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当连续进行。继续浇筑时,后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将破坏先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当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部位。整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以框架-剪力墙为例,介绍基础、柱、剪力墙及梁、板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成型是将混凝土拌合料浇筑在模板内,加以振捣密实,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实性,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是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

(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①模板和支架进行检查,应当确保尺寸、位置、垂直度正确,支撑系统牢固,模板接缝严密。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泥土应当清除干净。木模板应当浇水湿润,但不应当有积水。

②钢筋及预埋件,应当请工程监理人员共同检查钢筋级别、直径、排放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③准备并检查材料、机具及运输道路。

④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

(2)混凝土浇筑一般规定。为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混凝土浇筑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浇筑混凝土时,应当防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应不超过2m。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时,应当使用溜槽或串筒。在竖向结构(墙、柱)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也应当采取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料的方法进行浇筑,如图4-32所示。溜槽一般用木板制作,表面包薄钢板。串筒可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约700mm,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

图4-32 溜槽、串筒与振动溜管

(a)溜槽;(b)串筒;(c)振动溜管

1—溜槽;2—挡板;3—串筒;4—漏斗;5—节管;6—振动器

②混凝土分层厚度,应当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③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当先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避免浇筑时发生离析现象。

④梁和板混凝土浇筑。在一般情况下,梁和板混凝土应当同时浇筑。较大尺寸的梁(梁高大于1m)、拱和类似结构可单独浇筑。

⑤施工缝。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当连续进行。由于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当尽可能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时间应按照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条件确定。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最大间歇时间不得超过表4-15的规定。

表4-15 混凝土浇筑中的最大间歇时间

由于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时间预计超过表4-15规定的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所允许的延续时间,此时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凝结。继续浇筑时,后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将破坏先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留设施工缝。

a.施工缝位置。施工缝的位置应当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部位。施工缝应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对待。如果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则会引起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寿命;重则危及结构安全,影响使用。一般结构留设施工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柱留设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如图4-33所示。

图4-33 柱施工缝

1—施工缝;2—梁;3—柱帽;4—吊车梁;5—屋架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设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底有梁托时,留设在梁托下部。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当留设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墙留设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当按照设计要求留设。

 B.施工缝处理。在留设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2MPa。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润湿和冲洗,不得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处应当先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时,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混凝土浇筑。

①整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整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以框架-剪力墙为例,介绍基础、柱、剪力墙及梁、板的混凝土浇筑。

a.基础浇筑。在浇筑基础混凝土前,应事先对地基按设计标高和轴线进行校正,并清除淤泥和杂物;同时,注意排除开挖出来的水和开挖地点的流动水。

台阶式基础施工时,可以按照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先边角后中间,施工中要使混凝土完全充满模板,垂直交角处上、下层台阶混凝土不得脱空。

条形基础根据深度分层分段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设施工缝,各段、层之间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为2~3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设备基础一般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设施工缝,每层浇筑顺序应当从低开始,沿长边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的顺序浇筑。

 B.柱子浇筑。柱子浇筑宜在梁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板稳定柱模和作为浇筑柱混凝土的操作平台。

浇筑一排柱的顺序应当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以免因为浇筑混凝土后由于模板吸水膨胀,断面增大产生横向推力,使柱发生弯曲变形而无法纠正。

为防止柱根部出现蜂窝麻面,应当在柱子底部浇筑一层厚50~100mm水泥砂浆或水泥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并加强柱根部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每次投入模板的混凝土数量,保证不超过规定的每层浇筑厚度。

C.剪力墙浇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分层浇筑,其根部浇筑方法与柱相同。门窗洞口部分应当两侧同时下料,高差不能太大,以防压斜窗口模板。对墙口下部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以防出孔洞。柱浇筑后间歇1~1.5h后待混凝土沉实,方可浇筑上部梁、板结构。

 D.梁、板浇筑。梁和板宜同时浇筑,当梁高度大于1m时,可以单独浇筑。

当采用预制楼板、硬架支模时,应当加强梁部混凝土的振捣和下料,严防出现孔洞,要确保模板体系的稳定性。

当梁、柱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应当先用与柱同强度的混凝土浇筑柱子和梁相交的节点处,用钢丝网将节点与梁端隔开,在混凝土凝结前,及时浇筑梁的混凝土,不在梁的根部留设施工缝。

②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多用于水利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备基础、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部位,体积大,整体性要求高,混凝土浇筑时工程量和浇筑区面积大,一般要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如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a.混凝土浇筑方案。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要保证使每一浇筑层在初凝前就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密实成为整体。为此,要求混凝土按不小于下述的浇灌量进行浇筑:

式中 Q——混凝土最小浇筑量(m3/h);

F——混凝土浇筑区的面积(m2);

H——浇筑层厚度(m),取决于混凝土振捣方法;

T——下层混凝土从开始浇筑到初凝为止所容许的时间间隔(h)。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根据结构整体性要求、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三种,如图4-34所示。

图4-3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a)全面分层;(b)分段分层;(c)斜面分层

1—模板;2—新浇筑的混凝土

a)全面分层[图4-34(a)]:在整个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好。该方案适用于平面尺寸不大,施工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比较适宜的结构。必要时亦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b)分段分层[图4-34(b)]:浇筑混凝土时结构沿长边方向分成若干段,浇筑工作从底层开始,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一段长度后,便浇筑第二层,当第二层浇筑一段长度后,浇筑第三层,如此向前呈阶梯形推进。该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c)斜面分层[图4-34(c)]:浇筑混凝土一次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工作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该方案适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B.水化热对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水泥水化作用所释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与一般结构相比,厚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出,致使结构表面与内部不一致,内部混凝土热量散发慢,而外层混凝土热量散发很快,内外温度变形不同,产生温度应力,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层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了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a)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b)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掺入粉煤灰,适当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

c)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如降低拌合用水温度、集料用水冲洗、避免暴晒);

d)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e)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4)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灌至模板中,由于集料之间的摩阻力和水泥浆的粘结作用,不能自动充满模板内部,模板内部还存在很多孔隙,不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混凝土密实度直接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浇灌到模板内须进行捣实,使之具有设计要求的结构形状、尺寸和设计强度等级。

混凝土捣实方法有人工捣实和机械振捣,施工现场主要采用机械振捣。

①混凝土机械振捣原理。混凝土机械振捣密实的原理,是利用产生振动的机械将一定的频率、振幅和激振力的振动能量传递给混凝土拌合物时,使混凝土发生强迫振动。新浇筑的混凝土在振动力作用下,颗粒之间的黏着力和摩阻力大大减小,流动性增加。振动使粗集料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水泥浆均匀分布填充集料空隙,气泡逸出,孔隙减少,游离水分被挤压上升,使原松散堆积的混凝土充满模型,提高密实度。振动停止后,混凝土重新恢复其凝聚状态,逐渐凝结硬化。

②混凝土振捣设备。混凝土振捣机械按传递振动方式不同,分为内部振动器、表面振动器、外部振动器和振动台,如图4-35所示。在施工现场主要使用内部振动器和表面振动器。

图4-35 振捣机械

(a)内部振动器;(b)表面振动器;(c)外部振动器;(d)振动台

a.内部振动器。内部振动器又称为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棒),多用于振捣现浇基础梁、墙等结构构件和厚大体积设备基础的混凝土。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操作要点是: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均布,切勿漏振;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振动器移动间距宜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器距离模板应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2,振动器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或预埋件。插点的布置如图4-36所示。

图4-36 插点的布置

(a)行列式;(b)交错式

 B.表面振动器。表面振动器又称为平板式振动器,是将附着式振动器安装在一块底板上,振捣时将振动器放在浇筑好的混凝土结构表面,使振动力通过底板传递给混凝土。使用时振动器底板与混凝土接触,每一位置振捣到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返出水泥浆为止,然后再移动到下一个位置。平板振动器适用于振实楼板、地面、板形构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