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核桃做出大产业

小核桃做出大产业

时间:2022-10-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核桃生产早已同门头沟区经济的发展及山区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几年来,依托科技项目,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在小核桃上做出大文章。门头沟区核桃曾经出现的产量急骤下降,与树龄结构老化有直接的关系。切实有效地对衰老核桃园进行更新复壮、改劣换优,延长其经济寿命。通过全区上下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门头沟区核桃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2006年,门头沟区薄皮核桃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发布的9大唯一性优质特色农产品。

上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被提上了日程,对于门头沟各级单位来说,这是个很大的难题。门头沟区位于北京的西部,是一个山地面积达98.5%的山区,一黑(煤)一白(石灰)一直是门头沟的龙头产业,可是在产业调整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它们。失去龙头产业后该怎么办,多年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该怎么解决?面对这两大问题,门头沟发展的决策者们想到了林果产业,其中,核桃成为了首选。如今,这颗小小的核桃,继历史的辉煌后,在门头沟的发展史上再次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1994年以来,由于各项政策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广大果农的积极性,门头沟全区有很多核桃种植户纷纷承包了当地的荒山、荒坡、荒沟,这其中涌现了不少靠核桃增收的专业户,最为典型的是清水镇的果树专业户赵连基。他自1994年承包村里荒芜多年的虫安沟,并签订了30年承包合同。此沟总流域面积1000多亩,有土地面积120亩,原有核桃树320多株及一些散生杏树、酸枣等。几年来,他艰苦奋斗,开垦荒地,昔日的荒沟变成了现今的经济沟,320株核桃树通过他精心的刨盘、打药、施肥、灌水等管理,树势有了明显的恢复。1998年核桃产量达到5000多千克,仅核桃一项的收入就达4万多元,目前他又新发展核桃70亩,大树改劣换优也在逐年进行。

“4元一斤都是老皇历了,现在门头沟的核桃可不止这个价格,一般的都能卖到每斤12元,好的25元都未必买得到。”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领导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

承继历史 小核桃里出文章

核桃在门头沟区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已有1200年的历史,资源丰富,在该区分布极广,尤以深山区的清水镇、斋堂镇最多,是门头沟区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最高年产250万千克。上世纪60~70年代,门头沟曾属全国核桃十大重要产区之一,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几十年来,尽管门头沟区其他树种发展较快,但核桃一直在该区果品生产及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说,核桃生产早已同门头沟区经济的发展及山区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回忆门头沟核桃新的发展历史时,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副主任说,由于多年复杂原因,门头沟核桃产业发展曾一度缓慢,产量滑坡。不过,自门头沟区提出了加快区域功能定位的奋斗目标以后,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作为该区核桃研究的元老机构,紧抓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契机,积极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几年来,依托科技项目,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在小核桃上做出大文章。

各方支持变包袱为优势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煤炭企业相继关停,门头沟区正逐渐由以资源开采型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业、特色林果产业等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转变。门头沟区地处北京市西部山区,山地面积达98.5%,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而土壤属暖温带褐土土壤,极适核桃的种植栽培,核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积极转变观念,从认为“山”是包袱,转变为“山”是优势,只有让山长出钱,挖掘并充分利用山的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重现门头沟区核桃辉煌。

2002年,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划归门头沟区科委,同年北京市科委拨款300万元用于永定河流域的治理,其指定项目中就有核桃的开发种植项目。对门头沟核桃种植的技术支持,也从原来的村镇各自为政,变为市科委——区科委——基地——乡镇的模式。按照基地的人员所说,是从没腿到有腿,路能走得更好更稳了。与此同时,还有来自发改委、农委以及财政上的支持和项目。

2007年,北京市科委还重点支持了门头沟区的两个核桃项目,分别是“新农村建设远郊科技服务港示范工程”和“门头沟区核桃产业化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建设”。

采取措施 良种核桃迅速壮大

几年来,核桃已成为门头沟区林果业最具特色的支柱性产业。

科技开发实验基地从自主创新、良种建园、抚育改造等方面出发发展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核桃。

自主创新。科技开发实验基地不断自主创新,深入研究。自1994年针对良种核桃推广受苗木繁育限制的情况,就“核桃室外嫁接技术和优质穗圃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四年的实验。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一举攻克了室内嫁接成活率低的难题,并提出了《核桃室外嫁接技术标准》,成为该区首个市级地方标准,该成果也先后获得市区两级多种奖励。

新品种引进。大力引进了多个良种核桃新品种,先后从辽宁、河北等地引进核桃品种30余个,其中国家优选品种14个,地方优良品种10个,国外品种11个,与普通的实生核桃相比,这些良种核桃具有出仁率高、壳薄、外形美观、结果早、整仁率高、丰产等诸多优点,其经济效益也提高5倍以上。特别是门头沟区引入的“礼品1号”,1999年在云南世博会上荣获了“银奖”。

良种穗圃基地建设。先后在潭柘寺东村、田庄办事处、大村办事处等地建成了500亩良种核桃穗圃基地,且全部一次改接成功,株成活率达95%以上。其规模之大,品种之全,在国内处于首位,年产穗量达3万根,在国内良种穗条紧缺情况下,穗圃基地建设进一步缓解了门头沟区3万亩良种核桃基地发展所需大量穗条的压力

老树更新。门头沟区核桃曾经出现的产量急骤下降,与树龄结构老化有直接的关系。现有核桃树中,衰老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门头沟区把衰老树作为良种核桃规模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已先后更新复壮2000株,株成活率达到了99%。切实有效地对衰老核桃园进行更新复壮、改劣换优,延长其经济寿命。

精深加工保障销售畅通

门头沟区核桃要走产业化道路,就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在这方面门头沟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位于清水镇的北京彩丰缘农副产品中心集加工、销售于一体,建于1994年,主要以加工核桃、杏核、山野菜等农副产品为主。1998~2000年共收购核桃53万千克,用于加工核桃仁,出售给北京各大食品厂。既解决了核桃种植大面积发展造成的销路问题,又创造了较高的附加值,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致富一方核桃经济初显现

通过全区上下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门头沟区核桃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目前,门头沟全区共有核桃面积26000亩,其中新发展良种薄皮核桃14000亩,实生老核桃树约20余万株。据2005年底统计:全区核桃产量已为90多万千克,年产值达1800余万元,次于平谷和房山,居于北京市第三名。2006年,门头沟区薄皮核桃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发布的9大唯一性优质特色农产品。

“我们计划建立6个示范园,最远的小龙门离城区100公里。以点带面,今后,门头沟的核桃产业必将发展得更快更好。”科技开发实验基地领导如是总结。

(选自《科技潮》2007年第12期)

点评:门头沟人承继历史,小核桃里做出大文章;各方支持变包袱为优势;主要采取自主创新、新品种引进、良种穗圃基地建设、老树更新等几项措施,迅速壮大良种核桃;精深加工保障销售畅通,从而致富一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