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表

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表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西北植物学报》变更月刊的条件论证和变更前后两年期刊质量因子和作者群体现状的指标统计分析,笔者提出3点体会和建议。《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依此理念,2003年在双月刊变月刊的同时,研究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编辑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电子审稿、退修稿件,编辑部工作流程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出版速率,也促进了期刊国际化的进程。

通过对《西北植物学报》变更月刊的条件论证和变更前后两年期刊质量因子和作者群体现状的指标统计分析,笔者提出3点体会和建议。

3.1 科学论证,积极变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个期刊要缩短刊期,特别在保持原刊期页码的基础上,将双月刊变更为月刊,一定要分析论证期刊所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所处的位置,在有发展基础和充足稿源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才能实现期刊与学科一同发展进步,否则会使期刊发生“稿荒”,以降低论文刊发标准,牺牲期刊质量为代价,只顾眼前利益,使期刊不能可持续发展。

2002年,《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依据植物学科的迅猛发展势头和西部大开发中科研项目增多带来的高质量丰富稿源及国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单位、高等学校植物学及相关学科众多博士、硕士的研究论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一方面认识到《西北植物学报》的国内外影响处于区域性植物学学术期刊前列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又迫于植物学、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诞生一些与此相关的学术期刊,如《分子植物育种》,一些全国性植物学名刊的改名和增加栏目等压力(如《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等),决定在2003年将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寻求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品牌的实践。

3.2 加强落实将精品意识贯穿于编辑出版运作过程的质量管理

《西北植物学报》变更为月刊后,编辑部在处理稿件过程中,在责任编辑初审,专家二阅,责任编辑退修加工,总编辑终审的基础上,增加植物学英文专家校读摘要和植物学专家校读植物拉丁学名的两个处理步骤,并且增加了4名编辑校对工作人员,将责任编辑的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加强审校及退修加工稿件的工作比重,力求做到稿件优中选优,选中稿件精雕细琢。与此同时,鼓励编辑在职读研究生,参加编辑学研讨会、培训班,促进人才队伍与学科、期刊一同进步。

对校对质量控制流程,聘请编辑部退休专家进行一、二校次的专职校对,增加了印刷前胶片核对,装订前复查核对图片、表格、页码、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的环节。每期出版后,编辑部进行编辑、校对质量统计,考核评定,总结经验,找出差错并分析原因。这些具体措施的执行,保证了期刊不能因刊期增多,发表文章增多,而使期刊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下滑,避免了“萝卜多了不洗泥”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第1期开始,实行国际标准A4开本,内文为105克铜版纸,封面与内容图片四色印刷装帧,完全达到国际植物学期刊印刷水平。特别是封面、封二设计为中国特有植物的特写彩色照片,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性,并且每篇论文加印单行本20份,其中用于国际间交换的国际通用的开天窗式单行本10册,装封面的10册,以方便作者在国际国内间进行学术交流,提高论文的引用率。

3.3 利用网络环境下编辑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编辑出版工作效率

随着生物技术快速的发展和应用,硕士、博士稿件的增多,又多迫于毕业答辩等压力,在要求论文发表周期缩短的同时,也对编辑部的编辑出版运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期刊的国际化趋势使得论文的研究范围、手段、语言都出现多样化,故期刊缩短发表周期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编辑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编辑出版效率,从技术手段上保证及时加工修改稿件出刊。若仍然采用传统纸质邮件运作,像“Snail Mail”(蜗牛邮件)的效率,是不可能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月刊的正常出版发行工作的。

《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依此理念,2003年在双月刊变月刊的同时,研究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编辑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电子审稿、退修稿件,编辑部工作流程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出版速率,也促进了期刊国际化的进程。

《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经过两年的月刊出版实践,认识到期刊缩短周期后,期刊在国内外植物、农林学界的影响力显著提高,稿源也越来越丰富,但增加的稿件主要是在导师(即通讯作者)指导下的硕士、博士的稿件,而具有学科代表性的创新性成果论文较少,对进一步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还显得质量不够。因此,将今后的办刊方向定为出版月刊,稿件优中选优,加强向国内外研究机构组稿和向著名学者约稿,减少每期刊载论文数量,严把编校质量关,印刷装帧达到国际水平,编辑、稿件咨询、对外交流等网络化信息化,最终实现《西北植物学报》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孙昌波,王赛群,雷美位.科技期刊市场运作探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1):19—21.

[2]王应赛,王锦贵.中国期刊媒体的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6):713—717.

[3]李明德.科技期刊加快信息速度的尝试[J].编辑学报,2002,14(2):273—276.

[4]潘学燕,郭柏寿,杨继民,等.对科技期刊缩短刊期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1):64—65.

[5]程汉,王君晖,阎章才,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植物基因组研究现状及展望[J].生命科学,2002,14(2):112 114.

[6]WEN Ming—zhang,YAN Zhang—cai,DU Shong—ming.Trend of development of plant science and a survey of fund in division of botany i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J].Acta Botanic Sinica,2004,46(12):1488—1475.

[7]高柳滨,江晓波,陈桦,等.植物学研究态势——生命科学研究态势之一[J].生命科学,2003,15(1):60—64.

[8]张行勇,黎斌,潘新社.与时俱进,推进植物科学的进步——1981—2002年《西北植物学报》载文统计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21—1127.

[9]张明,方永才.对JCR2002中SCI期刊主要指标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3):257261.

[10]李明德,张行勇.科技期刊创新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丁乃刚.数字时代期刊媒体的整合趋势[J].编辑学报,2002,14(1):1—3.

[12]吕雪梅,阎彤,张江,等.因特网对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1,13(6):324—325.

[13]李云霞.《中国农业科学》作者群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1):61—63.

[14]董秀,王玥.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值总体增长与个体变化的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1):66—68.

[15]秦学军.部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基金资助课题成果刊出情况分析[J].编辑学报,1999,11(4):217—2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