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妮女王风格的和平饭店南楼

安妮女王风格的和平饭店南楼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司各特的这件作品看似装饰体裁多样,其实细加留意,不难发现建筑师均引用了英国伍德斯托克的布伦亨宫的装饰母题,而后者正是安妮女王风格建筑的杰出范例。

安妮女王风格的和平饭店南楼

img42

图041 英国伍德斯托克的布伦亨宫

英国的安妮女王风格(Queen Anne Style)在艺术史上原本是指一种家具设计风格,盛行于安妮女王在位时期(1702—1714年),到了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初期,英国的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掀起了一场风土复兴运动,安妮女王风格再次受到青睐,其核心是建筑师们将设计之源从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教科书中解脱出来,转而从伦敦郊外和英格兰乡村的风土建筑中寻找设计灵感。这类建筑大多采用地方石材和红砖砌筑,维持了17世纪以来尼德兰式的带涡卷花纹的弧形山墙、宽阔的檐口和陡峭的坡顶,以及白色的凸肚窗和细木窗棂。古典和巴洛克的装饰往往仅局限在入口,外立面和室内装饰多采用自然的花卉和小天使作母题,表现出一种精致的手工艺和欢乐气氛的结合。

外滩中山东一路19号和平饭店南楼,其前身是汇中饭店,创设于1875年,曾经是上海租界时代最著名的两家大型豪华饭店之一(另一家是坐落在外白渡桥对面的礼查饭店)。汇中饭店的英文名称起初是Central Hotel,与中文名称的意义一致,1905年饭店董事会决定要在原址重建一座上海最豪华的饭店,于是更名为Palace Hotel,即宫殿之意,但考虑到中文名称在上海已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未作相应改动。

img43

图042 美国东部安妮女王风格的住宅

其实早在1875年汇中饭店创设以前很久,南京路外滩转角处就有一幢文艺复兴式的三层楼房。据考证这幢房屋建于1864年前后,在上海知名度很高,业主是一名自称狄克松医生(Dr.Dixon)的商人。1865年汇丰银行开办时就曾租用了这幢房屋的底层,并且一直到1874年汇丰银行发达了,自建了新房落成后才迁走。一年后,在香港注册的汇中商场有限公司(Central Stores,Ltd.)看中了这幢楼房,于是经租下来稍加改造后开设了汇中饭店,几十年后汇中商场有限公司也发达了,在南京路兴建了规模很大的中央商场,但汇中饭店却一直没有挪过位置。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楼于1906年奠基,1908年竣工,建筑设计师是英国人沃特·司各特(Walter Scott),营造商为华商王发记营造厂。工程是一次设计分两期建成的。主体砖木结构,部分采用了当时尚属十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高六层,从地面到檐口的设计高度为90英尺,那是为了执行当时工部局关于建筑高度不得超过所临道路宽度一倍半的规定。那时候南京路的路幅宽60英尺,所以90英尺的高度已是极限。沿南京路一侧是建筑的主立面,长度达到了250英尺,采用中轴对称的构图,顶部东西两端建有巴洛克式的钟形塔楼,各层之间有红砖砌筑的水平楣和线脚,以及均一的连续窗或廊。设计处理上明显有追求欧洲传统城市中整齐街墙(Street Wall)的意蕴。我们知道西方城市研究中的“Street Wall”一词经常用于对传统欧洲城市的描述。城市是一个平面,建筑是平面的直接升起(extrude),建筑立面应该形成连续的、统一的街墙,只有重要的公共建筑才可以脱离城市肌理平面的自由独立体量,成为街墙的断裂处和视觉欣赏的焦点。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南京路近外滩段的街道空间恰好符合这种描述。

img44

图043 和平饭店南楼

建筑师在汇中大楼沿外滩一侧的东立面设计上采用了不对称的构图方法,并在屋顶南端设计了一座体量更大的巴洛克式方穹顶塔楼,使得其在南京路外滩这样的地段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我们看到的建筑主体风格是以仿英国安妮女王时代样式为主,同时糅合进了多种历史因素。譬如底层采用石砌的外墙,东面及北面的主入口均作古典式的构图,体现了传统的力量;两层以上外墙镶贴白色面砖,楼层间和最上两层的窗间墙用了红砖饰带,部分窗口的上沿亦采用红砖砌成三角形或弧形的堆花楣饰。这样的处理手法表明了建筑师是在求变和追求动感,希望以外观的不同材质和色彩的对比,达到装饰效果最大化。如主体建筑红砖和白墙的对比、顶部塔楼浅灰色墙体和黑色屋顶的对比,均显得十分活泼醒目,在外滩建筑群中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效果。

有人说汇中饭店的建筑形式是混杂的,风格不够纯净。其实英国建筑史上的安妮女王风格本身就属于众多巴洛克风格中的一种。司各特的这件作品看似装饰体裁多样,其实细加留意,不难发现建筑师均引用了英国伍德斯托克的布伦亨宫(Blenheim Palace)的装饰母题,而后者正是安妮女王风格建筑的杰出范例。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理解董事会为何要将重建的饭店改名为Palace Hotel的用意了。

在汇中饭店重建的20世纪初,欧洲正流行新艺术运动,作为追随这股潮流在上海的一种尝试,司各特在建筑南立面东部的二层以上大胆地采用了铸铁的外廊,他以每一开间的密度竖立起铸铁束柱,再于柱头上向左右放射出铸铁的拱券,铁券以植物的叶形花饰透空,与传统的石砌拱券相比,显得轻盈灵巧。下面的扶手栏也以铸铁花栅构成。在上下层的外廊之间还架设有楼梯,一直可以通达顶层的空中花园。这是外滩建筑群中采用铸铁形式最恰当、最优美且有实际用途的实例,可惜现已不存。

img45

图044 汇中饭店南立面

建筑师花在这栋建筑上的最大创意是根据上海四季分明,适宜户外活动的气候条件,首次将在西方文化里有传奇色彩的空中花园形式搬到了上海。在1907年后开工的第二期工程中,即建筑平面中轴线以东的部分,他取消了作为辅助用房的屋顶层,改为在屋顶平面上铺设人工草坪,为便于绿色攀藤植物生长,沿南京路的北侧女儿墙上建造了两组三角形攀壁,南侧采用铸铁栅透空围栏,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的阳光;花园东面两个角上的塔楼作为西式花园中常见的建筑小品,更增添了古典艺术的气息。不仅如此,塔楼的室内空间还可供平时花园里的客人遮阳避雨和休憩。花园西面屋顶层内的厨房则可以十分便利地为在空中花园举行的大型活动提供即时服务。这一在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下建造起来的上海首座屋顶花园立刻使汇中饭店声誉鹊起。据史料记载,人们在这座花园里可以眺望上海城市和黄浦江对岸乡村的景象,每年夏季周末的黄昏,工部局乐团在外滩公园演奏时,屋顶上正在消暑的客人可一边品尝着冰镇的威士忌,一边欣赏从不远处传来的清晰音乐。而当冬日午后,花园又能让客人在温暖的阳光下边喝着热气腾腾的咖啡,边散步眺望黄浦江上的风光。建筑师的此举安排不仅大受欢迎,也开了尔后上海许多屋顶花园的先例。

img46

图045 汇中饭店屋顶花园

建筑师沃特·司各特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毕业于英国汤顿市基督教卫斯理学院,1889年来华,先在上海莫里逊·格拉顿(Morrison&Gratton)建筑事务所见习,以后逐渐成为该事务所的合伙人。1902年他与卡特(Carter)合伙成立(Scott&Carter)建筑师事务所,1907年卡特去世,他将其股份并入自己名下,设事务所在北京路3号新怡和大楼内。他设计的作品有汇中饭店、惠罗公司、新怡和大楼、洋泾浜住宅,以及北京和天津的汇丰银行分行、汉口的标准渣打银行分行等等,后来他并担任上海建筑师协会理事,是上海著名的建筑师。

1907年,饭店一期工程已经告竣,二期正在建造时,业主向美国奥迪斯公司订购了上海有史以来的第一台电梯。这台电梯尔后被安装在了建筑的中部,为此建筑师还曾修改了部分设计。饭店董事会为此颇感自豪,后来他们在自己编的宣传册子里写道:“从南京路大门进入饭店,客人会被漂亮的布置和宽敞的门厅吸引,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电梯会把你送到想去的楼层而不必再费力地拾级而上。”

饭店底层大厅内有宽大的柚木楼梯,楼梯的扶手栏上有精细的雕工,即便在当时,造价也十分昂贵;底层东侧是可容300座的餐厅,餐厅内四壁有柚木护壁,平顶饰石膏花纹。

饭店标准层的中间是宽9英尺的纵向走廊,两旁分布着客房及其他要素单元。饭店共设有120间标准客房和数个小型餐厅、活动室及休息室,可供住店客人的私人宴请或会晤访客所需,全部装备了从英国进口的家具,并有冷热水供应。饭店五楼有一个可容纳250人用餐的宴会厅,墙壁上的涂料是浓艳的印度红,装饰着配有镀金画框的世界名画复制品,天花板是石膏堆花格子顶。

汇中饭店曾创造了上海两项第一:第一座屋顶花园和第一台电梯。此外,它还是上海最早带有新艺术运动风格特征的大型公共建筑。同一时期的另一座同类建筑则是外滩信号台。1909年,第一届世界反毒品大会在上海召开,落成未久的汇中饭店被选作主会场。当时,无论从豪华舒适方面还是规模或者建筑物的高度,它都占据了上海第一的位置。但是这种情形却未维持很久,1912年8月15日上午,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发生在这家豪华饭店,据称火是先从屋顶西北角的塔楼燃起的,那里紧靠厨房,堆有许多杂物。由于屋顶上缺乏足够的水源,受到惊吓的客人和饭店员工只得紧紧关闭通往屋顶的小门,以致大火燃烧了一个多小时才被闻讯赶来的救火队扑灭,原先精致漂亮的屋顶花园已经面目全非。这场火灾使饭店的声誉受到了打击。而在同时,位于外白渡桥对面的礼查饭店新楼也刚好落成,它以更加先进、豪华的设施吸引走了许多客人。汇中饭店的生意因此一落千丈,无力出资修缮被毁的屋顶花园,只能任由其荒芜,最后将其拆除了事。

1952年,饭店因营业清淡关闭,房产借给市建筑工程局等做办公使用。1956年起由房管局管理,1965年恢复饭店业务,改称和平饭店南楼。现在建筑已经重新修缮,面临黄浦江的两座屋顶塔楼也已重建,只是离原貌相去甚远,临南京路的西北角塔楼尚付阙如,因而建筑北立面原来的对称关系也未重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