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壤样品现场采样规范

土壤样品现场采样规范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样品采样点在全县范围内布设,采样数量为4200余个。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瓶中备用。通过2mm孔径尼龙筛的样品可用于测定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采样量根据检测项目而定,籽粒样品一般1kg左右,装入纸袋或布袋。

(一)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取相应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1.采样规划 采样点的确定应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样品采样点在全县范围内布设,采样数量为4200余个。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并参考第二次土壤普查采样点位图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实际采样时,严禁随意变更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

2.采样单元 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每个采样单元为100~200亩,为便于田间示范跟踪和施肥分区,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3.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采集。

4.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及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2~3年采集1次;中、微量元素一般3~5年采集1次。

5.采样深度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cm、 20~40cm两层分别采集。用于土壤无机氮含量测定的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6.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必须多点混合,每个样品取15~20个样点。

7.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蔬菜地混合样点的样品采集要根据沟、垄面积的比例确定沟、垄采样点数量。果园采样要以树干为圆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

8.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9.样品量 混合土样以取土1 kg左右为宜(用于推荐施肥的0.5kg,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2kg以上)长期保存备用。如果土样量过大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4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10.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

(二)土壤样品制备

1.新鲜样品 某些土壤成分如二价铁、硝态氮、铵态氮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保存。

2.风干样品 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瓶中备用。瓶内外各放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制备好的样品要妥善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酸碱等气体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还要保存3~12个月,以备查询。 “3414”试验等有价值、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1)一般化学分析试样。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清除。压碎的土样用2mm孔径筛过筛,未通过的土粒重新碾压,直至全部样品通过2mm孔径筛为止。通过2mm孔径筛的土样可供pH值、盐分、交换性能及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2mm孔径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 mm孔径筛,供有机质、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

(2)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其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但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环节,不要接触容易造成样品污染的铁、铜等金属器具。采样、制样推荐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工具,过筛使用尼龙网筛等。通过2mm孔径尼龙筛的样品可用于测定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

(3)颗粒分析试样。将风干土样反复碾碎,用2mm孔径筛过筛。留在筛上的碎石称量后保存,同时将过筛的土壤称重,计算石砾质量百分数。将通过2mm孔径筛的土样混匀后盛于广口瓶内,用于颗粒分析及其他物理性状测定。

若风干土样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首先将其细心拣出称量保存,然后再进行碾碎。

(三)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采样要求 植物样品分析的可靠性受样品数量、采集方法及植株部位影响,因此,采样应具有:

——代表性:采集样品能符合群体情况,采样量一般为1kg。

——典型性:采样的部位能反映所要了解的情况。

——适时性:根据研究目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定期采样。粮食作物一般在成熟后收获前采集籽粒部分及秸秆;发生偶然污染事故时,应在田间完整地采集整株植株样品;水果及其他植株样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采样要求。

2.样品采集

(1)粮食作物。由于粮食作物生长的不均一性,一般采用多点取样,避开田边2m,按“梅花”形(适用于采样单元面积小的情况)或“S”形采样法采样。在采样区内采取10个样点的样品组成一个混合样。采样量根据检测项目而定,籽粒样品一般1kg左右,装入纸袋或布袋。要采集完整植株样品可以稍多些,约2kg左右,用塑料纸包扎好。

(2)棉花样品。棉花样品包括茎秆、空桃壳、叶片、籽棉等部分。样株选择和采样方法参照粮食作物。按样区采集籽棉,第一次采摘后将籽棉放在通透性较好的网袋中晾干(或晒干),以后每次收获时均装入网袋中,各次采摘结束后,将同一取样袋中的籽棉作为该采样区籽棉混合样。

(3)油菜样品。油菜样品包括籽粒、角壳、茎秆、叶片等部分。样株选择和采样方法参照粮食作物。鉴于油菜在开花后期开始落叶,至收获期植株上叶片基本全部掉落,叶片的取样应在开花后期,每区采样点不应少于10个(每点至少1株),采集油菜植株全部叶片。

(4)水果样品。平坦果园采样时,可采用对角线法布点采样,由采样区的一角向另一角引一对角线,在此线上等距离布设采样点,采样点多少根据采样区域面积、地形及检测目的确定。山地果园应按不同海拔高度均匀布点,采样点一般不应少于10个。对于树型较大的果树,采样时应在果树的上、中、下、内、外部及果实着生方位(东南西北)均匀采摘果实。将各点采摘的果品进行充分混合,按四分法缩分,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最后分取所需份数,每份1 kg左右,分别装入袋内,粘贴标签,扎紧袋口。水果样品采摘时要注意树龄、长势、载果数量等。

(5)蔬菜样品。蔬菜品种繁多,可大致分成叶菜、根菜、瓜果三类,按需要确定采样对象。

菜地采样可按对角线或“S”形法布点,采样点不应少于10个,采样量根据样本个体大小确定,一般每个点的采样量不少于1 kg。从多个点采集的蔬菜样,按四分法进行缩分,其中个体大的样本,如大白菜等可采用纵向对称切成4份或8份,取其2份的方法进行缩分,最后分取3份,每份约1kg,分别装入塑料袋,粘贴标签,扎紧袋口。

如需用鲜样进行测定,采样时最好连根带土一起挖出,用湿布或塑料袋装,防止萎蔫。采集根部样品时,在抖落泥土或洗净泥土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

市场采样可参照市场水果取样方法进行。

3.标签内容 包括采样序号、采样地点、样品名称、采样人、采集时间和样品处理号等。

4.采样点调查内容 包括作物品种、土壤名称(或当地俗称)、成土母质、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前茬作物及产量、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灌溉水源、采样点地理位置简图。果树要记载树龄、长势、载果数量等。

5.植株样品处理与保存 粮食籽粒样品应及时晒干脱粒,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需要洗涤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并及时风干。为了防止样品变质,虫咬,需要定期进行风干处理。使用不污染样品的工具将籽粒粉碎,用0.5 mm筛子过筛制成待测样品。带壳类粮食如稻谷应去壳制成糙米,再进行粉碎过筛。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时,不要使用能造成污染的器械。

完整的植株样品先洗干净,根据作物生物学特性差异,采用能反映特征的植株部位,用不污染待测元素的工具剪碎样品,充分混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的量,制成鲜样或于60℃烘箱中烘干后粉碎备用。

田间(或市场)所采集的新鲜水果、蔬菜、烟叶和茶叶样品若不能马上进行分析测定,应暂时放入冰箱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