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它代表着目前公司机构用以管理它们内外公共关系的最便利的工具。互联网的信息浏览功能是建立在万维网技术基础之上的。万维网是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进行信息存储、检索、加工和显示的一组标准。(二)万维网信息浏览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使用互联网的热潮使得人们竞相开发挖掘互联网的新用途和新功能。
信息浏览_公共关系学

三、万维网(WorldWideWeb)信息浏览

(一)万维网信息浏览及其特点

如果说电子邮件仍然是人们使用最普遍的互联网工具的话,那么万维网信息浏览则起到了将互联网介绍给整个世界的作用。而且,它代表着目前公司机构用以管理它们内外公共关系的最便利的工具。

互联网的信息浏览功能是建立在万维网(World WideWeb,缩写www)技术基础之上的。万维网是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进行信息存储、检索、加工和显示的一组标准。它采用易于浏览的图形用户界面,基于HTML(Hyper TextMarkup Language)超文本语言,实现存储与自身或远方计算机内的多媒体信息的动态链接。对用户来说,它提供了一种类似于Gopher、Archie和WAIS的信息检索工具。不同的是,其他信息检索方式都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而Web网页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而且使用超媒体的点击式链接方式。在任何一个Web文档中,一些文字和(或)图片会被突出显示,这意味着这些对象内嵌超链接,可以链接到同一文档的其他位置、同一台品牌机的其他文档或另一台计算机的文档。这就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复杂文档甚至在互联网上移动。如果用户想进一步了解被突出的对象的信息,只要双击该对象,有关信息就会很快被呈现出来。因此用户不必为寻找信息而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也不必按照一种静态的、事先编制好的线性次序去搜索信息,而可以轻松地在网上浏览、“冲浪”。在互联网从战争机器到科研教育到第四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力量和作用无疑是巨大的。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技术和浏览器软件的发展,给互联网注入了活力,促使互联网走向商业应用。用户从网上得到的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从而获取多种信息、娱乐、购物和电子服务,万维网成为目前互联网上相容性最高,且最具潜力的系统。

1994年,是互联网开始从以教育科研服务为主向商业性网络转变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一批提供搜索引擎和Web指南服务的公司,如Yahoo!、Infoseek等,同时大量用户认识到Web是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理想手段,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网上信息的日益丰富,查询浏览手段的日益简便,进一步激发了用户上网热情。据估计,“导航者”浏览器推出的一年内,全世界互联网用户就猛增了一倍(7)

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取消对互联网商业应用的限制以后,互联网以更迅猛的速度向全球扩展。1995年7月,全世界联入互联网的主机为660万台,一年后增长近一倍,达到1280万台,独立域名也从12万个猛增到48.8万个。到1997年7月,互联网覆盖了七大洲,连接主机2605万台,独立域名数增长到130万个,网络用户超过7000万人。经过30年发展,互联网已经连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但到2000年初,全世界上网人数仍然没有超过3亿。进入新千年后,互联网上网人数成倍增长。据最新统计,2007年全球上网人数已达11.52亿,其中亚太地区第一(4.76亿),北美地区位居第二(2.7亿)(8)。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表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9)

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猛,年增长率均超过38%,尤其是域名、网站和网页数量,年增长率均超过了60%。中国的IP地址数达到1.35亿个,年增长率为38%。目前每万人拥有的IP地址是1029个,每万个网民拥有的IP地址则是6442个。中国域名总数是1193万个,年增长率达到190.4%。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来自CN域名,CN域名数量已达到900万个,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接近4倍。中国网站数量已有150万。这些网站中增长最快的是.CN下的网站数,目前的数量已经达到100.6万个,.CN下网站首次超过百万,占到中国网站数的66.9%。中国网页总数已经有84.7亿个,年增长率达到89.4%,是2007年互联网基础资源中增长最快的一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数量日趋丰富。无疑地,中国已是一个互联网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并将傲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互联网超级大国(10)!

上面列举的这些数字,不能不让每一位从事公共关系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深思如何调整公关研究和教学的重心和方法,不能不让每一位公共关系行业的从业人员重新审视互联网在今后公关实务中的地位和凝重分量。

(二)万维网信息浏览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使用互联网的热潮使得人们竞相开发挖掘互联网的新用途和新功能。毕竟,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个人专有,所以任何人如果有一个好点子又懂一点编程,就可以在网上向全部网民发送一个新的网络应用软件。如此这般互联网成了人们各显神通的竞技之地。在网页上,你可以进行下面操作。

(1)观看动画,收听音响文件和实时广播报道。

(2)填表格并发送信息。

(3)操作数据。

(4)形象地“阅读”数据库。

(5)通过互联网论坛,参与网友们的讨论。

(6)通过非互联网系统获取信息。比如在主机的数据库里存放的存货目录。

除了这些功能外,互联网对那些需要与其公众保持传播交流的公司还有以下优势。

首先,可以把握“第一时间”,做到简便快速。一旦你有新的信息,就可以立即发给公众,而不用在信息传递上花时间。网上的信息自发布的那一刻起便在随时恭候访问者。

第二,可以不受篇幅限制。当你计划印刷宣传材料时,你可能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印刷和发送的费用,公众会不会去仔细阅读跟他们并不相关的内容等等),从而限制了宣传资料的篇幅。在网上,你可以先列出主要内容,里面提供链接到更详细的资料上去。这样,人们就能各取所需,既省时又省力。在网络上存储大量的信息,费用低廉,你尽可以将文件和资料存档保管。你在网站上保存的资料越多,你的公众就越有可能在网上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必须提供便捷的“导航”工具以利于他们能迅速及时地找到所需信息)。

第三,互联网允许你利用信息经济中传播交流以信息接收者为驱动力的特点。一个典型的主页,即一家公司的门户,在设计时应以帮助访问者“拉取”信息为目的。内容包括当天的最新消息,公司的实时股票价格,新闻档案库(存有公司要员讲话稿,新闻发布稿,及其他诸如此类的文件),还应建有链接,提供不同类别的信息(例如:公司的立场观点,产品介绍,投资信息等等)。

第四,互联网使得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和市场营销成为可能。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我们铺天盖地地用同一信息重复“轰炸”所针对的公众,而并不考虑个体公众的特殊经历和需求。一对一的市场营销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互联网上,你可以通过让访问者填写表格来收集关于他们的信息(这是多种方法之一),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你便可以定时传送专门为他们选定的内容(如通过电子邮件)。你跟这些用户交流越多,你们就越有可能进一步巩固关系,来保证用户“所得即所需”的要求。举一例说明,一位投资咨询专家对你公司业务操作的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你便可以为他定期及时发送业务更新信息及其他相关的投资信息。

因为有了互联网,你在设计和推行业务传播交流计划时务必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还有比文字和图片更有效的传播交流载体吗?是否可以尝试互动传播交流?网上有什么会支持你的信息或跟你的信息产生矛盾?有多少背景迥异、需求不同的访问者光临你的网站?你有无必要为这些不同的访问者设计专门的访问路径来提取不同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