握有响声,叶不碎,含水量17%左右。

稍潮:烟筋稍韧,不易断,叶片柔软,手握响声微弱,含水量18%左右。

潮:烟筋很韧,折不断,叶片湿润,手握无响声,含水量19%左右。

在分级操作中,水分的测定一般以手摸为主,若有争议,可借助仪器测定。国标中规定,验收中的水分用烘箱法测定。

2.烘箱检验法

初烤烟取约1/4的叶片,迅速切成宽度不超过5mm的小片或丝状,混匀后用已知干燥重量的样品盒称取试样约5~10g,记下试样重量,去盖后放入电热烘箱(100±2℃)中,自温度回升至100℃时算起,烘2小时,加盖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然后再称重,求出散失的水分重,水分重与烘前样品重之比即为含水率。

按下式计算百分率:

试样含水率(%)=[(试样重量-烘后重量)/试样重量]×100%

3.烘箱检验法的注意事项

(1)每批样品的测定均应做平行试验,两者绝对值的误差不超过0.5%,以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如平行试验结果误差超过规定时,应做第三份试验,在三份结果中以两个误差接近的平均值为准。

(2)检验结果所取数字位数,以0.1%为准,下一位数字按GB8170进行修约。

实验二 烟叶砂土率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烟株在大田要经过120d左右的生长发育,由于环境中的风沙、尘土的影响,烟叶表面含有一些树脂、芳香油、蜡质、茸毛等黏性较强的物质,加之烟叶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不可避免地要有一定的含沙率。

本实验主要通过采用重量检验法,了解烤烟的规格,掌握分级工作中砂土率的精确检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

不同砂土含量的烟叶若干、分析天平(感量1/10g)、毛刷(宽10cm,鬃长7cm左右)、油光纸、分离筛(附有筛盖和筛底)。

三、方法步骤

称取烟叶样品400~600g,在油光纸上将烟把解开,用毛刷逐片正反两面各轻刷5~8次,刷净。将搜集刷下的砂土通过分离筛,至筛不下为止。称样后,将筛下的砂土称重,记录重量。

四、计算方法

从样品中均匀取两个平行试样,计算砂土率。

砂土率(%)=(砂土重量/试样重量)×100%

五、注意事项

1.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数为测定结果。

2.检验结果所取数字位数,以0.1%为准,下一位数字按GB8170进行修约。

实验三 烤烟部位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在对烟叶分级之前,首先对烟叶进行分组,而部位分组是其中关键的一环。通过实验,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有其规律性,认真观察这些外观特征,准确、合理地确定各种情况下的烟叶部位,为分组进而科学地分级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

水分适宜的烟叶若干。其中有顶部、上二棚、腰叶、下二棚、脚叶各个部位的烟叶。条件允许的话,可包括不同的品种、类型、生态类型条件下的烟叶。实验前将烟叶回潮至适宜水分状态。

三、方法步骤

(一)下部叶的识别

下部叶着生在烟株的下部,包括脚叶和下二棚。

1.脚叶识别 脚叶为着生在烟株最下部的2~3片烟叶,多由烟株自苗床带来,表现假熟,识别方法如下:

(1)观察脉相。主脉细小而不外露,叶基部宽平。

(2)观察叶形。叶片小而圆。

(3)观察叶面。叶面平坦,由于靠近地面,叶面附有砂土。

(4)观察颜色。叶色多为淡黄或土黄,色度淡。

(5)手感叶片。叶片薄,且均匀一致,油分少,弹性差。

2.下二棚叶识别 下二棚叶为着生在脚叶上方与脚叶相邻的4~5片烟叶,识别方法如下:

(1)观察脉相。叶基部宽平,主脉较细,靠叶尖部分不显露,靠叶基部分微露,支脉细平。叶脉发白,近叶尖处较弯曲。

(2)观察叶形。叶形较宽圆,叶片较大,叶尖较钝。

(3)观察叶面。叶面平坦。

(4)观察颜色。叶色多为淡黄和正黄,叶尖部色稍深,基部稍浅。

(5)手感叶片。叶片稍薄,叶尖部与叶基部厚薄不匀,尖部稍厚,基部稍薄。油分“有”至“稍有”,弹性略差。

(二)中部叶的识别

着生在烟株中部的4~6片烟叶称为中部叶,俗称“腰叶”,识别方法如下:

1.观察脉相。主脉粗细适中,遮盖至微露,叶尖处稍弯曲,主支脉夹角较大。

2.观察叶形。宽至较宽,叶尖较钝。

3.观察叶面。叶面皱缩。

4.观察颜色。一般多呈现橘黄色,少数为柠檬黄色。

5.手感叶片。厚度均匀一致,稍薄至中等,少数叶色浅淡的叶片为稍薄,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叶片柔软,弹性强。

(三)上部叶的识别

上部叶为着生在烟株中部以上的几片烟叶,包括上二棚叶和顶叶,用英文字母B表示。

1.上二棚烟叶识别 上二棚烟叶是指着生在腰叶之上与腰叶相邻的4~5片烟叶。识别方法如下:

(1)观察脉相。主脉较粗,较显露,支脉突起。叶脉呈褐色,主支脉夹角较小。

(2)观察叶形。叶形较宽,叶尖部较锐。

(3)观察叶面。叶面稍皱折。

(4)观察颜色。叶色较深,多呈现橘黄和红棕色。

(5)手感叶片。叶片较厚,少数叶色浅的上二棚叶厚薄中等,油分较多,弹性较强。

2.顶叶识别 顶叶是指着生在烟株顶端的3~4片烟叶,识别方法如下:

(1)观察脉相。主脉粗大、显露,支脉突起,主支脉夹角小,呈棕褐色。

(2)观察叶形。叶形稍窄,叶尖部锐。

(3)观察叶面。叶面平坦。

(4)观察颜色。叶色偏深,多呈现橘黄和红棕色。

(5)手感叶片。叶片厚,油分较少,弹性略差。

四、注意事项

(1)识别烟叶部位应从叶片脉相、叶形、叶面、厚度、颜色五个方面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不要只以某一特征为依据,识别时要眼观与手摸相结合。

(2)在特殊情况下,部位的识别以脉相、叶形为依据。

(3)烟叶水分适宜,以烟筋稍软不易断,叶片不易破碎为准。

五、实验结果

将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的五把烟叶编好序号,把学生分成3~5人小组,每组识别出不同的部位,分析不同品种条件、不同生态条件下烟叶的外观特征规律,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四 烤烟颜色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真观察不同颜色的烟叶,学会基本的识别方法,加深感性认识,以便准确判断烤烟的颜色,为分级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水分适宜的烤烟若干,应包括淡黄、正黄、金黄、橘黄、深黄、红黄、棕黄各种颜色的烤烟;青黄烟当中应包括黄片青筋、黄带浮青、黄多青少、青黄、青多黄少的烟叶。由于烟叶回潮过程比较缓慢,在实验前应将烟叶回潮。

三、方法步骤

(一)下部柠檬黄色组的识别

一株烟的下部叶(下二棚、脚叶),经调制后烟叶表观呈柠檬黄色,用英文字母XL表示。这类烟叶的特点是叶片薄,一般为成熟叶,叶面比较平坦。如果田间通风透气性差,则易呈现假熟叶。其识别方法如下:

视觉反映:色稍浅淡,呈现淡黄或正黄,光泽稍暗,或稍带褪色部分。

手感叶片:叶片薄,弹性差,少有平滑部分。

识别时应注意:一些灰暗发白的烟叶(包括褪色烟)不应划归该组。

(二)下部橘黄色组的识别

下部叶调制后,叶表面呈现黄色,这类烟叶生长发育好,叶片稍薄,一般为成熟叶,用英文字母XF表示。其识别方法如下:

视觉反映:颜色深浅不太均匀,一般叶基部色稍浅,叶尖部色稍深,或叶片边缘部分色稍深,中间稍浅。

手感叶片:叶片稍薄,有疏松或“松弛”感觉。

(三)中部柠檬黄色组的识别

腰叶调制后呈现柠檬黄色,这类烟叶营养不足,发育不良,叶片稍薄,为成熟叶,用CL表示。其识别方法如下:

视觉反映:色稍浅,呈现纯正的黄色,光亮度比较好。

手感叶片:叶片稍薄至中等,皱缩感稍差,略有平滑感。

(四)中部橘黄色组的识别

腰叶调制后呈现橘黄色,叶片厚薄中等,烟叶成熟充分,生长发育好,用CF表示。其识别方法如下:

视觉反映:颜色均匀一致,深浅适中,光亮度较好。

手感叶片:叶片薄厚适中,皱缩感性强,呈疏松状态。

(五)上部柠檬黄色组的识别

上二棚叶及顶叶调制后呈现柠檬黄色,这类烟叶内含物质充实,烟叶生长发育良好。用英文字母BL表示。其识别方法如下:

视觉反映:叶面呈现较纯正的黄色,且颜色均匀一致。

手感叶片:叶片厚薄适中至稍厚,稍有平滑部分。

识别时应注意该组烟叶叶片较橘黄色稍薄,主脉不太粗显,认定部位时以叶形为主,一般带有上部叶特有的赤星病斑。

(六)上部橘黄色组的识别

上二棚叶及顶叶调制后呈现橘黄色,这类烟叶内含物质充实,烟叶生长发育好,用英文字母BF表示。其识别方法如下:

视觉反映:颜色稍深至深,且一般规律为部位愈向上颜色愈深。

手感叶片:叶片稍厚、叶片结构稍密或稍有硬实感。

识别时应注意叶面带有深色小斑块不能视为杂色,是成熟的象征。

(七)上部红棕色组的识别

上二棚叶及顶叶调制后,烟叶表面呈现红棕色,用BR表示。其识别方法如下:

视觉反映:颜色较橘黄色稍深,光泽稍暗,观察时红棕色比较均匀一致,如果深浅不一,或成块状颜色,就属烤红或潮红。

手感叶片:叶片稍厚至厚,稍有硬实感觉。

识别时应注意红棕色区别于其他因素造成的红色烟叶,如烤红、潮红等。

四、注意事项

1.同一颜色不同部位其颜色深浅不尽相同,衡量颜色深浅必须在同一部位进行。比如:同是柠檬黄,上部柠檬黄颜色略深,而下部柠檬黄颜色略浅。

2.红棕色是基本色,指正常生长调制的烟叶颜色,而那些因调制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红色、棕色,如烤红、潮红等不能视为红棕色。

3.成熟的叶片颜色略深,多呈现橘黄色。

4.留叶多,打顶晚的烟叶叶片薄,颜色浅淡,一般柠檬黄色多。

5.存放时间长的烟叶颜色会逐渐加深。

6.识别上部颜色组时应注意黄同红棕的区别。

7.识别下部柠檬黄色组时应注意与褪色的光滑叶片的区别。

8.叶面灰黄发白,叶背灰白色,色度淡,这类烟叶为褪色烟,不应划入基本色组,应划入光滑叶组。

五、实验结果

以组为单位,写出不同颜色烤烟的实验观察结果,总结出国标中的颜色档次。

实验五 烤烟副组因素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副组因素的概念及其在分级中的运用;掌握42级制烤烟国标中副组的划分方法,准确确定烟叶所属的副组。

二、实验材料

水分适宜的烟叶若干,主要由杂色烟、青黄烟、微带青的烟叶和有残伤、破损的烟叶组成。

三、方法步骤

(一)光滑叶的识别

1.光滑的概念:烟叶组织平滑或僵硬。

2.平滑的识别:手触叶片有似触塑料薄膜的感觉,多出现在下部烟叶。

3.僵硬的识别:手触叶片有似触硬质纸的感觉,多出现在上部烟叶。

4.光滑叶的识别

(1)特征识别:手摸叶表面有平滑或僵硬部分。

(2)光滑面积:光滑面积占全叶片20%以上即视为光滑叶。

(3)光滑面积分布:中、下部叶多在基部,上部叶多在沿主脉两侧。

5.褪色烟的识别

视觉反映:叶面灰暗发白,色度淡。特别是部分底脚叶不同程度地带有砂土。

手感:弹性差,有平滑感觉。

6.注意事项

(1)上部组织较密的叶片,虽有硬实感觉,但有成熟斑点,并且弹性较好,不能称为光滑叶。

(2)下部有些柠檬黄叶片,颜色浅淡,叶片薄,但手摸稍有疏松感,不能视为光滑叶。

(3)叶片带有平滑或僵硬部分,但面积小于20%,只能称局部光滑,不能称光滑叶。

(二)杂色叶识别

1.杂色的概念

指烟叶表面存在的非基本色颜色斑块(青黄色除外),包括轻度阴筋、蒸片、局部挂灰、全叶受熏染、青痕较多、严重烤红、潮红、受蚜虫损害等。

2.杂色叶的识别

(1)首先分清部位:分中下部杂色和上部杂色。

(2)特征识别:根据杂色类型进行识别。

(3)杂色分布:因受诸多方面影响,杂色分布较广,不规则。

(4)杂色面积估测:有块状或点状,应以杂色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杂色面积占20%以上(含20%)即视为杂色叶。

3.注意事项

(1)应注意含杂色程度的轻重,如透过叶背应视为残伤。

(2)叶面上存在有杂色,但视其面积不超过20%,只能视为杂色,不能视为杂色烟。

(3)在识别上部杂色叶时,程度较轻的烤红,对基本色影响不明显,可不按杂色处理。

(三)青黄烟识别

1.青黄烟的概念

指黄色烟叶上含有任何可见的青色,且不超过三成者。

2.青黄烟识别

(1)叶面特征识别:一是分布较普遍的程度不一的浮青色;二是局部的含青,而程度不超过三成。

(2)含青程度:最低限度,凡看到叶面任何可见的青色,不论其含量程度多么微弱,即视为青黄烟;最高限度,青色程度不能超过三成(含三成)。

(3)含青面积在30%以内。

(4)根据浮青程度识别时,应切实注意含青程度不能超过三成。

(5)根据含浮青面积识别时,不能超过30%。

3.注意事项

(1)应注意上、下限(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上限:不能超过三成,也就是含青的最大限度。下限:任何可见的青色,即凡视觉有青色现象,即视为青黄烟。

(2)对含青程度超过三成的烟叶应视为不列级。

(3)对青色程度判定时,应从严要求。

(四)微带青叶识别

1.微带青叶概念

指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者。

2.微带青叶识别

(1)叶面特征:一是叶脉带青(即青筋黄片),二是叶片含微浮青。

(2)青筋黄片识别:主、支脉带青,叶面是黄色,并且主、支脉带青部分不扩展到叶面(即叶脉边缘)。此类烟叶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上部烟。

(3)叶面含微浮青的识别:视觉反映较浮青色程度更轻微,面积在10%以内,此类情况在微带青叶组内所占比重较小。

3.注意事项

(1)在识别叶脉带青时,应注意不论叶脉青色程度轻重,均列入叶脉带青范围。

(2)在识别叶片含微浮青时应注意,一是必须是微浮青,二是面积不能超过10%。

(3)叶脉带青或叶片含浮青二者不能同时存在,如果二者同时存在,则不属于微带青范畴。

(4)在识别微带青叶时,不论是主脉青或是支脉青均为微带青叶,有部分上部烟叶基部主脉带青,叶上部不带青,仍属微带青范围。

(5)对那些程度较轻的微带青叶,视觉不太明显,识别时应严格掌握。

实验六 烤烟等级识别

一、实验目的

等级划分是烤烟分级的最终体现。通过实验,要求在正确区分部位、颜色的基础上,依据分级因素正确划分出各等级。熟悉中下部、上部各等级标准规定;掌握中下部、上部各等级的外观特征;正确识别各等级烟叶。

二、实验材料

1.标准样品的准备。准备包含XL、XF、CL、CF、BL、BF、BR各组等级的烟叶样品一套,且烟叶水分适宜,样品应扎把加封注明级别代号。

2.识别材料的准备。准备识别XL、XF、CL、CF、BL、BF、BR各组等级的烟叶材料若干套,且烟叶水分适宜。

三、方法步骤

(一)中下部等级识别

首先分清部位,一般中部烟叶叶片厚薄适中,下部烟基部薄,尖部厚,然后分清颜色,是橘黄或柠檬黄,在分清部位和颜色的基础上依据各品质因素要求衡量等级,一般中上等级要视其油分的多少,叶片结构的疏松程度及颜色的鲜暗,下等烟主要视其身份及残伤程度。

在衡量部位时不要以某一特征作依据,而忽视其他特征,比如有些下部烟叶主支脉比较明显,但叶片薄,组织结构松弛,不要误认为是上部,在识别颜色时,中下部颜色较上部普遍较浅,不要同上部颜色比较。

C1F:

着生部位:一般指生长在中部偏上位置的叶片。

视觉反映:颜色鲜亮且深浅均匀一致,油分多,色度浓,有明显的成熟斑点。

手触感觉:叶片厚薄适中,手感柔软,有弹性,皱缩感强。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部位要求严格,必须是中部叶,同时叶片要达到充分成熟,各项质量指标必须具备。其显著特点是成熟斑点多,色度浓。

该等级同上部接近,在衡量部位有异议时,以脉相为主,主脉基部粗显为上部,主脉半遮半露为中部。

成熟斑点为微小的密集的颗粒状,其他稍大的黑点或红点不是成熟斑点。

C2F: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中部中间位置。

视觉反映:油润感较强,颜色较鲜净。

手触感觉:手感叶片厚薄适中,柔软有弹性,叶面疏松,有皱缩感。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同C1F显著区别是叶片较纯净,成熟斑点较少,叶片较C1F稍薄,颜色均匀度稍差。

C3F: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中部偏下位置。

视觉反映:有油润感,颜色均匀度一般,尚有一定亮度。

手触感觉:叶片厚薄适中,弹性较好。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部位接近下部,不要同下部等级混淆。叶片稍薄,但全身一致,油分含量较C2F稍差。

C4F: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中部偏下部位。

视觉反映:油润感稍差,颜色深浅不匀,光泽稍暗。

手触感觉:叶片稍薄,弹性稍差。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叶基部质量稍差,或稍带平滑部分,同下部烟的显著区别在于主支脉是半遮半露,而不是细小。

X1F:

着生部位:生长在下部接近腰叶部位。

视觉反映:叶片有油润感,叶尖部质量较好,叶基部稍差。主脉尖部稍弯曲。

手触感觉:手感叶片基部薄,尖部厚,弹性比较好。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同C3F的区别:C3F叶片厚薄适中,X1F尖部厚,基部薄,并且基部颜色稍浅,尖部稍深。

X2F:

着生部位:生长在下二棚部位。

视觉反映:稍有油分,亮度稍差,叶形稍宽圆。

手触感觉:手感叶片稍薄,稍有松弛感觉。

识别时应注意:

(1)手感叶片有松弛感觉,同“疏松”有明显区别。

(2)主支脉趋向细小。

X3F:

着生部位:生长在下二棚偏下部位。

视觉反映:油分少,光泽稍暗。

手触感觉:手感叶片薄,叶面松弛,弹性差。

识别时应注意:

(1)不符合该等级长度要求的在X4F定级。

(2)叶面带有杂色部分。

(3)叶基部稍有平滑部分(但不超过20%)。

X4F:

着生部位:生长在脚叶部位。

视觉反映:假熟状态,油分少,有枯燥感,光泽暗淡。

手触感觉:叶片小而薄,手感叶面粗松,稍有响声。

识别时应注意:

(1)对含杂色大的烟叶应列入杂色等级或级外。

(2)应注意叶片的长度。

(3)中下部柠檬黄各级成熟程度较橘黄稍差,叶片稍薄,颜色稍浅,识别时可参考橘黄相应等级特征。

(二)上部等级识别

首先分清部位和颜色,然后根据品质因素要求明确等级,上部烟叶的显著特点是叶片较厚,颜色较深。在识别上部烟时应主要视其油分的多少,色度的强弱。中下等烟应视杂色面积的大小和颜色的鲜暗程度。

B1F: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上部接近腰叶位置。

视觉反映:叶片油润感强,色度浓,颜色略深,成熟斑点较多。

手触感觉:叶片稍厚,疏松程度略差,手触叶片有滑腻感。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明显特征是色度浓,成熟斑点较多,对那些颜色比较纯净鲜艳但未呈现成熟斑的烟叶不能划归该等级。发现有焦边焦点,是成熟的象征,凡是叶片结构达不到尚疏松的不能列入该级。

B2F: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上二棚部位。

视觉反映:有油润感,主支脉明显,颜色较深。

手触感觉:手感叶片厚实,组织略密。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同B1F的显著区别是叶片较纯净,成熟斑点较少,或带有少部分赤星病斑。

B3F: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上二棚以上部位。

视觉反映:叶片颜色较深,光泽稍暗,并带有少部分杂色,主支脉突出明显。叶形稍窄长。

手触感觉:叶片厚实,组织较密。

识别时应注意:含杂色面积的大小不可超过杂色规定。

B4F: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顶叶位置。

视觉反映:叶面较灰暗,或有棕褐色,带有面积较大的灰片(但不超过20%)。

手触感觉:叶面硬实,组织紧密,少有平滑部分。

识别时应注意:

(1)含杂色的面积不能超过规定。

(2)残伤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BlR:

着生部位:生长在上二棚部位。

视觉反映:颜色深,色度浓,有明显的成熟斑点。

手触感觉:有尚疏松感觉,油润感强。

识别时应注意:红棕色颜色较深,要同橘黄色严格区分开。

B2R:

着生部位:生长在上二棚部位。

视觉反映:颜色深,光泽稍暗,并带有较明显的焦边焦点。

手触感觉:手感组织略密,叶片稍厚。

B3R:

着生部位:生长在顶叶部位。

视觉反映:叶面带有明显焦点焦块,或部分杂色(但不超过规定),光泽暗。

手触感觉:手感组织紧密,叶片厚,有硬实感。

以上红棕色三个级同上部橘黄各级的显著区别是:红棕色属正常成熟,颜色较上部橘黄深,但质量比较好,在识别等级时应区别于因烘烤不当出现的烤红烟或因水分过大造成的潮红烟。

上部柠檬黄各级同橘黄各级的显著区别是:柠檬黄各级颜色浅淡,叶片稍薄,成熟斑点较少,叶面纯净并稍有平滑部分。

四、注意问题

1.上部橘黄各级同红棕各级应区别清楚。

2.带有焦边焦点,颜色略深的烟叶是成熟的象征,应正确掌握。

3.上部有些等级杂色较多,要注意衡量是否超过规定。

五、实验结果

观看中下部、上部烟叶的仿制样品;结合实物,简述中下部、上部各等级的品质规定;各等级的识别结果。

实验七 烤烟副组各等级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副组各等级品质规定。

2.掌握副组等级识别方法。

3.能够正确识别副组各等级烟叶。

二、材料准备

1.标准样品的准备。准备副组各等级样品一套,且烟叶水分适宜,样品应扎把加封注明组别代号。

2.识别材料的准备。准备识别副组各等级的烟叶材料若干套,要求所备原料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无部位要求的等级应包括上、中、下部位,杂色叶应包括各种杂色,且烟叶水分适宜。

三、识别步骤

1.观看副组各级实物样品,分清组别,然后根据各组别各个等级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级,同时要衡量各级的指标要求。

2.各等级的识别:

(1)光滑组。

S1:

部位要求:限于腰叶、上部、下二棚部位的烟叶。

视觉反映:有油润感,光亮度尚好。

手触感觉:叶面平滑,硬实,弹性略差,没有皱缩感觉。

识别时应注意:①对那些叶面鲜净、细致平展,光亮度尚好的烟叶应视为光滑叶,并不是质量好的象征。②对那些颜色浅淡的柠檬黄叶片,尚有皱缩感和弹性,不能视为光滑叶。

S2:

部位要求:包括上、下部位的烟叶。

视觉反映:叶面灰暗发白,无光泽感。

手触感觉:叶面僵硬或平滑,弹性差,一触即破。

识别时应注意:①上部顶叶较硬实,紧密平展的叶片属光滑叶。②中、下部褪色烟属光滑叶。

(2)杂色叶组。

杂色叶分中下部杂色叶和上部杂色叶。

CXlK:

部位要求:限于腰叶、下二棚部位的烟叶(不允许有脚叶)。

视觉反映:带有轻度杂色,其面积在30%以内。一般表现为轻度挂灰或小病斑黑点。

手触感觉:带杂色部分缺乏油润感,弹性差。

识别时应注意:杂色面积是否达到和超过20%,对杂色分布普遍的叶片应集中衡量。虽分布普遍但总面积不超过20%,不能视为杂色叶。

CX2K:

部位要求:包括中、下部位的杂色叶。

视觉反映:带有部分杂色,其面积在40%以内,光泽较暗。

手触感觉:叶片稍薄,弹性差。

识别时应注意:凡杂色面积超过40%者均属不列级,并注意残伤面积的大小。

B1K:

着生部位:一般生长在上二棚部位。

视觉反映:带有轻度杂色,其面积在30%以内。

手触感觉:带杂色部分弹性差,组织紧密,其余部分尚有油润感。

识别时应注意:要全面衡量含杂色的面积,不超过20%仍应划归主组,对上部烟叶特有的一些轻度烤红点或块不能视为杂色。

B2K:

着生部位:生长在上二棚部位。

视觉反映:带有中度杂色其面积在40%以内,光泽稍暗。

手触感觉:组织紧密,弹性差。

识别时应注意:中度杂色是指杂色,面积在30%至40%以内,超过40%为下一等级。

B3K:

着生部位:生长在上二棚及顶叶位置。

视觉反映:带有严重杂色,其面积在50%以内,光泽灰暗。

手触感觉:叶面硬实紧密,平展,弹性差。

识别时应注意:凡含杂色面积超过50%者均属不列级。

(3)微带青组。

要求在分级之前先分清部位,然后衡量微带青程度或面积,并根据品质因素规定划分等级。

B2V:

着生部位:出现于腰叶以上位置(不含腰叶)。

视觉反映:一般叶脉带青,叶面仍呈现基本色,光亮度尚好。

手触感觉:组织稍密,弹性较好。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除具备微带青特征外,其他品质因素要求比较高。

B3V:

着生部位:出现于上二棚或顶叶部位。

视觉反映:光亮度稍差,叶脉带青部分较明显。

手触感觉:组织紧密,弹性稍差,稍有硬实感。

识别时应注意:对叶脉周围青色程度严重的烟叶应列入青黄烟组定级。

C3V:

着生部位:限于腰叶部位的烟叶。

视觉反映:青筋黄片烟叶,油分较多,光亮度好。

手触感觉:组织疏松,弹性较好。

识别时应注意:①质量达不到C3V的烟叶应在X2V定级。②该等级除具备微带青特征外,品质因素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油分,色度),识别时应严格掌握。

X2V:

着生部位:限于下二棚部位的烟叶。

视觉反映:油分稍有,光亮度差,叶脉带青部分一般比较轻微。

手触感觉:组织粗松,弹性略差。

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一般是叶基部的主、支脉带青,不太明显,应认真识别。

(4)青黄烟组。

共划分两个级,不分部位。

GY1:

视觉反映:叶面带有浮青色,且含青程度在二成以下(或含浮青面积20%以内)。

手触感觉:组织稍密,略有平滑感。

识别时应注意:必须是八成黄以上,达不到者列入GY2定级。对叶脉带青严重的烟叶也应列入该等级。

GY2:

视觉反映:叶面带有浮青色且含青程度在三成以下(含青面积30%以内),光泽稍暗。

手触感觉:组织紧密,带有平滑感。

识别时应注意:必须是七成黄以上,达不到者视为不列级。

四、注意问题

1.注意质量指标的运用及特征的识别。

2.叶面上同时存在光滑与杂色的烟叶在杂色组定级。

3.青黄烟叶片上存在杂色或光滑时仍在青黄烟组按质定级。

4.一张叶片上杂色或光滑与微青共存时仍在杂色级或光滑组内定级。

五、实验结果

总结描绘,并记录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六、相关知识

1.杂色组各等级杂色面积要求:B1K——杂色面积不超过30%,B2K——杂色面积不超过40%,B3K——杂色面积在40%以上,CX1K——杂色面积不超过30%,CX2K——杂色面积不超过40%。

2.微带青组的基本要求:烟叶黄片青筋或含微浮青10%以下,二者不能并存,若并存,需放入青黄烟组定级。B2V、B3V这两个等级要求油分较多,色度强。属中部微带青,达不到C3V质量要求而符合微带青要求的放入X2V定级,达不到X2V质量要求的,在GY组定级。

3.光滑叶组的基本要求:烟叶组织平滑,僵硬,韧性差且面积超过20%者统属光滑叶组。

4.青黄烟组的基本要求:黄色烟叶上含有任何可见的青色且程度不超过三成,或者是含青面积或者是含青程度不超过三成即视为青黄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