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海探测工程

深海探测工程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7月9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中国南海某海域成功下潜到3759米深度,创造了中国人第一次驾驶由中国人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大洋的纪录,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就在窦船长驾船鏖战南中国海时,在青岛一位老人却长久地待在海岸上。中国深海探测工程开始于21世纪初,2009年终于开始了海上试验。
深海探测工程_寻梦中国海

2010年7月9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中国南海某海域成功下潜到3759米深度,创造了中国人第一次驾驶由中国人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大洋的纪录,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

世上竟有如此的巧合,就在毛泽东1965年5月写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同年次月,在青岛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一个取名叫窦永林的小男孩出生了。他的父母连做梦也不会想到,45年后,这个孩子会担此大任。

“向阳红09”船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史上海洋调查船第一次序列化“向阳红”中的一艘,是国家海洋局三艘功勋海洋科考船之一。

“向阳红09”这次是经过改装而成为海试母船的。由于当初建造时受我国建造技术的限制,船舶噪音大,没有动力定位的母船无法保持稳定的船位;尾部甲板高,收放潜水器A架导高度距离海面10米以上,增加了潜水器撞击船体的几率。

以上的现实状况任何一个环节若发生问题,其结局都将是使我国载人潜水器海试中途夭折,打道回府。怎么办?海试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难题摆在了船长窦永林的面前。

窦船长为自己设计了一套在海况恶劣时母船的操纵方法和潜水器离船尾较近时的操纵方法。

南中国海,我国载人潜水器海试一路走来,有人说窦永林在冒险,可他竟“冒险”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他没想到,“向阳红09”在火红年代诞生时,老一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理念在30年后派上了用场。

就在窦船长驾船鏖战南中国海时,在青岛一位老人却长久地待在海岸上。

这位80岁的老人,儿子随“向阳红09”船出海了,去干一件他弄不明白的事。老人已患了痴呆症,如今他只知道儿子开船去了很远很远他不知道的一个大海去了。儿子走了很多天了,他想儿子了。一天,他没跟家人打招呼便独自溜出了门。他自己也不清楚是怎样走的,走的什么路,只是一直朝模糊记忆的大海的方向走去。

海边,风很大,浪很大……

这位老人终于来到海边,站在岸上眺望着远方……

在他不清楚的记忆中,儿子应该是从这里去远航的。他想儿子,可家里人反复对他说:“儿子去干一件很光荣又很难的事,是前人从来没做过的大事。”

由于长年患病,老人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苍老许多,花白的头发随风飘散着,80岁耄耋之年的记忆中,儿子总让他很担心。

这几天青岛的风特别大,儿子驾驶的船和船上那么多人都怎样了?他们已经出去很多天了,应该回来了!他确信儿子今天会回来,一定会回来的。他要来接儿子回家,要给家人一个惊喜,来证明他的预感……

一个小时过去了;

三个小时过去了;

一上午过去了;

一天过去了;

……

长时间的站立使老人有点撑不住了。旁边钓鱼的人已注意到这位长久站立在海边的老人,见此情景关切地上前询问他在干啥?他回答:“我等儿子。”垂钓者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不敢多问,于是拿给了他一瓶矿泉水和一个小凳子。就这样,他坚持到了晚上。钓鱼人要走了,拿走了小凳子。

一艘轮船从远方驶来,又驶过去了。又一艘轮船驶来,又驶远了……

老人浑浊的双眼,随着一艘艘轮船的驶来,几次亮起来,又随着轮船的远去一次又一次黯然下去……

天晚了。

晚饭后休闲的市民三三两两地来到海边散步,看到坐在岸边石头上的老人痴痴地望着大海,人们同样感到很奇怪,不时投以疑惑的目光。见天色已晚,有人上前问老人:“你不回家吗?”老人还是那句话:“我等儿子。”见如此一位老人近于痴狂,许多人关切和担心地上前反复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始终是那句话:“我等儿子。”于是,有人报了警。

警察把老人抬走了,在他身上警察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电话号码。老人的家人已找了一天,清晨就离开家的老人怎么晚上9点了还没消息啊?当家人接到警察的电话,把老人接回家时,老人已饥寒交迫到了极限,可蜷缩在床上的老人嘴里依然不停地念叨:“我等儿子,我等儿子!”

这位老人就是窦永林船长的老父亲。

船返航后大家知道了这事,一位记者问他:“你知道了父亲的一切想了些什么?”

他回答说:“我来到了父亲等我的海边,那天面对大海我流下了眼泪。”

记者又问:“老人家知道你哭了吗?”

他说:“我不敢让父亲看到。”

自古以来,人类崇拜宇宙,同时也崇拜海洋。然而,深邃的海底世界总是被一层神秘的蔚蓝色面纱所覆盖。

中国深海探测工程开始于21世纪初,2009年终于开始了海上试验。

10月2日,第19次试验开始了,这是此次海试的最后一关,冲击1000米深度。

海试母船“向阳红09”漂泊在我国南海某海域,后甲板一切准备就绪,舱内海上试验现场总指挥室里,总指挥下达指令:“准备,潜航员进舱!”

随着指令,站在潜水器旁边甲板上身着蓝色连体潜航服的两名潜航员和一名科学家先后走上潜水器托架,并依次进舱。随后通过送话器向总指挥报告:“潜器就位!”

“吊放潜水器!”送话器里传来总指挥的指令。

甲板上各部位开始动作起来,托架在滑轨上缓缓地启动起来,“蛟龙”号缓慢地滑到后甲板的最后端。挂钩挂好了,随着机械的转动“蛟龙”号徐徐地脱离了托架,这时调放潜水器的A型架启动了,吊起“蛟龙”号又慢慢地向船的舷外伸开去,这时“蛟龙”号被吊在A型架上悬在了半空中。

“释放!”总指挥的话音刚落,只见“蛟龙”号慢慢下落,继而落入海中,溅起水花纷飞。

蛙人出击了,四个蛙人乘橡皮艇即刻靠上漂浮在波浪中的“蛟龙”号,他们果敢、敏捷地登上潜水器,瞬间脱去挂钩,“蛟龙”号自由了,自由地随着风流和波浪漂离了母船。

潜水器舱内,李舟在聚精会神地掌控着各种仪表,同时在等待着总指挥的指令。

“下潜!”总指挥一声令下。

接到下潜的指令,“蛟龙”号缓缓潜入海水中,波浪完全淹没了它矫健的身姿,它向那个幽暗、神秘的人类未知世界潜去。

2009年10月3日9时17分,“蛟龙”号从水下传来激动的呼叫:“北京、北京,‘蛟龙’号报告,下潜深度1109米。”

这话语传到总指挥室,指挥室里沸腾了,全船沸腾了。

2009年10月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创造了成功下潜1109米的纪录。

2010年7月1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创造了成功下潜3759米的纪录。

2011年7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某海域创造了成功下潜5188米的纪录。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创造了成功下潜7062米的纪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