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壤氡气探测

土壤氡气探测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63 21号测线土壤氡气浓度测量曲线及异常带图22号测线位于东涌镇鱼窝头北侧,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为5.9k Bq/m3,测线西侧异常是以点状分布为主,在70m、180m、385m、540m、570m处出现点状异常,10#异常带均值为12.1k Bq/m3, 11#异常带均值为9.9k Bq/m3,相对偏低;从770m处出现异常,至1270m处异常消失,
土壤氡气探测_珠江三角洲北西向

地球化学探查是隐伏区活动断裂探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隐伏断裂初步定位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在地面调查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沙湾断裂带中段鱼窝头区域隐伏断裂上部氡(Rn)气浓度进行测量,查明研究区土壤中氡气浓度水平,圈定土壤氡气浓度异常点带,初步分析、判定土壤氡气浓度异常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分布规律,达到对第四系覆盖区隐伏断裂的位置、方向的控制,并与物探方法进行对比,为下一步活动性强弱的对比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一)土壤氡气浓度剖面测量

1.测量仪器

土壤氡气测量仪器为FD-3017Ra A测氡仪,该仪器为一种瞬时测氡仪,灵敏度为0.17Bq/L。

2.测量方法与技术

所有测线的布设遵循尽量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原则,并尽量选择历史较长的土路,避开垃圾填埋场地及潜水位埋藏较浅的地方;野外测量都是在天气晴朗、地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的,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

先选取测试点,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为20~40mm,深度为600~800mm,然后将头部有气孔的取样器插入其中并密封地表。取样前,先抽取一些气体并排掉,用以排除取样器内、取样器与抽气筒连接的胶皮管内的外来气体,然后用抽气筒抽1.5L土壤气体,加2min高压进行氡的富集,之后进行2min的测量,读取脉冲计数。

3.测线分布

研究区位于番禺以南、顺德以东区域,为第四纪冲积平原,河道广布,北西侧大乌岗、南东侧黄山鲁为志留系花岗岩所成山体。受沙湾断裂带的影响,研究区内断裂均为北西向断裂构造,所以土壤氡气浓度剖面测量线路均布置为北东向,且首尾相连以期控制沙湾断裂带中段三条断裂——陈村断裂、沙湾断裂、大乌岗断裂,共计测线7条,分别为6号、7号、8号、15号、21号、22号、23号,测点1210个,全长8.03km,如图4-50所示。

4.数据处理

在统计的点数不够多的情况下(少于100个),可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剖面线路的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和均方差;在统计的点数足够多的情况下(大于100个),通过做累积频率曲线图来确定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根据中国地震局活动断层探测标准(DB/T14—2009),各测项异常下限值宜为该项的均值与1~4倍均方差之和,超出此下限值时应判定为可能存在活动断层的地球化学异常。根据此次的实际工作情况,取异常下限值为均值与2倍均方差之和。数据处理结果如表4-7。

表4-7 测量剖面线土壤氡浓度的背景值和均方差

(二)测量结果讨论

图4-60 6号测线土壤氡气浓度测量曲线及异常带图

最终,按照测量结果,特选定异常强烈及与隐伏断裂密切相关的6号、8号、15号、21号及22号测线进行讨论。

6号测线位于榄核镇以东子沙村(图4-60),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为2.3k Bq/m3,从30m处开始出现异常,到90m处逐渐消失,90m之后呈点状分布,1异常带位于30~90m,宽度为60m,均值8.4k Bq/m3, 3.7倍于背景值,2异常带中异常呈个别点状,均值为5.0k Bq/m3,2.2倍于背景值,该剖面线最大土壤氡气浓度值位于1异常带,为31.2k Bq/m3,是背景值的13.6倍。在测线中,西侧异常密集,根据氡气异常变化,1异常带中4—15号点处为推测陈村断裂F008隐伏区位置。

8号测线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为2.3k Bq/m3,从起点至250m处,出现异常带,但多呈点状分布,仅100~160m处集中出现,宽度约为60m,4异常带均值7.0k Bq/m3,3.0倍于背景值,另外从480m处至1520m密集分布,异常反映明显,宽度约为1km,尤其是在1500m处出现峰值,为34.2k Bq/m3,是背景值的14.9倍,5异常带均值5.0k Bq/m3,2.2倍于背景值(图4-61)。此测线异常点带密集,可能集中反映沙湾断裂分支陈村断裂F007于该处通过且倾向南西的特点。

图4-61 8号测线土壤氡气浓度测量曲线及异常带图

如图4-62所示,15号测线位于大岗镇灵山北,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为2.7k Bq/m3,线路自50m出现异常,至150m异常消失,宽度约为100m,在此6异常带上均值为5.5k Bq/m3,2.0倍于背景值,仅个别点位超出异常下限;测线自500m至终点出现异常,宽度约为50m,8异常带均值9.1k Bq/m3,3.4倍于背景值,是因为该剖面线最大土壤氡气浓度值为22.9k Bq/m3,位于此测线;而在此测线中段374~450m出现异常,宽度为75m,所在7异常带均值5.1k Bq/m3,1.9倍于背景值,15号测线东侧即为沙湾断裂隐伏区域,与8号测线类似,位于江的西岸,虽长度小但异常点带密集,也反映出沙湾断裂F008上部氡(Rn)气分布的特点。

图4-62 15号测线土壤氡气浓度测量曲线及异常带图

21号测线位于东涌镇鱼窝头北西侧(图4-63),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为6.5k Bq/m3,西侧即为推测沙湾断裂通过区域,从起点到650m处,出现异常带,其中尤以240~330m最为集中,带宽约为90m,此13异常带位于测线西侧,为推测沙湾断裂隐伏区域,均值为14.4k Bq/m3,2.2倍于背景值;14异常带均值7.4k Bq/m3,1.1倍于背景值,8异常带均值10.9k Bq/m3,1.7倍于背景值。该剖面线最大土壤氡气浓度值为66.1k Bq/m3,是背景值的10.2倍。在21号测线中,60号点位以西的异常点密集,以东较长距离低于异常,最东部到达高速公路才出现较小范围的异常带,反映出人为干扰的特点,根据氡气异常变化的趋势,13异常带中35—50号点处为推测青萝帐断裂F009位置。

图4-63 21号测线土壤氡气浓度测量曲线及异常带图

22号测线位于东涌镇鱼窝头北侧(图4-64),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为5.9k Bq/m3,测线西侧异常是以点状分布为主,在70m、180m、385m、540m、570m处出现点状异常,10异常带均值为12.1k Bq/m3, 11异常带均值为9.9k Bq/m3,相对偏低;从770m处出现异常,至1270m处异常消失,带宽约500m,最大土壤氡气浓度值为52.5k Bq/m3,此12异常带均值为13.0k Bq/m3,2.2倍于背景值。22号测线东侧即为大石断裂F010隐伏区域,且异常点带密集,尤其是东侧110—180号点处,为推测断裂位置。

图4-64 22号测线土壤氡气浓度测量曲线及异常带图

从上述土壤氡气浓度测量研究表明,各测线均有氡气异常显示,该种方法可以作为珠江三角洲隐伏区确定隐伏断裂的方法之一。

图4-65为各测线与推测断裂相对位置关系,根据本次对沙湾断裂带中段土壤氡气浓度测量成果,断裂经过地区土壤氡气浓度一般介于4~30k Bq/m3区间,高于广州地区土壤氡气浓度背景值(8k Bq/m3), 6号测线的西侧为陈村断裂通过区域;21号测线的西侧为蕉门水道断裂通过区域,且其峰值为66.1k Bq/m3,是背景值的10.2倍,22号测线东侧为大乌岗断裂的通过区域,该剖面线最大土壤氡气浓度值为52.5k Bq/m3,是背景值的8.9倍,反映出断裂部分呈几何分布;推测断裂通过位置,有待进一步进行验证,并对其倾向、倾角进行判断。

图4-65 土壤氡气浓度测线与推测断裂相对位置图

断层气峰值的高低,除受断裂活动的控制外,还受到第四纪岩层厚度、地层结构、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断裂的活动性研究,尚需进行定点重复观测,或结合其他探测手段综合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