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秦岭北坡南坡降水差异大原因

秦岭北坡南坡降水差异大原因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秦岭山脉的地貌格局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山势西高东低。秦岭山脉南北坡的土壤亦有明显的差异,南坡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北坡则为褐土。秦岭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东半壁的南北分界线,在植物学上,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温带山地植被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对该山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进行过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秦岭山脉的大地构造单元为秦岭褶皱系,构造线方向与山系走向一致。燕山运动时,秦岭以断块活动为主,形成一系列由白垩系碎屑岩堆积的断陷盆地,而花岗岩侵入体构成了秦岭险峻的山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秦岭仍以断裂活动为主,不仅增加了一些断陷盆地,而且使整个山体西高东低,北仰南倾,两坡不对称,北坡陡峭,南坡较缓[1]

秦岭山脉的地貌格局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山势西高东低。由于山地的断裂上升既是不断发展的,又是分阶段发展的,因而由山脚到山脊分为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地貌[1-3]。黄土覆盖的石质低山兼有黄土地貌和石质山地地貌的综合特征。秦岭以石质中山地貌为主,流水侵蚀剥蚀作用强烈。高山区则发育着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山顶还保存着第三纪或更早的夷平面[4-5]。

秦岭山脉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性气候双重影响,北方的寒流可直达北坡,而东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易入南坡,使秦岭山脉南北坡在水热条件上形成明显的差异。根据傅抱璞(1982,1986,1989)的研究,南坡年均温比北坡高2℃左右,其中冬季1月份南坡比北坡高4~5℃,夏季7月份则南北坡气温相差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在夏季,南坡为向风坡,受东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而降水量较多,6~9月的月均降水量都超过100mm,整个夏季降水量平均比北坡多100~200mm;而冬季北坡是向风坡,北坡的降水量比南坡平均多15mm。因此,全年平均降水量南坡比北坡多200~400mm。降水量也因海拔高度变化而不同,夏季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南坡在1350 m,北坡在1900m;而冬季南坡在2900m,北坡在2500m[6-8]。由于秦岭山脉高峻,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平均以0.5~0.61℃/100m的递减率降低,使秦岭山脉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温度带[9]。受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使秦岭山脉东西段在水热条件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东段年均温比西段高2~4℃,年均降水量高100~200mm[8,10]。

秦岭山脉南临汉水,北界渭河,成为我国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发育着众多的河流。受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影响,南坡的河流呈格子型形态,源远流长;北坡河流则呈钩型形态,流程短,流速急[11]

秦岭山脉南北坡的土壤亦有明显的差异,南坡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北坡则为褐土。随着山脉海拔高度的上升,秦岭山地具有明显的土壤垂直带[12-13]

秦岭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东半壁的南北分界线,在植物学上,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温带山地植被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对该山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进行过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为了便于利用这些资料,我们对这些研究秦岭地区植被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讨论的问题为各节题目,写成这篇资料性的综述文章,希望便于大家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