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提升社区居民参与能力

如何提升社区居民参与能力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联合国发表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题报告,使“社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并指出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体而言,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包括:社区中社会网络的建立;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居民愿意参与社区事务并承担责任等几个方面。
社区发展_社会学教程新编

二、社区发展

(一)社区发展的由来与概念

社区发展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在英、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的社区睦邻运动。社区睦邻运动的宗旨是为了改善和发展社区居民的福利,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质资源等解决社区居民在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社区居民自助和互助的社区精神,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发展”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弗兰克·法林顿(Franck Farrington)1915年在他的名为《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的著作中首先提出来的。1928年,美国社会学家J.斯坦纳(J.steiner)在其所著的《美国社区工作》一书中专门设置了“社会变迁和社区发展”一章,并对社区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论述。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森(Sanderson)与波尔斯(Bols)在其合著的《农村社区组织》一书中,也对社区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20]。此后,又有几位美国社会学家对社区发展的定义、社区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社区发展的理论作过较详细的论述,并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战”以后,当时一些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独立,但这些新兴国家在独立后都面临着贫困、失业、疾病、教育落后、人口压力、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他们的乡村社区问题更为严重。有鉴于此,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于1951年通过了390D号议案,倡导开展“社区发展运动”,就是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由政府有关机构同社区内的居民团体、合作组织等通力合作,运用各种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改善社区的物质、文化条件。主要目的是提倡互助合作精神,鼓励社区居民自力更生解决本社区的问题,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互助能力,发展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和组织,促使居民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共事务,通过共同行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955年,联合国发表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题报告,使“社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并指出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过50多年的社会发展,“社区发展”的外延已不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已经覆盖到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内涵已不再仅仅是落后国家的扶病助弱工作,而已拓展到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21]

我们认为,社区发展是以社区为单位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社区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发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提升居民自助、互助与民主参与意识的过程。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

社区发展的目标除了强调社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上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也强调通过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提升社区的文化水平;同时人们更为看重的是通过社区发展,唤醒和提升社区居民自身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自身的自治能力。一般而言,社区发展的目标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社区问题的解决——具体目标

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影响居民日常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社区发展的具体目标便是通过调动、挖掘社区内外部资源解决具体的社区问题。社区发展关注一些特定的社区问题,诸如社区经济发展迟缓、社区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社区公共设施缺乏、社区治安恶化等各种社区问题,社区发展必须着眼于这些具体问题,社区中的各个单位和组织应密切合作,实现各自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为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社区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社区居民意识、能力的增强——终极目标

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社区在具体项目的开展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使社区居民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民主参与的意识、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达到发展和增强的目标。具体而言,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包括:社区中社会网络的建立;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居民愿意参与社区事务并承担责任等几个方面。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有助于社区居民增强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有助于社区不同组织机构、群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并逐渐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凝聚力”,增进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联合国和许多国家政府都制定了社区发展的指标体系,其中,关于社区发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倡互助合作精神,鼓励社区居民自力更生解决社区问题;(2)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在社区发展过程中促使民众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共事务;(3)加强社区整合,促使社区变迁,加速社会进步的进程。[22]

(三)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

为了达到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社区发展的具体项目如何实施,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体现等诸多问题,还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1955年,联合国社会局出版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一书,提出了社区发展的十条基本原则:(1)各项活动必须符合社区的基本需要,并根据居民的愿望制订首要的工作方案;(2)全面的社区发展必须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并组织各方面、各部门联合行动;(3)在推行社区发展的初期,改变居民的态度和物质建设同样重要;(4)社区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民热心参与社区工作,从而改进地方行政机构的效能;(5)选拔、鼓励和训练社区领袖人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主要工作;(6)社区发展工作应特别重视妇女和青年的参与,以扩大参与的公众基础并获取社区的长期发展;(7)社区自助计划的有效实现,有赖于政府积极而广泛的协助;(8)制订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必须有完整的政策,行政机构的建立、工作人员的选拔与训练、地方和国家资源的研究、开发、社区发展的实验与考核机构的设立等都应逐步配套进行;(9)在社区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地方的、全国的与国际的民间自助资源;(10)地方性的社会经济进步,必须与全国性的发展计划互相结合、协调实施。[23]

以现今的社会发展情势与视角审视,社区发展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社区发展首先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需求,保障社区居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评判社区发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善。社区发展应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2.民主自治原则

民主自治是指社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与方法是民主的,是由多数人经过自由意志决定的,而不是少数人和社区之外的某些人来确定。一般来说,这种民主是通过社区全体居民参与讨论、辩论最后经过投票决定的,这一过程决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基本符合多数人的兴趣与意愿[24]。政府在社区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应该定位在指导和协助上,而不是采取直接干预和强制命令;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居民参与原则

居民参与是指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居民能有效地介入到有关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的过程中。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也就谈不上社区发展。一方面,居民参与可以避免社区权力集中或操纵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威胁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居民参与有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以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居民的参与应该是在项目的决策、项目的开展、项目的监控、项目的评估等过程中的全程参与,而不仅仅是某一个阶段性的参与。

4.利益分享原则

利益分享是指社区发展的成果和收益应该是全体社区居民都能平等分享,而不仅仅是个别居民的利益垄断。社区发展应尽可能多地让全体社区居民都可以从中受益,利益分享原则突破了“利益独占”的传统思维的束缚,主张建立社区平等的利益分享机制,而不是形成阶层分化和经济差距,利益分享也是化解社区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推动社区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

5.由下而上原则

由下而上也是一种民主过程的体现。目的是真正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和心态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发展项目,避免行政部门或某些高层人士为了个人或者某些群体利益损害多数居民的利益[25]。社区发展过程中,居民是社区的主体,而相应的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只是社区发展的协助者,应尊重居民、倾听居民的呼声和意见,由居民决定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在整个社区发展过程中,应始终体现项目的选择来自居民、项目的实施依靠居民,项目的评估决定于居民,整个社区权力运作的方向是由基层传递于上层机构。

思考题

1.社区的含义及其功能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目前所提出的“社区”?

3.如何看待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4.如何理解影响社区变迁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黎昕.中国社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风笑天.社会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6]张宝锋.社区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7]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8]陈宇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区的精神文化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07(1).

推荐阅读书目

[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徐勇.社区工作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玉枝.转型中的社区发展:政府与社会分析视角[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侯玉兰.城市社区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注释】

[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8.

[2]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8.

[3]自黎昕.中国社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

[4]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72.

[6]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7]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

[8]黎昕.中国社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

[9]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10]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11]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1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1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75.

[14]陈宇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区的精神文化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07(1).

[15]风笑天.社会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69.

[16]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74.

[17]张宝锋.社区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1.

[18]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79.

[19]参见http://news.sina.com.cn/o/2010-01-21/152316970625s.shtml.

[20]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54.

[21]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

[22]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56.

[23]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3-34.

[24]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7.

[25]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