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注意的几个重点抗震问题

应注意的几个重点抗震问题

时间:2022-10-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包括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预制板楼板的有效拉接和搁置长度以及增加现浇层等。最好采用现浇楼盖,特别是应加强构造柱和承重墙的安全储备,否则这种结构形式极易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尤其是单跨、大开间、外挑走廊、纵墙承重的教学楼。学校建筑的基本特点为单跨、大开间、大窗口、悬挑走廊,这种结构的纵、横向刚度不均匀,地震扭转效应明显,抗震能力很弱。

5.3.2 应注意的几个重点抗震问题

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包括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预制板楼板的有效拉接和搁置长度以及增加现浇层等。最好采用现浇楼盖,特别是应加强构造柱和承重墙的安全储备,否则这种结构形式极易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尤其是单跨、大开间、外挑走廊、纵墙承重的教学楼。

(1)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倒塌问题

砌体结构的住宅和办公楼,只要是小开间布置,纵、横墙布置较多,按规定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则整体性和延性就较好。砌体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框格内,便能防止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2)学校建筑抗震设计问题

中小学校教学楼多为单边悬臂外廊,教室尺寸一般为6(或7)m×9m,楼屋盖为预制花篮梁(纵墙承重)+预制空心板形式。学校建筑的基本特点为单跨、大开间、大窗口、悬挑走廊,这种结构的纵、横向刚度不均匀,地震扭转效应明显,抗震能力很弱。

(3)结构整体性问题

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建设部门提出了“基础深一点,墙体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构造柱和圈梁的结构形式;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以后,国家在修订89规范时,明确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而图5-1~图5-13所示的砌体结构,在大震或者稍微大于大震的水平下出现了倒塌情况,主要表现为砖墙倒塌,空心板脱落、折断。那么墙体为什么会倒塌?究其原因就是圈梁和构造柱没有做好,整体性不好。

在汶川地震后,有人拍摄下了圈梁构造柱对砌体结构整体牢固性的约束贡献的典型实例(见图5-22),可以看出,虽然房屋已经严重倾斜,但整体仍未垮塌。

img62

图5-22 圈梁构造柱的作用

(4)底部框架上部砖房问题

底部框架上部砖房这种建筑形式,是为了解决底层或底层大空间的问题而产生的。上部墙体无法落地,便形成了所谓“鸡腿”结构,造成上、下刚度突变,这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这种建筑形式在历次地震中多有破坏甚至倒塌。

(5)防震缝问题

《抗震规范》中规定: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在汶川地震中,由于房屋相互碰撞甚至产生了巨大的灰沙烟雾,有的碰撞还导致房屋发生局部倒塌,就连远离震区的西安市,居然也出现了防震缝两侧建筑的碰撞。因此,一方面防震缝的宽度要留足;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中,浇捣混凝土后防震缝两侧的模板必须要拆除,否则等于没有留缝。

(6)楼梯间问题

楼梯间作为人员疏散的通道,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将会有大量人员集中在此,如果在地震时发生破坏,极有可能造成伤亡,也会使救援工作无法进行。对于砌体结构,《抗震规范》第7.3.1条要求,楼、电梯间的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要设构造柱。这是非常重要的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楼梯踏步板的刚度非常大,在地震中吸收的能量大,因此破坏将首当其冲,休息平台的错层极易引起墙体倒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