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能耗与排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

工业能耗与排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能耗与排放的异质性特征。中国工业发展的“高能耗与高排放之谜”。传统上,以资本与劳动力使用量来界定重工业与轻工业,加入能耗与排放指标后,重工业有着高能耗与高排放产业特征,轻工业有着低能耗与低排放特征,重与轻的区别是能耗与排放的程度上的差别。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的行业则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即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期间上升和下降间隔出现。

在上述构建的工业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基础上,我们根据2009年各行业能耗和CO2排放总量由低到高,将36个工业行业分成低排放组和高排放组、低能耗组和高能耗组(每组18个行业);表4 -1是分组统计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能耗与排放的异质性特征。从CO2排放分组来看:相对于低排放组,高排放组的资本存量、CO2排放总量、能耗总量的平均水平都高出很多;但是两组平均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当,低排放组反而具有较高的总产出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从能耗分组来看,高、低能耗组的资本存量、能耗与CO2排放总量均值差异较大,而两组间的总产出水平、人均产出水平、平均吸纳劳动力数量差异却相对小得多。显然,高能耗、高排放以及高投入行业并未带来较高的人均产出水平和高增长,与其资本投入量、能耗与排放量相比,这些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也相对较差。

表4-1 工业行业能耗与排放分组统计性描述

(1)中国工业发展的“高能耗与高排放之谜”。中国选择高速增长发展模式的动力主要来自提高行业就业吸收能力,同时,也在近年导向于摊平GDP能耗和排放,但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产业变动趋势,越来越大比例的产业呈现排除就业的资本密集型和倾向于高能耗、高排放型。那么,中国经济宏观目标在产业层面上得不到体现,社会发展目标也在产业层面上得不到体现,此现象与中国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相悖,可称其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高能耗与高排放之谜”:高能耗、高排放并未相应地带来高产出、高附加值以及高就业,为什么却仍能够快速发展?

(2)工业能耗与排放的非对称性。如果以能耗与排放两类分组,出现了明显的高低能耗与排放的行业交叉现象。属高能耗和低排放组的行业有:计算机通信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些行业的重要特征是:能耗总量水平均很高,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较小,其他排放量小或不排放的电力、热力消费较多,是二次能源消耗产业。属高排放和低能耗组的行业有:然气生产供应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纤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此类行业则能耗总量水平较低,但其中煤、天然气和原油比重较大,尤其是排放系数高的煤使用量相对较大,因此其排放量相对较大,是一次能源消耗产业。因此,本书将其概括为工业部门节能和减排的非对称性。

(3)工业能耗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3年后出现传统产业复苏趋向。传统上,以资本与劳动力使用量来界定重工业与轻工业,加入能耗与排放指标后,重工业有着高能耗与高排放产业特征,轻工业有着低能耗与低排放特征,重与轻的区别是能耗与排放的程度上的差别。通过对1994—2009年平均能耗与排放强度进行排序发现:重工业的CO2排放强度大、轻工业较小,能耗强度排序也表现出类似特征,不同行业的能耗排放强度动态变化趋势迥异。如图4 -1和图4 -2所示,能耗强度与CO2排放强度走势在各组的表现各不相同。1994—2009年,低能耗与低排放强度的行业能耗和排放强度呈不断下降趋势;1999年以前下降速度较快,随着总体强度水平的不断降低,1999年后下降速度减慢。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的行业则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即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期间上升和下降间隔出现。具体而言,重化工行业在一些年份甚至出现强度剧烈上升趋势,比如:石油加工业的CO2排放强度一直水平波动,在2003年以后还出现两次急剧上升;石油开采业的能耗强度则在2003年与2008年出现剧烈攀升。整体上,高能耗与高排放组2003年前后其强度上升和下降波动频繁,这与我国2003年再度重化工业化趋势有关。一方面,说明中国重化工业重新启动促使我国总体能耗和排放强度攀升;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重新重工业化没有质的变化,只是单纯的数量型扩张,是传统产业的再度复苏,缺少新型工业化产业导向,与世界产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图4-1 基于行业分组的CO2排放强度走势(1994—2009年)

图4-2 基于行业分组的能耗强度走势(1994—200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