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过程

时间:2022-10-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单据和报表在数据需求方面,能有助于分析人员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已有系统和数据库:从已有数据库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分析员理解数据的关系,发现旧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设计新的数据库。获取的需求信息和资料,一般都是零散的,需要对其进行初步整理和系统性分析,以便从整体关系上把握用户提出的需求。需求一旦与用户确定后,关于需求的任何变更都必须再次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并取得用户的书面认可。

5.2 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分为六个过程,如图5-1所示。

(1)准备

为了保证需求分析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分析前进行充分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制订调研规划,了解用户背景和业务背景,了解应用系统的最新发展。

(2)需求获取

通过与用户交流获取与应用系统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组织机构:用户的部门组成情况;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部门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部门之间的关系。

■ 部门的业务活动:部门的业务范围、内容、流程;各个部门需要处理的单据和报表内容及格式;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单据和报表在数据需求方面,能有助于分析人员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 岗位的业务操作: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需要输入、使用、处理和输出的数据及数据格式。

■ 工作程序控制文件:控制文件是用户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需要结合行业规范制订的一套管理制度,一般来说,这些文件完整地描述了用户的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相应的规范,对需求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 现有管理模式:用户目前的管理手段,哪些是手工管理,哪些已经使用了软件系统,存在哪些问题。

■ 已有系统和数据库:从已有数据库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分析员理解数据的关系,发现旧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设计新的数据库。

■ 预期目标:在现有管理模式和手段的基础上,用户还有哪些其他的期望,比如,系统界面的表现形式,处理数据的响应时间,个性化的设置,数据录入的操作习惯,快捷键的设置等等。

■ 可能的变化: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用户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等有什么变化。预期这些变化,可有助于设计出一个生命周期更长的数据库系统,满足用户在应用系统上的扩充。

img57

图5-1 需求分析的过程

(3)需求分析

获取的需求信息和资料,一般都是零散的,需要对其进行初步整理和系统性分析,以便从整体关系上把握用户提出的需求。通过分析找出遗漏的环节、还有疑问的地方以及需要与用户再次确认的内容。

分析时要进一步确定以下内容:

■ 目标系统的边界。哪些是目标系统要完成的,哪些不属于目标系统管理的范围,哪些属于手工操作。

■ 系统业务总体逻辑关系。

■ 业务流程,是否需要对业务进行重组、优化

■ 数据流程,明确业务规则和对数据进行的加工。

■ 分析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数据量的初始规模和增长情况,数据的存储要求,并产生数据字典。

■ 对于具体数据项而言,要明确其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静态特征是数据本身的特性,如名称、标识、含义、类型、大小和取值范围等;而动态特征是数据的使用特性,如对数据的处理要求、保密要求、使用的频度及数据量等。

■ 数据接口需求,如与其他数据库的接口,不同系统或设备提供的数据项。

■ 软硬件网络环境,以此决定对数据传输和分布的需求。

■ 弄清楚单据和统计报表之间的关系,写明输出数据项中的数据来源和算法

(4)需求建模

采用适当的表现形式描述需求分析的结果,一般要借助特定的CASE工具来描述,如PowerDesigner、Rational Rose、ERWin。E-R图是用户容易理解的一种数据关系表现形式。

(5)形成需求报告

按一定的格式将分析结果编写成用户需求报告或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供用户确认。

(6)用户确认

最后必须与用户取得对需求的一致认可,作为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一个协议。需求一旦与用户确定后,关于需求的任何变更都必须再次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并取得用户的书面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