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属的合金化改性

金属的合金化改性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纯金属的力学性能一般较低,价格也较贵,一般很少用于机械零件及工程结构。通过人为地加入一些合金元素使之合金化,不但可改进其力学性能,以满足工程需要,而且不少合金还具有某些特别的电、磁、热及化学性能,以满足特殊的工程需要。合金化也是改善和提高钢铁材料和其他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弥散强化。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称为材料的热硬性。

3.2 金属的合金化改性

纯金属的力学性能一般较低,价格也较贵,一般很少用于机械零件及工程结构。通过人为地加入一些合金元素使之合金化,不但可改进其力学性能,以满足工程需要,而且不少合金还具有某些特别的电、磁、热及化学性能,以满足特殊的工程需要。

碳素钢(非合金钢)价格便宜,加工性能优良,通过热处理可以获得不同的性能,可以满足工业生产中的多种需求,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淬透性差,综合力学性能低,不适合制造尺寸较大的重要零件,加之其耐热、耐蚀、耐磨性能均较差,难以满足一些重要场合和特殊环境对性能的要求。为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在冶炼时特意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合金化),就形成了合金钢。合金化也是改善和提高钢铁材料和其他材料(非铁合金、陶瓷材料甚至发展聚合物“合金”)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3.2.1 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

对应用最广泛的钢铁材料,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不同,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们比Fe具有更强的亲碳能力,在钢中将优先形成碳化物,依其强弱顺序为Zr、Ti、Nb、V、W、Mo、Cr、Mn、Fe等;另一类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Ni、Si、Co、Al等,它们与C一般不生成碳化物而固溶于固溶体中,或生成其他化合物如AlN。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下列三种。

1.固溶体

合金元素溶入钢中的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中,形成合金铁素体、合金奥氏体和合金马氏体。此时,合金元素的直接作用是固溶强化。

2.化合物

合金元素与钢中的碳、其他合金元素及常存杂质元素之间可以形成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和非金属夹杂物。

碳化物的主要形式有合金渗碳体如(Fe、Mn)3C等和特殊碳化物如VC、TiC、WC、MoC、Cr7C3、Cr23C6等。碳化物一般具有硬而脆的特点。合金元素的亲碳能力越强,则所形成的碳化物就越稳定,并具有更高硬度及熔点。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弥散强化。

在某些高合金钢中,金属元素之间还可能形成金属化合物,如FeSi、FeCr、Fe2W、Ni3Al、Ni3Ti等,它们在钢中的作用类似于碳化合物。

合金元素与钢中常存杂质元素(如O、N、S、P等)所形成的化合物多属于非金属夹杂物,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害的,主要降低了钢的强度、尤其是韧度与抗疲劳性能,故应严格控制钢中夹杂物的量。

3.游离态

钢中有些元素如Pb、Cu等既难溶于铁、也不易生成化合物,而是以游离状态存在;在某些条件下钢中的碳也可能以自由状态(石墨)存在。通常情况下,游离态元素将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但对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有利。

3.2.2 合金元素的作用

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Mn、Si、Cr、Ni、W、Mo、V、Ti、B、Nb等。这些元素既可单独加入钢中,也可将两种、三种或更多元素同时加入钢中。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如下。

1.形成固溶体,产生固溶强化

大多数合金元素可以溶解在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中,形成合金铁素体、合金奥氏体和合金马氏体,产生固溶强化,各种常见合金元素对铁素体硬度及韧度的影响如图3-30(a)、(b)所示。显然,合金元素的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才有很好的强韧化效果。

2.形成金属化合物,产生弥散强化或第二相强化

合金渗碳体、合金碳化物和特殊碳化物都比渗碳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硬度和耐磨性,当它们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可起到更为明显的第二相强化作用。如果合金经重新低温加热或长时间放置,而从过饱和的基体中沉淀析出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特殊碳化物或其他金属化合物),使材料得到很大强化,这种强化作用也称沉淀或时效强化。W、Mo、Ti、V、Nb等元素与碳的结合能力很强,可形成细小的特殊碳化物,如TiC、WC、VC等,它们的弥散强化效果很强,常作为高硬度、高耐热、高耐磨性钢的主要强化相。

img137

图3-30 合金元素对铁素体性能的影响

3.溶入奥氏体,提高钢的淬透性

除Co和Al以外,其他所有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都能阻碍铁、碳的扩散,使奥氏体稳定性增加,导致C曲线右移,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并使Ms线下降,甚至改变C曲线形状。其中硼(B)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微量的B(wB为0.000 5%~0.003%)就能明显提高钢的淬透性。而Ms的下降,则使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增多。

4.提高钢的热稳定性,增加钢在高温下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溶入马氏体的合金元素大多阻碍马氏体分解,使合金碳化物也不易聚集长大,从而可提高钢的抗回火软化能力,使钢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称为材料的热硬性。

5.细化晶粒,产生细晶强韧化

合金元素形成的各种碳化物、氮化物等金属化合物,其稳定性都比渗碳体高,加热时不易溶解,未溶的金属化合物会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而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冷却后得到细小的组织,从而可产生细晶强韧化作用。

6.形成钝化保护膜

当钢中含有一定数量的Cr、Al、Si等元素时,会形成致密、稳定的Cr2O3、Al2O3、SiO2钝化膜,使钢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和耐热性,如不锈钢、耐蚀铸铁就是如此。

7.对奥氏体和铁素体存在范围的影响

Ni、Mn、Cu等面心立方晶格的元素使Fe-C相图中A1、A3温度降低,A4点上移,并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奥氏体区扩大。当wMn>13%,或wNi>9%时,其S点已降到室温以下,使在常温下的奥氏体仍处于稳定状态,称为奥氏体钢。而Cr、Mo、Si、W等体心立方晶格元素则使相图中A1、A3升高,A4下降,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奥氏体区缩小。其中Cr、Ti、Si等超过一定含量时,奥氏体区消失,在室温下得到单相铁素体,称为铁素体钢。

另外,由于S点左移,使相同碳含量的合金钢比普通钢的珠光体数量增多,使钢得以强化;而E点左移,则会使原属于过共析钢的合金中具有莱氏体组织,而成为莱氏体钢。

8.其他作用

不同的合金元素及数量还对材料的铸造性能、压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切削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及一些电、磁等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