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照明视觉心理的灵性把握

照明视觉心理的灵性把握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照明艺术首先要研究的是视觉心理学。加深“悟性”是认识视觉心理学的根本。而电视节目是和每位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息息相关的,照明艺术在电视节目中创作出的艺术效果,又对每位观众的视觉心理产生影响与撞击。在照明艺术领域内,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一般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与灵性的把握,即从艺术和自然的偶然现象中求得本质,使之成为照明师心灵与物象的统一体。因此,这对黄宗霑视觉心理有很大的启发,他发现光线竟有如此魔力。

第一节 照明视觉心理的灵性把握

照明艺术首先要研究的是视觉心理学。视觉心理学归根结底要把握一个“悟”字,也就是“灵性”的把握。加深“悟性”是认识视觉心理学的根本。悟性是照明艺术创作发挥过程中的先师。因为,视觉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也就是研究电视观众的心理。而电视节目是和每位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息息相关的,照明艺术在电视节目中创作出的艺术效果,又对每位观众的视觉心理产生影响与撞击。照明艺术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正是人们的心理既是主观又是客观之故。之所以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是外界事物的反映,是由外界事物所决定的。人的心理是物质的脑的神经活动过程,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外部活动表现出来。之所以说人的心理是主观的,是因为它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个人来进行的,总是受他积累起来的全部个人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并且通过主体活动实现的。所以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电影、电视剧之所以这样吸引人、感染人,这样有魅力,实际上就是遵循这样一个原理来构成。大量的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组合在一起,称之为蒙太奇。不论是交叉蒙太奇还是平行蒙太奇,不外乎客观镜头与主观镜头的组合,只是表现的手法和表现故事的内在含义不同而已。

在照明艺术领域内,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一般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与灵性的把握,即从艺术和自然的偶然现象中求得本质,使之成为照明师心灵与物象的统一体。将偶然性的艺术形式用于我们所谓的“预成图式”,这种形式的创作过程涉及许多心理学上的知识,这对传统布光艺术理论,无疑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挑战。如:《三国演义》貂蝉向王允表示决心献身救国一场戏中,照明师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布光方法,大量用了意境光、暗示光。场景实为室内,主光源是烛光,按传统布光法应该设为暖调,但为了体现剧情的内在含义,基调改为冷调,在貂蝉背后还加了水纹波动冷光,准确地揭示了貂蝉此时此刻的复杂心情,将照明心理和照明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称赞。

一件有意义的作品,是照明艺术家自我内心真切的体现。人们总希望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这种从感知到理知的转换,——因为内容要素无法掩盖其实际情形——被纯粹地表现出来,从而使作品具有超离物象的一般存在价值。

照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往往带有“复杂形式的美”,这种美感是借助于艺术家本身超越感性认识才获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中的偶然性形象是混乱而抽象的,它在排斥其他所有主观意念后,随着照明师的心理变化和理智掌握,而逐渐成为精神性的东西。因此过程往往决定结果,而所谓预想的结果则成为一种假设和虚体。

威廉·荷加斯曾经提出要用十分敏捷轻快的方法来掌握颇大的艺术空间:“用这种方法观察多种形体,我们就会感到,这些形体不管是静还是动,总是在迫使这条想象的光线运动。更确切地说,总是在引导眼睛本身运动,使眼睛得到与各种不同的轮廓和运动相适应的或多或少的快感。”对过程体验的延续性的把握是一件作品由构想到完成的中介。因此,极化强度的主观性意向光线投射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也就是说,投射对象的性质适合意识的何种行为或何种意向,其实质表现在人与事物的关系的最原始形式之中。

先念不等于观念。所谓的“意在光先”、“胸有成竹”,只能是设计光线和体验过程之前的假设,艺术创作中的自然发展与自然表现,才是真实的东西,是艺术的本质。如果根据预设的创作境界来完成一场戏的光线布局,那将是一件徒劳的事。因为,它抽离了创作过程的中介存在,同时,也否定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缺乏主体对客体的体验过程,最终导致精神意向片面地扩大到异常的尺度。用灯光线条构成对象,就是让光线存在于对象之中,去再现对象本身所暗含的意义。《三国演义》的照明师就很好地运用了手中的画笔——灯光。意在光先,打破先念不等于观念的常规,旨在再现对象本身所暗含的意义,描绘出如此动人美丽的画面。

通过多年的照明实践与研究,笔者总结摸索出许多照明艺术定论和布光技巧,同时更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掌握了心理学方面的诸多原理,就好像在照明师脑子里装上了一台电脑数字特技机,可以无穷开发、任意变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这样,才会有联想与想象、隐喻与象征,才会有对比与相似、时间与空间,才会有目的地去设计意境光、暗示光、造型光、引导光。只有掌握了视觉心理学,你才能充分利用色光去创作、去设计、去布置色彩的联想。因为色彩和情绪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情绪又是受视觉心理支配的。无论是为电视剧某场景布光,还是为大型综艺节目布光,不是盲目地,而是通过思考、构思、设计,同时,这种思考、构思、设计也必须联系剧情。不管运用照明艺术去揭示某事物还是暗示某事物,都要吻合人们的视觉心理规律,构思、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照明艺术的效果能否达到剧情的要求,使观众的心理期待获得满足。我们可用下面的图式来表示:

img1

正如上图所示,视觉心理联想,萌发艺术创作构思,调动熟练的布光技巧,凭借照明师积累起来的全部个人经验和对电视节目照明语言内涵的确立,通过照明艺术效果,营造出视觉心理语言化的画面图像效果。观众的心理自然会有一种满足感。

例如,美国好莱坞摄影大师黄宗霑,由一个农庄主成为一名大摄影家,他的“启蒙老师”就是视觉心理学,他由于受到视觉心理的冲击和感染而踏上摄影之路。有一次他去好莱坞摄影棚玩,有位蓝眼睛的女明星让他拍张照片,当时黄宗霑根本不会拍照,更谈不上用光,出于无奈和好奇,他阴差阳错地给女明星拍出的照片中蓝眼珠变成了黑眼珠。女明星非常高兴,一下子众多女明星都要求他拍照,认为他神了。其实,他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后来他发现了把蓝眼珠拍成黑眼珠的原因:桌子上玻璃板下面的黑绒布,由于照明光线折射、反射的原理,造成蓝眼珠变成了黑眼珠。因此,这对黄宗霑视觉心理有很大的启发,他发现光线竟有如此魔力。从此,他爱上了摄影这一行当。由于他用视觉心理学不断琢磨和观察生活,创作出至今被影视界公认的“高调”(白背景、白兔子),“中间调”(灰背景、灰兔子),“低调”(黑背影、黑兔子)。黄宗霑掌握了视觉心理学,在其摄影生涯中突飞猛进。他在摄影用光上有独到之处,曾拍摄出许多优秀电影,成为享誉全世界广为人知的大摄影家。视觉心理学不但对照明艺术灵验,对任何艺术、任何门类、任何学科都起先驱性的决定作用。电视行家在评述一部优秀电视作品时习惯用这样的话:“这个导演有想法。”或“这个摄像有想法。”所谓的“想法”也正是创作者心理思维过程的结晶。

学好视觉心理学,是悟出照明艺术诀窍的灵丹妙药,是迈进艺术殿堂的阶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