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别陷阱防误区

识别陷阱防误区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在已完成股改的企业中,90%以上股价较股改前有较明显上涨。特别是在股市的横盘整理阶段,由于人心思涨,一些庄家为了谋利的需要,或为了解套的需要,就必须拉高股价以便出货。那些难以抗拒在短期内快速致富的诱惑而卷入题材炒作的中小股民,绝大多数在高位套牢,历经数年也无法解套;有的甚至血本无归,长期积蓄化为乌有。纵观沪深股市四五十元的股票,几乎全部被科技股和网络股承包了。

四、识别陷阱防误区

(一)题材炒作陷阱

股市里,如果某一板块飚红或者某只个股上涨,人们便会争相打听:有什么消息?有什么题材?在许多股民的心目中,有题材股票就涨,而涨了的股票则必定有题材。即使庄家坐庄,也必定要借用一个什么题材来激活人气,拉抬股价。因此,题材炒作便成为中国股市里的一道特别的风景,庄家炒,股民炒,券商炒,基金炒,上市公司也在悄悄地配合庄家炒,把个股市炒得热火朝天,炒得泡沫翻腾。一个个题材你方下场我登台,各显自己的“神威”,把股民们支使得团团转。

有人说,没有题材炒作就没有上涨的动力,没有高涨的人气,也就没有暴富的机会。于是,庄家便根据股民们的“需要”不断“制造”所谓的题材,股评家们则也是不遗余力地挖掘题材,以致中国股市里的题材堪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有的题材是从现成的“题材库”里拿的,这类题材是长盛不衰、百炒不厌的,诸如业绩题材、重组题材、科技题材等;有的题材则是庄家或者股评家们自己创造的,他们凭自己的喜好与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进行大胆的想象,诸如“回归”题材、领袖家乡题材、回购题材、扭亏为盈题材、国有股减持题材、增发新股题材、股改题材、奥运题材等。2007年第一季度,就冒出了诸如清欠题材、新会计制度题材、资产重组题材、3G题材等。

客观地说,有些股票确实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能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其成长性,从而能给投资的股民较好的回报。比如有些股票入世后明显受益,其入世题材便货真价实;有些股票进入高科技领域,其科技题材也名不虚传;有些股票经过重组后确实脱胎换骨,其重组题材当然引人注目。在炒作不过分的前提下,介入这类有题材的股票,股民们自然会获得较好的收益。如实行股改后的上市公司,其资本结构与经营状况都有明显改善,其股价也相应上涨。据统计,在已完成股改的企业中,90%以上股价较股改前有较明显上涨。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具有奥运概念的股票也在2007年的牛市里表现突出,其原因在于奥运会确实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庞大商机

但是,值得股民们千万注意的是,即使有实质性内容的题材,如果乱炒滥炒,透支或者远远超过了其发展潜力,炒作者同样会一无所获,甚至反受其“套”。而更值得股民警惕的是,大多数所谓的题材或者概念,都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相当多一部分是舆论为即将被炒或正在炒作的股票制造的借口。它们要么是空穴来风,要么是刻意散布的谣言。如果股民们信以为真,则等于伸长脖子往圈套里钻。

一般来说,当庄家要炒作某只股票或某个板块时,他们就会利用宣传工具为这些被炒的股票与板块找出一些理由,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就是为这些个股与板块套上“某某概念”的花环,或者贴上“某某题材”的标签,而后大炒特炒,从而引起散户的注意和兴趣。当散户终于按捺不住而踊跃跟进抬高了股价的股票时,题材与概念的发明者便顺利出货,从而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因此,在相当多的时候,题材和概念往往是引人上钩的诱饵,跟风炒作者大都难以逃脱高位套牢的命运,即使在某一两次跑赢了庄家,但总的说来,还是输多赢少。特别是在股市的横盘整理阶段,由于人心思涨,一些庄家为了谋利的需要,或为了解套的需要,就必须拉高股价以便出货。为了达到吸引散户跟风接货的目的,他们常常制造出一些题材或者概念,从而让他人相信这些股票上涨的必然性。一些受雇佣的股评人士也跟着大肆宣传题材和概念的作用与影响,以此误导股民。回顾中国股市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到,题材或者概念泛滥之日,往往也是散户高位套牢之时。自深沪股市开办以来,中国股民参与过许多次题材炒作:从浦东开发、三峡合龙、香港回归的爆炒到科技股、网络股、钢铁股的狂炒再到申奥题材、购并题材、入世题材的乱炒,等等,题材层出不穷,概念五花八门。但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题材是经久不息、百炒不衰的,也没有哪一个概念不是最后烟消云散,销声匿迹的。归根结底,绝大多数所谓的题材或概念都是一些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没有多少关系的东西,即使与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关联度,一般也是夸大其词,无限上纲。如1995年中期市场上流行的新股概念,凡是上市的新股不论青红皂白都要炒作一番,结果在这一段挂牌的新股其市盈率普遍偏高,同类股票新股比老股要高1~2倍,而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新股便无人问津,一些盲目跟风的股民便在高位惨遭套牢。2000年时兴科技题材和网络题材,不管什么股票,只要挂个科技的招牌或者贴个网络的标签,便受到市场的一顿狂炒,但好景不长,推上天的股价现在大都跌回原位,有的甚至跌进深渊。亿安科技最高炒到126元,后来跌得一个零头都没有了。

有人把股市里的题材当作兴奋剂,认为再低的股价也可以因其上涨起来;有的人把题材当作魔术师,再疲软的股票也可以靠它强劲起来。但大量的事实却说明,这题材也大都是套牢散户的绳索。那些难以抗拒在短期内快速致富的诱惑而卷入题材炒作的中小股民,绝大多数在高位套牢,历经数年也无法解套;有的甚至血本无归,长期积蓄化为乌有。

比如,2000年一开市,长期阴跌不止的股市有如吃了壮阳药,一下子撒开腿狂奔起来,而跑在最前面的,不是带着科技股的帽子,就是披着网络股的外衣。十几天前还是一只名不见经传的冷门股,眨眼便连拉了十几个涨停板;过去四五元的股票,居然可以涨到100多元……纵观沪深股市四五十元的股票,几乎全部被科技股和网络股承包了。一时间,深沪股市热浪滔天,股指更是直线上升;股民更是热血沸腾,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赚钱的时机到了,以至人们无论是在人声鼎沸的证券营业大厅还是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也会忍不住扯起喉咙喊:“你买科技股了吗?”“你买网络股了吗?”似乎科技股和网络股真是点石成金的神物。

其实大多数股民并不知道这网络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有多大的神通,更不知道上市公司所谓的触网是真是假,只知道只要与“网”沾一点边的股票就会暴涨,因此他们一不看业绩,二不辨虚实,三不管这上市公司亏出了多大的窟窿,缠上了多少官司,只要有网络的题材(包括真假不明的传闻)就去买去抢,多高的价格也要,多大的涨幅也追。也许是为了专门适应股民的需要,不管是酿酒的造纸的还是卖水的卖药的,都纷纷打出了网络的招牌。两年前,所谓的网络股在中国股市还寥寥无几,而一夜之间,中国股市近1/4的上市公司都摇身一变,成为光彩夺目的网络股了。

其实,如果股民们冷静地思考,便不难发现,这场暴风骤雨般的“网络化运动”,只不过是借网络题材进行炒作而已,真正靠网络来提升经济价值、增强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几家。一些股评人士把网络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建一个网站比建一栋房子容易多了。目前在中国投资或购买一个小型网站仅需要200多万元,建一个中型网站也才四五百万元。这区区几百万的资金,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因此,上市公司要建一个网站,或者投资建立一家网络公司,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也是股市里突然一下子冒出200来家网络股的缘由。但是,建一个网站容易,而要让自己的网站吸引网民的注意,让网民来访问来点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许多上市公司建的网站,有几个在网民心中留下了一点印象?一个无人访问的闲站,又靠什么去赚钱?当然,有人说要改变投资理念,说什么对于网络股,主要是去炒它的未来,不要去管它现在的业绩。这岂不是画饼充饥的游戏?说穿了,这不过是上市公司与某些庄家配合进行的炒作。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声称触了网的股票并没有出现盈利的改善,但股价都出现了暴涨。以2000年2月18日的收盘行情与1999年12月30日的收盘行情相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上海梅林涨268.57%,诚成文化涨209.59%,华联商厦涨136.37%,青鸟天桥涨126.62%,而深市的亿安科技、中信国安、振华科技、ST海虹、清华紫光、电广传媒、四川湖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网络股成为股市的宠儿。不管过去是一只亏损股还是垃圾股,只要有网络的题材,便一律咸鱼翻身,大出风头,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五粮液是公认的绩优股,1999年每股收益达1.352元,但2000年的最高股价却只有37元,而亿安科技每股收益只有0.255元,其最高股价却达到126.3元;青岛海尔是一个家电股,虽然它的销售额是中信国安的8.6倍,市值却只有中信国安的一半。

网络股被炒得泡沫横飞,使无数天真的股民以为真的是所谓“新经济”时代来了,投资股市可以不问业绩只看“理念”了,于是一拥而入,追逐那一只只炒得热火朝天的网络股,哪知道,眨眼之间,气泡破灭成了一潭死污水,黑马倒地成了一匹死马……数以百万计的股民被“网”套住了。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便不难发现,我们又上了题材炒作的当。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股市有股市的规律。有实质性内容的题材,我们可以适度适量的介入,而对于那些牵强附会的题材,那些无中生有的题材,那些庄家用作借口的题材,如果你是短线高手,在短线博弈上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少许介入,但切记一点,那就是快进快出,绝对不要贪心,否则很容易被庄家套牢;而如果你缺乏短线炒作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又不强,则不管这些题材炒得如何热火朝天,如何香气诱人,你都要避而远之,待你看出一些门道后再炒不迟。因为如果你既不会辨别题材的真实性,又不会估计题材的影响力,更不知道把握题材炒作的节奏,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货,什么时候该出货,却也懵懵懂懂地跟着庄家炒题材,则很难逃脱被庄家套牢的命运。

(二)消息不实陷阱

在《中国证券报》组织的一次股民调查问卷统计中,93%的股民把及时、准确地获取消息,列为影响赚赔的首要因素。

消息为什么在中国股民的心目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固然与中国股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以短线炒作为主、博取差价为重有关,但消息对股市走势具有明显而直接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在成熟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应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的基本信息。而据统计,我国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低于50%。也就是说,50%以上的沪、深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是由非上市公司经营信息因素如投机、市场操纵引起的。其中消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条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的消息可以使大盘飚涨三天,一纸重开新股发行的消息又可以使股指下滑几百点;一个资产重组的传闻可以使股价连翻几个跟头,一个“触网”的谣言可以使股价一天一个涨停……宏观的消息影响着大盘的起落,微观的传闻决定着股价的涨跌。因此,许多人把中国股市称为消息市。

正因为消息的影响之大,威力之强,许多投资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听消息、捕捉传闻上了。无论是证券交易厅里,还是汽车上、马路边,股民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大都是:“最近有什么消息?”大盘一涨,立即利好频传,红霞满天;大盘一跌,马上又风声鹤唳,四面楚歌。仿佛支撑股市的不是资金,不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而是消息。一有“利好”消息,立即引来买盘如潮涌,一有“利空”传闻,则导致卖盘如山崩。于是,股民就在这“利好”和“利空”消息的诱惑下买股抛股,股市则在“利空”和“利好”的消息作用下大幅震荡。

毋庸讳言,就像打仗需要准确的情报一样,炒股也需要真实的消息。如果你事先知道了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的消息而提前介入,你自然会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你事先知道了银广厦造假事件败露的消息而及时撤出,你自然会在以后的15个跌停中秋毫无损……但是,如果你听信了琼民源业绩大幅度提升的假消息而追高买入,你则会亏得血本无归;如果你相信了PT中浩重组的传闻而斗胆杀进,你则会赔得一塌糊涂……毫无疑问,准确真实的消息能帮助股民选择升值潜力大的个股,指导股民适时地买入或者卖出股票,从而获得较大的利益,避免可能的风险;而虚假的消息,则往往使股民买了不该买的,抛了不该抛的,以至要么是高位套牢,要么是割肉斩仓,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的结局。

事实上,由于股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许多消息来源不明,传播混乱,从而真假难辨,虚实难分,加上上市公司有意造假,不法庄家恶意造谣,导致虚假消息盛行股市,谣言陷阱此起彼伏,许多股民便是因为误信错信虚假消息而惨遭套牢赔钱的命运。据有关部门对散户亏损原因的调查,有半数左右的股民是因为听错消息而亏损。2001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评论中国资本市场时,更是不无夸张地说:“现在,筹资额位居亚洲第二的中国股票市场,有6000万没有判断力的个人投资者,几乎都在依据谣言做交易决策。 ”这固然言过其实,但在中国股市因误信消息而发生亏损的现象,却确实是比比皆是。如果股民不提高辨别消息真假的能力,不掌握运用消息正确操作的技巧,要想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股民,重要的不是打听消息,而是辨别消息,理解消息,准确地运用消息。

在中国股市,有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正道信息遮遮掩掩,小道消息却满天飞舞,以至许多股民把小道消息作为了获取市场信息并据此操作的主要途径。证券交易厅里,传播得最快的是小道消息;股民见面,打听得较多的是“最近有什么消息”;股评家评股,最引人注意的是“最近传闻”……无论是官方的,是报刊上登的、专家说的、马路上传的,只要有一点影子,都被股民统统抓来,并据此进行操作。

小道消息满天飞,显然与我国股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有关,但也与许多股民迷信小道消息有密切的联系。一些股民认为,正式消息一旦公布,就失去了其意义。只有当消息还处在“蒙眬状态”时就做出相应的操作决策,才有赚钱的机会,谓之炒“蒙眬消息”。当然,在消息还处于蒙蒙眬眬、虚虚实实的时候即作出反应,一旦与正式公布的消息相吻合,肯定增强了盈利的机会。但是,小道消息由于来源不明,传播不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事实不相符合,还有为数不少的是庄家故意放的烟幕弹,以至许多误信小道消息的股民最终落入了庄家的陷阱。如1993年11月下旬,沪市传出爱使公司召开董事会,推出1配2股之配股方案,以满足国家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数必须达到5000万股的规范化要求。这一消息立即受到许多投资者的追捧,“爱使”、 “飞乐音响”、 “申华”等不规范股票立即摇身一变,以“ 5000万概念股”身份被狂炒一通。不料,12月19日,风云突变,《上海证券报》刊出记者的“辟谣”报道,这几家上市公司“老总”称尚未研究送配方案,结果这3只股票很快暴跌10多元,“送配谣言”给追涨者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多头陷阱”,令追风者损失惨重。而“谣言”的始作俑者——一些机构大户则是这轮“恶炒”的最大受益者,他们知道事实真相,早在《上海证券报》那篇报道见报前两天的12月7日,就提前把三只股票炒到最高价出货收兵了。

小道消息,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并被一小撮利益集团所利用,与庄家炒作盛行是分不开的。大凡小道消息,最大的欺骗性就在于它总是笼罩着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光环,让无数投资者禁不住一阵阵冲动。不能否认,有的股民确实也因小道消息赚过钱,发过财,若非如此,消息也就只能胎死腹中,不会让如此众多的股民去追逐了。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准不实的小道消息带来的惨痛教训,更是难以胜数。其实,真正传到市场上来,尤其是传到散户耳朵里的所谓“内部消息”,绝对是以谣传居多,有的根本就是庄家骗人的拙劣伎俩。非常简单的道理,在股市这个博弈市场中,散户的胜利,就是庄家的失败。庄家可不是活雷锋,不会傻到还没炒起来就嚷嚷得让大家都知道了,再来给你抬轿。他们进货绝对是“悄悄地干活”,倒是他们出货时,为了让散户接盘,这才煞有介事地宣布他们在炒什么股票,或者说某某股票如何如何好,有什么题材,有多好的业绩,如果你信以为真,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大金矿,乐得屁颠屁颠地赶去接货抢货,则刚好中其奸计。

我们不否认某些小道消息有其真实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不符合事实的。盲从消息,你就永远是庄家砧板上的一块肉。因此,听到小道消息后,一定要冷静地分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耐心地等待,在没有弄清其实际情况时,切不可轻易下手,而应该多方求证,因为对付谣言的最好办法是事实。比如,我们可以向上市公司求证市场传闻是否确实,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不明确,便立刻停止买进或卖出;其次可向证券管理机构、交易所等单位求证市场传播出来的消息的可靠性,如果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或不明确,则应该密切观察注意该股票的股价变化;再者,如果该股票的价格走势开始呈异常之变化,也应该迅速处理该股票,以免愈陷愈深,最终导致血本无归。总之,小道消息是非多,我们不能轻易相信,要拿出你买房买车买时装的耐心和细心,多加比较分析,绝不能仅仅依据小道消息就轻率地作出决定。

一般说来,股市传闻或马路消息在多头市场出现的时候最为流行。因为在股市形成多头市场的时候,买气旺盛,一般人又习惯于听信消息而追进,这就间接地助长了该股的涨势,于是乎,原本纯属子虚乌有或空穴来风的传闻与谣言反而因投资者的盲目听从,而达到了推波助澜的目的。投资者则由于传闻或马路消息而获得一两次短暂的利润,进而更加相信市场传闻或马路消息,而不愿去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了。一两次尝了甜头,以后就会慢慢放松警惕,最终跌入庄家制造的消息陷阱之中。

由此看来,只依据市场传闻来从事买卖股票是极不明智之举。市场传闻或许有其出处,但绝对不能用来当作投资股票的依据。因为传闻本身具有“以讹传讹”的不确定性,而且很难求证消息的来源,尤其可怕的是如果市场传闻是庄家蓄意制造的陷阱,那么,无可置疑的是,听信这些市场传闻而抢进抢出的投资者,都将成为市场传闻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因此,作为股民,需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认真辨别消息的真假虚实,合理判断消息的影响作用,从而作出正确的操作决策。

(三)股评误导陷阱

随着2006年股市回暖,每天的早上、中午和晚间,我们都能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许多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的股评专家在声情并茂地给广大股民分析股市走势,推荐潜力股票,同时也卖力地推荐形形色色的周刊、研究报告、声讯服务。

股市是一个波翻浪涌、瞬息万变的地方。对于千千万万初涉股市的新股民来说,他们最期望的自然是有人像报告天气预报一样告诉他们股市是晴是阴,有风还是有雨;也期望有人像领航员一样告诉他们哪里有旋涡哪里有暗礁。于是,证券投资咨询人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股评家”便应运而生。

客观公正的股评确实能让股民把握股市走势,了解个股情况,从而作出正确的操作决策。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股票市场,许多所谓的股评家并不特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准确的分析能力,他们有的经常是信口开河,股市火爆的时候推波助澜,股市走弱的时候悲观丧气;有的不实事求是,明明是利空消息,却不敢说真话,遮遮掩掩,什么短期利空长期利好,什么利空出尽也是利好;等等,以一些大话套话糊弄股民,甚至误导股民;还有的则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或者接受公司的贿赂而当“吹股手”,无原则地吹捧其股票,或者当庄家的“托儿”,庄家进货时大唱悲观论调,迫使股民斩仓割肉,庄家出货时则“强力推荐”,误导股民高位接货……在中国股市诞生以来的十几年里,一般散户亏多赢少,究其原因,除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实战经验不足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迷信股评家了。在银广厦案件中,由于股评家推荐而上套的股民就占到了29%。

客观地说,在当前的股评队伍中,有相当多的股评人士执业精勉,业务娴熟,其研判是正确的,论证是有说服力的,预测是合乎逻辑的,所荐个股也是较准确的,从而受到投资者的好评和欢迎。但是,也有许多专业股评人士或因本身素质较低,或由于受某种利益的驱动,以至经常出现分析片面、判断不准、预测失灵的现象,给股民造成误导,不是坐失良机就是套牢受损失。环顾左右,股市里有几个人没有吃过迷信股评的亏? 1999年5·19行情之前,受股评悲观论调的影响,许多人忍痛割肉斩仓离场,结果5·19行情爆发时,他们只能做无奈的看客; 2001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股评都在鼓噪大牛市、大行情、大突破,号召股民向沪指2600甚至3000高点进军,其结果却是刚刚解套的股民又重新被套; 2006年股市悄然启动,许多股评家却认为这只是超跌反弹,行情不会持久,让迷信股评的股民们彻底踏空……

在此我们不是否定股评,更不是反对股评,而是要提醒股民不要迷信股评,不能盲从股评。过于相信股评而误入陷阱的悲剧,几乎天天都在股市里发生着,我们是该认真汲取教训的时候了。

股民希望股评能为他们预测后市,推荐天天涨停的黑马股;而股评家亦乐意分析大势,评点个股,以此显示其精辟的分析能力与准确的预测水平。有的股评家借用电脑对那些一串串的数据、一根根的曲线进行纷繁复杂的计算处理,试图从中看出某些端倪来;有的股评家甚至干脆用“周易八卦”、 “星相术”来预测股市,追踪庄股。但是,股市亦如人生,每一步发展都跟环境变化和自身的抉择密切相关。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算命先生能真正算出张三成年后坐官椅还是坐班房,李四是30岁结婚还是40岁发财一样,股评家也无法精确地推测出股市的具体走势。这不只是股评人士的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股市的复杂性。这一方面提示股评人士不要故显本领,强己所难,硬要算出个子丑寅卯来;另一方面也提醒投资者,切不要过于相信股评的行情预测。否则的话,股评家“输”的只是形象,而股民输的可是血汗钱。

2007年1月13日,天伦置业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06年度业绩亏损,预计亏损金额为2700万元左右。然而,就在两天前的11日,一位名为“谭锡文”的人士以华林证券的名义发表署名文章,称天伦置业“随时会出台一个预增1000%的公告”,短线极具爆发性;中线机会则是公司大股东天伦集团整体上市,上演“蛇吞象”。由于此时正处于年报披露初期,市场各方异常关注公司业绩状况,因此该股评文章迅速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

“谭锡文”的预测和天伦置业2006年业绩预告公告相差如此巨大,这无疑构成了对投资者的极大误导。

无独有偶,证券分析师蔡国澍因在互联网上发表严重失实信息,对相关公司股价造成影响,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稽查。

证券分析师蔡国澍于2007年3月7日,在新浪财经网登出《青海明胶:渤海证券借壳上市的最佳选择》一文,表示“青海明胶存在被渤海证券借壳上市的强烈预期”。2007年3月12日,蔡国澍又在和讯博客上刊登《辽源得亨:东莞证券借壳上市的最佳平台》一文,表示“辽源得亨自然而然地成为东莞证券借壳上市当仁不让的选择”。而事实上,蔡国澍这纯粹是乱点鸳鸯谱,所传递的信息严重失实。

股评家固然要提高分析能力与预测水平,但值得股民注意的是,股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所,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瞬息万变,而股评家是人又不是神,因此,要对纷繁复杂的股市作出客观的分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对股市的走势作出准确的预测,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不能苛求股评像天气预报一样能精确地预报明天是阴是晴,有风还是有雨,对于股评家们的分析与预测,我们也只能拿来作为操作与决策的参考,而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否则的话,跌进了陷阱,亏本的还是股民自己,谁也不会为股民的损失负责。

综上所述,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股民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赚钱与亏损之间也许只是隔着一张纸,一种理念,但一纸之隔,一念之差,就是两重山水,两种境界。股市中的“九段高手”代表的也许并不是顶尖的炒股技艺,而是一种超越了怯懦、浮躁、贪婪与恐惧的良好心态。许多股民赔钱,赔就赔在心态不稳,性格急躁,操作冲动上;而庄家赚钱,不管他们如何歹毒,如何阴险,但他们绝对不能从散户的口袋里抢钱,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散户一贪二怕的心理障碍,利用散户急躁与犹豫的性格缺陷,利用散户追涨杀跌、盲目跟风的操作手法,设圈套让散户钻,设陷阱让散户跳,以此获取巨额利润。因此,有人说,在股市中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庄家,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不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那么我们很难在股市中生存下去。毫无疑问,只有那些消除了自身弱点的散户,才有可能成为股市的赢家,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