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音频编码技术

音频编码技术

时间:2022-10-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语音编码有了上面的一些了解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标准化问题。当前编码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综合现有的编码技术,制定全球统一的标准,使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普遍的互操作性,并确保了其未来的兼容性。国际上,对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审议在CCITT下设的第十五研究组进行,相应的建议为G系列,多由ITU发表。由表5.3我们可以对现有的语音编码标准有个大致的了解。目前,CCITT正在继续制订更低码率、高质量短延时的音频编码标准。

在对语音编码有了上面的一些了解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标准化问题。迫于数字电话和数据通信容量日益增长的要求,在不希望明显降低传送话音信号的质量的情况下,除了提高通信带宽之外,对话音信号进行压缩是提高通信容量的重要措施。当前编码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综合现有的编码技术,制定全球统一的标准,使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普遍的互操作性,并确保了其未来的兼容性。国际上,对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审议在CCITT下设的第十五研究组进行,相应的建议为G系列,多由ITU发表。由表5.3我们可以对现有的语音编码标准有个大致的了解。

表5.3 语音编码器标准

续表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提出一系列有关音频编码的建议。最先制定的是G.711 64kb/s(A)律PCM编码标准。1984年又公布了G.721标准(1986年修订)。它采用的是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ADPCM),数据率为32b/s。这两个标准适用于200~3400Hz窄带话音信号,已用于公共电话网。之后,为了能够运用于综合业务数据网(IDSN)上传输宽带语音(50~7kHz),CCITT制定了G.722编码标准,它的数据率为64kb/s。之后公布的G.723建议中码率为40kb/s和24kb/s,G.726中码率为16kb/s。CCITT于1990年通过了16~40kb/s嵌入式ADPCM标准G.727。低码率、短延时、高质量是人们期望的目标。在AT&T Bell实验室,在16kb/s短延时码激励(LD-CELP)编码方案的基础上,经过优化,CCITT在1992年和1993年分别公布了浮点和定点算法的G.728标准。该算法延时小于2ms,语音质量可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目前,CCITT正在继续制订更低码率、高质量短延时的音频编码标准。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编码标准,以及它们相应的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