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透视知识的运用要点

透视知识的运用要点

时间:2022-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视高的确定还主要取决于建筑总高和设计表现意图。③ 当视点高于建筑时,有利于表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视线开阔,道路绿化尽收眼底。视高提升后的地面设施虽亦有透视变形,但与低视点的地面变形相比,表现难度相对降低了。④ 同一幅画中的人物及配景必须与建筑的视高同步。一点透视的视觉特点是能使表现的对象端庄稳重。一点透视的另一特点是能保持正立面的正确比例关系。

1.1 透视知识的运用要点

在透视学中已讲过运用透视原理来绘制建筑透视图的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还要考虑透视图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要选择好透视角度,视点的位置和高度以及透视类型。

1.透视角度的选择

1)建筑物与画面角度的确定

当建筑主立面与画面平行时,就成为一点透视,其主立面的相对比例不变(见图1-1(a));当主立面与画夹角小于30°时,建筑透视现象平缓,因透视现象带来的变形亦小,比较接近实际的比例尺度,适用于突出建筑的主立面(见图1-1(b));当主立面与画面的夹角增大为30°~60°时,建筑的透视现象趋于强烈,因此带来的透视变形较明显,适用于要突出画面的纵深空间感的场合(见图1-1(c));但当建筑立面与画面的夹角接近45°时,透视轮廓线的两个方向坡度接近一致,效果呆板,一般应避免采用(见图1-1(d))。

img9

图1-1 建筑与画面的夹角不同所形成的各种透视效果

2) 视点与画面距离(视距)的确定

视点与画面的距离称视距,它与视角是相关联的,视距过近或视点过偏,会导致视角增大,易产生失真现象(见图1-2)。视距大则视角变小,视平线上的两消失点距离变远,建筑的透视亦趋平缓;但视距过大,建筑物的透视特征就会减弱,而接近于正投影立面图。因此视距与视角应选择在一个合宜的范围内,正常的视角(视圆锥顶角)一般以视中线(视点到画面的垂线)为对称轴的60°角以内的范围内,可避免失真现象(见图1-3)。视点的位置还要考虑场地观赏的可能性,如果周围有其他建筑物的遮挡,那就要重新选择视点的位置。

img10

图1-2 视点与画面不同距离所形成的透视效果

img11

图1-3 视点S的理想区域

3) 视高的确定

正常人的眼睛高度约为1.6 m,以此视高画出的透视图与人们平时观察的实际效果比较接近,而且图中的“比例人”也较容易处理,因为人物的头部不论远近均在同一视平线上(见图1-6(b))。但视高的确定还主要取决于建筑总高和设计表现意图。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当所绘建筑为平房,视高等分房高时,往往会出现视平线平分建筑的现象,建筑轮廓的上下透视线斜度相对称,损害了视觉美感(见图1-4(a)),此时需要调整视平线的高低来改善画面效果(见图1-4(b)、图1-4(c))。

img12

图1-4 视高选择与房高的关系

② 作图时宜把视点压低,这不仅可以使建筑具有宏伟稳定的感觉,而且可简化地面的处理(见图1-5(b)),1.6 m视高时地面上的绿化及小品设施经透视变形被“极度压扁”,绘制难度较大(见图1-5(a)),提高或降低视点均可改善其表现难度。

img13

图1-5 不同视高的地面处理

③ 当视点高于建筑时,有利于表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视线开阔,道路绿化尽收眼底。视高提升后的地面设施虽亦有透视变形,但与低视点的地面变形相比,表现难度相对降低了。

④ 同一幅画中的人物及配景必须与建筑的视高同步。不同视高时,人物前后配置关系是完全不同的(见图1-6),初学者往往容易忽视这种与主体建筑一致的同步视高关系,而使配景难以融入同一画面空间中。

img14

图1-6 视平线与画面人物配置的关系

2.合理选用透视类型

1)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视觉特点是能使表现的对象端庄稳重。适用于横向展开的立面且纵向进深感强的纪念性建筑(见图1-1(a))或室内空间。为了避免过于对称的呆板感觉,视点位置可适当偏离画幅中心,视高亦应避免接近1/2房高处。一点透视的另一特点是能保持正立面的正确比例关系。

2)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能反映建筑物的正侧两个立面,与一点透视相比画面效果自然活泼,为常用的透视类型之一,由于其立面与画面的夹角不同,可形成丰富的透视结果(见图1-1)。

3) 三点透视

当仰头观看高层建筑时,设定的画面由垂直变成了倾斜,建筑的竖向垂直线组与画面形成夹角,这组平行线的透视相交于画面上方的一点,形成第三个消失点,它强化了高耸雄伟的高度感(见图1-7(a))。同理,从上方俯视高层建筑时,所设定的画面由垂直变成了向下倾斜,竖向垂直线组成的透视在画面下方交于同一消失点,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见图1-7(b))。

img15

图1-7 三点透视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3.透视概念在快速作图中的运用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已学的透视概念,可创造出多种简易的透视作图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根据理想的建筑透视外轮廓,反求视点位置(见图1-8)

img16

图1-8 按照理想的透视轮廓反求视点S位置

① 第一步:画出理想的建筑透视外轮廓,延长其上部透视线,交于视平线上的两个消失点V1,V2

② 第二步:消失点V1,V2投影于画面P1,P2两点,并以P1P2为直径作半圆,自A作垂线交半圆于S,S即为视点,SA为视距。

③ 第三步:以S为顶点在半圆内作一直角三角形△SP1P2,过A点作直角∠cAd,使其两边分别平行于SP1、SP2的直角∠cAd即为建筑平面的一角,由此可按比例画出建筑平面,连接Sd,Sc交于画面a、b,即可求出建筑透视之大轮廓然后用简易法求得透视图之细部分割。

④ 视点S之检验:可在总平面图上检验S点的位置是否处在可观赏的区域内,S点可在img17圆弧上挪动,以中部B/3区段为最佳视角范围,圆弧img18’上的任意点S,都可求得预期的建筑透视外形。

2) 建筑墙面横向不等比例分割法(见图1-9)

img19

图1-9 横向比例分割法

沿建筑真高顶点f向左(或向右)作水平线af,用任何比例尺根据立面要求分割af,得点a、b、c、d、e,连接aa’,延线交于视平线G,以G为消失点分别连线bG、cG、dG、eG交a’f 于b’、c’、d’、e’,此即为a’f 透视变形后的线段分割。

3) 建筑墙面横向等分法(见图1-10)

img20

图1-10 横向等分法

运用矩形对角线相交等分原理,多次分割墙面,即可求得墙面的偶数分割。

4) 锥体顶点确定法(见图1-11)

img21

图1-11 锥体顶点确定法

用对角线交点来确定锥体顶点的水平位置,作垂线确定其高度,连线后即可得锥体之透视图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